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w.robertsonsmith,lecturesonthereligionofthesemites,3rded.bys.a.cook(london,1927),pp.80,276。
1vol.i,35。
2vol.i,p.35。這位作者還談到,他無意中聽到一個貝杜因婦人對克而白說:“萊伊拉太太!如果你把充足的雨水送到我那個地區,因而獲得豐收,我拿一瓶奶油來,給你搽頭髮。”另外一個貝杜因婦女聽了這句話,就問她說:“你真的要拿一瓶奶油來給她麽?”她答道:“別作聲!我在愚弄她呢。她真叫我那個地區下雨,我什麽也不拿來給她。”
1ibn-qutaybah,ma‘ārif,p.274,yāqut,buldān,vol.iv,p.886,1.6;ibnrustah,p.192;al-suyuti,al-kanzal-madfun(bulāq,1288),p.68。
2suyuti,husn,vol.ii,p.74;參閱al-maqrizi,al-mawā‘izw-al-i‘tibār,ed.gastonwiet(cairo,1922),vol.iii,p.300;al-sulukfima‘rifatduwl-muluk,tr.m.quatremère,histoiredessultansmamlouksdel’e■ypte(paris,1845)vol.i.(pt.1),pp.149—150.mahmil,魯韋來部族的markab(轎子),《舊約》裏的約櫃(《舊約:出埃及記》25∶10;37∶1。《舊約:約書亞記》3∶15;4∶11),都可以上溯到同一個古老的閃族的根源。
---------------
年代裏,敘利亞的和埃及的駝隊,是華美著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每年朝覲天房者的平均人數,大約是十七萬二千人。此後不斷增多,到六十年代中期達到一百萬,其中埃及人和巴基斯坦人最多。清教徒的伊本·賽歐德把這種麥哈米勒當作異教的東西廢除掉了。在發現石油之前,朝覲者的費用原是希賈茲歲入的主要來源。
千餘年來,朝覲聖地的製度,對於團結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對於聯繫各種不同的教派,發生了最有效的紐帶作用。這種製度幾乎使每個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長途旅行。人數這樣多的教胞,從四麵八方到聖地來聚會一起,究竟會發生什麽社會化的影響,這是不易充分估計的。這種製度使黑種人、柏柏爾人、中國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富足的、貧窮的、高級的、低級的——在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基礎上,匯合在一起,和睦相處。就摧毀種族、膚色、民族之間的重重障礙來說,在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伊斯蘭教似乎已獲得最大的成功,至少在穆斯林的範圍內是這樣的。隻有在信徒與非信徒之間,劃了一條線。每年一次哈隻的聚會,對於獲得這種結果,無疑是有很大貢獻的。有許多哈隻,是來自偏僻的地方,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沒有把那些地方跟聖地聯繫起來,在那些地方,報紙的聲音還沒有成為有生氣的聲音,在朝覲期間對那些哈隻進行教派的宣傳,倒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例如北非的賽奴西運動的發起和推廣,就應歸功於朝覲所提供的機會。隻哈德(jihād,聖戰1)的義務(2∶190—194)最少是被穆斯林的一個教派,哈列哲教派,提升到伊斯蘭教的第六種綱領的地位。伊斯蘭教發展成為世界上的一大勢力,要歸功於這條教律。哈裏發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把伊斯蘭教地區(daral-islām)和戰爭地區(dāral-■arb)之間地理的隔牆繼續往後推。這種把世界截然分為和平之鄉與戰爭之鄉的主張,同蘇俄的共產主義理論是有相似之處的。但是在最近的這些年裏,隻哈德在穆斯林世界已得不到那麽多人的支持了,這主要是由於伊斯蘭教已傳播很廣。現在,伊斯蘭教生活於許多外國政府的保護之下,那些政府,有強大得不易推翻的,有友好得不必推翻的1。1914年秋季,最後發出這樣的呼籲的,是奧斯曼土耳其素丹2兼哈裏發穆罕默德·賴沙德,他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一致奮起,跟非穆斯林作鬥爭,這個呼籲遭到了絕對的失敗。
