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遠道而來
八零嬌嬌太撩人:硬漢老公吃不消 作者:相緒時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薑文姍則在一旁,對周圍陌生且略顯破敗的環境投去審視的目光。
她從未見過這樣的羊城,與她記憶中上一世繁華的景象大相徑庭。
“小姑娘,外地來的吧?”
一個身穿花襯衫、麵帶笑意的男子突然停在了薑文姍麵前,打斷了她的思緒。
薑文姍不由自主地反問道:“你怎麽知道?”
聲音中帶著些許警惕。
花襯衫男子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抽掉了嘴裏咬著的牙簽,用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答道:“看你這打扮,不像本地人嘛!”
隨即話鋒一轉,“需要住宿嗎?我這裏條件不錯哦。”
“不需要。”
薑文姍話音未落,剛結束通話的薑文博便走過來,冷冷地替她回絕了對方,神色警惕。
“不需要就算了!”
花襯衫男並不氣餒,他上下打量了薑文博幾眼,重又將牙簽叼在嘴邊,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融入人群中,似是在尋覓下一個潛在的客戶。
薑文博望著那人離去的背影,心底暗自慶幸,隨即轉頭警告薑文姍:“以後別和這種人搭訕,他們目的不明。”
“為什麽?”
薑文姍疑惑地問。
“看他那樣子就不像是什麽好人。”
薑文博的語氣中滿是肯定。
“好吧。”
薑文姍雖不完全認同,但也不想爭論,長途跋涉讓她感到疲倦,便沒再多言,默默跟在哥哥身後。
二人依舊站在嘈雜的火車站附近,不斷有人上前詢問是否需要住宿或用餐,都聲稱自己的住處既便宜又設施齊全。
改革開放以來,羊城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部分家庭為了生計,將空餘房間出租給這些異鄉人,以此賺取生活費用。
但價格往往是因人而異,波動極大。
“哥,我們還是去住招待所吧!”
薑文姍本能地對那些主動招攬生意的人抱持戒心。
就在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緩緩走到他們身邊,慈祥地說:“哎呀,姑娘,你不知道啊,這附近的招待所距離這裏還有十幾公裏呢。”
老人的話語中透著一股關切,仿佛是在為他們著想。
她同樣是之前那個溫柔詢問他們是否需要留宿之人,即便遭到婉拒,也沒有即刻轉身離去,而是眼中帶著一抹不言而喻的關切,靜靜地站在一旁。
“這麽遠啊?”
薑文博不由得脫口而出,語氣中夾雜著幾分詫異與無奈。
“可不是嘛。”
老奶奶應聲而答,臉上歲月刻畫的皺紋仿佛也隨著話語舒展開來,“要是嫌遠,要不就幹脆住在我家吧?家裏就我和我乖巧的孫女阿香兩人,房間還餘著兩間,正好適合你們這對兄妹居住,價格實惠,至於吃飯嘛,你們隨意給點就行,不拘多少。”
聽到這番邀請,薑文姍的目光輕輕掠過薑文博,眼神裏充滿了詢問與期待,似乎在無聲地詢問他的意見。
抬眼望向天邊,暮色已悄然降臨,遠處的招待所的確顯得遙不可及,心中不禁權衡起這份突如其來的便利。
在薑文博再三確認了價格的公道後,便牽起薑文姍的手,提著兩人不多的行囊,跟隨著老奶奶的步伐,朝著那溫馨的小屋緩緩走去。
“我姓冼,你們能選我家,真是有眼光,我們家比周圍許多人家都要幹淨整潔哩!”
冼老奶奶在前麵領路,一麵走一麵絮絮叨叨,言語間滿是自豪與熱情。
薑文博環視著四周,偶爾附和著老奶奶的話語,偶爾又提出一兩個問題,氣氛漸漸融洽。
“哎,說到現在,還沒問問你們是從哪兒遠道而來的呢?”
老奶奶一邊問,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薑文姍的臉上。
“南城。”
薑文姍輕聲回答,聲音裏似乎還帶著旅途的疲憊。
“喲,南城啊,那可是千裏迢迢的,這一路上你們可受累了?”
