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ibn-khallikān,vol.i,pp.429—430=dene,vol.i,p.663。
3這部字典是依照發音部位而排列字母的先後次第的,以喉音字母“阿因”‘ayn開頭,所以叫做《阿因書》。——譯者
1ibn-khallikān,vol.ii,p.223;abu-al-fidā’,vol.i.pp.215—216。
2參閱本書第393頁“教義學”。
1ibn-khallikān,vol.i,p.228。
---------------
略次於他們的鄰居巴斯拉人的。這兩個營地的科學家之間的競爭,引起了在阿拉伯語法和阿拉伯文學兩大公認的學派的產生。具有紅髮和細腿的阿卜杜拉·伊本·麥斯歐德(約在653年卒)被認為是伊斯蘭教傳說權威的聖門弟子之一。在歐麥爾和奧斯曼任哈裏發的期間,他一直住在庫法。據說他曾傳述過八百四十八章聖訓2。伊本·麥斯歐德的一大特點是,當他傳述先知的言行的時候,他渾身發抖,汗流滿麵,發表意見時,措辭謹嚴,生怕傳述得不夠精確3。還有一位庫法的聖訓學家,聲望不次於伊本·麥斯歐德。他就是阿密爾·伊本·舍拉希勒·舍耳比(約在728年卒)。他是在伊斯蘭教初期出名的南方阿拉比亞人之一。據說他曾聽過一百五十幾位聖門弟子的傳述4,他所傳的聖訓,全憑背記,不靠記錄,現代評論家很信任他的傳述。舍耳比的徒弟,最著名的是偉大的艾卜·哈尼法。據舍耳比的自述,哈裏發為了一件重大的使命,曾派遣他到君士坦丁去見拜占廷的皇帝。我們在下麵就要講到,在阿拔斯人時代,伊拉克的這兩座姊妹城市,在文化方麵的努力和成就,達到了最高的水平。伊拉克的聖訓學派和教律學派,在後來的發展中,不象希賈茲學派那樣受到古老的保守傳統的支配。
阿拉伯歷史的編輯,也是在這個時代開始的。在起初,編輯歷史也就是編輯聖訓(hadith)。這是阿拉伯的穆斯林所建立的最古的學科之一。初期的哈裏發,要想知道在他們之前的那些帝王和統治者的事跡;信士們熱心搜集先知和他的弟子們的故事(這些故事後來變成先知傳〔sirah〕和武功紀〔maghāzi〕的基礎);需要調查每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的血統關係,以確定每人應領取的生活費的數額;注釋阿拉伯詩歌的典故,識別宗教典籍中的人名和地名;被統治的各民族人民,要記載本族祖先的豐功偉績,以對抗阿拉伯沙文主義——所有這些,都促進了歷史的研究。阿比德·伊本·賽爾葉,是一個半傳說性的南方阿拉比亞人,他是早期著名的說書人,穆阿威葉聘請他到大馬士革,去講說“古代阿拉比亞帝王和他們的種族的故事”1。阿比德為他的這位保護者編寫了幾部書,都是關於他的專業的,其中有《帝王記和古史記》(kitābal-mulukwa-akhbār,al-mādin)。這部書在歷史家麥斯歐迪(956年卒)2的時代,是流行很廣的著作。瓦海卜·伊本·穆奈比(728年卒於薩那)是精通“古學”(‘ilmal-awā’il)的另一人。他是葉門的猶太教徒,原籍波斯,大概改信了伊斯蘭教。他的一部著作新近出版了3。瓦海卜這個人的傳說,是很值得懷疑的。他成為我們關於伊斯蘭教以前的南部阿拉比亞和外國的資料(倒不如說是失實的資料)的主要來源之一1。還有一個人,叫做凱耳卜勒·艾哈巴爾(652年或654年卒於希姆斯),他也是葉門的猶太教徒,
---------------
2al-nawawi,tahdhibal-’asmā’,ed.f.wüstenfeld(g(ttingen,1842—1847),p.370。
3ibn-sa‘d,vol.iii,pt.i,pp.110—111。
4al-sam‘āni,al-ansāb,ed.margoliouth(leyden,1912),fol.334recto;參閱ibn-khallikān,vol.i,p.436。
1al-nadim,al-fihrist,ed.g.flügel(leipzig,1872),p.89,1.26;參閱