另外一個重要的信條是信仰善惡的前定(9:51;3:140;35:2),這是一個千百年來在穆斯林思想和行為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上麵所討論的這些宗教的義務(‘ibādāt,儀巴達特),構成了伊斯蘭教的基礎。但是《古蘭經》的命令並不是隻規定了這些義務。行善(i■sān)也是《古蘭經》所規定的。在穆斯林世界,公德和私德的規範,都具有宗教的性質。從根本上來說,由穆罕默德傳達的真主的旨意決定什麽是正確的(■alāl,哈拉勒,意思是準許的、合法的),什麽是錯誤的(■arām,哈拉木,意思是違禁的、非法的)。在阿拉比亞宗教的歷史發展中,伊斯蘭教首先要求個人的信仰和個人的道德(53:38—41;31:34)。在倫理行為的領域中,伊斯蘭教以宗教的道德情誼代替了血統的種族情誼。在人類的德行方麵,伊斯蘭教以“宰卡”的方式,諄諄地以仁愛囑咐人們。《古蘭經》裏有許多節文(如2:177;3:92,104,114—115;4:40;17:26),比《舊約》中最優美的教
訓(如《阿摩司》5:23—24;《何西阿》6:6;《彌迦書》6:6—8)優越得多,在這些節文裏,伊斯蘭教的倫理理想被明白地提出來了。
---------------
1在理論上說,穆斯林是沒有非宗教戰爭的。
1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自幾內亞到印度尼西亞的所有伊斯蘭國家,已先後掙脫帝國主義的枷鎖而獨立。著者的謬論,在歷史事實的麵前,是不攻自破的。——譯者
2“sultan”舊譯“蘇丹”,與地名“sudan”(蘇丹)容易混淆,譯音也不很準確,現在改譯“素丹”,這是中國最古老的而且是比較正確的譯名。見宋趙汝■《諸蕃誌》和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譯者
4w.robertsonsmith,lecturesonthereligionofthesemites,3rded.bys.a.cook(london,1927),pp.80,276。
1vol.i,35。
2vol.i,p.35。這位作者還談到,他無意中聽到一個貝杜因婦人對克而白說:“萊伊拉太太!如果你把充足的雨水送到我那個地區,因而獲得豐收,我拿一瓶奶油來,給你搽頭髮。”另外一個貝杜因婦女聽了這句話,就問她說:“你真的要拿一瓶奶油來給她麽?”她答道:“別作聲!我在愚弄她呢。她真叫我那個地區下雨,我什麽也不拿來給她。”
1ibn-qutaybah,ma‘ārif,p.274,yāqut,buldān,vol.iv,p.886,1.6;ibnrustah,p.192;al-suyuti,al-kanzal-madfun(bulāq,1288),p.68。
2suyuti,husn,vol.ii,p.74;參閱al-maqrizi,al-mawā‘izw-al-i‘tibār,ed.gastonwiet(cairo,1922),vol.iii,p.300;al-sulukfima‘rifatduwl-muluk,tr.m.quatremère,histoiredessultansmamlouksdel’e■ypte(paris,1845)vol.i.(pt.1),pp.149—150.mahmil,魯韋來部族的markab(轎子),《舊約》裏的約櫃(《舊約:出埃及記》25∶10;37∶1。《舊約:約書亞記》3∶15;4∶11),都可以上溯到同一個古老的閃族的根源。
---------------
年代裏,敘利亞的和埃及的駝隊,是華美著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每年朝覲天房者的平均人數,大約是十七萬二千人。此後不斷增多,到六十年代中期達到一百萬,其中埃及人和巴基斯坦人最多。清教徒的伊本·賽歐德把這種麥哈米勒當作異教的東西廢除掉了。在發現石油之前,朝覲者的費用原是希賈茲歲入的主要來源。
