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理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魯門完全伺意這份草稿,於6 月14日據此致電史達林。邱吉爾接著發出他自己的那份電報,表明贊同杖魯門的意見。6 月17日,史達林回電重申他的意見,認為歐洲諮詢委員會應完成其工作;他還說,由於蘇聯司令官因參加莫斯科的慶祝勝利活動,暫離維也納,要到7 月1 日才能開始德、奧兩地的撤軍工作。最後他承認在德國和奧地利“現在為法國軍隊確定占領區是合乎需要的”。這些安排得到了履行。
與此同時,西方代表團已回倫敦匯報。亞歷山大元帥6 月21日在米蘭發表講話,說他們在維也納受到俄國308 人很好的接待,俄國人“表示非常願意毫不拖延地讓盟國在維也納和他們在一起”。事實上,正如已經指出的,此後不久在歐洲諮詢委員會裏達成了最後協議。但是,直到最後一刻,對於機場問題和附加說明記錄問題的意見分歧一直阻撓著協議的達成。英國代表胡德勳爵瞥威脅說,如果這些爭端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就中止談判,後來蘇聯代表接到必要的指示,才表同意。
劃分占領區的協議最後是在7 月9 日鑒署的,而必不可少的四國政府批準通知書都是在7 月24日收到的。7 月16日,四國總司令的代表在維也納會晤,作出臨時安排,又在7 月24日至26日之間簽署了執行附加說明記錄和分區協議總則的議定書。議定書被稱為“參謀長議定書”——至少在英方看來是如此——調整了占領維也納的軍事條件,因此在總的方麵使占領順利進行,它是具有最大的價值的。在柏林則沒有類以的協定。
建立管理機構的協議是7 月4 日在歐洲諮詢委員會內簽署的,比分區協議的簽署提早了五天。這一機構與對德管製機構大致相同。最高權力授予由四個總司令組成的盟國委員會。但總司令各在其本占領區內具有最高權力。四個司令都各有一個政治顧問協助工作。盟國委員會的一切決議都要取得一致同意。盟國委員會下轄一個執行委員會,通過各國所屬工作人員來貫徹盟國委員會有關整個奧地利事務的決議。工作人員由各國當局任命,包括軍事人員和文職人員,組成陸軍、海軍,空軍、經濟、金融、賠償、內務、勞工、法律、戰俘和流亡難民、運輸和政治等十二個管理處。盟國對奧委員會——注意在這個名309 稱中略去“管製”二字,說明奧地利的地位與德國的地位有所區別——的主要任務規定如下:
(一)保證在奧地利實施6 月5 日在柏林簽署的關於戰敗德國的宣言中的條款;
(二)實現奧地利與德國脫離關係;
(三)盡快建立奧地利中央行政機構;
(四)為建立自由選舉的奧地利政府做好準備;
(五)同時為令人滿意地進行奧地利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好準備。
第五節 波茨坦會議
影響戰後奧地利前途的最後的主要國際決定是1945年7 月在波茨坦作出的。
5 月底,前美國駐莫斯科大使戴維斯去倫敦拜會邱吉爾時,邱吉爾告訴戴維斯,他對蘇聯單方麵在奧地利施展策略表示擔心,並於7 月20日波茨坦會議的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單刀直入地指控俄國人阻撓英美兩國人員進入維也納和遲遲不讓西方去占領已經達成協議的地區。事實上,如前所述,四國總司令的代表已經於7 月16日在維也納會晤,作出臨時安排。因此史達林能夠給予這樣的回答:協議現在已經達成,必要的部隊調動一兩天內即可開始。兩天後史達林在主持會議時宣布,蘇聯軍隊現正撤到規定的占領區,英美兩國部隊正進入各自在施蒂裏亞和上奧地利的占領區。實際情況是英國軍隊於7 月24日進入格拉茨。7 月24日至26日,四方代表在維也納再一次會晤,簽署“參謀長議定書”時,已安排美國軍隊從多瑙河以北的地區撤讓,那個地區根據歐洲諮詢委員會的協議是劃始蘇聯占領的。這樣,四國占領區已最後調整到與已經作出的決議完全相符了。會議後期,邱吉爾為奧地利委員會中英方成員的緊急建議所迫,提310 出要蘇聯協助解決不屬俄國管製區的維也納市民的糧食問題,史達林同意了,因為該市的糧食供應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來自奧地利東部,即俄占區。
這些問題如此解決之後,下一步是解決賠償問題。俄國人在雅爾達已明確表示他們很重視戰爭賠償。莫洛托夫現在提出,奧地利的賠款應定為兩億五千萬美元,以物資抵付,六年為期。這一建議立即遭到英美兩國代表的反對,他們認為這不符合莫斯科宣言中盟國要把奧地利當作一個被解放國家對待的諾言。其後,貝爾納斯指出,不管怎樣,奧地利將需要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援助,而一個國家既要接受盟國的援助又要向盟國償付賠款,這是荒謬的。因此一致同意不向奧地利要求賠償。8月1日,史達林在回答艾德禮的問題時,確認了這一決定。當時艾德禮是通過戰後英國大選繼邱吉爾擔任首相的。貝爾納斯引用了史達林的話:“這一協議應寫進議定書中。”事實上,這一協議並未寫進議定書。然而,貝爾納斯說,美國代表至少認為,他們離開波茨坦時已經在豁免奧地利償付賠款方麵取得了成功。8 月23日,當時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赫克托·麥克尼爾在下議院證實,英國已採取不要求賠償的政策,正如美國代表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會議上所宣布的那樣。
