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不存在地區(三十五)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 作者:千年帝國海軍上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所謂三式燒霰噴進彈,其實就是搭載集束燃燒彈頭的巡航導彈。之所以弄出這麽一個奇奇怪怪的名字,一方麵是共和國技術人員自尊心作祟,實在難以接受那個帝國氣息十足的“製導火箭”的稱呼,另一方麵也算是一種比較貼切的描述。
能夠被稱為“導彈”或“製導火箭”,不光要能用噴射氣流或火箭推進做動力,進行遠距離飛行。更重要的是其需要具有控製導引能力,能夠準確落在目標頭頂上。不管是無線電、紅外、熱感應、微光……隻要安裝導引裝置通過自身動力進行遠距離飛行精準攻擊目標的,都可冠以前麵兩個稱呼。
依靠暴風噴射引擎為動力的三式燒霰噴進彈隻能沿直線飛行,不管是遭受攻擊還是遭遇側向橫風都不能自行調整,攻擊目標要靠彈體內置的定時器設定術式停止的時間,失去動力後彈體會自行進入滑翔俯衝進行攻擊。至於這種隨機設定的程序和不具備自行糾正航線的特性相加之下能命中什麽,那就隻能靠信仰和天佑神助了。
這種談不上製導,精度更是奇爛無比的東西隻能算作是傳統火箭的帶翼巡航版本,倒也無愧於“噴進”之名。
相對不靠譜的精度,其威力倒是無可挑剔。其彈頭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常規彈,另一種是對空彈。標準常規彈破壞力強,可用來轟炸敵方基地、小型艦船和一些陸上設施,在抵達指定高度後會在空中解體,釋放出470個小型燒夷彈,短時間內便可造成嚴重的火災。對空彈自標準常規彈改進而來,采用延時引信,一但爆炸,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對敵方密集編隊的空中目標破壞力較強,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之特點,如果擊中的話(理論上來說)是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中小型空中目標受創,而且燒夷彈其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機身,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如果燒到彈藥箱之類,當場就會誘爆。
“自由軍團”打算用這個殺開一條血路,從“軍團”手中奪回製空權。
聽上去豪氣萬丈,實際上是被逼到窮途末路的證明。
且不說這種武器的不成熟和不可靠,“軍團”對製空權的掌握本身就不是那麽容易被打破的。
沙拉曼達係列、空戰型、地麵防空型,還有最不起眼同時也最危險的蜉蝣型。
蜉蝣型的本職工作是偵察和擾亂,同時也兼職確保製空權。其具體戰術就是自殺攻擊,主動飛進暴風噴射引擎的進氣口引發爆炸,再來就是成群靠近目標,用電磁波加熱的方法誘爆。
在蜉蝣型盤踞的天空飛行,根本是自殺行為。導彈火箭之類固然不會產生傷亡,但也絕不可能擊中目標,更不要說奪回製空權。
果不其然,從雷達偵測到三式燒霰噴進彈的反應後,大批的蜉蝣型便如同撲火的飛蛾一般湧向目標,暴風噴射引擎接連吸入異物,引擎噴嘴噴出一道道火光,高度迅速降低。
——就是現在。
指令下達的瞬間,躋身蜉蝣型正中間的噴進彈殼體碎裂開來,無數細小的晶體飛散到空中,拉出一條晶瑩璀璨的白色尾跡。眾多蜉蝣型的傳感器捕捉到那些晶體閃爍著青白色的光芒。
天晶、碘化銀、雷擊術式。
勉強將三個單詞和影音圖像上傳到區域戰術驗算網絡,大批蜉蝣型便陷入了沉默。
幾乎同一時間,極北寒冬的天空中響起了雷霆的轟鳴。
“居然是碘化銀!!”
