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聽得有些驚詫,又說了一句:「這麽貴重,我更不能收。」
道衍道了聲「阿彌陀佛」,逕自往門外走去。
這夜,道衍為木慈料理了一些後事,朱棣三人也就在靈穀寺度過了一晚,朱棣此行的目的並不是來參與他們的師門之鬥,他目的很明確,希望重回當年「白帽子」的談論。朱棣睡在禪房的榻上,望著窗外如水的星辰,一夜無眠。
第二天黎明,他洗漱完畢,想去找道衍,道衍卻登門了,道衍說:「燕王,你可願與貧僧到寺內平靜之處小走。」
這正合朱棣心意,朱棣馬上說:「大師請。」兩人沿著靈穀寺的小湖蜿蜒繞過,到了一個亭下,一路上兩人盡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這時候該是道明心跡的時候,朱棣開了口,說:「大師,這次我來。」
他話還沒說完,道衍竟將他打住了:「燕王此行,貧僧已知。」
朱棣訝然說:「大師何已知曉?」
道衍說:「你的神色。」
朱棣一向神隱於色,不想竟被道衍看了出來,心裏念他高明,又問:「既然大師都已知曉,可否為小王指點迷津?」
道衍說:「燕王是聽實話,還是聽假話?」這話說出來明顯就是告訴燕王,我要說實話了,燕王勿要責備。
朱棣也知其意,便說:「大師但講無妨,今日隻有你我二人,再無他人,我朱棣敢來請教大師,也已做好心理準備。」
道衍一笑,說:「燕王就是燕王。貧僧要告訴燕王的是三件事。」
朱棣急問:「哪三件事?」
道衍婉婉道來說:「第一件事,與你父皇有關。」
朱棣詫異說:「我父皇?」
道衍說:「你父皇做了三件錯事。」
朱棣心裏有些變化,顯然是認為道衍說話不敬,但臉上還是沉著,也不說出來,隻是繼續聽。
道衍說:「其一,用刑太繁;其二,求治太快;其三,分封太多。這其三『分封太多』是錯中之錯,你父皇一生,除冊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早夭一子外,共冊立二十位藩王,這般分封,表麵上是拱衛大明江山,但實際上是逆天而行。」
朱棣已經有些不悅,他認為道衍是在辱罵父皇,聽到這「逆天而行」時,終於忍不住用重重的語氣辯駁:「大師,我父皇分封為的都是江山永固,這藩王之中哪個不是骨肉血親,誰又敢行逆天之事。」
道衍哈哈一笑說:「燕王豈不知漢行分封,終至七王之亂,晉行分封,終至八王之亂,試問西晉分封的哪個王不是晉武帝的至親子孫。若燕王真覺得骨肉血親能同根相待,抱成一團,今日又為何必來找貧僧呢?」
朱棣被他說得無言以對,索性緘口不言,聽道衍往下說。
道衍見燕王不語,知他默認了這番想法,便說:「這第二件事,與你父皇有關,也與你有關。」
第28章 酒樓語對
朱棣望著他,期許他的言談見解,道衍說:「你父皇雖做了三件錯事,但也做了三件對事,其一,他令你守北平,是信任你,是磨礪你,北平是元大都,元朝殘餘經年騷亂,燕王才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樹立了你在二十四藩王中的巨大威望;其二,北平城威立北方,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曾是一代雄主忽必烈的倚重之地,那裏人強馬壯,遠離京師,是燕王成就事業最大的本錢;其三,你父皇為你選了一個最好的對手,朱允炆遺傳了其父的文弱,仁慈有餘,剛勇不足,若在太平盛世,是則是千古聖君,可在亂世,卻是扶不起的阿鬥。」
道衍的這番話如醍醐灌頂,擊起了朱棣內心的千層浪花,朱棣不敢打斷道衍的驚世論調,繼續聽他說來,道衍說:「說了你父皇的對與錯,正要說說你當下該做的事情。」
朱棣恭敬地說:「請大師賜教。」
道衍說:「其一,燕王務必要以北平作為立足之根本,切不可放棄北平,燕王當做的就是臥薪嚐膽,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其二,燕王要招攬天下英才,納入自己囊中,廣交善友,他日振臂一呼,天下也便應呼而起;其三,是最重要的,燕王已是藩王中最大的王,也是你父皇最看重的皇子,但眼前皇儲之位已與燕王失之交臂,若燕王仍事事為先,胸懷大誌,那意味著什麽?燕王若要成大事,須收斂鋒芒,凡事低調,隱忍不發。」
朱棣聽了這三個三的九條真言,喜形於色,欠身恭敬地說:「聽大師一言,使小王茅塞頓開,小王正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大師能夠仿效古之諸葛孔明,出山相助。」
道衍又哈哈一笑說:「燕王,貧僧長居深山,悠閑慣了,請恕我萬萬不能答應。」
朱棣遺憾萬分地說:「大師既已為小王指點了經世迷津,為何又要返歸山中?」
道衍說:「貧僧為燕王說了這些不三不四的話,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燕王不必糾結,倘若他日燕王真正做到了忍辱負重,根基深重,貧僧自然會出山相助。」
朱棣正要相勸,卻見道衍騰空而起,原來他禦氣行於腳下,這次朱棣真正看清,道衍的腳下是白氣凝成的一把冰劍,飛於空中,陽光下燦爛耀眼。道衍說:「燕王,貧僧告辭。」
朱棣想起了一件事情,急忙喊:「大師,我若有事相求,去哪個寺廟找你?」
道衍傳來話說:「貧僧並非真正的僧人,乃是青易長日派掌門,燕王有事可到雲別山相會,後會有期。」說完已經禦劍飛入雲端而去。
