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巴圖帶領的蒙古士兵,迅速的將大部分堆砌的軍火帶走後。
薯條君打開支援列表檢查,然後失望的發現,作為工程部隊的巴特爾部,自身沒有重武器,而其直屬上級的蘇聯工程兵部隊同樣沒有重武器,所以虛空炮火的支援在這次戰鬥中是靠不上了。
於是沒有更多辦法加強防禦的薯條君,在小地圖中再次開始觀察巴特爾提出的所謂三道遊擊防線。
這一次小地圖中涵蓋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巨大地區,薯條君看到了已經大部分進入陣地的蒙古士兵分布情況。
盡管巴特爾帶領的蒙古建設營,名為營實為一個加強團規模,有將近2000人。
但為了防守這個預計為一個師級單位提供出發陣地的碉堡群,和碉堡群周邊的延伸地帶,巴特爾被迫將自己的部隊以一種梅花樁的形式分散其中。
十個連級規模的戰鬥分隊,作為主樁將整個地區劃分為了十個區域,這十個區域分別是已經完工地區三道主要防線中各三個,以及尚未完工的延伸地帶中的一個。
而在這十個區域中,每個戰鬥分隊又分散成5個戰鬥小隊,成為分樁,分別扼守各自區域中最為關鍵的五個節點。
最後在每個節點中,每個戰鬥小隊再次分兵,20人依托主要碉堡防守,20人則以遊擊散兵小組的形式分散在各個戰壕的隱蔽部中。
這樣一個大規模分兵的陣型,分布在廣闊的防線中,讓缺乏相關知識的薯條君都能看出來巴特爾兵力屬實是捉襟見肘了,而係統也用一個關鍵點也沒標注的方式對薯條君這一看法表示讚同,這讓薯條君對能否守住這裏產生了疑問,不由得開始期許:
“為啥還沒解鎖載具呢?哪怕有一輛吉普車,我也能最快的去支援馬上要被突破的地方。”
不過這樣一個陣型,如果薯條君對世界戰史稍有認識,就會立刻想到。
同樣的陣型,在十年後,在遙遠東方的一個半島上,一支麵臨類似局麵的部隊,采取了相同戰術,以9400人對7萬的劣勢(大約1:7),成功阻擋了敵軍進攻3天。那就是誌願軍眾多偉大戰例中,最為悲情的一個——誌願軍63軍第194師進行的鐵原阻擊戰。
隻不過在史實中更早發生在這支蒙古建設營上的類似戰例,由於敵我更為懸殊(大約1:17)而未能成功。
並且由於後世蘇聯特殊的政治環境,對於衛國戰爭初期混亂局麵的春秋筆法,以及對於非俄羅斯族部隊的傳統輕視,這支蒙古建設營的英勇犧牲,並沒有被大規模記載與讚揚。
…………
此處的蒙古建設營之所以能在德軍發起突襲的第一時間開始準備防禦。
一是,由於此處蘇軍主要防線,由於沒有界河存在,並沒有直接建設在邊境附近,而是在邊境縱深處占據了更為有利的一係列高地,這為蘇軍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反應時間。
(如果在邊境巡邏的極為稀疏的哨兵們能夠在德軍的突襲下成功發揮作用的話)
於是以巴特爾依靠敏銳戰爭嗅覺,在德軍發動突襲前,從德軍眾多露骨的試探中判斷出德軍將要進攻為前提。
位於巴特爾駐地前方邊境線上一隊盡忠職守的蘇聯哨兵,以最大努力發出的槍聲警告。
成功在德軍為了隱秘隻使用了極少數炮火準備的條件下,在德軍隱秘突襲部隊到達前,喚醒了這支比大多數蘇軍都更加機敏的建設部隊。
二是,波三小地區,“在俄羅斯族出海口情節加持下(劃掉)”,作為蘇聯與德國在北方最為關鍵緩衝地帶和保衛蘇聯至關重要的波羅的海航線(其中包含在整個衛國戰爭中都極為重要的北極航線),以及波羅的海海軍基地等一係列重要戰略地點,蘇德雙方投入的關注度都很高。
於是在些至關重要戰略地點的壓力下,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司令員庫茲涅佐夫將軍(就是用於俄羅斯現在唯一航母命名的將軍),成為了在德軍突襲前,在斯大林先入為主,不願意信任大量明確德軍將要發動突襲的情報,並命令所有一線蘇軍采取消極應對方案時,唯一一位提早做出一些反應的軍區司令員。
(此處增加勘誤,經過讀者提醒,作者菌發現,同一時期蘇軍有三個褲子將軍,分別是
1海軍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戰前職務是海軍人民委員,也就是航母的命名來源
2西北方麵軍(波羅的海特別軍區)司令員,費奧多爾·伊西多羅維奇·庫茲涅佐夫