拳頭用力砸在扶手上,馬赫總是沉穩的臉孔變得猙獰可怖。
沉穩如他麵對眼前的狀況時也難掩震驚。
碘化銀主要用於人工降雨,在幹旱季節,隻要天空中有一定程度的雲量,發射碘化銀火箭彈進行降雨是常有的事情。一般說到碘化銀的軍事用途,人們也隻能想到用人工降雨給對手製造麻煩。很少有人想到,碘化銀和雷擊術式結合,會對蜉蝣型產生巨大威脅。
蜉蝣型掌握製空權靠的就是殺之不盡的龐大數量,想要在短時間內清理幹淨這些煩人的機器蝴蝶,除非使用大型術式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然很難達成期望實現的效果。
可碘化銀和雷擊術式打破了這一慣例。
蜉蝣型本身就是強力的電磁波來源,盡管設計時做了相關處理,使其在飛行時成為特斯拉線圈,能夠一定程度降低遭遇雷擊的概率。可大量的碘化銀粉末一口氣提升了空氣的導電率,與雷擊術式相結合造成極短時間的強力放電現象,讓放電設計完全失效。與此同時,空氣中彌漫的電磁波會進一步增強放電,使得雷擊的威力、範圍一口氣提升個兩三倍。
不止如此。
加熱蒸發碘化銀會形成細小的碘化銀粒子,一克碘化銀可以形成幾十萬億個微粒。這些微粒會隨氣流運動進入雲中,在冷雲中產生幾萬億到上百億個冰晶。這些冰晶會成為雲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到一定體積後便產生了降雨。
原本公國零下十幾度的環境下,就算散布了碘化銀也不可能形成雨雲,浮遊型自身持續地釋放電磁波將空氣加熱了,再加上閃電釋放的熱量,人工降雨的條件在一瞬間全部湊齊了。飛散的水滴進一步提升導電,而更多地浮遊型和三式燒霰噴進彈不斷湧入翻滾湧動的雷雲之中,雷光、火光一再在黑雲中交錯重疊,碎裂的浮遊型殘骸和雨水一起落入地麵。
軍團的生產能力和補充能力毋庸置疑,帝國為了此次作戰所做的準備也充足到位。與之相比,“自由軍團”與共和國傾盡全力所拿出來的資源依然顯得寒酸貧瘠。
可正是這寒酸至極的資源成功撬動了“軍團”牢不可破的防線。
浮遊型的補充並不慢,數量也很充足,但接連不斷的損失還是讓補充出現了短暫的縫隙。
正是這僅僅數秒的縫隙,讓一邊倒的戰鬥出現了微妙變化。
能夠被稱為“導彈”或“製導火箭”,不光要能用噴射氣流或火箭推進做動力,進行遠距離飛行。更重要的是其需要具有控製導引能力,能夠準確落在目標頭頂上。不管是無線電、紅外、熱感應、微光……隻要安裝導引裝置通過自身動力進行遠距離飛行精準攻擊目標的,都可冠以前麵兩個稱呼。
依靠暴風噴射引擎為動力的三式燒霰噴進彈隻能沿直線飛行,不管是遭受攻擊還是遭遇側向橫風都不能自行調整,攻擊目標要靠彈體內置的定時器設定術式停止的時間,失去動力後彈體會自行進入滑翔俯衝進行攻擊。至於這種隨機設定的程序和不具備自行糾正航線的特性相加之下能命中什麽,那就隻能靠信仰和天佑神助了。
這種談不上製導,精度更是奇爛無比的東西隻能算作是傳統火箭的帶翼巡航版本,倒也無愧於“噴進”之名。
相對不靠譜的精度,其威力倒是無可挑剔。其彈頭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常規彈,另一種是對空彈。標準常規彈破壞力強,可用來轟炸敵方基地、小型艦船和一些陸上設施,在抵達指定高度後會在空中解體,釋放出470個小型燒夷彈,短時間內便可造成嚴重的火災。對空彈自標準常規彈改進而來,采用延時引信,一但爆炸,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對敵方密集編隊的空中目標破壞力較強,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之特點,如果擊中的話(理論上來說)是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中小型空中目標受創,而且燒夷彈其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機身,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如果燒到彈藥箱之類,當場就會誘爆。
