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理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倫敦或德國的英國主管當局在這種情況下所抱的態度不能說完全是僥倖的。從根本上說,他們的政策完全正確。情況也許是這樣,他們本當向美國人施加更多的壓力以加速糧食的運送,向其他盟國施加更多的壓力以減少他們對德國煤的要求。他們本該更迅速地使煤的生產占絕對優勢。但是,這些事都不是直截了當地去做,而是對所有這一切都採取了步驟。再者,他們一再否認對德國的情況感到滿意。另一方麵,他們的反應過於經常地以一種保證的形式出現,說什麽對付這個問題,一切可能做的事情現在正在做!將來也會做。關於配紡量的一些聲明,不知不覺地說得太樂觀了;有一個困難問題是經常信賴那些與最低層的情況不相符合的書麵數字,而最低層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那些負責人似乎斷定,既然在那時候他們幾乎無能為力來改善情況,最好的辦法還是努力增強信心。不幸的是其結果往往看來似乎是心安理得。
1946—1947年的冬天,在英國也是嚴寒。但在德國,嚴寒的天氣從12月中旬開始一真持續到翌年3 月下旬。至於糧聲匱乏問題,到1947年的收割季節才真正解決,據說5 月下旬烏珀塔爾的配給量每天隻有六百五十卡路裏,別談保證超過八百五十卡路裏了。美占區的平152 均配給量當時是一千零四十卡路裏。與此同時,克萊將軍宣布,從美國運送的糧食有十三萬噸逾期未到,德國籌集的糧食比原來的估計短缺二十萬噸。公眾的情緒進一步低沉了。扒竊煤車的現象到處都有,造成公用事業的供應比以往還要困難。黑市買賣和出賣配給卡的情況幾乎到處都是。德國的平民百姓沒有足夠的糧食吃,家裏又沒有任何燃料(已有必要取消原定的配給量),其景況是難以忍受的。幸虧這種匾乏情況並未延續很久,對人的體質還不至於造成長遠的影響(也許除了那些家庭主婦和孤苦伶仃的人),不過痛苦還是不少的。占領國和民主製度的威望一蹶不振。鑑於英美公眾為使德國人的處境不再惡化下去而作出了犧牲,這尤為不幸。除了幣製改革(時機尚未成熟),其他的根本補救方法都已經著手實行了;真正可惜的是那些方法未能更快地顯出成效。德國經濟的主要結構是健全的,仍然完好無損的那部分工業設備是足以為和平時期的目的服務的,盡管這年冬天的一係列事件所產生的後果之一遮蓋了上麵這一事實,從而造成一種認為德國虛弱的誇張印象。然而;日益明顯的是,德國的復興必須由德國人自己動手。盡管盟國作過重要的貢獻,但在它們管製下所能取得的成就畢竟是有嚴格的限製的。對德國人來說,自己的命運應由自己來掌握,這個觀念沒有其他的推動力能夠取代。為安全著想而要德國人喪失這種觀念,所付代價太高,這是英國人所不能做的,是美國人所不願再做的。
第十章 財產的管製
財產分配的方式是決定任何社會性質的主要因素。在德國,幾乎沒有一個領域在盟國政策中比這點更占重要地位了。人們普遍認為,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主要歸因於普魯士的容克地主與魯爾和萊茵蘭地區的工業家們對德國事務的影響。要根除這兩個禍害,當然得剝奪這兩個集團能夠施加影響的物質基礎。可是,波茨但議定書中提到這個問題的隻有一段(關於經濟原則的第十二段),要求分散德國經濟,以消除“目前經濟力量的過分集中”。如何來解釋這種明顯的矛盾呢?當然,問題在153 於波茨但協定大部分是以美國的草案為依據的,而在占領國中,美國人對這方麵又最不感興趣(法國人可能是例外),他們贊成解散卡特爾,鼓勵競爭。俄國人有他們自己的明確主張,他們不打算和西方盟國合作,而英國人在社會黨政府執政下,也有自己的主張,但是拿不定能做到什麽程度。在這方麵,整個占領時期的歷史就是俄國人實現他們主張的過程,不管是好是歹,他們對易北河以東德國社會的性質實行了一項永久性的改革。另一方麵,英國人起初滿足於一些原則性的措施而不實現任何永久性的財產轉移。因此,當政策上遇到的實際困難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當德國人的支持減少而美國人的影響增加的時候,已採取的步驟就可以在不剝奪新業主的情況下改變過來。在西部已經採取的這種行動幾乎完全是由於美國的鼓勵。
第一節 土地
在俄占區內,土地改革的一般特徵已經敘述過了。其結果是大部分土地都分成十二英畝到五十英畝的單位,歸農民所有。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農民階級,這個階級在思想上一般都不那麽革命。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可用土地看來已經作為公共財產撥給了社團、黨派或研究機關。可是,必須記住,這類土地中的一部分以前就是這樣歸屬的;社團公有在德國決不是無人知道的。但是,新業主並不能隨便耕種分得的土地;有一套細緻複雜的組織建立起來去計劃生產,每一個業主須按照定額完成任務並交納農產品。工具由農業合作社大量撥給,按需要分配;這對頑抗倔強的人顯然是一種懲罰方法。但在本卷所涉及的時期內,沒有對土地公有化進一步採取什麽重要措施。