千餘年來,朝覲聖地的製度,對於團結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對於聯繫各種不同的教派,發生了最有效的紐帶作用。這種製度幾乎使每個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長途旅行。人數這樣多的教胞,從四麵八方到聖地來聚會一起,究竟會發生什麽社會化的影響,這是不易充分估計的。這種製度使黑種人、柏柏爾人、中國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富足的、貧窮的、高級的、低級的——在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基礎上,匯合在一起,和睦相處。就摧毀種族、膚色、民族之間的重重障礙來說,在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伊斯蘭教似乎已獲得最大的成功,至少在穆斯林的範圍內是這樣的。隻有在信徒與非信徒之間,劃了一條線。每年一次哈隻的聚會,對於獲得這種結果,無疑是有很大貢獻的。有許多哈隻,是來自偏僻的地方,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沒有把那些地方跟聖地聯繫起來,在那些地方,報紙的聲音還沒有成為有生氣的聲音,在朝覲期間對那些哈隻進行教派的宣傳,倒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例如北非的賽奴西運動的發起和推廣,就應歸功於朝覲所提供的機會。隻哈德(jihād,聖戰1)的義務(2∶190—194)最少是被穆斯林的一個教派,哈列哲教派,提升到伊斯蘭教的第六種綱領的地位。伊斯蘭教發展成為世界上的一大勢力,要歸功於這條教律。哈裏發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把伊斯蘭教地區(daral-islām)和戰爭地區(dāral-■arb)之間地理的隔牆繼續往後推。這種把世界截然分為和平之鄉與戰爭之鄉的主張,同蘇俄的共產主義理論是有相似之處的。但是在最近的這些年裏,隻哈德在穆斯林世界已得不到那麽多人的支持了,這主要是由於伊斯蘭教已傳播很廣。現在,伊斯蘭教生活於許多外國政府的保護之下,那些政府,有強大得不易推翻的,有友好得不必推翻的1。1914年秋季,最後發出這樣的呼籲的,是奧斯曼土耳其素丹2兼哈裏發穆罕默德·賴沙德,他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一致奮起,跟非穆斯林作鬥爭,這個呼籲遭到了絕對的失敗。
另外一個重要的信條是信仰善惡的前定(9:51;3:140;35:2),這是一個千百年來在穆斯林思想和行為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上麵所討論的這些宗教的義務(‘ibādāt,儀巴達特),構成了伊斯蘭教的基礎。但是《古蘭經》的命令並不是隻規定了這些義務。行善(i■sān)也是《古蘭經》所規定的。在穆斯林世界,公德和私德的規範,都具有宗教的性質。從根本上來說,由穆罕默德傳達的真主的旨意決定什麽是正確的(■alāl,哈拉勒,意思是準許的、合法的),什麽是錯誤的(■arām,哈拉木,意思是違禁的、非法的)。在阿拉比亞宗教的歷史發展中,伊斯蘭教首先要求個人的信仰和個人的道德(53:38—41;31:34)。在倫理行為的領域中,伊斯蘭教以宗教的道德情誼代替了血統的種族情誼。在人類的德行方麵,伊斯蘭教以“宰卡”的方式,諄諄地以仁愛囑咐人們。《古蘭經》裏有許多節文(如2:177;3:92,104,114—115;4:40;17:26),比《舊約》中最優美的教
訓(如《阿摩司》5:23—24;《何西阿》6:6;《彌迦書》6:6—8)優越得多,在這些節文裏,伊斯蘭教的倫理理想被明白地提出來了。
---------------
1在理論上說,穆斯林是沒有非宗教戰爭的。
1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自幾內亞到印度尼西亞的所有伊斯蘭國家,已先後掙脫帝國主義的枷鎖而獨立。著者的謬論,在歷史事實的麵前,是不攻自破的。——譯者
2“sultan”舊譯“蘇丹”,與地名“sudan”(蘇丹)容易混淆,譯音也不很準確,現在改譯“素丹”,這是中國最古老的而且是比較正確的譯名。見宋趙汝■《諸蕃誌》和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