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是不是覺得本官在開玩笑?但本官可以明確告訴諸位,這種時候,本官沒心情開玩笑。”


    沈浪說完,頭也不抬,端起茶盞喝了口水。


    胡海山:“大人,你開不開玩笑對我們而言都無所謂,隻是你要借我們府上的人馬錢糧……”


    說到這裏,他搖了搖頭。


    胡海山身為南詔首屈一指的豪族士紳,自然有著十足的威望。


    他若是不點頭,其餘南詔各路士紳自然也不會給予衛所任何幫助。


    事實上,南詔這片土地上,因為遠離朝堂中央,宗祠的力量反而淩駕於本地官署之上。


    這導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南詔百姓更願意依附在宗祠身上,而非朝廷和官府。


    官府縣衙如果要去地方收稅甚至對要犯處刑,都要先跟這群宗祠豪紳商議過才行。


    不過,這些豪族在當地雖然樹大盤根,卻也不乏忠義之輩。


    正如胡海山所言,若非本地豪紳的支持和資助,衛所營地都無法建立起來。


    並且每次地方受難,他們也會慷慨相助,大力配合地方賑災救濟。


    尤其在衛所的投入,幾百年下來,投資軍務工事的銀兩都超過了三千萬兩。


    然而,這次牢山衛所被麓川軍攻破,讓他們集體對當地太守府失去了信任。


    畢竟,自己捐資衛所的目的,還是為了維持自己莊園經濟的發展。


    奈何重金修葺的牢山防線竟是如此輕易被麓川攻破,讓他們覺得衛所兵不堪一擊,都不再願意出資了。


    這才是沐元英八百裏加急,請求朝廷馳援的原因,本質就是地方衙署與本地豪紳之間的關係僵化,得不到軍資來源。


    而且,南詔地方官署和宗祠之間的矛盾在隨著彼此利益分配上始終無法達成統一,早已積累了無數矛盾。


    這次衛所淪陷,不過是個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其實,封建時代很多事,遠沒有想的那麽容易。


    看上去很荒誕的情況,都由客觀環境因素的考量在裏麵,必須結合當時實際情況才能分析出緣由。


    地方豪紳與官府之間相互合作又相互仇恨的關係,直到民國時期依然沒有什麽改變。


    聽完胡海山的話,沈浪笑了笑:“諸位久在南詔生活,想來也聽說過麓川暴行如何,


    但凡被其攻破的城池,都會被洗劫一空,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賤,在麓川兵眼中都是一樣的,


    到時,你們積累的財富會被搶走,農田會被破壞,妻女都會被抓到麓川境內淪為軍妓,


    而你們,則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要麽淪為奴隸,要麽被殺死,連翻身的可能性都沒有,


    整個麓川上下除開皇權官僚的頂層外,就隻有士兵、平民、奴隸三個身份,


    絕對沒有豪族士紳一說,所以你們惦記麓川掌控南詔後,不會影響自己的可笑想法是不存在的。”


    三分聞言心中一驚。


    驚的不是他說的那些內容,畢竟麓川什麽德行他們會不知道?


    而是這個年輕的宣慰使居然如此清楚麓川的情況?


    胡海山拱手:“倒是我等小看宣慰使大人的情報搜集能力了,


    但你說,眼下南詔衛所的軍隊,有可能阻擋麓川進犯麽?”


    沈浪:“胡族長,我想你搞錯了一件事,我不是要擊退麓川兵,而是要主動出擊麓川境內,


    但我手裏沒有足夠的騎兵部隊來完成這個計劃,若是你們願意提供護衛和戰馬供我驅使,


    或許還能得到一筆巨大的財富。”


    楊順忍不住問道:“什麽巨大財富?你能說明白些麽?”


    沈浪:“麓川境內什麽最多?礦產和人,那裏的銅鐵礦以及煤炭儲備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十分驚人,


    甚至還有幾條儲備極其豐富的露天礦脈,幾位難道就一點不心動麽?”


    胡海山:“就算心動又如何,麓川有這麽容易被攻破麽,沈大人怕是對麓川了解的並不多吧?”


    沈浪輕笑一聲:“不嚐試一下,又怎麽知道呢?


    不如這樣吧,我和各位族長來個君子協定,


    若是你們願意提供幫助,那麽打下的麓川土地按照表現進行一一劃分,


    打下的土地越多,你們的收益也越高,


    你們的產業也不用隻局限在南詔這塊土地上,完全可以擴張到麓川境內去,


    那裏的河流湖泊資源豐富,十分適合農作物生長,據說有上億畝良田,你們難道不想據為己有?”


    一番話說完,胡海山三人立馬開始竊竊私語。


    顯然他們心動了。


    誰不想自己的家業越來越大,尤其是宗祠豪族,更是想為繼承人留下更多的產業。


    但,這是一場從未嚐試的豪賭,值得麽?


    經過仔細計算,胡海山三人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筆買賣似乎很劃算,自己的投入就是馬匹和護衛,失敗也就損失一些人而已。


    但若是成功了,帶來的利益是十分豐厚的。


    可以一試。


    不過,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需要確認。


    “沈大人,我等最後問一句,這是朝廷的意思,還是您個人的意思?”


    “陛下有旨,南詔對麓川之戰的決策,全數由本官施行,我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


    胡海山三人當即起身:“沈大人,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等身為南詔子民,自然也會助力一分,


    三日內,七百匹戰馬,七百名善騎之士,準時送抵衛所門前,願我大楚官兵能旗開得勝!”


    “那本官就代朝廷先謝過諸位了。”


    得到本地豪族士紳支持,沈浪心中鬆了口氣。


    讓地方豪紳一起參與到戰爭中,然後從中瓜分戰爭紅利的思路,在沈浪從金陵動身前就計劃好的。


    隻要這群士紳和平民從戰爭中分得足夠利益,必然會轉變心態,開始轉而支持朝廷對外擴張的道路。


    畢竟,人的貪念一旦被激起,將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在帝國停止擴張時,會想著法子給你製造外交事件,逼迫帝國繼續向外發動戰爭,從中牟取暴利。


    古代曆史上最明顯的兩個國家,就是秦和漢,他們就是通過製造外交事件不斷給國家拉仇恨,從而達到國家和個人雙贏的局麵。


    當然,這種局麵下,苦的隻能是百姓了。


    放眼世界史,類似的案例更是如數家珍,直至近代史馬妖被帶英敲開國門,被日本打斷脊梁就是很好的例子。


    七百騎,加上南詔本地的騎兵,連同從金陵帶來的三百騎,差不多能有一千兩百名騎兵,比預期的還多了兩百,足夠可以對麓川展開反攻。


    沈浪對這個騎兵規模還算滿意,也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接下來還有最後一件事要辦。


    “胡族長,還有件事我想請教一下。”


    “沈大人請講。”


    “你知道木邦國麽?”


    “自然知道,九年前木邦被麓川大軍征服,十萬木邦男丁被麓川兵擄掠到瓦當城淪為苦力和仆從軍,


    如今的木邦國已經淪為麓川的附屬,守護著麓川北線門戶,就在牢山以北四十裏的關隘。”


    沈浪點點頭:“好,多謝胡族長告知,三日後,我在這裏期待胡族長的天兵下凡。”


    “沈大人,我等告退。”


    等胡海山三人離開後,沈浪凝思片刻,旋即說道:“接下來,該走一趟木邦,設法跟他們的國王接觸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愛拆家的二哈並收藏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