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看馮保是囂張不了多少日子了,出了這麽一樁子的事情,宮中是瞞不住的,到時候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參奏馮保辦事不力,讓皇上受到了驚嚇,要是論罪名的話,就算是輕的也要被逐出宮中。這次倒要看這個閹人如何應付,高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隻是張居正卻很可惱,不僅在朝會上對自己參奏馮保的事情絲毫不表態,甚至是這幾天都稱病在家,對自己避而不見,看樣子這個張叔大還是和閹人交好啊!
今天是二月十九,本來按照慣例,每逢三六九就該是例朝的日子,所以高拱早早的就起身了,在小妾的侍候下穿上了官服,精神抖索的上了轎子去往紫禁城。
每次例朝的時候,皇帝在皇極門的金台禦幄中升座,京師中凡四品以上官員都要來,等鳴鞭後,分文東武西,魚貫入門行叩頭禮,然後都登上台階沿著迴廊分班站好,按不同的部門奏事。
至於那些級別較低的官員則隻能候於午門之外,在鴻臚寺官員的導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禮,然後就站在那裏向著背麵靜靜的等候著皇上的旨意。
禦門決事本是常朝舊製,可是今天的例朝氣氛和往日卻大不相同。這都是因為前幾天紫禁宮中內外大事接連發生,先是市麵上大肆的出售《女鑒》,緊接著就是三位言官敲響登聞鼓參奏馮保,到現在高拱一係的官員都對馮保進行彈劾,而且有些門路的人也多多少少的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之事。
皇上遇刺無啻於平地一聲雷,給本來還算平靜的京師平添了十分緊張。京城各衙門大小官員胥吏,少說也有大幾千人,沒有誰不讓這件事撩撥得心神不寧。因此,東方剛泛魚肚白時,就有不少官員已來到午門外。寅時一到,隻聽得三通鼓響,午門立時打開。禁軍旗校早已手執戈矛先行護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自是不容逼視,鼓聲剛停,兩匹披紅掛綠的朝象被禦馬監的內侍牽出午門,在門洞兩邊站好,各把長鼻伸出挽搭成橋。此時禁鍾響起,夠級別的顯官大僚肅衣列隊從象鼻橋下進了午門,不夠級別的則留在原地看個眼熱。禮部官員清點例朝官員人數之後,手持黃冊名簿報了進去。不一會兒,傳旨太監便來到皇極門外的台階上,尖著嗓子喊道:
“有旨——召內閣、五府、六部眾皆至——”
一聽這旨意,在場官員都知道皇上要在京的所有官員一個不拉全部到場。這種情形,隻有皇上要宣布重大事情時才會發生。眾官員先是麵麵相覷,接著又都忍不住交頭接耳,嘰嘰喳喳議論一片。
高拱作為百官之首,早朝位置在金台禦幄旁邊——與皇上隻有咫尺之隔。此刻隻見禦幄空空,撐張五把巨大金傘,以及四柄大團扇護衛丹陛的錦衣力士也還沒有進來,高拱便有些忐忑不安。
這幾天他都是在興奮和焦灼中度過的。文、雒遵、陸樹德三道摺子送進宮中之後,皇上那邊卻沒有任何一點消息反饋出來。
雖然對宮中皇上被刺的事情知道一點,可是也僅限於此,因為在登聞鼓響過後,這紫禁城大內的守門禁軍本就比平日多了一倍,出入門禁盤查極嚴。除了極少數幾個與馮保過從甚密的牙牌大檔可以自由進出之外,一般的人是進也進不去,出也出不來。更何況又出了皇上被刺這碼子事情,守門的禁軍更是嚴厲,所以高拱對宮中針對自己的陰謀是一無所知,還在為自己能將馮保趕出宮中的事情高興呢。
可是在高拱心中也不盡是高興,昨天才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的事情,聽人的意思,皇上是在例朝後回宮的時候被人行刺的。因為這件事情,心緒不寧的高拱一夜未曾合眼。而今天的早朝,皇上又遲遲不肯禦座,這裏頭究竟有何名堂?盡管高拱自信發動言官彈劾馮保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但因得不到準確消息,高拱似覺心中有些岔氣。
