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浮屠塔風波2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浮屠塔地基建造工程馬上要開始,當招工告示出示後,整個江南地區都沸騰了。
蘇州城外,李家村……
李二牛正躺在床上嗑著瓜子一副自得其樂的模樣。
自從江南鹽稅案定案後,李二牛一家就分到五十畝承包田,加上官府免費贈送的新糧種,這兩年的日子過的十分滋潤。
上繳了定額糧,餘下的糧食再以市價賣給朝廷,足夠一家七口全年吃喝不愁。
隻是這些田地隻夠全家吃喝不愁,要想過更好的日子,要麽再指望多分幾十畝地,要麽就進廠做工。
不過,眼下李二牛並沒有進廠打螺絲的想法,他覺得眼下日子已經可以了,能讓全家吃飽飯,還能時不時喝上幾口小酒,已經很滿足了。
就在他愜意想著接下來日子如何過的更好時,房門被推開,他妻子周氏拿著把掃帚就衝進了屋。
“還有心思嗑瓜子?趕緊起來,金陵那邊出大事了。”
李二牛聞言眉頭一皺:“你個婆娘大呼小叫的做什麽?金陵出事跟我有什麽關係?”
下一刻,他的耳朵被周氏拎了起來。
“你個死相,這麽大的事都不知道?金陵那邊在招工修什麽浮屠塔,你還有心思待在家裏?”
李二牛用力甩開周氏,怒道:“你發什麽瘋?修浮屠塔又跟我什麽關係?那可是遭罪的活,我躲都來不及,你還讓我去不成?”
話音未落,周氏一掃帚拍在他屁股上。
“你個死相,叫你農閑時多去城裏頭轉轉你非不聽,
我都替你打聽清楚了,隻要我們一家派人能去金陵浮屠塔做工三個月,
以後全家的勞役、徭役都可以永久廢除,再也不用擔心被官府的人喊去做工了。”
李二牛一愣:“真的假的?隻要幹三個月就可以免除所有勞役和徭役?那不是隻有服兵役才有的資格麽?”
李二牛本打算等自己大兒子滿十六歲就讓他嚐試去從軍,隻是還差三年才行。
現在聽說隻要苦三個月就可以了,不由懷疑起來。
周氏一聽他不信,立馬從懷裏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你自己看。”
“我不識字,看不懂。”
“我都找村裏的私塾先生問過了,上麵是朝廷官府的出具,招各地工匠去金陵城郊忙碌,你不是會木匠手藝麽?正好去試試啊。”
李二牛一愣:“真的假的啊?”
他翻看了一眼紙上內容,可惜的是完全看不懂說的什麽。
“別磨蹭了,趕緊走吧。”
不等李二牛反應過來,他就被周氏推著出了門。
他剛要說些什麽,卻見門外一對父母已經把提前準備好的包裹和木匠工具都掛在了身上。
等李二牛清醒過來時,已經站在了院子外,腰間還掛了兩吊盤纏錢。
回頭望去,卻見妻兒父母正衝自己微笑著招手。
“不是,我沒說要去啊,這也太急了些。”
父親跺腳怒罵道:“你個挨千刀的東西,還不快去!村裏的驢車已經等急了。”
母親擦了把手:“等三個月後徭役解除下來後,若是那裏還有活,
你也不用急著回來,那幹一個月的收入最少都有十兩銀子,多掙一些回來補貼家用,
要賺不來錢,你就別回來了。”
李二牛急了:“那來年地裏的活咋辦?”