3西方麵軍(西部特別軍區)下屬第3集團軍司令,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庫茲涅佐夫)
在6月18日,德軍發動突襲前三天,庫茲涅佐夫將軍就向下屬部隊,下達了做好戰鬥準備的命令。
雖然受限於更高層級命令不能進一步有所作為,庫茲涅佐夫將軍僅僅隻能命令部隊“繼續完善前沿陣地”,並且“隻有在遇到敵人侵犯邊境的情況下,才能占領前沿防禦陣地”。
並專門警告一線作戰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我們的部隊受到挑釁或驚慌失措……一切工作都要做的悄然無聲、堅決有力、小心翼翼。每位指揮員和政工人員都‘必須’清醒的認識現狀。”
(正是這一命令,使得同樣作為一線部隊的巴特爾建設營,也收到了來自上級的隱晦警告。)
在此後的幾天中,波羅的海特別軍區各級指揮機構,都在這一略有矛盾的命令中,下達了更為具體但更為矛盾的命令,對此一些部隊采取了措施,而另一些則無所適從。
因此在德軍入侵前夜,盡管庫茲涅佐夫將軍,小心翼翼的不斷越權下令整個軍區,在各方麵加強戰爭準備,但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致使除去巴特爾所在的陣地等少數陣地,更多的蘇軍一線防禦在德軍的突襲下,仍然一潰千裏。
例如德軍的第291步兵師,就在第一天的進攻中到達了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邊境。而到了第二天早上,該師的第505步兵團已經奪取普裏耶庫萊。這意味著在進攻開始後的第34小時,這個團已經深入蘇聯境內將近70公裏。
更有甚者,如德軍第8裝甲師和第290步兵師在進攻的第一天,除了在突破蘇軍一線碉堡群時遇到了一些零星抵抗速度略有減緩外,在其他時間中奪路狂飆。最終成功在一天內衝入蘇聯境內80公裏,奪取了位於阿廖加拉,跨越杜比薩河穀的高架橋。
這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衝向橫亙在其最重要戰略目標列寧格勒前的關鍵天險——道加瓦河(西德維納河),總計約350公裏閃電戰旅途的第一段。
薯條君打開支援列表檢查,然後失望的發現,作為工程部隊的巴特爾部,自身沒有重武器,而其直屬上級的蘇聯工程兵部隊同樣沒有重武器,所以虛空炮火的支援在這次戰鬥中是靠不上了。
於是沒有更多辦法加強防禦的薯條君,在小地圖中再次開始觀察巴特爾提出的所謂三道遊擊防線。
這一次小地圖中涵蓋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巨大地區,薯條君看到了已經大部分進入陣地的蒙古士兵分布情況。
盡管巴特爾帶領的蒙古建設營,名為營實為一個加強團規模,有將近2000人。
但為了防守這個預計為一個師級單位提供出發陣地的碉堡群,和碉堡群周邊的延伸地帶,巴特爾被迫將自己的部隊以一種梅花樁的形式分散其中。
十個連級規模的戰鬥分隊,作為主樁將整個地區劃分為了十個區域,這十個區域分別是已經完工地區三道主要防線中各三個,以及尚未完工的延伸地帶中的一個。
而在這十個區域中,每個戰鬥分隊又分散成5個戰鬥小隊,成為分樁,分別扼守各自區域中最為關鍵的五個節點。
最後在每個節點中,每個戰鬥小隊再次分兵,20人依托主要碉堡防守,20人則以遊擊散兵小組的形式分散在各個戰壕的隱蔽部中。
這樣一個大規模分兵的陣型,分布在廣闊的防線中,讓缺乏相關知識的薯條君都能看出來巴特爾兵力屬實是捉襟見肘了,而係統也用一個關鍵點也沒標注的方式對薯條君這一看法表示讚同,這讓薯條君對能否守住這裏產生了疑問,不由得開始期許:
“為啥還沒解鎖載具呢?哪怕有一輛吉普車,我也能最快的去支援馬上要被突破的地方。”
不過這樣一個陣型,如果薯條君對世界戰史稍有認識,就會立刻想到。
同樣的陣型,在十年後,在遙遠東方的一個半島上,一支麵臨類似局麵的部隊,采取了相同戰術,以9400人對7萬的劣勢(大約1:7),成功阻擋了敵軍進攻3天。那就是誌願軍眾多偉大戰例中,最為悲情的一個——誌願軍63軍第194師進行的鐵原阻擊戰。
隻不過在史實中更早發生在這支蒙古建設營上的類似戰例,由於敵我更為懸殊(大約1:17)而未能成功。
並且由於後世蘇聯特殊的政治環境,對於衛國戰爭初期混亂局麵的春秋筆法,以及對於非俄羅斯族部隊的傳統輕視,這支蒙古建設營的英勇犧牲,並沒有被大規模記載與讚揚。
