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本不是輔臣,可是在李太後的支持下,私擬聖旨,才有了馮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要是照先生所說的,咱要是廢了高拱,張居正當了首輔,可能和馮保勾結,可是要是不廢了高拱,這又是不可能的,咱倒是被先生你說糊塗了,還有就是張居正是要升任下任內閣首輔,還希望先生你給咱娘倆兒出一個主意。”李太後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轉移話題的說道。
因為不知道李太後對這件事情到底是什麽態度,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態度不明的,敷衍著李太後,可是到現在看來這個女人對我的回答已經不再滿意。
“太後,高拱必須要除去,殺雞儆猴,最好是要高拱自己提出告老還鄉,至於張大人和馮公公之間嗎,就要費點心思了。”
“那先生是什麽意思呢?”
“張大人是先皇定下的輔臣之一,當上內閣首輔,本無可非議,皇上和太後要作的就是不要讓張大人和馮公公太好了就行。”
“那還要先生你為咱娘倆想個好的法子了。”李太後看著我笑著說道,可是在她的笑容卻讓我感到了一陣森冷。人道是伴君如伴虎,到現在我才真正的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本來我以為自己的計劃要大費周折才行,可是誰知道自己一番話,讓太後和萬裏小皇帝對本來依為心腹的馮保、張居正產生了懷疑,果然是帝王無情。不過如此一來自己下一步卻就方便了很多。
“太後,勸說高大人主動告老還鄉的人,在小民看來,張大人是最適合的人選,至於張大人和馮公公的事情嗎……”我看著太後臉上逐漸流露出的微笑,知道她對我所說的很滿意,心中不由的升起了絲絲喜悅,原本提起的心,也稍微的鬆了一下。
從皇城中出來,回頭看了看在艷陽下的紫禁宮,可是在我的心中,即使是在這陽光明媚的天,整個皇城卻都是那麽的陰森,無情。
人道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高拱在朝中多年黨羽眾多,要是高拱倒台後,張居正繼任,那麽明眼人都能看出,高拱倒台最大的收益者就是張居正,那麽將高拱弄倒台的人就顯而易見了,到時候張居正一上台就有不少的敵人。
還有自己接下來的計策要是能順利實施的話,張居正和馮保之間就絕對不會有現在如此的無間,本來張居正就是抱著利用馮保的心思,我如此做也隻是揭露了他的真麵目。
李太後對我提出的計策很滿意,就是萬曆小皇帝也很滿意,我不知道這個小皇帝是不是真的能弄明白我說的是什麽意思,可誰又能相信這天下真的是有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孩子來管理呢,隻要李太後明白了就行。
李太後,或者是叫她李彩鳳,是一個很精明的女人,我不知道是因為在後宮多年勾心鬥角的結果呢,還是她本來就是一個聰明的人。可是看得出,她是一個為了自己兒子的皇位什麽也敢做的女人,這讓我想起了後世清朝的孝莊太後。卻也讓我有了一點警覺的心思,自己千萬不要栽在這個女人的手上。
第六十二章 陰謀(4)
這幾天來,高拱心情還算不錯,因為眼看著自己的夙敵馮保就要被自己趕走了。隻是聽說宮中好像是出了點事情,今天和昨天早朝皇上都沒有出朝,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麽是事情了。可是自己卻什麽也沒有聽說,最為可恨的是,因為馮保的原因,宮中的太監對自己派去打問消息的人愛理不理的,不過身為首輔這麽多年,拋開孟沖不說自己在宮中還是有幾個”耳目”的。對宮中有小太監刺殺皇上的事情,高拱是有所耳聞的,可是宮中卻沒有宣揚,自己也不便去宮中探個虛實,心中忐忑不安,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
不過看馮保是囂張不了多少日子了,出了這麽一樁子的事情,宮中是瞞不住的,到時候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參奏馮保辦事不力,讓皇上受到了驚嚇,要是論罪名的話,就算是輕的也要被逐出宮中。這次倒要看這個閹人如何應付,高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隻是張居正卻很可惱,不僅在朝會上對自己參奏馮保的事情絲毫不表態,甚至是這幾天都稱病在家,對自己避而不見,看樣子這個張叔大還是和閹人交好啊!
