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回二月份,在沈浪和薑夢璿收拾掉天尊勢力回宮時,蜀地的改稻為桑也開始執行了。


    由於蜀王府在年前就未雨綢繆地通知了改稻為桑策略,並精心劃分了種植桑苗的地區。


    不想,此政令一出,立馬遭到蜀地百姓的激烈反抗。


    這些終日跟土地為伍的農戶心裏十分明白。


    相比於那虛無縹緲的蜀錦生意,還是腳踏實地,讓手裏有糧食更實際。


    畢竟,不穿蜀錦能活,但不吃飯,人是要餓死的。


    帶著這種覺悟,當改稻為桑的策令下達後,蜀地農戶是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反對把自己的田地改種桑苗。


    為此,官民在農田熱情高漲打成一片的情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這可急壞了薑崇,他還想著趕緊把蜀錦織出來,然後交給女帝換錢擴充大軍規模。


    結果,本王的計劃還沒開始正式實施,就遇到了你們這群刁民阻攔?


    看來,是本王平日形象太過仁慈,讓刁民們以為本王是提不動刀了。


    於是,薑崇果斷下令:但凡反對改稻為桑者,一律視為叛徒。


    當然,薑崇也不傻,他做了文武兩手準備。


    這文自然是以理服人,慢慢說服這群刁民去種桑苗。


    他特意加了一句,願意配合王府落實改稻為桑的,桑稅按農稅比例收取。


    桑稅屬於經濟作物,要收三成稅,而農稅隻要一成。


    薑崇這點也算是下了血本,誓要把改稻為桑的方針進行到底。


    一般情況下,王令下達,刁民們就應該有自知之明,立馬安心耕種就是了。


    而且人家薑崇也是有理由的:種植桑苗比種植糧食收入高多了,你們這樣鬧騰是幹什麽?這是在跟本王過不去?


    不,你們是在跟錢過不去!


    我身為你們的王爺,如今自己發達了也沒忘了你們這些刁民,想著拉你們一把,你們怎麽能不領情呢?


    刁民當真不可理喻,卑賤不可接觸。


    然而,對於薑崇的歪理,那些老實巴交的平民百姓直接回複了一個字。


    屁!


    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吃飯都是第一要緊的事。


    眼下大家都不種糧食改種桑苗了,那以後吃什麽?


    盡管親王府的人再三表示,不是蜀地所有的耕地都改種桑苗,隻是一部分而已,大家賣了桑葉,就有足夠的錢買糧食,根本餓不著大家。


    不想這話對於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一輩農戶而言,簡直就是赤果果的羞辱。


    按他們的意思:敢情我一個種地的,最後還要問另一個種地的買糧才能吃飽飯?


    於是,在蜀地農戶的堅決反對下,改稻為桑的策令根本沒辦法有效實施下去。


    前去宣傳桑苗好處的官吏要麽被一群刁民群毆,要麽與一群刁民群毆。


    主打的就是能動手別嗶嗶,反正你說啥人家也不慣著你。


    更關鍵是,居住在城鎮的蜀地居民也開大規模始反對改稻為桑的策令。


    種植莊稼的耕田少了,也就意味著能買到糧食少了。


    糧食少了,意味著糧價要漲了。


    糧價漲了,買其他物品的開銷也要跟著漲了。


    然後,就沒錢去逛樓子了。


    樓子沒人逛了,那些賣春的收入也少了。


    賣春的收入少了,胭脂水粉生意也差了。


    胭脂水粉的生意差了,那隻能關門大吉了。


    水粉鋪子關了,樓子也就倒了。


    樓子倒了,人流也就空了,最後整個城裏一片人走茶涼的蕭條……


    一番經濟學邏輯角度分析下來,甚至連地方官吏都覺得改稻為桑禍國殃民,當痛下決心杜絕。


    這可是嚴重影響了自身利益,誰也不願意多掏辛苦積攢的血汗錢,都花在糧食上。


    於是,城村聯合,一致反對王令執行,一度搞得當地衙門都無法正常運作。


    事情一直鬧騰到玄元年一月都沒個消停,改稻為桑實施的苗頭一點都沒看到。


    終於,薑崇坐不住了。


    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難得做次人,要讓蜀地百姓共同富裕做大做強的政令,怎麽就搞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農戶也就算了,可你們住在城裏也算見過大世麵的刁民居然也跟著起哄做什麽?


    看來壓根就沒把本王放在眼裏是吧!


    那就別怪我用強的了。


    既然文的不行,那就來武的吧。


    薑崇決定先拿這群刁民中鬧騰的最凶殘的嚴家村開刀,用來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效果是顯著的。


    當隔壁村的農戶聽聞官兵把整個村子的男女老少全部押送到了衙門後,瞬間老實了。


    雖然仍有大部分人反對,但還是有小部分人悄悄找到各自村裏的裏正,在改稻為桑的文書上畫了押。


    有一就有二,任何事情一旦有人帶了頭,立刻就會如決堤的大壩,勢不可擋。


    時間進入到二月初的時候,本以為要等四月才能完全落實改稻為桑方案的,竟是提前兩個月落實了。


    看著地方送上來劃分的蜀南區域百姓集體種植桑苗的消息,薑崇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來了。


    他以為農戶是在王府恩威並施之下,體會到了自己良苦用心,自覺開始種植桑苗了。


    然而實際上,蜀地百姓99%都沒見過你薑崇長啥挫樣,又怎麽會去體會你那良苦用心?


    真正讓蜀南百姓心甘情願放棄種植糧食,改種桑苗的罪魁禍首是江南的糧商進駐了蜀地。


    而且,這次進駐的糧商背後,都有官營的影子存在。


    至於糧價,一兩銀子可購糧三石,比之蜀地市價還要便宜三成。


    對於如此便宜的糧價,除開蜀地的糧商,所有人無論是農戶還是城鎮居民,都是十分歡迎的。


    更重要的是,糧食十分充裕,根本不用擔心缺糧。


    有了穩定廉價的糧食供應,農戶自然也就沒什麽好說的,趁著初春時節,趕緊翻地準備種植桑苗。


    得知改稻為桑的策令終於起了效果,薑崇總算放心了,就等著絲錦織出來換成黃金白銀。


    殊不知,一場他始料不及的浩劫,正在悄悄蟄伏。


    二月下旬,織造坊內,上萬台織機日夜不停的運作,空氣中滿是木質機械翻動的聲音。


    楊鬆站在一台織機前,看著上麵的布匹即將成型,不由點點頭。


    “多少匹了?”


    楊鬆一問,身旁另一名小吏立馬翻開賬冊查看了一遍。


    “大人,到從十二月底開始至今,兩個月時間,共成下品絲錦兩萬五千匹,上品絲錦一千六百二十匹。”


    楊鬆對這效率感到很是滿意:“其餘的不急,朝廷要的十萬匹下品錦緞和五千匹上品錦緞,


    必須第一時間趕出來,爭取七月之前就把貨給送去,還有那些關中豪族訂購的三十萬匹絲帛也不能馬虎了,


    過幾日就有人來驗收了,都給我打起些精神。”


    “可是大人,目前庫存的生絲已經不多了,最多在還能織造三千匹。”


    “不急,隻管繼續去做便是,蜀南的百姓已經開始種植桑苗了,


    兩個月後,第一批新鮮桑葉上市,很快就能得到新絲,不必著急。”


    楊鬆說完,雙手負背,慢悠悠在絲織坊內晃悠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愛拆家的二哈並收藏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