…………
此處的蒙古建設營之所以能在德軍發起突襲的第一時間開始準備防禦。
一是,由於此處蘇軍主要防線,由於沒有界河存在,並沒有直接建設在邊境附近,而是在邊境縱深處占據了更為有利的一係列高地,這為蘇軍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反應時間。
(如果在邊境巡邏的極為稀疏的哨兵們能夠在德軍的突襲下成功發揮作用的話)
於是以巴特爾依靠敏銳戰爭嗅覺,在德軍發動突襲前,從德軍眾多露骨的試探中判斷出德軍將要進攻為前提。
位於巴特爾駐地前方邊境線上一隊盡忠職守的蘇聯哨兵,以最大努力發出的槍聲警告。
成功在德軍為了隱秘隻使用了極少數炮火準備的條件下,在德軍隱秘突襲部隊到達前,喚醒了這支比大多數蘇軍都更加機敏的建設部隊。
二是,波三小地區,“在俄羅斯族出海口情節加持下(劃掉)”,作為蘇聯與德國在北方最為關鍵緩衝地帶和保衛蘇聯至關重要的波羅的海航線(其中包含在整個衛國戰爭中都極為重要的北極航線),以及波羅的海海軍基地等一係列重要戰略地點,蘇德雙方投入的關注度都很高。
於是在些至關重要戰略地點的壓力下,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司令員庫茲涅佐夫將軍(就是用於俄羅斯現在唯一航母命名的將軍),成為了在德軍突襲前,在斯大林先入為主,不願意信任大量明確德軍將要發動突襲的情報,並命令所有一線蘇軍采取消極應對方案時,唯一一位提早做出一些反應的軍區司令員。
(此處增加勘誤,經過讀者提醒,作者菌發現,同一時期蘇軍有三個褲子將軍,分別是
1海軍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戰前職務是海軍人民委員,也就是航母的命名來源
2西北方麵軍(波羅的海特別軍區)司令員,費奧多爾·伊西多羅維奇·庫茲涅佐夫
3西方麵軍(西部特別軍區)下屬第3集團軍司令,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庫茲涅佐夫)
在6月18日,德軍發動突襲前三天,庫茲涅佐夫將軍就向下屬部隊,下達了做好戰鬥準備的命令。
雖然受限於更高層級命令不能進一步有所作為,庫茲涅佐夫將軍僅僅隻能命令部隊“繼續完善前沿陣地”,並且“隻有在遇到敵人侵犯邊境的情況下,才能占領前沿防禦陣地”。
並專門警告一線作戰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我們的部隊受到挑釁或驚慌失措……一切工作都要做的悄然無聲、堅決有力、小心翼翼。每位指揮員和政工人員都‘必須’清醒的認識現狀。”
(正是這一命令,使得同樣作為一線部隊的巴特爾建設營,也收到了來自上級的隱晦警告。)
在此後的幾天中,波羅的海特別軍區各級指揮機構,都在這一略有矛盾的命令中,下達了更為具體但更為矛盾的命令,對此一些部隊采取了措施,而另一些則無所適從。
因此在德軍入侵前夜,盡管庫茲涅佐夫將軍,小心翼翼的不斷越權下令整個軍區,在各方麵加強戰爭準備,但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致使除去巴特爾所在的陣地等少數陣地,更多的蘇軍一線防禦在德軍的突襲下,仍然一潰千裏。
例如德軍的第291步兵師,就在第一天的進攻中到達了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邊境。而到了第二天早上,該師的第505步兵團已經奪取普裏耶庫萊。這意味著在進攻開始後的第34小時,這個團已經深入蘇聯境內將近70公裏。
更有甚者,如德軍第8裝甲師和第290步兵師在進攻的第一天,除了在突破蘇軍一線碉堡群時遇到了一些零星抵抗速度略有減緩外,在其他時間中奪路狂飆。最終成功在一天內衝入蘇聯境內80公裏,奪取了位於阿廖加拉,跨越杜比薩河穀的高架橋。
這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衝向橫亙在其最重要戰略目標列寧格勒前的關鍵天險——道加瓦河(西德維納河),總計約350公裏閃電戰旅途的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