“自由軍團”打算用這個殺開一條血路,從“軍團”手中奪回製空權。
聽上去豪氣萬丈,實際上是被逼到窮途末路的證明。
且不說這種武器的不成熟和不可靠,“軍團”對製空權的掌握本身就不是那麽容易被打破的。
沙拉曼達係列、空戰型、地麵防空型,還有最不起眼同時也最危險的蜉蝣型。
蜉蝣型的本職工作是偵察和擾亂,同時也兼職確保製空權。其具體戰術就是自殺攻擊,主動飛進暴風噴射引擎的進氣口引發爆炸,再來就是成群靠近目標,用電磁波加熱的方法誘爆。
在蜉蝣型盤踞的天空飛行,根本是自殺行為。導彈火箭之類固然不會產生傷亡,但也絕不可能擊中目標,更不要說奪回製空權。
果不其然,從雷達偵測到三式燒霰噴進彈的反應後,大批的蜉蝣型便如同撲火的飛蛾一般湧向目標,暴風噴射引擎接連吸入異物,引擎噴嘴噴出一道道火光,高度迅速降低。
——就是現在。
指令下達的瞬間,躋身蜉蝣型正中間的噴進彈殼體碎裂開來,無數細小的晶體飛散到空中,拉出一條晶瑩璀璨的白色尾跡。眾多蜉蝣型的傳感器捕捉到那些晶體閃爍著青白色的光芒。
天晶、碘化銀、雷擊術式。
勉強將三個單詞和影音圖像上傳到區域戰術驗算網絡,大批蜉蝣型便陷入了沉默。
幾乎同一時間,極北寒冬的天空中響起了雷霆的轟鳴。
“居然是碘化銀!!”
拳頭用力砸在扶手上,馬赫總是沉穩的臉孔變得猙獰可怖。
沉穩如他麵對眼前的狀況時也難掩震驚。
碘化銀主要用於人工降雨,在幹旱季節,隻要天空中有一定程度的雲量,發射碘化銀火箭彈進行降雨是常有的事情。一般說到碘化銀的軍事用途,人們也隻能想到用人工降雨給對手製造麻煩。很少有人想到,碘化銀和雷擊術式結合,會對蜉蝣型產生巨大威脅。
蜉蝣型掌握製空權靠的就是殺之不盡的龐大數量,想要在短時間內清理幹淨這些煩人的機器蝴蝶,除非使用大型術式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然很難達成期望實現的效果。
可碘化銀和雷擊術式打破了這一慣例。
蜉蝣型本身就是強力的電磁波來源,盡管設計時做了相關處理,使其在飛行時成為特斯拉線圈,能夠一定程度降低遭遇雷擊的概率。可大量的碘化銀粉末一口氣提升了空氣的導電率,與雷擊術式相結合造成極短時間的強力放電現象,讓放電設計完全失效。與此同時,空氣中彌漫的電磁波會進一步增強放電,使得雷擊的威力、範圍一口氣提升個兩三倍。
不止如此。
加熱蒸發碘化銀會形成細小的碘化銀粒子,一克碘化銀可以形成幾十萬億個微粒。這些微粒會隨氣流運動進入雲中,在冷雲中產生幾萬億到上百億個冰晶。這些冰晶會成為雲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到一定體積後便產生了降雨。
原本公國零下十幾度的環境下,就算散布了碘化銀也不可能形成雨雲,浮遊型自身持續地釋放電磁波將空氣加熱了,再加上閃電釋放的熱量,人工降雨的條件在一瞬間全部湊齊了。飛散的水滴進一步提升導電,而更多地浮遊型和三式燒霰噴進彈不斷湧入翻滾湧動的雷雲之中,雷光、火光一再在黑雲中交錯重疊,碎裂的浮遊型殘骸和雨水一起落入地麵。
軍團的生產能力和補充能力毋庸置疑,帝國為了此次作戰所做的準備也充足到位。與之相比,“自由軍團”與共和國傾盡全力所拿出來的資源依然顯得寒酸貧瘠。
可正是這寒酸至極的資源成功撬動了“軍團”牢不可破的防線。
浮遊型的補充並不慢,數量也很充足,但接連不斷的損失還是讓補充出現了短暫的縫隙。
正是這僅僅數秒的縫隙,讓一邊倒的戰鬥出現了微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