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改稻為桑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墨父子在起爭執的同時,薑崇在另一個房間接見了楊鬆。
薑崇二話不說,直接在主位前落座,抓起茶盞直接問道:“怎麽樣,宮裏的人去見過織造坊了?”
楊鬆恭敬回道:“回王爺的話,已經見過了,鎮國公對織造坊還是比較滿意的。”
“比較滿意?”薑崇放下茶盞,“他還說什麽了?”
楊鬆:“鎮國公就是擔心這六十萬匹絲布能不能如期交付的疑慮。”
薑崇一擺衣袖,輕哼一聲:“紡織的事,你比我懂,你說這生意做還是不做?”
楊鬆回道:“這樣一筆意外之財,自然是要做的,卑職仔細合計過,隻要將織機增至一萬台以上,
織工日夜不停勞作,在鼓勵民間織造代捐,這六十萬匹絲錦,咬咬牙還是能在一年內趕製出來的,就是……”
“就是什麽?吞吞吐吐的,有什麽好猶豫的,想說什麽就說。”
“是,織機,織工,蜀地都不缺,就是生絲產量不夠啊。”
薑崇一愣:“我蜀地現有的桑田,能產多少生絲?”
“回王爺的話,也就十萬匹的量。”
“十萬匹……”
薑崇思索片刻。
“這倒是一個難題,你有什麽辦法?”
楊鬆想了想,說道:“卑職倒是有個辦法,能解決眼下生絲奇缺的問題。”
“什麽辦法?”
“改稻為桑。”
楊鬆說出這四個字時,小心翼翼看著薑崇。
“改稻為桑?”薑崇起身來回踱步一陣,“這樣做,我蜀地糧食產量可就不足了啊。”
楊鬆道:“王爺不必擔心,糧食不足可以向楚國和關中地區購買,眼下楚國各地大豐收,糧價穩定在一兩銀子兩石左右,
蜀地所稀缺的糧食完全可以通過向外采購來彌補,如此蜀地千萬百姓必然不會因為種植桑苗而挨餓。”
“這倒是個法子,就怕蜀地農戶不答應啊。”
“王爺不必擔心,種桑收益遠高於種植莊稼,百姓一定會願意的。”
薑崇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
“好,那就按你說的,等來年開春前,湊足足以織造七十萬匹絲錦的桑田,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筆訂單拿下來!”
“這是自然。”
楊鬆想了想,又道:“隻是改稻為桑,也需要王爺跟鎮國公通個氣,
希望他能減免掉蜀地關稅,並優先向蜀地提供糧食。”
“這個你不必擔心,本王自會跟葉相商議的,你現在要做的,
就是把改稻為桑的政令,發布到蜀地各處,多鼓勵農戶種植桑苗,
其餘的,你都不必操心。”
“是,卑職回去就擬份詳細方案給王爺您過目。”
“嗯,去忙吧。”
一想到將有四五百萬兩黃金進賬,薑崇心情就格外好。
有了這筆錢,就能給自己軍隊提供更為優良的兵甲,好在日後起事時,增添勝算。
就在這時,又有一人來報:“王爺,關中商戶向我們送來訂單,說要采購三十萬匹下等蜀錦。”
“你說什麽,關中豪族?”
薑崇頓時愣住了。
“他們也要采購蜀錦?這是為何?”
“回王爺,來商洽的人說了,為了響應朝廷號召,即日起,長期與蜀地合作,
這回一次性采購三十萬匹下等蜀錦,隻為關中豪族官員入京述職時不失顏麵。”
薑崇深吸一口氣。
關中豪族十分注重麵子,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不單要有,還要有的體麵。
這特點是天下共知的。
尤其如今關中好不容易回到大楚治下,與朝廷脫節兩百多年的豪族們更是要給女帝留個好印象,
同時也告訴其餘官僚,自己是響應朝廷的,而且不會給陛下添麻煩,自家掏錢買蜀錦。
一時間,薑崇心裏很不是滋味。
但轉念一想,這未嚐就不是一次拉攏關中豪族的機會。
這生意必須要做,硬著頭皮也要做。
並且,要給他們一定的優惠。
“命人好生款待關中商人,斷不可有半點怠慢!”