這些改革對產量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因為其他不利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肥料的匱乏,機器和勞力的短缺,以及土地肥力由於戰時過分生產而耗竭。但是,這些出素在整個德國是相當一致的,而東部和西部產量的下154 降卻有顯著的差別。小土地所有製總是沒有大土地所有製效率高(或許除開某些特種產品),這是農業經濟中司空見慣的事;而按照現有規模進行土地再分配,在開頭一兩年必然會妨礙生產。這就是對此種措施的批評所集中的要點之一。在德國是如此,在西歐也是如此。固然,故意地減少糧食生產總不是那麽令人愉快的。但是俄國人的信條是,酋先要做的事就應先做,他們總是先考慮社會利益,把物質福利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下兩年俄占區的口糧還是比西部高,那麽俄占區原來可以送到西部的剩餘糧食就不存在了。
1946—1947年的冬天,在英國也是嚴寒。但在德國,嚴寒的天氣從12月中旬開始一真持續到翌年3 月下旬。至於糧聲匱乏問題,到1947年的收割季節才真正解決,據說5 月下旬烏珀塔爾的配給量每天隻有六百五十卡路裏,別談保證超過八百五十卡路裏了。美占區的平152 均配給量當時是一千零四十卡路裏。與此同時,克萊將軍宣布,從美國運送的糧食有十三萬噸逾期未到,德國籌集的糧食比原來的估計短缺二十萬噸。公眾的情緒進一步低沉了。扒竊煤車的現象到處都有,造成公用事業的供應比以往還要困難。黑市買賣和出賣配給卡的情況幾乎到處都是。德國的平民百姓沒有足夠的糧食吃,家裏又沒有任何燃料(已有必要取消原定的配給量),其景況是難以忍受的。幸虧這種匾乏情況並未延續很久,對人的體質還不至於造成長遠的影響(也許除了那些家庭主婦和孤苦伶仃的人),不過痛苦還是不少的。占領國和民主製度的威望一蹶不振。鑑於英美公眾為使德國人的處境不再惡化下去而作出了犧牲,這尤為不幸。除了幣製改革(時機尚未成熟),其他的根本補救方法都已經著手實行了;真正可惜的是那些方法未能更快地顯出成效。德國經濟的主要結構是健全的,仍然完好無損的那部分工業設備是足以為和平時期的目的服務的,盡管這年冬天的一係列事件所產生的後果之一遮蓋了上麵這一事實,從而造成一種認為德國虛弱的誇張印象。然而;日益明顯的是,德國的復興必須由德國人自己動手。盡管盟國作過重要的貢獻,但在它們管製下所能取得的成就畢竟是有嚴格的限製的。對德國人來說,自己的命運應由自己來掌握,這個觀念沒有其他的推動力能夠取代。為安全著想而要德國人喪失這種觀念,所付代價太高,這是英國人所不能做的,是美國人所不願再做的。
第十章 財產的管製
財產分配的方式是決定任何社會性質的主要因素。在德國,幾乎沒有一個領域在盟國政策中比這點更占重要地位了。人們普遍認為,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主要歸因於普魯士的容克地主與魯爾和萊茵蘭地區的工業家們對德國事務的影響。要根除這兩個禍害,當然得剝奪這兩個集團能夠施加影響的物質基礎。可是,波茨但議定書中提到這個問題的隻有一段(關於經濟原則的第十二段),要求分散德國經濟,以消除“目前經濟力量的過分集中”。如何來解釋這種明顯的矛盾呢?當然,問題在153 於波茨但協定大部分是以美國的草案為依據的,而在占領國中,美國人對這方麵又最不感興趣(法國人可能是例外),他們贊成解散卡特爾,鼓勵競爭。俄國人有他們自己的明確主張,他們不打算和西方盟國合作,而英國人在社會黨政府執政下,也有自己的主張,但是拿不定能做到什麽程度。在這方麵,整個占領時期的歷史就是俄國人實現他們主張的過程,不管是好是歹,他們對易北河以東德國社會的性質實行了一項永久性的改革。另一方麵,英國人起初滿足於一些原則性的措施而不實現任何永久性的財產轉移。因此,當政策上遇到的實際困難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當德國人的支持減少而美國人的影響增加的時候,已採取的步驟就可以在不剝奪新業主的情況下改變過來。在西部已經採取的這種行動幾乎完全是由於美國的鼓勵。
第一節 土地
在俄占區內,土地改革的一般特徵已經敘述過了。其結果是大部分土地都分成十二英畝到五十英畝的單位,歸農民所有。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農民階級,這個階級在思想上一般都不那麽革命。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可用土地看來已經作為公共財產撥給了社團、黨派或研究機關。可是,必須記住,這類土地中的一部分以前就是這樣歸屬的;社團公有在德國決不是無人知道的。但是,新業主並不能隨便耕種分得的土地;有一套細緻複雜的組織建立起來去計劃生產,每一個業主須按照定額完成任務並交納農產品。工具由農業合作社大量撥給,按需要分配;這對頑抗倔強的人顯然是一種懲罰方法。但在本卷所涉及的時期內,沒有對土地公有化進一步採取什麽重要措施。
這些改革對產量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因為其他不利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肥料的匱乏,機器和勞力的短缺,以及土地肥力由於戰時過分生產而耗竭。但是,這些出素在整個德國是相當一致的,而東部和西部產量的下154 降卻有顯著的差別。小土地所有製總是沒有大土地所有製效率高(或許除開某些特種產品),這是農業經濟中司空見慣的事;而按照現有規模進行土地再分配,在開頭一兩年必然會妨礙生產。這就是對此種措施的批評所集中的要點之一。在德國是如此,在西歐也是如此。固然,故意地減少糧食生產總不是那麽令人愉快的。但是俄國人的信條是,酋先要做的事就應先做,他們總是先考慮社會利益,把物質福利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下兩年俄占區的口糧還是比西部高,那麽俄占區原來可以送到西部的剩餘糧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