冼老奶奶聞言,不禁感歎道。
“何止受累,坐了這麽久的車,一到這裏連個招待所的影子都沒找著,真是讓人懊惱。”
薑文姍想起這段波折的旅程,語氣中難掩抱怨。
炎熱的夏日裏,他們在擁擠的車廂內熬過了兩天兩夜,飲食不周,睡眠不足,連最簡單的洗漱都成了奢侈,她幾乎能感覺到自己身上散發出的黴味,心中不禁暗自懊悔選擇了這個時候出行。
“你們頭一回來,不熟悉也是自然。”
老奶奶聞言笑了,佝僂的背似乎承載著歲月的重量,話鋒一轉,用一種看似無意的口吻詢問,“小姑娘看上去年紀輕輕,成家了沒有呀?”
“成了。”
薑文姍簡短回答。
“哦,原來是這樣。”
老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麽,“那這次來,是有什麽事情嗎?”
“走親戚。”
薑文博接過話茬,簡潔明了。
“哦,原來是走親戚啊。你們親戚住在哪兒?怎麽稱呼?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說不定還能認得呢。”
老奶奶好奇地追問道。
“不必勞煩您老人家了,我們有確切的地址,自己找過去便是。”
薑文博禮貌地回絕。
“這樣也挺好。”
老奶奶點頭表示理解。
“還要走多久才能到呢?”
薑文博隨口問了一句。
“快了,快了。”
老奶奶嘴上說著快了,實際上卻領著他們在彎彎曲曲的巷弄裏走了十幾分鍾。
薑文姍跟在後麵,左轉右拐,隻覺腳底發酸,剛想抱怨幾句,就聽老奶奶說到了。
他們停在了一扇老舊斑駁的木門前。
老奶奶用力推開那扇仿佛隨時會吱嘎作響的門扉,展現在他們眼前的場景與老奶奶先前的描述相符——盡管陳設簡樸,但處處透露出一種質樸的潔淨。
正堂中央高懸著一塊泛黃的匾額,其下是一張供桌,供奉著某位神隻或先祖的牌位,鋪著繡花布的小桌上擺滿了柿子和各式各樣的水果,顯然是為了祭祀而設。
這樣的習俗,在他們的家鄉是斷不會有的,這讓薑文博感到一絲新奇與異樣。
但他深知風俗習慣因地域而異,便沒有多言。
“阿香,阿香。”
老奶奶操著一口地道的方言呼喚著,薑文博和薑文姍隻能勉強捕捉到其中的音節,一臉迷茫。
未幾,一名身著藍底小花衣裳、梳著兩條麻花辮。
她從未見過這樣的羊城,與她記憶中上一世繁華的景象大相徑庭。
“小姑娘,外地來的吧?”
一個身穿花襯衫、麵帶笑意的男子突然停在了薑文姍麵前,打斷了她的思緒。
薑文姍不由自主地反問道:“你怎麽知道?”
聲音中帶著些許警惕。
花襯衫男子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抽掉了嘴裏咬著的牙簽,用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答道:“看你這打扮,不像本地人嘛!”
隨即話鋒一轉,“需要住宿嗎?我這裏條件不錯哦。”
“不需要。”
薑文姍話音未落,剛結束通話的薑文博便走過來,冷冷地替她回絕了對方,神色警惕。
“不需要就算了!”
花襯衫男並不氣餒,他上下打量了薑文博幾眼,重又將牙簽叼在嘴邊,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融入人群中,似是在尋覓下一個潛在的客戶。
薑文博望著那人離去的背影,心底暗自慶幸,隨即轉頭警告薑文姍:“以後別和這種人搭訕,他們目的不明。”
“為什麽?”
薑文姍疑惑地問。
“看他那樣子就不像是什麽好人。”
薑文博的語氣中滿是肯定。
“好吧。”
薑文姍雖不完全認同,但也不想爭論,長途跋涉讓她感到疲倦,便沒再多言,默默跟在哥哥身後。
二人依舊站在嘈雜的火車站附近,不斷有人上前詢問是否需要住宿或用餐,都聲稱自己的住處既便宜又設施齊全。
改革開放以來,羊城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部分家庭為了生計,將空餘房間出租給這些異鄉人,以此賺取生活費用。
但價格往往是因人而異,波動極大。
“哥,我們還是去住招待所吧!”
薑文姍本能地對那些主動招攬生意的人抱持戒心。
就在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緩緩走到他們身邊,慈祥地說:“哎呀,姑娘,你不知道啊,這附近的招待所距離這裏還有十幾公裏呢。”
老人的話語中透著一股關切,仿佛是在為他們著想。
她同樣是之前那個溫柔詢問他們是否需要留宿之人,即便遭到婉拒,也沒有即刻轉身離去,而是眼中帶著一抹不言而喻的關切,靜靜地站在一旁。
“這麽遠啊?”
