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故事裏、大眾的信仰裏,他都被賦予一種超凡的靈氣。他的宗教是極端講實際的,充分地反映了這個宗教的創始人具有重實踐、講效率的精神。伊斯蘭不提出難以完成的理想,難得提出錯綜複雜的教義,沒有神秘聖禮,沒有包括聖職授任、奉獻和“使徒繼承”的教士政治。《古蘭經》是真主的言語(kalām,9∶6;48∶15,參閱6∶115)。《古蘭經》包含最後的啟示(17∶105—108;98∶3;44∶3;28∶52,53;46∶12),《古蘭經》不是被創造的。引證一節《古蘭經》本文的時候,往往用“真主說”這個句子提出來。無論在語音的、書法的複製方麵和在語言的形式方麵,《古蘭經》跟天上的原型,是完全一致的,同是永垂不朽的(56∶77—80;85∶21—22)。《古蘭經》是最偉大的奇蹟,所有的人和精靈通力合作,也不能創作同樣的妙文(17∶88)。伊斯蘭教在天使論中給迦伯利(即吉卜利勒)以最高的地位,他是啟示的傳達者(2∶97)1,又是玄靈(16∶102;2∶87)和忠實的精神(26∶193)。作為上帝的使者,迦伯利相當於希臘神話裏的黑梅斯(hermes)罪惡不是道德方麵的,就是禮節方麵的。最惡劣的、不可饒怨的罪惡,是“什爾克”(shirk),就是把其它的神靈同獨一的真宰真主結合起來(4∶48,116)。說上帝有複數,似乎是穆罕默德認為最憎惡的事情。在麥地那的各章裏,不斷地警告多神教徒,他們將受到最後的判決(28∶62以下各節,21∶98以下各節)。在穆罕默德的意識中,“信奉天經的人”2,即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大概不包括在多神教徒裏,但是注釋家對於第98章第6節有不同的注釋。討論末世論的部分,是《古蘭經》中最動人的部分。第75章被稱為復生章(al-qiyāmah)。來世生活的實況,被著重地加以描寫,被反覆地提及的有報應日(15:35;82∶15—18)、復生時(18∶21;22∶7;15∶85)、復生日(24∶24,25;31∶33)、實災(69∶1—2)等等名稱。依照《古蘭經》的描寫,來世生活中有肉體上的痛苦和快樂,這暗示著肉體的復生。穆斯林的宗教義務,集中在伊斯蘭教的五大綱領(arkān)1上。第一個綱領是信仰的表白(shahādah,意思是作證),這個綱領概括為下列的信條ilāhai-l-lāh;muhammadumrasu-lu-l-lāh(除真主外;別無神靈;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2。穆斯林的嬰兒初生的時候,首先聽到的是這兩句話;穆斯林臨終的時候,最後說出的也是這兩句話。從初生到臨終之間,再沒有別的話象這兩句話講得這樣多了。宣禮員(muezzin,穆艾精)每天幾次登宣禮塔高聲宣禮的時候,也要宣揚這個信條。伊斯蘭教通常滿足於口頭的表白;任何人隻要接受這個信條,當眾表白一次,名義上就是一個穆斯林。忠實的穆斯林,每日要向著克而白禮拜五次3。禮拜是第二個綱領。當禮拜的時候(假設沒有因經緯度而發生的差別),對穆斯林世界作一次鳥瞰,就


    ---------------


    1本章明白地斷言迦伯利是啟示的媒介,參閱81∶19—21;53∶5—7。


    2hmmens,l’im:croyancesetinstitutions(beirut,1926),p.62,l.17;p.219,l.7。


    1舊譯五功。——譯者


    2舊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欽使。”這就是“清真言”(al-kalim-ahal-tayyibab)。——譯者


    3五次:黎明、正午、午後、傍晚和夜間。


    ---------------


    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奇觀:由禮拜人構成的一連串的同心圓,都是由麥加的克而白輻射出去的,覆蓋著一個不斷放寬的麵積,從非洲西岸的獅子山到馬來西亞,從蘇聯的托博爾斯克到南非的開普敦。


    禮拜儀式的名稱salāh,由阿拉伯的正字法(帶有瓦五[wāw])可以看出是一個外來詞,是從阿拉馬語借來的。倘若伊斯蘭教以前有禮拜的儀式,那一定是無組織的、非正式的。早期的啟示裏雖然獎勵禮拜(87∶15),而且提出禮拜的要求(11∶115;17∶78;30∶17—18),但是每日五次,每次各有一定的拜數,而且必須具備禮節上的清潔條件(24∶561;4∶43;5∶6),象這樣的禮拜儀式,是在麥地那時期的啟示中才規定的。中間的禮拜(2∶238)是最後命令的。據布哈裏的傳說,在穆罕默德夜間旅行(17∶1)訪問第七層天的時候,真主命令每日禮拜五十次,後來經過屢次懇求,才改為每日禮拜五次2。由第4章第43節的本文可以看出來,起初限製飲酒,後來嚴禁飲酒,是為避免禮拜時神誌不清。


    禮拜的儀式,是一種法定的行為,大家都要用同樣的立正、鞠躬和跪拜來履行它。參加禮拜的人,必須具有法律上的清潔(tahārah),同時必須誦讀阿拉伯語的《古蘭經》,不管他本國的語言是什麽。禮拜的主要內容是紀念真主的尊名(62∶9;8∶45),而不是再三的請願和求乞3。詞句簡潔而含義豐富的“法諦海”章4,可與主禱文媲美5,忠實的穆斯林,每日要在禮拜內重複這章經二十遍左右。這章經就成為被反覆誦讀得次數最多的一個公式。應受加倍稱讚的,是夜間誌願舉行的禮拜(tahajjud,17∶79;50∶39,40),因為那是分外之事(nāfh)。星期五(金曜日)中午的禮拜,是唯一的公眾的禮拜(jum‘ah,聚禮,62∶9),這是所有成年男子都應當參加的。有些禮拜寺裏,有為婦女保留的席位。聚禮的特點,是宗教領袖(伊馬木)所做的說教(khutbah),在說教裏替國家元首祝福。這種聚禮的儀式,是發源於猶太教的會堂禮拜,但是在後來的發展中,又受到基督教星期日禮拜的影響。作為一種集體禮拜的典禮來說,聚禮的整齊、嚴肅和樸實,都是無比的。禮拜的群眾,在禮拜寺裏自動排成整齊的橫行,在行裏嚴肅地立正,在伊馬木的領導下,準確地、恭敬地舉行禮拜,這種情景,往往是動人的。作為一種訓練的方法來說,這種聚禮,對於驕傲自滿的、個人主義的遊牧民族,一定有過重大的價值。這種儀式,在他們的心中培養了社會平等的觀念和團結一致的意識。這種儀式,促進了教胞之間的兄弟關係,穆罕默德的宗教,在教義上就用這種兄弟關係取代了血緣關係。禮拜的場地,就這樣變成了“伊斯蘭教的第一個練兵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拉伯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希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希提並收藏阿拉伯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