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誌對越南的支援是巨大的無私的,那時中國還剛剛解放,困難很多,還麵臨著越來越激烈的韓戰,那時候,我們人民軍的308師還剛剛組建,我是團的參謀長,我深深知道,我的指揮能力很差,對大部隊作戰沒有經驗,部隊裝備更差,經過中國政府的允許,我們的308師和另外兩個團(209團、174團)開到中國境內,給我們更新裝備,幫助我們訓練,在雲南省的硯山和我的祖上的故鄉廣西靖西地區分別設立了訓練基地。那時,由雲南、廣西兩個軍區負責我們的一切軍事訓練和物資保證。


    “直到1950年的8月,韋國清同誌率領軍事顧問團到達越南時,我才和孫洪林同誌相識,那時從師到團到營,都有中國同誌作顧問,這些同誌對越南的解放事業甚至比我們自己還要盡心盡意。……你來看,當時我們人民軍的指揮部設在高平東北方向的廣淵,……”黎東輝指著邊界戰役示意圖。“在當時,我們從上到下,一心一意打下高平,希望取得一次重大勝利,鼓舞全軍和全國人民,因為高平是一個省會,打下來定會造成很大的震動。……在中國顧問團到達的時候,我們攻打高平的戰役布署已經實施了,信心很足。……


    “當時正是雨季,連日的暴雨,把高平一帶的山林攪得昏天黑地,風吼雨嘯,山洪狂瀉,小溪裏翻滾著浪花,山路泥濘難行。敵人飛機不能轟作、援兵行動極難。我們認定是攻打高平的最佳時機。越共中央在7月25日決定成立以武元甲總司令為書記的前線黨委,由他擔任戰役的總指揮,大戰在即,中國方麵的最高指揮員陳賡大將和顧問團到達廣淵,聽取了我們總指揮部的報告後,對攻打高平提出了異議。


    “當時,我剛由團參謀長升任團長,一心想在攻打高平中試試身手,對於這種異議很不以為然,認為中國顧問團剛到前線不久,並不了解敵我情況,因而過分謹慎,在這個問題上我和我們團的顧問孫洪林就有爭論,當時我們兩人的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有不同認識,很難協調一致,有時弄得很僵,還遠遠談不上配合默契。……這就是孫洪林要你來訪問我的一個原因,錯誤讓我自己說。……”黎東輝忍不住開朗地笑了。“你不信。回去問問孫洪林,那時候他竟敢罵我是法國遠征軍的戰術,資產階級軍事思想,還質問我:‘打了敗仗你負責?’好傢夥,好像這仗是我替他打的!……”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趣有趣!這種爭吵才真叫親密無間哩!”


    “我說,當然我要負責,完不成任務我寧願上軍事法庭!我是團長!……你應該尊重我的意見!你猜他怎麽說,他向我吼道:我是來打仗的,不是來作客的!應當咱們兩個負責!我想想也對,中國同誌經過千難萬險到越南來幫助我們是為什麽呢?再說,中國同誌的作戰經驗無疑是比我們豐富得多,而且是用勝利證明過的。……”


    “標準的軍人性格!”我感嘆說,“對事不對人嘛。”


    “當然也能想得通,一個人的指揮習慣和戰鬥作風不是輕易改變得了的。東溪之戰,我們又爭吵了一次,在最後的伏擊戰中,孫洪林竟然向我摔了茶缸子,可是,虧了他那一摔,我才沒有上軍事法庭,真正配合默契的是奠邊府戰役,我們團打得非常漂亮。……”


    “當時為什麽不打高平打七溪呢?”


    “我得先說說當時越北敵我雙方的基本態勢:當時法軍在印度支那的總兵力已經達到23萬人,僅在越北地區就有75000多人,大部份是守備點線,機動兵力不多,這是法軍無法克服的弱點;但是,在印支的空軍,大部份集中在越南北部機場,除了戰鬥轟炸之外,有四個空降營是不可忽視的機動力量,它隨時可以投向關鍵的部位進行作戰。在越中邊境的平、諒山地區,法軍處於守勢,它沿著4號公路重點設防,像一條蟒蛇,……你看,如果高平是它的頭,諒山是它的尾,那麽東溪、七溪、那芩就是它的腰身……。


    “這種線型防禦很容易分割切斷。……”我忍不住評論說,“我看法軍駐越司令官是個笨蛋!”


    “卡邦傑上將在法國來說還是個有名的將領,隻是在別人的國土上,除了守備點線之外,他想不出別的辦法。當時,法軍在高平的部隊大約隻有1000人,我們集中的兵力達數萬人,占有絕對優勢。那時,我們非常重視一城一地的得失,打下高平,就等於砍掉橫在東北部邊界的蟒蛇的頭!這是當時我們的共識。……為了慎重起見,308師的軍事顧問吳效閔和師參謀長阮土澄帶著我們這些團營長和顧問們冒著大雨到高平進行陣前偵察。吳顧問為了抵近觀察,竟然涉過洶湧的一條小河,不顧參謀長的勸阻,一直匍匐到高平城下,這種不顧個人安危的精神頗使我感動,孫洪林就跟在吳顧問的身邊。


    “實地偵察後還不放心,要我們向當地群眾了解高平城裏的實情,當地群眾雖然缺乏軍事常識,他們描述的法軍軍事設施卻很逼真。經過反覆核實之後,得出了高平不好打的結論。……


    “我的情緒頓時冷落下來,兩萬多人的主力部隊,打不下一個千人守備的據點,我心不服,等於給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部隊沒了一瓢冷水。當時,孫洪林是打東溪的積極擁護者,在討論新的作戰計劃時,我們又發生了爭執。因為東溪的守軍隻有350來人,即使打下來也沒有多大的價值,更何況在三個月之前,我們的174團在沒有到廣西整訓時,就曾經攻下過東溪。隻是法軍在東溪四周投了一個傘兵營,才把東溪奪了回去,我軍傷亡300人,法軍也損失200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叢林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汝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汝清並收藏叢林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