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實異西晉大金廢立之議可不明天地之意以考古今之跡哉!竊觀大金今日計議之士多前日大遼亡國之臣畫籌定計所以必滅宋者非忠於大金也。假威大金以報其怨耳曾不知滅大遼者大金大宋共為之也。大宋既滅大金得不防閑其人乎!頃上皇誤聽奸臣因李良嗣父兄之怨滅契丹盟好之國乃有今日之難然則因人之怨以滅人之國者其禍,豈可勝言哉!為計議者必欲滅宋之策(改作國)在絕兩河懷舊之思除鄰國復仇之患而巳。又曰:大金兵威無敵天下中國之民可指麾而定。若大金果能滅宋兩河懷舊之思亦不能忘果能滅宋徒使宋之宗屬賢德之士倡義天下竭國力以北向則兩河之民異日撫定之後亦將去金人而歸宋矣。。且天生南北之國方域之異也。晉為契丹所滅周世宗復定三關是為晉所(改作而)報恨然則今日之滅趙氏豈必趙氏然後復仇也。雖中國英雄亦將復中國之恨矣。檜今竭肝膽捐軀命為元帥言廢立之議以明兩朝之利害伏望元帥不恤群議深思國計以辨之於朝。若用讒言以矜已這功能非特傷敵國之義亦貽患於異日矣。。又況禍莫大於滅人之國昔秦滅六國而六國滅之苻堅滅燕而燕滅之項童貫蔡攸貪土地以奉主欲營私而忘國計屯兵境上欲滅遼以取燕雲:之地方是時也。契丹之使交馳接踵祈請於前為貫攸之計者當思國計以從其請乃欲邀功業以兼人之地遂貽患於主而宗社墊危今(刪此字)雖焚屍戮族。又何益哉!今元帥威震中原功高在昔乃欲用離間之論而矜一己之功其為國計亦巳失矣。貫攸之計可不鑒哉!自古兵之強者固不足恃劉聰石勒威足以製湣懷而挫於李矩數千人之眾苻堅以百萬之師衄於淝水之旅是兵強而不足恃也。大金自去歲問罪中原入境征戰巳逾歲矣。然所攻必克者無他以大金久習兵革中國承平百年士卒罕練將帥未得其人也。自古中國地土甲兵之威四鄰無有將相英雄世不乏才使異日士卒精練。若唐藩鎮之兵將相得人。若唐代肅之臣大金之於中國能必其勝哉!。且世之興王以有德而代無德以有道而代無道然後皇天討四海歸之。若邦昌者在上皇朝專事燕遊不務規諫附會權幸之臣共為蠹國之政今日社稷傾危生民塗炭雖非一人所致亦邦昌為之力也。天下之人方疾之。若仇。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英雄必盡。
起而誅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不足為大金屏翰矣。大金必欲滅宋而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而天下之宗子不可滅檜不顧斧鉞之誅戮族之患為元帥言兩朝之利害伏望元帥稽考古今深鑒斯言復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非特大宋蒙福實大金萬世之利也。不任惶懼懇告之至謹具狀申自餘百官所議其略雲:奉大金皇帝詔旨二元帥令旨欲立太宰張邦昌為主某等荒迷不知所措敢不推戴如更欲別選賢人亦取自軍前指揮。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八十校勘記。
車凡一十兩(脫一字) 別以狀類太子並宦者二人擊殺之(脫之字) 以其首同屍並宦者屍(上屍字誤作死並字誤在首下) 殺其為亂(殺應作斬) 遂以留守司印付次官(一作遂以留守等事付次官) 填張邦昌姓名狀申(狀申一作別寫申狀)敢有逗留不赴議者(脫有字)兩河懷舊之思亦不能使之忘(脫使之二字)。
●卷八十一
靖康中帙五十六。
起靖康二年二月十四日甲戌,盡二十一日辛巳。
十一日甲戌吳開莫儔齎到軍前牒。
據文武百官申乞立張相治國事巳申本國許冊立為皇帝請牒冊寶及一行冊命禮數。
金人取親王帝姬駙馬及南班官親屬。
遺史曰:先是金人破真定府得走馬承受內侍鄧終嚀上幸臣也。置在軍前至是粘罕(改作尼堪)斡裏不(改作斡裏雅布)懷廢立之意先令鄧紙太上宮女俱供其數。又嚐取內侍四十五人至軍前問其人管甚職事問畢卻遣回一半別換曾管宮ト者時留守司大臣不疑其故以為要管宮閣之人是金人慾效之後吳開持廢立文字要太上諸王以下孫傅意欲藏匿吳開持文以示乃鄧鍾牘芄ト內侍先巳具其數巳各書姓名以示之傅乃吞聲而盡發焉。又金人於宗正黃(一本雲:董)少卿處取玉牒簿去指名要南班宗室先自二王宮濮王宮以近屬官序高者先取宗室逃竄於細民家藏匿徐秉哲為金人所逼押文引令諸使臣收捉使臣利於得財凡所藏匿必捉得之獲免者十有一二其文引雲:或於南薰門蕭太師處交割或於順天門耶律大夫處交割皆用使牒押字,或謂徐秉哲為人之臣忍押牒取國之宗屬以贈仇讎其貪生忘國之恩有如此者開封府捉事使臣竇鑒曰:我生為大宋之臣豈忍以大宋宗族交送與虜(改作敵)人乎!遂自縊死。
