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時隔半月才見到蘇小難,見蘇小難秋水淡眉,輕風麵靨,更是對這女兒百般喜愛,也掃淡了許多煩惱,又問:「小難在看什麽書?」
蘇小難答:「燕王,小難正在學習師父的《逃虛子疏略》。」
「哦?」朱棣說:「我聽說這本《逃虛子疏略》是大師的至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佛道儒兵,無所不通,大師是要傳衣缽給小難?」
蘇小難臉一紅,道衍笑道:「燕王,小難之才,還在池中,他日高飛,可遠勝古今才女,我喜得麟兒,正沾沾自喜呢,假以時日,你必定折服!」
朱棣說:「小難親得大師教誨,感激不盡!」
兩人一邊說一邊下棋,棋逢對手,自然其樂融融。道衍小有勝算,朱棣說:「大師棋藝高明,小王自嘆不如。」
道衍哈哈一笑,站起身說:「非我棋藝好,是燕王在想心事。」
蘇小難便問:「師父如何看出燕王在想心事?」
道衍說:「燕王向來金睛虎目,神采奕奕,今日卻恬淡少語,顰眉蹙頞,不是想心事又是甚麽?」
朱棣嘆道:「非大師才知我心思,大師是高人,可有辦法將我的三個兒子救出來。若他們能回來,我也勿須擔驚受怕。」
道衍沉吟說:「有倒是有,不過去南京救人,風險太大。」
朱棣問:「大師快講,此人是誰?」
道衍說:「若是燕王本人,那最好不過了。」
朱棣忽地雙目有神,身背挺直,說道:「如非要小王上京,也不無不可。目下朱允炆連削五王,若我不帶一兵一卒一刀一槍上京朝覲,這天下人隻會說我對朝廷一片忠心,也許朝廷不會削我藩呢。」
道衍復又坐下說:「殿下太看重名聲了,朱允炆對燕王未必留心,可他身邊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會讓你回來嗎,這樣豈不是作繭自縛。」
朱棣嘆息說:「如此一來,那遲早被朱允炆當成刀俎魚肉了。」
兩人沉默相對,忽聽蘇小難說:「燕王,不如讓我去南京吧。」兩人猛然抬頭看她,見蘇小難表情肅穆,眼含堅毅,一臉信心滿滿,可朱棣既不願將女兒送到虎口,又不信她有這個本事,故遲疑說:「小難?你一個女兒家,不諳官場之事,如何應酬朝廷的風波惡浪?」
蘇小難說:「如今三位公子困在南京,長寧又小,或許我可以一試,倘做最壞的打算,就說朱允炆不放三位公子回北平,也不打緊,我照樣可以平安回來。」
朱棣肅然說:「此事不可,勿須再說。」
道衍卻說:「殿下,我看未必不可。」
朱棣愕然問:「大師何意?」
道衍說:「小難雖是王爺女兒,亦是我的徒兒,我對她也很愛惜,但說對她的了解,恐怕我不比燕王少。小難秉性純良,與朱允炆年齡相仿,她又生得聰明伶俐,刻苦鑽研書籍,經這一年,再不可小覷,她這一去,說不定,有一線希望。」
朱棣還在猶豫,忽見蘇小難從靴裏掏出一把玲瓏短刀來,呈上說:「燕王,幾年前我在南京替皇上解過圍,這短刀就是他送給我的。」
朱棣一看,這把短刀是太祖朱元璋的貼身之物,後來傳給朱允炆,竟想不到在蘇小難身上,一時又驚又喜,說道:「原來小難救過朱允炆性命。」反覆摩挲,又交給道衍,兩人直嘆好刀,放回蘇小難手上時,道衍說:「殿下,看來小難天生就是來替你分憂解難的,她不上京誰又上得?」
朱棣說:「派小難去也不無不可。」又遲疑了說:「小難救了朱允炆性命,他未必不賣這個人情,就怕齊泰黃子澄從中作梗。我最擔心的是朱允炆念恩情,將小難留在南京,這樣他們一個也回不來了。大師若非想個良策,我仍不放心她去。」
道衍想了想說:「朱允炆好不容易將三個公子扣押下來,一個簡單的理由恐怕不行。再說瞞齊泰黃子澄的眼睛更是不易。我倒有一個方法,不過需要殿下和小難兩人同意才好。」
朱棣起身說:「大師快說。」
道衍說:「就稱徐王妃病重,百醫不治,又求了百十家廟宇和道觀,隻說非兒子成婚沖喜才能好。」
朱棣先是眼睛一亮,後又臉露難色,道衍一眼看出,說:「等公子們回來了,將婚一結,病好了不就行了,這倒沒什麽擔憂。」
朱棣說:「若王妃知道是為了討回兒子們裝病,這也不難,隻是要兒子成親,哪裏有半分著落。」
道衍說:「這不是現成擺在這裏嗎,燕王擔心兒子回不來,又擔心小難回不來。依我看,如今隻有三公子朱高珞未娶妻,不如借題發揮,將蘇小難許配給朱高珞,叫小難來一出上京求婚的好戲,既有母子之情又有愛慕之情,想必朱允炆不會不通人情吧。」
朱棣眼睛一亮說:「大師妙計,我家那畜生我早看出他對小難的一片情意,隻是……」又覷了一眼蘇小難,見她垂目低眉,又故作埋怨說:「我隻當小難是女兒,如何又變成了兒媳?大師,此法不妥!」
道衍卻哈哈一笑:「小難說到底也隻是燕王自作多情認作的女兒,她又哪裏叫了你一聲父王。」因蘇小難正站在他身後,他自當沒有看見,又說:「我在淮河邊時,見他二人早生情愫,感情莫逆,燕王,恕老衲直言,小難非一般女子,若想真要這個女兒,不領她作媳婦,將來必飛了。」