……
另一邊,沈浪在視察完織造坊後,並沒有回王府,而是又讓法孝直帶著自己繞了幾片桑田。
眼下臨近冬季,桑田自然是荒涼無比,隻有一株株桑樹在土地上隨風飄蕩。
根據法孝直介紹,蜀地桑田一共有一百萬畝。
以平均五畝地產一匹蜀錦的效率(沒有經過加工處理的生絲報廢率極高),目前的桑田產量極限大概在二十萬匹左右。
當然,這隻是一個樂觀的數字,是在沒有考慮天災人禍的前提下。
事實上,以現有的條件,蜀錦產量也隻能維持在十萬匹上下。
沈浪迅速開始在心中計算蜀地的糧食收益:
蜀地目前開發的耕種總麵積大約為三千六百餘萬畝,在冊人口大概九百萬,如果算上家奴、脫籍、賤籍者,總人口怕是已經超過了千萬。
也就是說人均占有耕地麵積為3.6畝,以蜀地每畝一季產糧約兩石數額,百姓生活的確該很富足才對。
但是,這同樣隻是一個樂觀的數字。
因為這些耕地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蜀地世家大地主和蜀山宗門手中。
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以蜀地如此落後的生產力,必然會造成不小規模的災荒。
更別提薑崇還要養近百萬的蜀地士兵,這壓力非常之巨。
想通這點後,沈浪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那就讓事態更加的瘋狂一把吧。”
法孝直全程陪在沈浪身邊,僅僅半日時間,他就感受到這位大楚帝君的氣質脫俗,一看就是幹大事的人。
如今蜀王要謀反的風聲傳遍蜀地各處,但法孝直認為這根本沒戲。
如今,朝廷如此高調發布蜀錦令,號召楚國貴族隻用蜀錦出門的條例十分不正常,更別提親自送來這麽大采購蜀錦的訂單了。
法孝直雖然身在蜀地,但對大楚朝廷的動向一清二楚,女帝這幾年所作所為無一不在透露一個信息。
那就是收權。
就連盤踞關中多年的羌胡,立國一千二百年的吳國都能在短短幾個月剿滅,區區一個蜀王,能鬥得過人家?
更何況,這次采購蜀錦的主事,還是眼前這位當朝帝君,那位傳奇的人物,會不知道蜀王謀反的計劃……
稍作沉思之後,他大致明白了沈浪的用意。
“王爺啊,實在對不住,現在的大楚早已不是當初的大楚了,
你的計劃注定失敗,我法孝直可不想跟著你共赴黃泉,
必須要為自己和蜀地百姓謀條生路才行。”
想明白後,法孝直看向沈浪的眼神更加恭維了。
薑崇二話不說,直接在主位前落座,抓起茶盞直接問道:“怎麽樣,宮裏的人去見過織造坊了?”
楊鬆恭敬回道:“回王爺的話,已經見過了,鎮國公對織造坊還是比較滿意的。”
“比較滿意?”薑崇放下茶盞,“他還說什麽了?”
楊鬆:“鎮國公就是擔心這六十萬匹絲布能不能如期交付的疑慮。”
薑崇一擺衣袖,輕哼一聲:“紡織的事,你比我懂,你說這生意做還是不做?”
楊鬆回道:“這樣一筆意外之財,自然是要做的,卑職仔細合計過,隻要將織機增至一萬台以上,
織工日夜不停勞作,在鼓勵民間織造代捐,這六十萬匹絲錦,咬咬牙還是能在一年內趕製出來的,就是……”
“就是什麽?吞吞吐吐的,有什麽好猶豫的,想說什麽就說。”
“是,織機,織工,蜀地都不缺,就是生絲產量不夠啊。”
薑崇一愣:“我蜀地現有的桑田,能產多少生絲?”
“回王爺的話,也就十萬匹的量。”
“十萬匹……”
薑崇思索片刻。
“這倒是一個難題,你有什麽辦法?”
楊鬆想了想,說道:“卑職倒是有個辦法,能解決眼下生絲奇缺的問題。”
“什麽辦法?”
“改稻為桑。”
楊鬆說出這四個字時,小心翼翼看著薑崇。
“改稻為桑?”薑崇起身來回踱步一陣,“這樣做,我蜀地糧食產量可就不足了啊。”
楊鬆道:“王爺不必擔心,糧食不足可以向楚國和關中地區購買,眼下楚國各地大豐收,糧價穩定在一兩銀子兩石左右,
蜀地所稀缺的糧食完全可以通過向外采購來彌補,如此蜀地千萬百姓必然不會因為種植桑苗而挨餓。”
“這倒是個法子,就怕蜀地農戶不答應啊。”
“王爺不必擔心,種桑收益遠高於種植莊稼,百姓一定會願意的。”
薑崇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
“好,那就按你說的,等來年開春前,湊足足以織造七十萬匹絲錦的桑田,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筆訂單拿下來!”
