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我燕山府,因了有絕對的軍功和軍功兌換的軍製,將士們自身和家人得了不少的好處,而因了將士們學了不少的文字,懂得不少的道理,相比起好戰嗜血善殺破壞的金人,將士們被慢慢地養成了一種為國而戰的決心。這種決心。從花榮等人傳回來的消息看,比之金人的這軍製所限製而成的外因,反而能從內裏激發鬥誌。


    這樣的結果就是,金人大旗所指,定要攻城拔寨而不可大敗,而我燕山府的將士們可以暫避鋒芒,徐圖慢進。這些年金人在攻遼中雖然場場大勝,但損耗的精銳也自不少。而金人這次倉促集結起來的號稱五十萬的大軍,頂多也就十萬靠上。我大宋子民雖可能損失不少,但畢竟金人人數稀少。想要找我大宋地禁軍或者燕山府的精銳決戰,試圖畢其功於一役。


    從金人地軍製中。謀士團推斷,金人最可能用的法子,便是有兩種。一種為金人從西夏借道進來,猛攻我大宋朝腹地,並用兩軍對壘直取中軍的法子來長驅直入,兵臨東京汴梁。使得我大宋朝八十萬禁軍被頻繁調動堵截,被動防守。而金人則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其騎兵的速度和犀利,衝破各路防線,叫各路禁軍出於被動挨打的局麵。而那金人卻可以隨意的選擇決戰地,利用自身優勢取勝。這樣地戰法,天時地利人和,金人幾乎占盡。即便金人此次為客軍,也可能對我大宋朝禁軍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而從我燕山府的軍製推斷出來的對策,卻是在金人猛攻中原腹地的時候,燕山府大張旗鼓的停止對禁軍的攻防,並廣發檄文聲討金人,號召朝廷和天下百姓,外敵當前,要以國事為重,共抗大敵。王淵將軍和韓世忠將軍二人及時上表,請求暫時從燕山府撤軍。官家畢竟還要顏麵。我燕山府再自寫謝罪奏表,想必官家會暫時應允。等到官家下旨撤軍之時,王淵將軍和韓世忠將軍將上前阻截金人,卻不會再聽朝廷監軍的指派。隻用事急從權推諉,以便能夠使得這兩位百戰將軍,能更好地用自己以往的經驗跟金人對戰。同時,燕山府光出騎兵,用圍魏救趙的法子,在花榮等業已深入金人腹地的將軍們的帶領下,直取金人上京。等到金人被王、韓二位將軍拖在我大宋腹地而不能快速攻破東京汴梁,定然要回援上京。此時再銜尾追殺,雖王、韓二位將軍缺少馬匹,卻是也能大挫金人銳氣。到時,是戰是撤,都有我燕山府說了算。


    第二種金人的戰策可能,是明為攻我東京汴梁,實則是來攻我燕山府。之前的戰策推演結果,是金人燒殺立威之後,逼迫朝廷跟金人共同攻擊燕山府。朝中主降派隻要得勝,結局便是數十萬大宋禁軍再次增兵燕山府,金人在一旁助攻,咱們定然傷亡慘重。而金人若真的能耐得住性子,隻要威逼朝廷,使得光大宋禁軍盡數來攻,恐怕就要漁翁得利了。


    咱們採用的應對,便是要在金人立威之後,並不快速進軍,反而遣人跟朝廷談結盟事宜的時候,傾一府之力猛攻固守地金人。燕山府現下業已有十萬之眾的兵將,除下定要防備金人從北疆進逼的兩萬步卒,八萬軍士中,有五萬為步卒。兩萬步卒號稱五萬,從咱們早就準備好的雲州地,順著關隘移師西疆,跟王淵和種師道地西疆舊部聯合,在紛州等地裝模作樣布下防守陣勢,再由五千精銳奔襲金人在河套地的後路,兩萬五千精銳直出北疆,照樣跟花榮等將軍聯合,向金人上京等地攻取。拚著傷亡,也要攻取中京,繼而使得金人再次退卻,我燕山府占據主動……


    而這攻伐的基礎,卻又是糧草。其中相比,更有優劣。金人奉行以戰養戰,所到之處,軍糧財帛就地而取,沒有運糧負擔,沒有顧忌。可以說,隻要金人進了我大宋朝的國門,有了我大宋百姓的地方,都不會挨餓。所有一應糧餉,除了燕山府的自給自足,還要想辦就地從官府糧倉中取糧。又不能把當地的大小官員盡數得罪了,為難不少。但我燕山府現下還有存銀,且大宋朝並不乏為國而戰者,籌措軍糧,許能勉強解決……”


    楊政一口氣說完,業已氣喘籲籲,這些天,他和謀士團一道,根本就沒睡過,那眼珠子,早熬的通紅。林沖看著花費了無數心血才推演出來的這戰局,隻說了句:“直夫,辛苦。”


    第五卷 宋金 第一九八章 - ~人恆過,後能改~


    凡晝日有賊犯營,被犯之營即急擊鼓,諸營以擊鼓應訖,無賊之營即止,惟所犯之營非賊散,鼓聲不得輒止。諸軍各著衣甲持杖,看大將五方旗所指之方,即是賊來之路。


    ……………………


    在座諸人都是燕山府的精銳,這次燕山府能夠這麽快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應對措施,實在林沖在其中居功甚偉。但眾人也都知道,這時候不是彰顯某人功勞的時候,而是要能在整個宋金大戰中,採用適當的策略,減少傷亡,增加對金人的打擊。


    不要小看這種想法。自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一千二百多年來,漢人的思想,慢慢的被禁錮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愚忠愚孝的產生,跟儒家為當政者而做出來的這愚人策略有著莫大的關係。而真正的智者,卻是要懂得,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感情用事,任何時候,都要懂得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利益。這種思想,本隻存在於少數的權利派人物心中,更多的人,被莫大的忠君思想所蠱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林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宋林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宋林沖並收藏大宋林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