今天是二月十九,本來按照慣例,每逢三六九就該是例朝的日子,所以高拱早早的就起身了,在小妾的侍候下穿上了官服,精神抖索的上了轎子去往紫禁城。
每次例朝的時候,皇帝在皇極門的金台禦幄中升座,京師中凡四品以上官員都要來,等鳴鞭後,分文東武西,魚貫入門行叩頭禮,然後都登上台階沿著迴廊分班站好,按不同的部門奏事。
至於那些級別較低的官員則隻能候於午門之外,在鴻臚寺官員的導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禮,然後就站在那裏向著背麵靜靜的等候著皇上的旨意。
禦門決事本是常朝舊製,可是今天的例朝氣氛和往日卻大不相同。這都是因為前幾天紫禁宮中內外大事接連發生,先是市麵上大肆的出售《女鑒》,緊接著就是三位言官敲響登聞鼓參奏馮保,到現在高拱一係的官員都對馮保進行彈劾,而且有些門路的人也多多少少的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之事。
皇上遇刺無啻於平地一聲雷,給本來還算平靜的京師平添了十分緊張。京城各衙門大小官員胥吏,少說也有大幾千人,沒有誰不讓這件事撩撥得心神不寧。因此,東方剛泛魚肚白時,就有不少官員已來到午門外。寅時一到,隻聽得三通鼓響,午門立時打開。禁軍旗校早已手執戈矛先行護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自是不容逼視,鼓聲剛停,兩匹披紅掛綠的朝象被禦馬監的內侍牽出午門,在門洞兩邊站好,各把長鼻伸出挽搭成橋。此時禁鍾響起,夠級別的顯官大僚肅衣列隊從象鼻橋下進了午門,不夠級別的則留在原地看個眼熱。禮部官員清點例朝官員人數之後,手持黃冊名簿報了進去。不一會兒,傳旨太監便來到皇極門外的台階上,尖著嗓子喊道:
“要是照先生所說的,咱要是廢了高拱,張居正當了首輔,可能和馮保勾結,可是要是不廢了高拱,這又是不可能的,咱倒是被先生你說糊塗了,還有就是張居正是要升任下任內閣首輔,還希望先生你給咱娘倆兒出一個主意。”李太後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轉移話題的說道。
因為不知道李太後對這件事情到底是什麽態度,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態度不明的,敷衍著李太後,可是到現在看來這個女人對我的回答已經不再滿意。
“太後,高拱必須要除去,殺雞儆猴,最好是要高拱自己提出告老還鄉,至於張大人和馮公公之間嗎,就要費點心思了。”
“那先生是什麽意思呢?”
“張大人是先皇定下的輔臣之一,當上內閣首輔,本無可非議,皇上和太後要作的就是不要讓張大人和馮公公太好了就行。”
“那還要先生你為咱娘倆想個好的法子了。”李太後看著我笑著說道,可是在她的笑容卻讓我感到了一陣森冷。人道是伴君如伴虎,到現在我才真正的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本來我以為自己的計劃要大費周折才行,可是誰知道自己一番話,讓太後和萬裏小皇帝對本來依為心腹的馮保、張居正產生了懷疑,果然是帝王無情。不過如此一來自己下一步卻就方便了很多。
“太後,勸說高大人主動告老還鄉的人,在小民看來,張大人是最適合的人選,至於張大人和馮公公的事情嗎……”我看著太後臉上逐漸流露出的微笑,知道她對我所說的很滿意,心中不由的升起了絲絲喜悅,原本提起的心,也稍微的鬆了一下。
從皇城中出來,回頭看了看在艷陽下的紫禁宮,可是在我的心中,即使是在這陽光明媚的天,整個皇城卻都是那麽的陰森,無情。
人道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高拱在朝中多年黨羽眾多,要是高拱倒台後,張居正繼任,那麽明眼人都能看出,高拱倒台最大的收益者就是張居正,那麽將高拱弄倒台的人就顯而易見了,到時候張居正一上台就有不少的敵人。
還有自己接下來的計策要是能順利實施的話,張居正和馮保之間就絕對不會有現在如此的無間,本來張居正就是抱著利用馮保的心思,我如此做也隻是揭露了他的真麵目。