ibn-khallikān,vol.ii,p.365。
2vol.iv,p.89。
3al-tijānfimulukhimyar(haydarābād,1347),還有一篇附錄(pp.311—489),題為‘akhbār‘a逼d,著者是‘a逼d。
1ibn-khallikān,vol.iii,pp.106-107;tabari,vol.iii,pp.2493-2494;nawawi,p.619。
---------------
在最初的兩位哈裏發的時代改信伊斯蘭教,穆阿威葉任敘利亞長官的時候,他就在穆阿威葉的公館裏擔任教師和顧問的職務2。因此,凱耳卜勒·艾哈巴爾成為我們在猶太人—伊斯蘭傳說方麵最早的權威。他和伊本·穆奈比,以及改信伊斯蘭教的其他猶太人一道,把《猶太教法典》的許多故事,編入了伊斯蘭教的傳說中,同阿拉伯歷史學糅合在一起。
後來震動伊斯蘭教基礎的許多宗教哲學運動,都發源於這個伍麥葉人時代。八世紀前半期,在巴斯拉城有一個人叫瓦綏勒·伊本·阿塔(748年卒),他是以穆爾太齊賴派(mu‘tazh,脫離者,分離論者)著稱的唯理論的奠基者。穆爾太齊賴派這個名稱的取得,是由於他們主要的原則說:誰犯了大罪(ka逼rah),誰就脫離信徒的行列,但是不算為外道,隻是居於信和不信二者之間的地位3。瓦綏勒原來是哈桑·巴士裏的學生,巴士裏在某個時期曾傾向於意誌自由的原則,這種原則是穆爾太齊賴派主要信條之一。在同一時期內,信仰意誌自由原則的,還有蓋德裏葉派(qadariyah,因否認前定〔蓋德爾,qadar〕而得名)。與他們相對立的是哲卜裏葉派(jabriyah,因主張人類受強製〔哲卜爾,jabr〕而得名)4。蓋德裏葉派是對伊斯蘭教生硬的宿命論的反動力,同時也受到基督教的希臘的影響(伊斯蘭教的宿命論是《古蘭經》大力強調真主全能的必然結果)1。蓋德裏葉派是伊斯蘭教哲學最早的學派,伍麥葉王朝的哈裏發穆阿威葉二世和葉齊德三世,都是蓋德裏葉派的成員,由此可見,這個學派的思想是怎樣普遍2。
2ibn-khallikān,vol.i,pp.429—430=dene,vol.i,p.663。
3這部字典是依照發音部位而排列字母的先後次第的,以喉音字母“阿因”‘ayn開頭,所以叫做《阿因書》。——譯者
1ibn-khallikān,vol.ii,p.223;abu-al-fidā’,vol.i.pp.215—216。
2參閱本書第393頁“教義學”。
1ibn-khallikān,vol.i,p.228。
---------------
略次於他們的鄰居巴斯拉人的。這兩個營地的科學家之間的競爭,引起了在阿拉伯語法和阿拉伯文學兩大公認的學派的產生。具有紅髮和細腿的阿卜杜拉·伊本·麥斯歐德(約在653年卒)被認為是伊斯蘭教傳說權威的聖門弟子之一。在歐麥爾和奧斯曼任哈裏發的期間,他一直住在庫法。據說他曾傳述過八百四十八章聖訓2。伊本·麥斯歐德的一大特點是,當他傳述先知的言行的時候,他渾身發抖,汗流滿麵,發表意見時,措辭謹嚴,生怕傳述得不夠精確3。還有一位庫法的聖訓學家,聲望不次於伊本·麥斯歐德。他就是阿密爾·伊本·舍拉希勒·舍耳比(約在728年卒)。他是在伊斯蘭教初期出名的南方阿拉比亞人之一。據說他曾聽過一百五十幾位聖門弟子的傳述4,他所傳的聖訓,全憑背記,不靠記錄,現代評論家很信任他的傳述。舍耳比的徒弟,最著名的是偉大的艾卜·哈尼法。據舍耳比的自述,哈裏發為了一件重大的使命,曾派遣他到君士坦丁去見拜占廷的皇帝。我們在下麵就要講到,在阿拔斯人時代,伊拉克的這兩座姊妹城市,在文化方麵的努力和成就,達到了最高的水平。伊拉克的聖訓學派和教律學派,在後來的發展中,不象希賈茲學派那樣受到古老的保守傳統的支配。