蘇小難答:「燕王,小難正在學習師父的《逃虛子疏略》。」
「哦?」朱棣說:「我聽說這本《逃虛子疏略》是大師的至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佛道儒兵,無所不通,大師是要傳衣缽給小難?」
蘇小難臉一紅,道衍笑道:「燕王,小難之才,還在池中,他日高飛,可遠勝古今才女,我喜得麟兒,正沾沾自喜呢,假以時日,你必定折服!」
朱棣說:「小難親得大師教誨,感激不盡!」
兩人一邊說一邊下棋,棋逢對手,自然其樂融融。道衍小有勝算,朱棣說:「大師棋藝高明,小王自嘆不如。」
道衍哈哈一笑,站起身說:「非我棋藝好,是燕王在想心事。」
蘇小難便問:「師父如何看出燕王在想心事?」
道衍說:「燕王向來金睛虎目,神采奕奕,今日卻恬淡少語,顰眉蹙頞,不是想心事又是甚麽?」
朱棣嘆道:「非大師才知我心思,大師是高人,可有辦法將我的三個兒子救出來。若他們能回來,我也勿須擔驚受怕。」
道衍沉吟說:「有倒是有,不過去南京救人,風險太大。」
朱棣問:「大師快講,此人是誰?」
道衍說:「若是燕王本人,那最好不過了。」
朱棣忽地雙目有神,身背挺直,說道:「如非要小王上京,也不無不可。目下朱允炆連削五王,若我不帶一兵一卒一刀一槍上京朝覲,這天下人隻會說我對朝廷一片忠心,也許朝廷不會削我藩呢。」
道衍復又坐下說:「殿下太看重名聲了,朱允炆對燕王未必留心,可他身邊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會讓你回來嗎,這樣豈不是作繭自縛。」
朱棣嘆息說:「如此一來,那遲早被朱允炆當成刀俎魚肉了。」
兩人沉默相對,忽聽蘇小難說:「燕王,不如讓我去南京吧。」兩人猛然抬頭看她,見蘇小難表情肅穆,眼含堅毅,一臉信心滿滿,可朱棣既不願將女兒送到虎口,又不信她有這個本事,故遲疑說:「小難?你一個女兒家,不諳官場之事,如何應酬朝廷的風波惡浪?」
蘇小難說:「如今三位公子困在南京,長寧又小,或許我可以一試,倘做最壞的打算,就說朱允炆不放三位公子回北平,也不打緊,我照樣可以平安回來。」
朱棣肅然說:「此事不可,勿須再說。」
道衍卻說:「殿下,我看未必不可。」
朱棣愕然問:「大師何意?」
道衍說:「小難雖是王爺女兒,亦是我的徒兒,我對她也很愛惜,但說對她的了解,恐怕我不比燕王少。小難秉性純良,與朱允炆年齡相仿,她又生得聰明伶俐,刻苦鑽研書籍,經這一年,再不可小覷,她這一去,說不定,有一線希望。」
朱棣還在猶豫,忽見蘇小難從靴裏掏出一把玲瓏短刀來,呈上說:「燕王,幾年前我在南京替皇上解過圍,這短刀就是他送給我的。」
朱棣一看,這把短刀是太祖朱元璋的貼身之物,後來傳給朱允炆,竟想不到在蘇小難身上,一時又驚又喜,說道:「原來小難救過朱允炆性命。」反覆摩挲,又交給道衍,兩人直嘆好刀,放回蘇小難手上時,道衍說:「殿下,看來小難天生就是來替你分憂解難的,她不上京誰又上得?」
朱棣說:「派小難去也不無不可。」又遲疑了說:「小難救了朱允炆性命,他未必不賣這個人情,就怕齊泰黃子澄從中作梗。我最擔心的是朱允炆念恩情,將小難留在南京,這樣他們一個也回不來了。大師若非想個良策,我仍不放心她去。」
道衍想了想說:「朱允炆好不容易將三個公子扣押下來,一個簡單的理由恐怕不行。再說瞞齊泰黃子澄的眼睛更是不易。我倒有一個方法,不過需要殿下和小難兩人同意才好。」
朱棣起身說:「大師快說。」
道衍說:「就稱徐王妃病重,百醫不治,又求了百十家廟宇和道觀,隻說非兒子成婚沖喜才能好。」
朱棣先是眼睛一亮,後又臉露難色,道衍一眼看出,說:「等公子們回來了,將婚一結,病好了不就行了,這倒沒什麽擔憂。」
朱棣說:「若王妃知道是為了討回兒子們裝病,這也不難,隻是要兒子成親,哪裏有半分著落。」
道衍說:「這不是現成擺在這裏嗎,燕王擔心兒子回不來,又擔心小難回不來。依我看,如今隻有三公子朱高珞未娶妻,不如借題發揮,將蘇小難許配給朱高珞,叫小難來一出上京求婚的好戲,既有母子之情又有愛慕之情,想必朱允炆不會不通人情吧。」
朱棣眼睛一亮說:「大師妙計,我家那畜生我早看出他對小難的一片情意,隻是……」又覷了一眼蘇小難,見她垂目低眉,又故作埋怨說:「我隻當小難是女兒,如何又變成了兒媳?大師,此法不妥!」
道衍卻哈哈一笑:「小難說到底也隻是燕王自作多情認作的女兒,她又哪裏叫了你一聲父王。」因蘇小難正站在他身後,他自當沒有看見,又說:「我在淮河邊時,見他二人早生情愫,感情莫逆,燕王,恕老衲直言,小難非一般女子,若想真要這個女兒,不領她作媳婦,將來必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