道衍道了聲「阿彌陀佛」,逕自往門外走去。
這夜,道衍為木慈料理了一些後事,朱棣三人也就在靈穀寺度過了一晚,朱棣此行的目的並不是來參與他們的師門之鬥,他目的很明確,希望重回當年「白帽子」的談論。朱棣睡在禪房的榻上,望著窗外如水的星辰,一夜無眠。
第二天黎明,他洗漱完畢,想去找道衍,道衍卻登門了,道衍說:「燕王,你可願與貧僧到寺內平靜之處小走。」
這正合朱棣心意,朱棣馬上說:「大師請。」兩人沿著靈穀寺的小湖蜿蜒繞過,到了一個亭下,一路上兩人盡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這時候該是道明心跡的時候,朱棣開了口,說:「大師,這次我來。」
他話還沒說完,道衍竟將他打住了:「燕王此行,貧僧已知。」
朱棣訝然說:「大師何已知曉?」
道衍說:「你的神色。」
朱棣一向神隱於色,不想竟被道衍看了出來,心裏念他高明,又問:「既然大師都已知曉,可否為小王指點迷津?」
道衍說:「燕王是聽實話,還是聽假話?」這話說出來明顯就是告訴燕王,我要說實話了,燕王勿要責備。
朱棣也知其意,便說:「大師但講無妨,今日隻有你我二人,再無他人,我朱棣敢來請教大師,也已做好心理準備。」
道衍一笑,說:「燕王就是燕王。貧僧要告訴燕王的是三件事。」
朱棣急問:「哪三件事?」
道衍婉婉道來說:「第一件事,與你父皇有關。」
朱棣詫異說:「我父皇?」
道衍說:「你父皇做了三件錯事。」
朱棣心裏有些變化,顯然是認為道衍說話不敬,但臉上還是沉著,也不說出來,隻是繼續聽。
道衍說:「其一,用刑太繁;其二,求治太快;其三,分封太多。這其三『分封太多』是錯中之錯,你父皇一生,除冊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早夭一子外,共冊立二十位藩王,這般分封,表麵上是拱衛大明江山,但實際上是逆天而行。」
朱棣已經有些不悅,他認為道衍是在辱罵父皇,聽到這「逆天而行」時,終於忍不住用重重的語氣辯駁:「大師,我父皇分封為的都是江山永固,這藩王之中哪個不是骨肉血親,誰又敢行逆天之事。」
道衍哈哈一笑說:「燕王豈不知漢行分封,終至七王之亂,晉行分封,終至八王之亂,試問西晉分封的哪個王不是晉武帝的至親子孫。若燕王真覺得骨肉血親能同根相待,抱成一團,今日又為何必來找貧僧呢?」
朱棣被他說得無言以對,索性緘口不言,聽道衍往下說。
道衍見燕王不語,知他默認了這番想法,便說:「這第二件事,與你父皇有關,也與你有關。」
第28章 酒樓語對
朱棣望著他,期許他的言談見解,道衍說:「你父皇雖做了三件錯事,但也做了三件對事,其一,他令你守北平,是信任你,是磨礪你,北平是元大都,元朝殘餘經年騷亂,燕王才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樹立了你在二十四藩王中的巨大威望;其二,北平城威立北方,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曾是一代雄主忽必烈的倚重之地,那裏人強馬壯,遠離京師,是燕王成就事業最大的本錢;其三,你父皇為你選了一個最好的對手,朱允炆遺傳了其父的文弱,仁慈有餘,剛勇不足,若在太平盛世,是則是千古聖君,可在亂世,卻是扶不起的阿鬥。」
道衍的這番話如醍醐灌頂,擊起了朱棣內心的千層浪花,朱棣不敢打斷道衍的驚世論調,繼續聽他說來,道衍說:「說了你父皇的對與錯,正要說說你當下該做的事情。」
朱棣恭敬地說:「請大師賜教。」
道衍說:「其一,燕王務必要以北平作為立足之根本,切不可放棄北平,燕王當做的就是臥薪嚐膽,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其二,燕王要招攬天下英才,納入自己囊中,廣交善友,他日振臂一呼,天下也便應呼而起;其三,是最重要的,燕王已是藩王中最大的王,也是你父皇最看重的皇子,但眼前皇儲之位已與燕王失之交臂,若燕王仍事事為先,胸懷大誌,那意味著什麽?燕王若要成大事,須收斂鋒芒,凡事低調,隱忍不發。」
朱棣聽了這三個三的九條真言,喜形於色,欠身恭敬地說:「聽大師一言,使小王茅塞頓開,小王正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大師能夠仿效古之諸葛孔明,出山相助。」
道衍又哈哈一笑說:「燕王,貧僧長居深山,悠閑慣了,請恕我萬萬不能答應。」
朱棣遺憾萬分地說:「大師既已為小王指點了經世迷津,為何又要返歸山中?」
道衍說:「貧僧為燕王說了這些不三不四的話,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燕王不必糾結,倘若他日燕王真正做到了忍辱負重,根基深重,貧僧自然會出山相助。」
朱棣正要相勸,卻見道衍騰空而起,原來他禦氣行於腳下,這次朱棣真正看清,道衍的腳下是白氣凝成的一把冰劍,飛於空中,陽光下燦爛耀眼。道衍說:「燕王,貧僧告辭。」
朱棣想起了一件事情,急忙喊:「大師,我若有事相求,去哪個寺廟找你?」
道衍傳來話說:「貧僧並非真正的僧人,乃是青易長日派掌門,燕王有事可到雲別山相會,後會有期。」說完已經禦劍飛入雲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