阿拉伯歷史的編輯,也是在這個時代開始的。在起初,編輯歷史也就是編輯聖訓(hadith)。這是阿拉伯的穆斯林所建立的最古的學科之一。初期的哈裏發,要想知道在他們之前的那些帝王和統治者的事跡;信士們熱心搜集先知和他的弟子們的故事(這些故事後來變成先知傳〔sirah〕和武功紀〔maghāzi〕的基礎);需要調查每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的血統關係,以確定每人應領取的生活費的數額;注釋阿拉伯詩歌的典故,識別宗教典籍中的人名和地名;被統治的各民族人民,要記載本族祖先的豐功偉績,以對抗阿拉伯沙文主義——所有這些,都促進了歷史的研究。阿比德·伊本·賽爾葉,是一個半傳說性的南方阿拉比亞人,他是早期著名的說書人,穆阿威葉聘請他到大馬士革,去講說“古代阿拉比亞帝王和他們的種族的故事”1。阿比德為他的這位保護者編寫了幾部書,都是關於他的專業的,其中有《帝王記和古史記》(kitābal-mulukwa-akhbār,al-mādin)。這部書在歷史家麥斯歐迪(956年卒)2的時代,是流行很廣的著作。瓦海卜·伊本·穆奈比(728年卒於薩那)是精通“古學”(‘ilmal-awā’il)的另一人。他是葉門的猶太教徒,原籍波斯,大概改信了伊斯蘭教。他的一部著作新近出版了3。瓦海卜這個人的傳說,是很值得懷疑的。他成為我們關於伊斯蘭教以前的南部阿拉比亞和外國的資料(倒不如說是失實的資料)的主要來源之一1。還有一個人,叫做凱耳卜勒·艾哈巴爾(652年或654年卒於希姆斯),他也是葉門的猶太教徒,
---------------
2al-nawawi,tahdhibal-’asmā’,ed.f.wüstenfeld(g(ttingen,1842—1847),p.370。
3ibn-sa‘d,vol.iii,pt.i,pp.110—111。
4al-sam‘āni,al-ansāb,ed.margoliouth(leyden,1912),fol.334recto;參閱ibn-khallikān,vol.i,p.436。
1al-nadim,al-fihrist,ed.g.flügel(leipzig,1872),p.89,1.26;參閱
ibn-khallikān,vol.ii,p.365。
2vol.iv,p.89。
3al-tijānfimulukhimyar(haydarābād,1347),還有一篇附錄(pp.311—489),題為‘akhbār‘a逼d,著者是‘a逼d。
1ibn-khallikān,vol.iii,pp.106-107;tabari,vol.iii,pp.2493-2494;nawawi,p.619。
---------------
在最初的兩位哈裏發的時代改信伊斯蘭教,穆阿威葉任敘利亞長官的時候,他就在穆阿威葉的公館裏擔任教師和顧問的職務2。因此,凱耳卜勒·艾哈巴爾成為我們在猶太人—伊斯蘭傳說方麵最早的權威。他和伊本·穆奈比,以及改信伊斯蘭教的其他猶太人一道,把《猶太教法典》的許多故事,編入了伊斯蘭教的傳說中,同阿拉伯歷史學糅合在一起。
後來震動伊斯蘭教基礎的許多宗教哲學運動,都發源於這個伍麥葉人時代。八世紀前半期,在巴斯拉城有一個人叫瓦綏勒·伊本·阿塔(748年卒),他是以穆爾太齊賴派(mu‘tazh,脫離者,分離論者)著稱的唯理論的奠基者。穆爾太齊賴派這個名稱的取得,是由於他們主要的原則說:誰犯了大罪(ka逼rah),誰就脫離信徒的行列,但是不算為外道,隻是居於信和不信二者之間的地位3。瓦綏勒原來是哈桑·巴士裏的學生,巴士裏在某個時期曾傾向於意誌自由的原則,這種原則是穆爾太齊賴派主要信條之一。在同一時期內,信仰意誌自由原則的,還有蓋德裏葉派(qadariyah,因否認前定〔蓋德爾,qadar〕而得名)。與他們相對立的是哲卜裏葉派(jabriyah,因主張人類受強製〔哲卜爾,jabr〕而得名)4。蓋德裏葉派是對伊斯蘭教生硬的宿命論的反動力,同時也受到基督教的希臘的影響(伊斯蘭教的宿命論是《古蘭經》大力強調真主全能的必然結果)1。蓋德裏葉派是伊斯蘭教哲學最早的學派,伍麥葉王朝的哈裏發穆阿威葉二世和葉齊德三世,都是蓋德裏葉派的成員,由此可見,這個學派的思想是怎樣普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