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雖損失慘重,這時齊望著蘇小難,將她都看得臉紅了,在這當兒陣陣歡呼起來,南軍的降軍也被這場景渲染,一時也跟著呼喊。


    朱棣遠遠望著,微笑連連。


    朱高珞騎馬繞過歡呼聲,到了蘇小難身邊,跳上了紅梅花,將蘇小難擁在身前,蘇小難笑著勾望了他一眼,兩人眉目傳情。


    眾將士看得心花怒放,又是一陣喝彩和歡呼!


    朱高珞騎馬來到朱棣麵前,張玉說:「公子和夫人真是珠聯璧合!」


    朱棣哈哈一笑:「真不愧是我朱棣的女兒!好!」


    第137章 勸降


    朱高煦在不遠處,將劍插到地上,輕輕地嘆息了一聲,他本欲想在首戰立奇功,怎知被蘇小難搶了,卻是有些不甘,不過好歹大勝,也並不怨人。


    這時候,忽聽得隆隆沉雷,隱隱聽得軍馬疾馳的聲音,不一會,遠遠地衝來瀰漫沙塵的一支隊伍,眾人凝神提劍,朱高煦大喊一聲:「奶奶的,我去宰了他們!」


    正欲翻身上馬,豈料張玉喊道:「殿下,是丘福!」


    朱棣笑道:「大家莫慌,是丘福不錯!」


    丘福帶了兩三千軍馬奔赴端禮門前,下馬跪禮:「殿下,末將來遲,請賜罪!」


    朱棣笑說:「丘福快起來,你來的正是時候,本王正欲用你的大軍攻城呢。」


    丘福說:「為殿下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好!」朱棣喊道:「事不宜遲,務必一口氣拿下北平九門,眾將士聽令,丘福,陳亨,德勝門,安定門!張玉,朱能,東直門,朝陽門!朱高煦,朱高珞,西直門,阜成門!由本王攻打南門!各將互相幫扶,日落之時務必控製北平內城!」


    朱棣遂帶蘇小難攻打南門正陽、崇文、宣武三門,與諸將約定在日落之時匯合。


    到了南邊前門正陽門時,箭樓城樓毗鄰,巍峨莊偉,將士連綿嚴守在城樓上,旗幟獵獵,密不透風,蘇小難說:「父王,若強攻,必是血流成河,不如勸降吧!」


    朱棣說:「這守城的將軍是陳旭,素有遠略,又嚐嚴謹,恐怕不易!」


    蘇小難說:「不如讓我試試!」


    朱棣說:「你如何有辦法?」


    蘇小難說:「我聽師父說,陳旭雖謹言慎行,但為人卻一點也不迂腐,父王在北平根深葉茂,民心所向,想必他一定識通時務!」


    朱棣感慨說:「兵家有言,上兵伐謀,小難真令我刮目相看,若果真勸降他來,可知又救了多少將士性命!」


    蘇小難說:「父王不如擬信一封,投射到城樓上,他必定遲疑不決,但須再借父王一件珍貴之物才行。」


    朱棣問:「何物?」


    蘇小難說:「父王的獅口劍。」


    「易事!這獅口劍比起南門算得了什麽。」


    「待陳旭遲疑時,我飛到城樓上,代父王轉贈他寶劍,我會告訴陳旭,請他抉擇,要麽以獅口劍出城殺父王,要麽收下父王這件珍禮!」


    朱棣大喜:「好,小難這招攻心之計正中我懷。隻是,怕你去太危險了。」


    蘇小難說:「父王,我是您的女兒,若不我去,陳旭一定不會感忱!」


    朱棣說:「好,我會在城下埋伏弓箭手,你到城樓上,切不可聽他的話,隨他入城。」


    蘇小難說:「父王放心吧,小難自有分寸!」


    朱棣隨即寫了一封信,表明了奉天靖難之決心和相邀進退之誠意,乃親手投射到城樓上,陳旭看了朱棣手諭,果然神色動搖,站在城樓上發了一會愣。


    蘇小難騎著紅梅花離了大軍,往城下去,到了城口百步,一躍飛上了城樓,城樓上的弓箭手立即拉弓,被陳旭製止了。


    朱棣遠遠看見蘇小難站在女牆的垛口上,與陳旭交談起來。


    不一會,蘇小難落入了女牆之內,朱棣心裏一沉,心也懸了起來,又伸頭想看女牆裏的情景,看見了蘇小難半個腦袋,心卻七上八下,眉也蹙得老高。


    正焦慮時,蘇小難又跳回了女牆上,翻身落了下來,騎回了紅梅花,朱棣才籲了口氣,看見蘇小難一副心神氣定,想必是已成事,果然蘇小難過來時就說:「父王,陳旭答應獻城!」


    「好!」朱棣微笑說:「大師授你《逃虛子疏略》,是授對人了,我觀小難之才,堪比黃碩、蔡琰!」


    蘇小難莞爾一笑:「父王是笑話我不是。」


    朱棣笑說:「我正為我乖女兒高興呢!」


    正說話時,西直門轟然大開,陳旭果真率眾將士出了城,近前跪禮:「燕王殿下,陳旭罪該萬死!」一時後麵的將士又跪了一地。


    朱棣下馬扶他起來,陳旭卻跪地不起,奉上獅口劍說:「殿下,這寶劍,罪將萬萬不敢收,請殿下收回吧!」


    朱棣說:「將軍是功臣,怎是罪將,這獅口劍是本王贈給你的。」


    陳旭說:「若殿下不收獅口劍,罪將就不起身了,今日獻城之事也作罷吧!」


    朱棣寬慰地一笑:「將軍大義,朱棣沒齒難忘,劍我收回了,請起吧!」陳旭才起身來,後方的將士也同隨起身。


    攻破南門之後,朱棣又快馬加鞭包圍了魏國公府,以他的見解,若在靖難一役中取得徐輝祖的支持,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與往常有些不同的是,魏國公府靜寂一片,鴉雀無聲,朱棣隱隱感覺徐輝祖已經逃走了,但作為北平最高統帥,朱棣又深知他的為人,徐輝祖一定不會輕易放棄,也有可能還留在府內,隻得兵分兩路,故對一個隨將說:「譚淵,你領五百人去追魏國公,若見到他,務必請他回來,不能綁,隻能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馬鬃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子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子禹並收藏紅馬鬃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