與此同時,西方代表團已回倫敦匯報。亞歷山大元帥6 月21日在米蘭發表講話,說他們在維也納受到俄國308 人很好的接待,俄國人“表示非常願意毫不拖延地讓盟國在維也納和他們在一起”。事實上,正如已經指出的,此後不久在歐洲諮詢委員會裏達成了最後協議。但是,直到最後一刻,對於機場問題和附加說明記錄問題的意見分歧一直阻撓著協議的達成。英國代表胡德勳爵瞥威脅說,如果這些爭端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就中止談判,後來蘇聯代表接到必要的指示,才表同意。
劃分占領區的協議最後是在7 月9 日鑒署的,而必不可少的四國政府批準通知書都是在7 月24日收到的。7 月16日,四國總司令的代表在維也納會晤,作出臨時安排,又在7 月24日至26日之間簽署了執行附加說明記錄和分區協議總則的議定書。議定書被稱為“參謀長議定書”——至少在英方看來是如此——調整了占領維也納的軍事條件,因此在總的方麵使占領順利進行,它是具有最大的價值的。在柏林則沒有類以的協定。
建立管理機構的協議是7 月4 日在歐洲諮詢委員會內簽署的,比分區協議的簽署提早了五天。這一機構與對德管製機構大致相同。最高權力授予由四個總司令組成的盟國委員會。但總司令各在其本占領區內具有最高權力。四個司令都各有一個政治顧問協助工作。盟國委員會的一切決議都要取得一致同意。盟國委員會下轄一個執行委員會,通過各國所屬工作人員來貫徹盟國委員會有關整個奧地利事務的決議。工作人員由各國當局任命,包括軍事人員和文職人員,組成陸軍、海軍,空軍、經濟、金融、賠償、內務、勞工、法律、戰俘和流亡難民、運輸和政治等十二個管理處。盟國對奧委員會——注意在這個名309 稱中略去“管製”二字,說明奧地利的地位與德國的地位有所區別——的主要任務規定如下:
(一)保證在奧地利實施6 月5 日在柏林簽署的關於戰敗德國的宣言中的條款;
(二)實現奧地利與德國脫離關係;
(三)盡快建立奧地利中央行政機構;
(四)為建立自由選舉的奧地利政府做好準備;
(五)同時為令人滿意地進行奧地利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好準備。
第五節 波茨坦會議
影響戰後奧地利前途的最後的主要國際決定是1945年7 月在波茨坦作出的。
5 月底,前美國駐莫斯科大使戴維斯去倫敦拜會邱吉爾時,邱吉爾告訴戴維斯,他對蘇聯單方麵在奧地利施展策略表示擔心,並於7 月20日波茨坦會議的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單刀直入地指控俄國人阻撓英美兩國人員進入維也納和遲遲不讓西方去占領已經達成協議的地區。事實上,如前所述,四國總司令的代表已經於7 月16日在維也納會晤,作出臨時安排。因此史達林能夠給予這樣的回答:協議現在已經達成,必要的部隊調動一兩天內即可開始。兩天後史達林在主持會議時宣布,蘇聯軍隊現正撤到規定的占領區,英美兩國部隊正進入各自在施蒂裏亞和上奧地利的占領區。實際情況是英國軍隊於7 月24日進入格拉茨。7 月24日至26日,四方代表在維也納再一次會晤,簽署“參謀長議定書”時,已安排美國軍隊從多瑙河以北的地區撤讓,那個地區根據歐洲諮詢委員會的協議是劃始蘇聯占領的。這樣,四國占領區已最後調整到與已經作出的決議完全相符了。會議後期,邱吉爾為奧地利委員會中英方成員的緊急建議所迫,提310 出要蘇聯協助解決不屬俄國管製區的維也納市民的糧食問題,史達林同意了,因為該市的糧食供應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來自奧地利東部,即俄占區。
這些問題如此解決之後,下一步是解決賠償問題。俄國人在雅爾達已明確表示他們很重視戰爭賠償。莫洛托夫現在提出,奧地利的賠款應定為兩億五千萬美元,以物資抵付,六年為期。這一建議立即遭到英美兩國代表的反對,他們認為這不符合莫斯科宣言中盟國要把奧地利當作一個被解放國家對待的諾言。其後,貝爾納斯指出,不管怎樣,奧地利將需要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援助,而一個國家既要接受盟國的援助又要向盟國償付賠款,這是荒謬的。因此一致同意不向奧地利要求賠償。8月1日,史達林在回答艾德禮的問題時,確認了這一決定。當時艾德禮是通過戰後英國大選繼邱吉爾擔任首相的。貝爾納斯引用了史達林的話:“這一協議應寫進議定書中。”事實上,這一協議並未寫進議定書。然而,貝爾納斯說,美國代表至少認為,他們離開波茨坦時已經在豁免奧地利償付賠款方麵取得了成功。8 月23日,當時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赫克托·麥克尼爾在下議院證實,英國已採取不要求賠償的政策,正如美國代表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會議上所宣布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