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理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鋼鐵工業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戰前德國每年用五百萬噸鋼(總產量是一千九百多萬噸)去製造各種各樣的鋼鐵器具,諸如釘、鐵皮、餐具、爐子,管子、工具和家庭用具等。即使在戰爭的最後一年,還有九百六十萬噸鋼劃歸民用。英國因此認為鋼的生產能力應定為九百萬啤,而胡佛報告中的數字是七百八十萬噸,法國印建議則是七百萬噸。俄國人開頭提四百六十萬噸,通過對預算的統計基礎展開爭論,後來俄國人把數字提高到接近五百萬噸。克萊將軍在提出建議數字之前已經向高一級的機構即協調委員會提出過這個問題,現在他叭特有的精力來幹預此事小他本人同意七百八十萬噸的數字,但他接到了國務院的建議,認為適當的數字是三百五十萬噸。因此他建議以五百五十萬噸用作國內消費,他之所以能比較心安理得地這樣做是因他本人有一種印象:即128 戰前德國的消費量為“大約九百萬噸或一千萬噸”。得到內閣全力支持的英國人為確定一個較為現實的數字而堅決鬥爭,後來這個問題轉到了管製委員會去。1946年1 月10日,管製委員會取得一致意見,認為雖然要給德國留下生產七百五十萬噸鋼的能力,但任何年度的產量不得超過五百八十萬噸。盡管這樣,對這兩個數字的解釋仍有爭論,這個問題隻有通過華盛頓直接向倫敦提出才好解決。
一旦這些關鍵數字獲得解決,計劃的其他部分進展就比較容易一些了,雖然計劃的完成還要求進一步作出一係列的妥協。這類妥協,對經濟事實可稍加忽視,而對政治壓力卻不得不多加注意。在最後階段因追求速度而妨礙了充分磋商,這就產生了計劃本身的某些脫節之處。例如化學工業的能力就定得太低,以致不能供應其他工業按許可水平開工所需的原料。但是美國領導人不準備冒這樣的風險,即由於挑剔細節而把辛辛苦苦製成的整個計劃搞垮。英國人了解這個政策的弊病所在,但不準備在這一點上和盟國發生裂痕。因此他們決定僅僅做出如下規定作為接受這個計劃的條件,即德國的西部邊界要保持不變,中央行政管理部門要建立起來,德國應被看作一個經濟整體,應該為它的出口找尋市場,德國的人口在1949年不應超過六千六百五十萬。1946年3 月26日,管製委員會最後取得一致意見。兩天後,即距波茨坦協定中所規定的日期大約兩個月,工業水平計劃便公諸於世了。
該計劃把德國工業分為三類,一類是要予以禁止的,另一類是允許存在但要限製產量的,第三類是聽任自由發展的。與這三類相應的工業大致如下,一是直接具有軍事性質的工業,一是能夠用於軍事但基本上還是民用的工業,第三是沒有任何軍事意義的工業。因此從這方麵看來,這個計謝是試圖對付發動全麵戰爭所出現的問題的,在全麵戰爭中,這樣一個廣泛的經濟生活領域,可以從和平目的轉而服務於軍事目的,而一旦戰爭爆發,除非是與戰爭直接或間接有關的生產,其他喇幾乎難以繼續下去。29如果說解決方法不能令人滿意,這與問題的複雜性不無關係。
十四項工業要予以禁止,十二項要加以限製。這些工業的全部設備除為達到規定的生產水平所需者外,都要用於賠償,即使不用於賠償,也要予以拆除。對於另外六項工業,規定了生產水平,但明確指出所規定的生產水平乃是通盤計劃時的估計數字,而不是一種限製,這一點意味著美國對俄國和法國的勝利,因為俄國人一直要求有權把目前超過規定水平的一切生產用於賠償。根據估計,到1949年,德國的出口要達到三十六億馬克,或僅略低於1936年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十六(按不變價格計算)。出口物資的大部分將是煤,藥品,紙和紡織品。進口將不超過三十億馬克或相當於1936年進口總額的百分之七十一,其中食物和飼料將不超過半數。這樣就會有相當數量的剩餘——根據統計數字來判斷。然而,出口要達到1936年的百分之六十六,而工業計劃產量的總水平(除了建築)卻隻是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五十五。因此必須撥出比例相當大的工業產量用於出口,提供國內市場的則相應縮減了。但問題不盡如此。戰前德國的出口約有三分之二是出售金屬、機械和化學品,而這些工業恰恰是受到最嚴格限製的。這類工業產品的減少又不得不用煤和消費品工業產品來加以填補。雖然這方麵在技術上未加限製,但其生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戰爭的影響。按該計劃推算,到1949年,這方麵的生產各不相同,如煤可能達到戰前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上西裏西亞的產量業已喪失),紙張和印刷隻達到百分之六十五。而且還必須從這些已經縮減了的產量中提出相當大的一部分用於出口。國內的生活水平就得厲行緊縮。130 即使我們假定計劃具有可靠的數學根據,但關於數字如何取得的情況則很難令人聊信。計劃中對德國所提出的種種要求隻有碰上好運氣才能夠達到。自1946年以來,自由世界已對經濟計劃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根據這種經驗。很少有人試圖對產量和經濟發展作一番核算,除非是進行大概的推測、而且要預計到會有大量差錯。工業水平計劃的虛假就在於它計算得十分精確,而且沒有為難以預見的情況雷下餘地,顯而易見,這是又一次為了避免盟國之間的分歧而不顧現實。