十五日乙亥金人取禦史中丞秦檜赴軍前。
以廢立異議故取之。
集百官作推戴表軍器少監王紹草之。
王紹表先敘大金皇帝雲:道合三光功高九有兜略試智將幾於虞帝弔民伐罪義實過於周王。又敘邦昌雲:惟太宰相公識探天人學貫今古內外之聲久著天人之意允洽膺大國褒崇之禮希前王作聖之功可治國事以主斯民。
吳革置賑濟之所謀起兵以救駕。
皇後皇太子既出城吳革謂二帝與天眷皆遭敵人拘囚為人臣者何用生為乃於啟聖院置局名賑濟所募士就食一日之間不啻萬人革陰以軍法部勒以吳銖左時朱夢說張知彰馬獻可吳忠徐偉參謀議偉。又率兩學進士崔鼎臣周虎臣等八十餘人應。
起而誅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不足為大金屏翰矣。大金必欲滅宋而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而天下之宗子不可滅檜不顧斧鉞之誅戮族之患為元帥言兩朝之利害伏望元帥稽考古今深鑒斯言復嗣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非特大宋蒙福實大金萬世之利也。不任惶懼懇告之至謹具狀申自餘百官所議其略雲:奉大金皇帝詔旨二元帥令旨欲立太宰張邦昌為主某等荒迷不知所措敢不推戴如更欲別選賢人亦取自軍前指揮。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八十校勘記。
車凡一十兩(脫一字) 別以狀類太子並宦者二人擊殺之(脫之字) 以其首同屍並宦者屍(上屍字誤作死並字誤在首下) 殺其為亂(殺應作斬) 遂以留守司印付次官(一作遂以留守等事付次官) 填張邦昌姓名狀申(狀申一作別寫申狀)敢有逗留不赴議者(脫有字)兩河懷舊之思亦不能使之忘(脫使之二字)。
●卷八十一
靖康中帙五十六。
起靖康二年二月十四日甲戌,盡二十一日辛巳。
十一日甲戌吳開莫儔齎到軍前牒。
據文武百官申乞立張相治國事巳申本國許冊立為皇帝請牒冊寶及一行冊命禮數。
金人取親王帝姬駙馬及南班官親屬。
遺史曰:先是金人破真定府得走馬承受內侍鄧終嚀上幸臣也。置在軍前至是粘罕(改作尼堪)斡裏不(改作斡裏雅布)懷廢立之意先令鄧紙太上宮女俱供其數。又嚐取內侍四十五人至軍前問其人管甚職事問畢卻遣回一半別換曾管宮ト者時留守司大臣不疑其故以為要管宮閣之人是金人慾效之後吳開持廢立文字要太上諸王以下孫傅意欲藏匿吳開持文以示乃鄧鍾牘芄ト內侍先巳具其數巳各書姓名以示之傅乃吞聲而盡發焉。又金人於宗正黃(一本雲:董)少卿處取玉牒簿去指名要南班宗室先自二王宮濮王宮以近屬官序高者先取宗室逃竄於細民家藏匿徐秉哲為金人所逼押文引令諸使臣收捉使臣利於得財凡所藏匿必捉得之獲免者十有一二其文引雲:或於南薰門蕭太師處交割或於順天門耶律大夫處交割皆用使牒押字,或謂徐秉哲為人之臣忍押牒取國之宗屬以贈仇讎其貪生忘國之恩有如此者開封府捉事使臣竇鑒曰:我生為大宋之臣豈忍以大宋宗族交送與虜(改作敵)人乎!遂自縊死。
十五日乙亥金人取禦史中丞秦檜赴軍前。
以廢立異議故取之。
集百官作推戴表軍器少監王紹草之。
王紹表先敘大金皇帝雲:道合三光功高九有兜略試智將幾於虞帝弔民伐罪義實過於周王。又敘邦昌雲:惟太宰相公識探天人學貫今古內外之聲久著天人之意允洽膺大國褒崇之禮希前王作聖之功可治國事以主斯民。
吳革置賑濟之所謀起兵以救駕。
皇後皇太子既出城吳革謂二帝與天眷皆遭敵人拘囚為人臣者何用生為乃於啟聖院置局名賑濟所募士就食一日之間不啻萬人革陰以軍法部勒以吳銖左時朱夢說張知彰馬獻可吳忠徐偉參謀議偉。又率兩學進士崔鼎臣周虎臣等八十餘人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