周氏:“你就別管了,田裏頭有我們幾個呢,實在忙不過來,就招個耕田隊幫我們。”
李二牛一聽也就無話可說了。
耕田隊是最近興起的產業,因為田農改製,導致大部分佃農失去了雇主從而失業。
不過,處於上升期的楚國上下,到處都充滿了商機。
很快這些佃農就被一些商賈招入麾下,利用他們豐富的農作經驗,成立了耕田隊。
他們以雇傭的模式專門幫那些無法打理農田的農戶處理田裏的活,而且收成保證比自己耕種的產量要高兩成。
在耕田隊成立後不久,什麽打井隊,運輸隊,水車隊,甚至旱澇保收隊等一支支專業處理農事的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在楚國南北兩地崛起。
他們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朝廷治安負擔同時,也讓大楚的農事這塊減少了頗多壓力。
正因為如此,周氏才會放心讓自家男人外出務工賺取更多的錢,也不用擔心農事被耽誤。
畢竟,人在吃飽穿暖後,會逐漸向往更好的生活,這就是本性。
“那我走了,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李二牛緊了緊身上的活計,戴上棉手套,向著村口方向走去。
等他趕到時,發現驢車上已經有七八個跟自己一樣去金陵修浮屠塔的男人早已等候多時。
等李二牛上車,隨著車夫一甩皮鞭,馬車開始緩緩向村外駛去……
類似李家村的一幕,在江南各地上演,甚至蜀地的工匠得知這個消息,也千裏迢迢向金陵趕來。
與以往不同,今年朝廷的項目,是得到了大楚各地平民的支持。
因為,這個工程不是白幹,付出就有回報。
所謂的大型土木勞民傷財,本質就是權貴對底層的壓榨剝削導致。
無止境的徭役始終都是壓在小農經濟社會百姓心頭一塊巨石。
如果是以雇傭關係存在的話,那就是另一種場景。
……
金陵北門外五裏地,施工現場,沈浪麵無表情坐在高台上。
底下,是七千名參與地基工作的囚犯。
當工部李有才宣布他們每日的勞作時長,以及給予的待遇後,人群頓時沸騰了。
“一天勞作最少六個時辰,還要完成定量指標?你這和殺了我們有什麽區別?”
“我們不會上當的,你這就是變著法要把我們累死!”
“我特碼就是不幹,你們能把我怎麽樣?老子爛命一條,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哼哼。”
看著躁動的人群,李有才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
四周看守的軍隊,立馬舉起槍瞄準他們,遠處的三挺馬克沁已經上膛,防止發生囚徒暴動的事件。
“不幹!”
伴隨人群中鄭泌生的兒子鄭孝儒振臂高呼,七千囚徒的口號開始逐漸一致起來。
此時鄭孝儒已經從二百八十斤的胖子變成體重不足一百三的正常人,不仔細看還真不好分辨。
這充分證明勞改的必要性。
“我們打死也不幹!朝廷這是要變著法子殺我們,大家千萬不要被他們給騙了。”
“不幹!”
“不幹~~”
聽著囚徒不約而同的呐喊聲,李有才緊張地看向沈浪。
沈浪沉著臉,重重放下茶盞,然後走到高台前,望著眼前一片汪洋起伏的身影,嘴裏卻是發出一聲不屑冷笑。
“鬧夠了沒有?”
隨著擴音石裏發出沈浪的聲音,喧鬧的聲浪逐漸平息下來。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沈浪身上,想聽聽他要說些什麽。
蘇州城外,李家村……
李二牛正躺在床上嗑著瓜子一副自得其樂的模樣。
自從江南鹽稅案定案後,李二牛一家就分到五十畝承包田,加上官府免費贈送的新糧種,這兩年的日子過的十分滋潤。
上繳了定額糧,餘下的糧食再以市價賣給朝廷,足夠一家七口全年吃喝不愁。
隻是這些田地隻夠全家吃喝不愁,要想過更好的日子,要麽再指望多分幾十畝地,要麽就進廠做工。
不過,眼下李二牛並沒有進廠打螺絲的想法,他覺得眼下日子已經可以了,能讓全家吃飽飯,還能時不時喝上幾口小酒,已經很滿足了。
就在他愜意想著接下來日子如何過的更好時,房門被推開,他妻子周氏拿著把掃帚就衝進了屋。
“還有心思嗑瓜子?趕緊起來,金陵那邊出大事了。”
李二牛聞言眉頭一皺:“你個婆娘大呼小叫的做什麽?金陵出事跟我有什麽關係?”
下一刻,他的耳朵被周氏拎了起來。
“你個死相,這麽大的事都不知道?金陵那邊在招工修什麽浮屠塔,你還有心思待在家裏?”
李二牛用力甩開周氏,怒道:“你發什麽瘋?修浮屠塔又跟我什麽關係?那可是遭罪的活,我躲都來不及,你還讓我去不成?”
話音未落,周氏一掃帚拍在他屁股上。
“你個死相,叫你農閑時多去城裏頭轉轉你非不聽,
我都替你打聽清楚了,隻要我們一家派人能去金陵浮屠塔做工三個月,
以後全家的勞役、徭役都可以永久廢除,再也不用擔心被官府的人喊去做工了。”
李二牛一愣:“真的假的?隻要幹三個月就可以免除所有勞役和徭役?那不是隻有服兵役才有的資格麽?”
李二牛本打算等自己大兒子滿十六歲就讓他嚐試去從軍,隻是還差三年才行。
現在聽說隻要苦三個月就可以了,不由懷疑起來。
周氏一聽他不信,立馬從懷裏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你自己看。”
“我不識字,看不懂。”
“我都找村裏的私塾先生問過了,上麵是朝廷官府的出具,招各地工匠去金陵城郊忙碌,你不是會木匠手藝麽?正好去試試啊。”
李二牛一愣:“真的假的啊?”
