國內的近衛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也大喜過望,立即進宮求見,未經和內閣商量就取得天皇的批準。這一條約緩和了陸軍長期以來想與俄國作戰的衝動,帶來了使中國屈服的希望,並使南進高枕無憂。日本統治集團沒有理由不感到高興。
此時,在世界的另一側,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正與美國國務卿赫爾進行著日美間的談判。
野村海軍大將是在1941年初到美國去履行自己的"和平"使命的。他在行前的一番表白,竟使美國輿論界相信"日美關係解決在望"。他說道:"日美兩國沒有任何理由要戰爭。我作為接受本國政府指示的大使,一定要在自己的權限內,努力使兩國避免戰爭。"
2月12日,帶著和平假麵具的野村第一次晉見美國國務卿赫爾。兩天後,羅斯福總統接見了他。野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任駐美海軍武官,當時羅斯福任海軍次長,二人關係素稱友善,且有親筆通信之誼。兩人愉快地回憶了20年前的往事之後,都希望能找到解決目前日美關係的良策。
3月8日,野村與赫爾開始第一次會談。此後雙方便經常在卡爾頓飯店、威特曼公園飯店等處進行了多達60次的馬拉鬆式的談判。
4月15日,日本方麵首先拿出了由雙方民間代表擬定的《日美諒解方案》。這個被美國史學家費思稱之為"出生在私人小醫院的雙親不明的嬰兒"的方案,得到了野村的贊同和支持。原來在達成這個《日美諒解方案》的幕後,還有兩位神父的活動。1940年11月底,兩名美國神父秘密來到日本。這兩名神父一個叫沃爾什,一個叫德勞特,都屬於天主教馬裏諾修道院的。他們拿著紐約孔萊普商會經理史特勞斯的介紹信,訪問了日本中央金庫理事井川忠雄,傳遞了美國願意和日本改善關係的信息。井川與近衛首相的關係很密切,遂接受兩位神父的中介,派井川和岩畔豪雄大佐赴美協商。在野村的指導下,雙方起草了《日美諒解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三國同盟是防禦性的,隻有在德國受到攻擊時,日本才履行三國同盟的義務;由美國出麵勸告蔣介石政權與汪精衛政權合併,承認"滿洲國",如果蔣介石拒絕,美國即停止援蔣;美國協助日本獲得必需的物資,維持與日本的通商和金融合作。
由於這一方案"大部分條款都是狂熱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所希望的",赫爾又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四項原則:(1)相互尊重對方國家領土、主權完整;(2)支持不幹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原則;(3)支持平等,包括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4)不變更太平洋地區的現狀,除非用和平手段。
剛從蘇聯喜氣洋洋、忘乎所以返回國內的外相鬆岡,激烈反對同美國進行談判。為此他把諒解草案一事通知了希特勒,並用近一個月的時間等待希特勒的意見。5月8日,鬆岡拜謁天皇說,如果美國加入歐戰,日本應該支持軸心國,進攻新加坡。他預言,在華盛頓的談判將一事無成,如果談判獲得成功,那也隻意味著要犧牲德國和義大利才能安撫美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恐怕不能在內閣留任。"鬆岡為此又製定了三條原則:(1)有助於結束中日戰爭,即美國不再插手中國;(2)不與三國同盟條約相牴觸;(3)遵守對德國的國際信義,以此作為向美國討價還價的條件。
5月12日,野村把《鬆岡修正案》交給赫爾。修正案在一係列問題上堅持了強硬的態度,加之,這期間日本政府發給野村的大部分電報都被美方破譯,使赫爾對日本的真正意圖十分清楚。因而,這位來自田納西州的農民的兒子對日本人永遠掛在臉上的"冷冰冰的"微笑感到討厭,使他有理由相信:日本人是不可靠的,如果與日本人達成任何妥協,都將是背叛美國的原則。
5月20日,赫爾與野村舉行會談。會上,日本人拒絕考慮真正從中國撤軍,意欲繼續控製河北、山西、察哈爾和綏遠等共103.6萬平方公裏,8000萬人口的廣大地區。這一"撤軍"方案遭到赫爾拒絕,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此後,日本趁地中海戰火突起,美國於5月27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之際貪慾猛增,企圖把英美勢力全部排除出中國,排除出遠東,美國當然不幹。
在東京,反覆無常的鬆岡外相,則趁機不斷公開或私下發表挑釁性言論。5月14日,他對美國大使格魯說,希特勒不向美國宣戰一舉,表現了他的"巨大耐心和慷慨",美國攻擊德國的潛艇遲早會導致日美開戰。美國應該做出"有丈夫氣概、正派和合情合理的事,光明正大地向德國宣戰,而不是在中立幌子下進行戰爭活動"。3天以後,他又寫信給格魯,解釋他"與眾不同"的態度。他說,他是從一千年、兩千年,甚至三千年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假如人家認為他神經不正常,他也毫無辦法,因為他生來就如此。
6月21日,美國國務卿終於對日本提案作出回答:日本必須放棄三國同盟條約,完全從中國撤軍。此外,赫爾在同時發表的口頭聲明中還指出,某些日本官員發表的公開言論,似乎成了調整日美邦交無法克服的障礙。鬆岡認為這是對他進行的人身攻擊,並把它作為完全停止華盛頓談判的理由。雙方的要求差距是如此之大,日美談判麵臨僵局。
第二天,6月22日,星期日,希特勒又一次令它的盟國大吃一驚,德國越過蘇聯邊界,大舉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日本藉機暫時中止了日美談判。何去何從,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再次引發起一場大爭論。這正是:一波未平又起浪,倭賊不甘更猖狂。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評說。