一旦這些關鍵數字獲得解決,計劃的其他部分進展就比較容易一些了,雖然計劃的完成還要求進一步作出一係列的妥協。這類妥協,對經濟事實可稍加忽視,而對政治壓力卻不得不多加注意。在最後階段因追求速度而妨礙了充分磋商,這就產生了計劃本身的某些脫節之處。例如化學工業的能力就定得太低,以致不能供應其他工業按許可水平開工所需的原料。但是美國領導人不準備冒這樣的風險,即由於挑剔細節而把辛辛苦苦製成的整個計劃搞垮。英國人了解這個政策的弊病所在,但不準備在這一點上和盟國發生裂痕。因此他們決定僅僅做出如下規定作為接受這個計劃的條件,即德國的西部邊界要保持不變,中央行政管理部門要建立起來,德國應被看作一個經濟整體,應該為它的出口找尋市場,德國的人口在1949年不應超過六千六百五十萬。1946年3 月26日,管製委員會最後取得一致意見。兩天後,即距波茨坦協定中所規定的日期大約兩個月,工業水平計劃便公諸於世了。
該計劃把德國工業分為三類,一類是要予以禁止的,另一類是允許存在但要限製產量的,第三類是聽任自由發展的。與這三類相應的工業大致如下,一是直接具有軍事性質的工業,一是能夠用於軍事但基本上還是民用的工業,第三是沒有任何軍事意義的工業。因此從這方麵看來,這個計謝是試圖對付發動全麵戰爭所出現的問題的,在全麵戰爭中,這樣一個廣泛的經濟生活領域,可以從和平目的轉而服務於軍事目的,而一旦戰爭爆發,除非是與戰爭直接或間接有關的生產,其他喇幾乎難以繼續下去。29如果說解決方法不能令人滿意,這與問題的複雜性不無關係。
十四項工業要予以禁止,十二項要加以限製。這些工業的全部設備除為達到規定的生產水平所需者外,都要用於賠償,即使不用於賠償,也要予以拆除。對於另外六項工業,規定了生產水平,但明確指出所規定的生產水平乃是通盤計劃時的估計數字,而不是一種限製,這一點意味著美國對俄國和法國的勝利,因為俄國人一直要求有權把目前超過規定水平的一切生產用於賠償。根據估計,到1949年,德國的出口要達到三十六億馬克,或僅略低於1936年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十六(按不變價格計算)。出口物資的大部分將是煤,藥品,紙和紡織品。進口將不超過三十億馬克或相當於1936年進口總額的百分之七十一,其中食物和飼料將不超過半數。這樣就會有相當數量的剩餘——根據統計數字來判斷。然而,出口要達到1936年的百分之六十六,而工業計劃產量的總水平(除了建築)卻隻是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五十五。因此必須撥出比例相當大的工業產量用於出口,提供國內市場的則相應縮減了。但問題不盡如此。戰前德國的出口約有三分之二是出售金屬、機械和化學品,而這些工業恰恰是受到最嚴格限製的。這類工業產品的減少又不得不用煤和消費品工業產品來加以填補。雖然這方麵在技術上未加限製,但其生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戰爭的影響。按該計劃推算,到1949年,這方麵的生產各不相同,如煤可能達到戰前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上西裏西亞的產量業已喪失),紙張和印刷隻達到百分之六十五。而且還必須從這些已經縮減了的產量中提出相當大的一部分用於出口。國內的生活水平就得厲行緊縮。130 即使我們假定計劃具有可靠的數學根據,但關於數字如何取得的情況則很難令人聊信。計劃中對德國所提出的種種要求隻有碰上好運氣才能夠達到。自1946年以來,自由世界已對經濟計劃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根據這種經驗。很少有人試圖對產量和經濟發展作一番核算,除非是進行大概的推測、而且要預計到會有大量差錯。工業水平計劃的虛假就在於它計算得十分精確,而且沒有為難以預見的情況雷下餘地,顯而易見,這是又一次為了避免盟國之間的分歧而不顧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