他翻看了一眼紙上內容,可惜的是完全看不懂說的什麽。
“別磨蹭了,趕緊走吧。”
不等李二牛反應過來,他就被周氏推著出了門。
他剛要說些什麽,卻見門外一對父母已經把提前準備好的包裹和木匠工具都掛在了身上。
等李二牛清醒過來時,已經站在了院子外,腰間還掛了兩吊盤纏錢。
回頭望去,卻見妻兒父母正衝自己微笑著招手。
“不是,我沒說要去啊,這也太急了些。”
父親跺腳怒罵道:“你個挨千刀的東西,還不快去!村裏的驢車已經等急了。”
母親擦了把手:“等三個月後徭役解除下來後,若是那裏還有活,
你也不用急著回來,那幹一個月的收入最少都有十兩銀子,多掙一些回來補貼家用,
要賺不來錢,你就別回來了。”
李二牛急了:“那來年地裏的活咋辦?”
周氏:“你就別管了,田裏頭有我們幾個呢,實在忙不過來,就招個耕田隊幫我們。”
李二牛一聽也就無話可說了。
耕田隊是最近興起的產業,因為田農改製,導致大部分佃農失去了雇主從而失業。
不過,處於上升期的楚國上下,到處都充滿了商機。
很快這些佃農就被一些商賈招入麾下,利用他們豐富的農作經驗,成立了耕田隊。
他們以雇傭的模式專門幫那些無法打理農田的農戶處理田裏的活,而且收成保證比自己耕種的產量要高兩成。
在耕田隊成立後不久,什麽打井隊,運輸隊,水車隊,甚至旱澇保收隊等一支支專業處理農事的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在楚國南北兩地崛起。
他們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朝廷治安負擔同時,也讓大楚的農事這塊減少了頗多壓力。
正因為如此,周氏才會放心讓自家男人外出務工賺取更多的錢,也不用擔心農事被耽誤。
畢竟,人在吃飽穿暖後,會逐漸向往更好的生活,這就是本性。
“那我走了,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李二牛緊了緊身上的活計,戴上棉手套,向著村口方向走去。
等他趕到時,發現驢車上已經有七八個跟自己一樣去金陵修浮屠塔的男人早已等候多時。
等李二牛上車,隨著車夫一甩皮鞭,馬車開始緩緩向村外駛去……
類似李家村的一幕,在江南各地上演,甚至蜀地的工匠得知這個消息,也千裏迢迢向金陵趕來。
與以往不同,今年朝廷的項目,是得到了大楚各地平民的支持。
因為,這個工程不是白幹,付出就有回報。
所謂的大型土木勞民傷財,本質就是權貴對底層的壓榨剝削導致。
無止境的徭役始終都是壓在小農經濟社會百姓心頭一塊巨石。
如果是以雇傭關係存在的話,那就是另一種場景。
……
金陵北門外五裏地,施工現場,沈浪麵無表情坐在高台上。
底下,是七千名參與地基工作的囚犯。
當工部李有才宣布他們每日的勞作時長,以及給予的待遇後,人群頓時沸騰了。
“一天勞作最少六個時辰,還要完成定量指標?你這和殺了我們有什麽區別?”
“我們不會上當的,你這就是變著法要把我們累死!”
“我特碼就是不幹,你們能把我怎麽樣?老子爛命一條,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哼哼。”
看著躁動的人群,李有才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
四周看守的軍隊,立馬舉起槍瞄準他們,遠處的三挺馬克沁已經上膛,防止發生囚徒暴動的事件。
“不幹!”
伴隨人群中鄭泌生的兒子鄭孝儒振臂高呼,七千囚徒的口號開始逐漸一致起來。
此時鄭孝儒已經從二百八十斤的胖子變成體重不足一百三的正常人,不仔細看還真不好分辨。
這充分證明勞改的必要性。
“我們打死也不幹!朝廷這是要變著法子殺我們,大家千萬不要被他們給騙了。”
“不幹!”
“不幹~~”
聽著囚徒不約而同的呐喊聲,李有才緊張地看向沈浪。
沈浪沉著臉,重重放下茶盞,然後走到高台前,望著眼前一片汪洋起伏的身影,嘴裏卻是發出一聲不屑冷笑。
“鬧夠了沒有?”
隨著擴音石裏發出沈浪的聲音,喧鬧的聲浪逐漸平息下來。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沈浪身上,想聽聽他要說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