李太後對我提出的計策很滿意,就是萬曆小皇帝也很滿意,我不知道這個小皇帝是不是真的能弄明白我說的是什麽意思,可誰又能相信這天下真的是有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孩子來管理呢,隻要李太後明白了就行。
李太後,或者是叫她李彩鳳,是一個很精明的女人,我不知道是因為在後宮多年勾心鬥角的結果呢,還是她本來就是一個聰明的人。可是看得出,她是一個為了自己兒子的皇位什麽也敢做的女人,這讓我想起了後世清朝的孝莊太後。卻也讓我有了一點警覺的心思,自己千萬不要栽在這個女人的手上。
第六十二章 陰謀(4)
這幾天來,高拱心情還算不錯,因為眼看著自己的夙敵馮保就要被自己趕走了。隻是聽說宮中好像是出了點事情,今天和昨天早朝皇上都沒有出朝,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麽是事情了。可是自己卻什麽也沒有聽說,最為可恨的是,因為馮保的原因,宮中的太監對自己派去打問消息的人愛理不理的,不過身為首輔這麽多年,拋開孟沖不說自己在宮中還是有幾個”耳目”的。對宮中有小太監刺殺皇上的事情,高拱是有所耳聞的,可是宮中卻沒有宣揚,自己也不便去宮中探個虛實,心中忐忑不安,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
不過看馮保是囂張不了多少日子了,出了這麽一樁子的事情,宮中是瞞不住的,到時候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參奏馮保辦事不力,讓皇上受到了驚嚇,要是論罪名的話,就算是輕的也要被逐出宮中。這次倒要看這個閹人如何應付,高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隻是張居正卻很可惱,不僅在朝會上對自己參奏馮保的事情絲毫不表態,甚至是這幾天都稱病在家,對自己避而不見,看樣子這個張叔大還是和閹人交好啊!
今天是二月十九,本來按照慣例,每逢三六九就該是例朝的日子,所以高拱早早的就起身了,在小妾的侍候下穿上了官服,精神抖索的上了轎子去往紫禁城。
每次例朝的時候,皇帝在皇極門的金台禦幄中升座,京師中凡四品以上官員都要來,等鳴鞭後,分文東武西,魚貫入門行叩頭禮,然後都登上台階沿著迴廊分班站好,按不同的部門奏事。
至於那些級別較低的官員則隻能候於午門之外,在鴻臚寺官員的導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禮,然後就站在那裏向著背麵靜靜的等候著皇上的旨意。
禦門決事本是常朝舊製,可是今天的例朝氣氛和往日卻大不相同。這都是因為前幾天紫禁宮中內外大事接連發生,先是市麵上大肆的出售《女鑒》,緊接著就是三位言官敲響登聞鼓參奏馮保,到現在高拱一係的官員都對馮保進行彈劾,而且有些門路的人也多多少少的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之事。
皇上遇刺無啻於平地一聲雷,給本來還算平靜的京師平添了十分緊張。京城各衙門大小官員胥吏,少說也有大幾千人,沒有誰不讓這件事撩撥得心神不寧。因此,東方剛泛魚肚白時,就有不少官員已來到午門外。寅時一到,隻聽得三通鼓響,午門立時打開。禁軍旗校早已手執戈矛先行護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自是不容逼視,鼓聲剛停,兩匹披紅掛綠的朝象被禦馬監的內侍牽出午門,在門洞兩邊站好,各把長鼻伸出挽搭成橋。此時禁鍾響起,夠級別的顯官大僚肅衣列隊從象鼻橋下進了午門,不夠級別的則留在原地看個眼熱。禮部官員清點例朝官員人數之後,手持黃冊名簿報了進去。不一會兒,傳旨太監便來到皇極門外的台階上,尖著嗓子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