薑文博不由得脫口而出,語氣中夾雜著幾分詫異與無奈。
“可不是嘛。”
老奶奶應聲而答,臉上歲月刻畫的皺紋仿佛也隨著話語舒展開來,“要是嫌遠,要不就幹脆住在我家吧?家裏就我和我乖巧的孫女阿香兩人,房間還餘著兩間,正好適合你們這對兄妹居住,價格實惠,至於吃飯嘛,你們隨意給點就行,不拘多少。”
聽到這番邀請,薑文姍的目光輕輕掠過薑文博,眼神裏充滿了詢問與期待,似乎在無聲地詢問他的意見。
抬眼望向天邊,暮色已悄然降臨,遠處的招待所的確顯得遙不可及,心中不禁權衡起這份突如其來的便利。
在薑文博再三確認了價格的公道後,便牽起薑文姍的手,提著兩人不多的行囊,跟隨著老奶奶的步伐,朝著那溫馨的小屋緩緩走去。
“我姓冼,你們能選我家,真是有眼光,我們家比周圍許多人家都要幹淨整潔哩!”
冼老奶奶在前麵領路,一麵走一麵絮絮叨叨,言語間滿是自豪與熱情。
薑文博環視著四周,偶爾附和著老奶奶的話語,偶爾又提出一兩個問題,氣氛漸漸融洽。
“哎,說到現在,還沒問問你們是從哪兒遠道而來的呢?”
老奶奶一邊問,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薑文姍的臉上。
“南城。”
薑文姍輕聲回答,聲音裏似乎還帶著旅途的疲憊。
“喲,南城啊,那可是千裏迢迢的,這一路上你們可受累了?”
冼老奶奶聞言,不禁感歎道。
“何止受累,坐了這麽久的車,一到這裏連個招待所的影子都沒找著,真是讓人懊惱。”
薑文姍想起這段波折的旅程,語氣中難掩抱怨。
炎熱的夏日裏,他們在擁擠的車廂內熬過了兩天兩夜,飲食不周,睡眠不足,連最簡單的洗漱都成了奢侈,她幾乎能感覺到自己身上散發出的黴味,心中不禁暗自懊悔選擇了這個時候出行。
“你們頭一回來,不熟悉也是自然。”
老奶奶聞言笑了,佝僂的背似乎承載著歲月的重量,話鋒一轉,用一種看似無意的口吻詢問,“小姑娘看上去年紀輕輕,成家了沒有呀?”
“成了。”
薑文姍簡短回答。
“哦,原來是這樣。”
老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麽,“那這次來,是有什麽事情嗎?”
“走親戚。”
薑文博接過話茬,簡潔明了。
“哦,原來是走親戚啊。你們親戚住在哪兒?怎麽稱呼?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說不定還能認得呢。”
老奶奶好奇地追問道。
“不必勞煩您老人家了,我們有確切的地址,自己找過去便是。”
薑文博禮貌地回絕。
“這樣也挺好。”
老奶奶點頭表示理解。
“還要走多久才能到呢?”
薑文博隨口問了一句。
“快了,快了。”
老奶奶嘴上說著快了,實際上卻領著他們在彎彎曲曲的巷弄裏走了十幾分鍾。
薑文姍跟在後麵,左轉右拐,隻覺腳底發酸,剛想抱怨幾句,就聽老奶奶說到了。
他們停在了一扇老舊斑駁的木門前。
老奶奶用力推開那扇仿佛隨時會吱嘎作響的門扉,展現在他們眼前的場景與老奶奶先前的描述相符——盡管陳設簡樸,但處處透露出一種質樸的潔淨。
正堂中央高懸著一塊泛黃的匾額,其下是一張供桌,供奉著某位神隻或先祖的牌位,鋪著繡花布的小桌上擺滿了柿子和各式各樣的水果,顯然是為了祭祀而設。
這樣的習俗,在他們的家鄉是斷不會有的,這讓薑文博感到一絲新奇與異樣。
但他深知風俗習慣因地域而異,便沒有多言。
“阿香,阿香。”
老奶奶操著一口地道的方言呼喚著,薑文博和薑文姍隻能勉強捕捉到其中的音節,一臉迷茫。
未幾,一名身著藍底小花衣裳、梳著兩條麻花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