“這是自然。”
楊鬆想了想,又道:“隻是改稻為桑,也需要王爺跟鎮國公通個氣,
希望他能減免掉蜀地關稅,並優先向蜀地提供糧食。”
“這個你不必擔心,本王自會跟葉相商議的,你現在要做的,
就是把改稻為桑的政令,發布到蜀地各處,多鼓勵農戶種植桑苗,
其餘的,你都不必操心。”
“是,卑職回去就擬份詳細方案給王爺您過目。”
“嗯,去忙吧。”
一想到將有四五百萬兩黃金進賬,薑崇心情就格外好。
有了這筆錢,就能給自己軍隊提供更為優良的兵甲,好在日後起事時,增添勝算。
就在這時,又有一人來報:“王爺,關中商戶向我們送來訂單,說要采購三十萬匹下等蜀錦。”
“你說什麽,關中豪族?”
薑崇頓時愣住了。
“他們也要采購蜀錦?這是為何?”
“回王爺,來商洽的人說了,為了響應朝廷號召,即日起,長期與蜀地合作,
這回一次性采購三十萬匹下等蜀錦,隻為關中豪族官員入京述職時不失顏麵。”
薑崇深吸一口氣。
關中豪族十分注重麵子,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不單要有,還要有的體麵。
這特點是天下共知的。
尤其如今關中好不容易回到大楚治下,與朝廷脫節兩百多年的豪族們更是要給女帝留個好印象,
同時也告訴其餘官僚,自己是響應朝廷的,而且不會給陛下添麻煩,自家掏錢買蜀錦。
一時間,薑崇心裏很不是滋味。
但轉念一想,這未嚐就不是一次拉攏關中豪族的機會。
這生意必須要做,硬著頭皮也要做。
並且,要給他們一定的優惠。
“命人好生款待關中商人,斷不可有半點怠慢!”
……
另一邊,沈浪在視察完織造坊後,並沒有回王府,而是又讓法孝直帶著自己繞了幾片桑田。
眼下臨近冬季,桑田自然是荒涼無比,隻有一株株桑樹在土地上隨風飄蕩。
根據法孝直介紹,蜀地桑田一共有一百萬畝。
以平均五畝地產一匹蜀錦的效率(沒有經過加工處理的生絲報廢率極高),目前的桑田產量極限大概在二十萬匹左右。
當然,這隻是一個樂觀的數字,是在沒有考慮天災人禍的前提下。
事實上,以現有的條件,蜀錦產量也隻能維持在十萬匹上下。
沈浪迅速開始在心中計算蜀地的糧食收益:
蜀地目前開發的耕種總麵積大約為三千六百餘萬畝,在冊人口大概九百萬,如果算上家奴、脫籍、賤籍者,總人口怕是已經超過了千萬。
也就是說人均占有耕地麵積為3.6畝,以蜀地每畝一季產糧約兩石數額,百姓生活的確該很富足才對。
但是,這同樣隻是一個樂觀的數字。
因為這些耕地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蜀地世家大地主和蜀山宗門手中。
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以蜀地如此落後的生產力,必然會造成不小規模的災荒。
更別提薑崇還要養近百萬的蜀地士兵,這壓力非常之巨。
想通這點後,沈浪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那就讓事態更加的瘋狂一把吧。”
法孝直全程陪在沈浪身邊,僅僅半日時間,他就感受到這位大楚帝君的氣質脫俗,一看就是幹大事的人。
如今蜀王要謀反的風聲傳遍蜀地各處,但法孝直認為這根本沒戲。
如今,朝廷如此高調發布蜀錦令,號召楚國貴族隻用蜀錦出門的條例十分不正常,更別提親自送來這麽大采購蜀錦的訂單了。
法孝直雖然身在蜀地,但對大楚朝廷的動向一清二楚,女帝這幾年所作所為無一不在透露一個信息。
那就是收權。
就連盤踞關中多年的羌胡,立國一千二百年的吳國都能在短短幾個月剿滅,區區一個蜀王,能鬥得過人家?
更何況,這次采購蜀錦的主事,還是眼前這位當朝帝君,那位傳奇的人物,會不知道蜀王謀反的計劃……
稍作沉思之後,他大致明白了沈浪的用意。
“王爺啊,實在對不住,現在的大楚早已不是當初的大楚了,
你的計劃注定失敗,我法孝直可不想跟著你共赴黃泉,
必須要為自己和蜀地百姓謀條生路才行。”
想明白後,法孝直看向沈浪的眼神更加恭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