此時,在世界的另一側,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正與美國國務卿赫爾進行著日美間的談判。
野村海軍大將是在1941年初到美國去履行自己的"和平"使命的。他在行前的一番表白,竟使美國輿論界相信"日美關係解決在望"。他說道:"日美兩國沒有任何理由要戰爭。我作為接受本國政府指示的大使,一定要在自己的權限內,努力使兩國避免戰爭。"
2月12日,帶著和平假麵具的野村第一次晉見美國國務卿赫爾。兩天後,羅斯福總統接見了他。野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任駐美海軍武官,當時羅斯福任海軍次長,二人關係素稱友善,且有親筆通信之誼。兩人愉快地回憶了20年前的往事之後,都希望能找到解決目前日美關係的良策。
3月8日,野村與赫爾開始第一次會談。此後雙方便經常在卡爾頓飯店、威特曼公園飯店等處進行了多達60次的馬拉鬆式的談判。
4月15日,日本方麵首先拿出了由雙方民間代表擬定的《日美諒解方案》。這個被美國史學家費思稱之為"出生在私人小醫院的雙親不明的嬰兒"的方案,得到了野村的贊同和支持。原來在達成這個《日美諒解方案》的幕後,還有兩位神父的活動。1940年11月底,兩名美國神父秘密來到日本。這兩名神父一個叫沃爾什,一個叫德勞特,都屬於天主教馬裏諾修道院的。他們拿著紐約孔萊普商會經理史特勞斯的介紹信,訪問了日本中央金庫理事井川忠雄,傳遞了美國願意和日本改善關係的信息。井川與近衛首相的關係很密切,遂接受兩位神父的中介,派井川和岩畔豪雄大佐赴美協商。在野村的指導下,雙方起草了《日美諒解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三國同盟是防禦性的,隻有在德國受到攻擊時,日本才履行三國同盟的義務;由美國出麵勸告蔣介石政權與汪精衛政權合併,承認"滿洲國",如果蔣介石拒絕,美國即停止援蔣;美國協助日本獲得必需的物資,維持與日本的通商和金融合作。
由於這一方案"大部分條款都是狂熱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所希望的",赫爾又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四項原則:(1)相互尊重對方國家領土、主權完整;(2)支持不幹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原則;(3)支持平等,包括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4)不變更太平洋地區的現狀,除非用和平手段。
剛從蘇聯喜氣洋洋、忘乎所以返回國內的外相鬆岡,激烈反對同美國進行談判。為此他把諒解草案一事通知了希特勒,並用近一個月的時間等待希特勒的意見。5月8日,鬆岡拜謁天皇說,如果美國加入歐戰,日本應該支持軸心國,進攻新加坡。他預言,在華盛頓的談判將一事無成,如果談判獲得成功,那也隻意味著要犧牲德國和義大利才能安撫美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恐怕不能在內閣留任。"鬆岡為此又製定了三條原則:(1)有助於結束中日戰爭,即美國不再插手中國;(2)不與三國同盟條約相牴觸;(3)遵守對德國的國際信義,以此作為向美國討價還價的條件。
5月12日,野村把《鬆岡修正案》交給赫爾。修正案在一係列問題上堅持了強硬的態度,加之,這期間日本政府發給野村的大部分電報都被美方破譯,使赫爾對日本的真正意圖十分清楚。因而,這位來自田納西州的農民的兒子對日本人永遠掛在臉上的"冷冰冰的"微笑感到討厭,使他有理由相信:日本人是不可靠的,如果與日本人達成任何妥協,都將是背叛美國的原則。
5月20日,赫爾與野村舉行會談。會上,日本人拒絕考慮真正從中國撤軍,意欲繼續控製河北、山西、察哈爾和綏遠等共103.6萬平方公裏,8000萬人口的廣大地區。這一"撤軍"方案遭到赫爾拒絕,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此後,日本趁地中海戰火突起,美國於5月27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之際貪慾猛增,企圖把英美勢力全部排除出中國,排除出遠東,美國當然不幹。
在東京,反覆無常的鬆岡外相,則趁機不斷公開或私下發表挑釁性言論。5月14日,他對美國大使格魯說,希特勒不向美國宣戰一舉,表現了他的"巨大耐心和慷慨",美國攻擊德國的潛艇遲早會導致日美開戰。美國應該做出"有丈夫氣概、正派和合情合理的事,光明正大地向德國宣戰,而不是在中立幌子下進行戰爭活動"。3天以後,他又寫信給格魯,解釋他"與眾不同"的態度。他說,他是從一千年、兩千年,甚至三千年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假如人家認為他神經不正常,他也毫無辦法,因為他生來就如此。
6月21日,美國國務卿終於對日本提案作出回答:日本必須放棄三國同盟條約,完全從中國撤軍。此外,赫爾在同時發表的口頭聲明中還指出,某些日本官員發表的公開言論,似乎成了調整日美邦交無法克服的障礙。鬆岡認為這是對他進行的人身攻擊,並把它作為完全停止華盛頓談判的理由。雙方的要求差距是如此之大,日美談判麵臨僵局。
第二天,6月22日,星期日,希特勒又一次令它的盟國大吃一驚,德國越過蘇聯邊界,大舉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日本藉機暫時中止了日美談判。何去何從,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再次引發起一場大爭論。這正是:一波未平又起浪,倭賊不甘更猖狂。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