他挪步到東簷柱前——這裏是大九卿例朝序立之地。隻見成國公朱希孝、戶部尚書張本直、兵部尚書楊博、刑部尚書劉自強、工部尚書朱衡、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這些京師一等衙門的堂官都已依次站好,看見高拱過來,紛紛作揖相見。
這幫子九卿裏頭,除了朱希孝是世襲勛戚另當別論,開科進士薦拔官員裏頭就楊博與葛守禮兩人的資歷最高,兩人同是山西人,且都是不阿附權臣的德高望重之士。高拱走過來,首先便與他們寒暄幾句,然而令高拱不快的是,二人多是拐彎抹角的規勸他,不要和馮保其意氣之爭。
可是高拱卻對楊博一番搶白,弄得場麵頗為尷尬,高拱的話夾槍帶棒,掃得楊博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眼看就要爆發爭論,葛守禮趕緊站出來打圓場。葛守禮向來說話潑辣,且又光明磊落,不要說大臣之間,就是隆慶皇帝在世時,每次廷議,隻要有葛守禮參加,也顯得比平日謹慎得多。
“首輔把博老的意思理解錯了,《表記》雲,‘事君,遠而諫,則諂也;近而不諫,則屍利也。’這些個道理,哪個讀書人不懂?首輔啊,不是我老葛說你,不要聽到人家咳嗽一聲,你就喘粗氣。是非曲直,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你要在幼主登極之初,力圖總攝綱紀開創善治,這滿朝文武,除開少數幾個心術不正之徒,還有誰能不擁護!”
高拱本來滿臉的不高興,自吃了他這一頓明是批評暗是褒獎的”搶白”,心情反而一下子轉好了。他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鐵青的臉頰上又慢慢上了一點紅潤。他正欲與葛守禮搭訕幾句,卻一眼瞥見張居正從台階上走了進來。高拱一愣,馬上離開東簷回到禦幄旁站定,張居正強打精神與九卿們打過揖後,也來到高拱身邊站下。
隻是張居正卻很可惱,不僅在朝會上對自己參奏馮保的事情絲毫不表態,甚至是這幾天都稱病在家,對自己避而不見,看樣子這個張叔大還是和閹人交好啊!
今天是二月十九,本來按照慣例,每逢三六九就該是例朝的日子,所以高拱早早的就起身了,在小妾的侍候下穿上了官服,精神抖索的上了轎子去往紫禁城。
每次例朝的時候,皇帝在皇極門的金台禦幄中升座,京師中凡四品以上官員都要來,等鳴鞭後,分文東武西,魚貫入門行叩頭禮,然後都登上台階沿著迴廊分班站好,按不同的部門奏事。
至於那些級別較低的官員則隻能候於午門之外,在鴻臚寺官員的導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禮,然後就站在那裏向著背麵靜靜的等候著皇上的旨意。
禦門決事本是常朝舊製,可是今天的例朝氣氛和往日卻大不相同。這都是因為前幾天紫禁宮中內外大事接連發生,先是市麵上大肆的出售《女鑒》,緊接著就是三位言官敲響登聞鼓參奏馮保,到現在高拱一係的官員都對馮保進行彈劾,而且有些門路的人也多多少少的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之事。
皇上遇刺無啻於平地一聲雷,給本來還算平靜的京師平添了十分緊張。京城各衙門大小官員胥吏,少說也有大幾千人,沒有誰不讓這件事撩撥得心神不寧。因此,東方剛泛魚肚白時,就有不少官員已來到午門外。寅時一到,隻聽得三通鼓響,午門立時打開。禁軍旗校早已手執戈矛先行護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自是不容逼視,鼓聲剛停,兩匹披紅掛綠的朝象被禦馬監的內侍牽出午門,在門洞兩邊站好,各把長鼻伸出挽搭成橋。此時禁鍾響起,夠級別的顯官大僚肅衣列隊從象鼻橋下進了午門,不夠級別的則留在原地看個眼熱。禮部官員清點例朝官員人數之後,手持黃冊名簿報了進去。不一會兒,傳旨太監便來到皇極門外的台階上,尖著嗓子喊道:
“有旨——召內閣、五府、六部眾皆至——”
一聽這旨意,在場官員都知道皇上要在京的所有官員一個不拉全部到場。這種情形,隻有皇上要宣布重大事情時才會發生。眾官員先是麵麵相覷,接著又都忍不住交頭接耳,嘰嘰喳喳議論一片。
高拱作為百官之首,早朝位置在金台禦幄旁邊——與皇上隻有咫尺之隔。此刻隻見禦幄空空,撐張五把巨大金傘,以及四柄大團扇護衛丹陛的錦衣力士也還沒有進來,高拱便有些忐忑不安。
這幾天他都是在興奮和焦灼中度過的。文、雒遵、陸樹德三道摺子送進宮中之後,皇上那邊卻沒有任何一點消息反饋出來。
雖然對宮中皇上被刺的事情知道一點,可是也僅限於此,因為在登聞鼓響過後,這紫禁城大內的守門禁軍本就比平日多了一倍,出入門禁盤查極嚴。除了極少數幾個與馮保過從甚密的牙牌大檔可以自由進出之外,一般的人是進也進不去,出也出不來。更何況又出了皇上被刺這碼子事情,守門的禁軍更是嚴厲,所以高拱對宮中針對自己的陰謀是一無所知,還在為自己能將馮保趕出宮中的事情高興呢。
可是在高拱心中也不盡是高興,昨天才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的事情,聽人的意思,皇上是在例朝後回宮的時候被人行刺的。因為這件事情,心緒不寧的高拱一夜未曾合眼。而今天的早朝,皇上又遲遲不肯禦座,這裏頭究竟有何名堂?盡管高拱自信發動言官彈劾馮保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但因得不到準確消息,高拱似覺心中有些岔氣。
他挪步到東簷柱前——這裏是大九卿例朝序立之地。隻見成國公朱希孝、戶部尚書張本直、兵部尚書楊博、刑部尚書劉自強、工部尚書朱衡、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這些京師一等衙門的堂官都已依次站好,看見高拱過來,紛紛作揖相見。
這幫子九卿裏頭,除了朱希孝是世襲勛戚另當別論,開科進士薦拔官員裏頭就楊博與葛守禮兩人的資歷最高,兩人同是山西人,且都是不阿附權臣的德高望重之士。高拱走過來,首先便與他們寒暄幾句,然而令高拱不快的是,二人多是拐彎抹角的規勸他,不要和馮保其意氣之爭。
可是高拱卻對楊博一番搶白,弄得場麵頗為尷尬,高拱的話夾槍帶棒,掃得楊博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眼看就要爆發爭論,葛守禮趕緊站出來打圓場。葛守禮向來說話潑辣,且又光明磊落,不要說大臣之間,就是隆慶皇帝在世時,每次廷議,隻要有葛守禮參加,也顯得比平日謹慎得多。
“首輔把博老的意思理解錯了,《表記》雲,‘事君,遠而諫,則諂也;近而不諫,則屍利也。’這些個道理,哪個讀書人不懂?首輔啊,不是我老葛說你,不要聽到人家咳嗽一聲,你就喘粗氣。是非曲直,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你要在幼主登極之初,力圖總攝綱紀開創善治,這滿朝文武,除開少數幾個心術不正之徒,還有誰能不擁護!”
高拱本來滿臉的不高興,自吃了他這一頓明是批評暗是褒獎的”搶白”,心情反而一下子轉好了。他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鐵青的臉頰上又慢慢上了一點紅潤。他正欲與葛守禮搭訕幾句,卻一眼瞥見張居正從台階上走了進來。高拱一愣,馬上離開東簷回到禦幄旁站定,張居正強打精神與九卿們打過揖後,也來到高拱身邊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