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這種每年一次的集市是在幾個禁月裏舉行的,在那幾個月裏,戰爭是被禁止的。異教的阿拉比亞曆法,象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曆法一樣,是一種太陰曆,十一月、十二月、一月為春季,是與和平的時期一致的。這種集市是土產和各種商品交易的很好的機會。我們能夠很容易想像到沙漠裏的遊牧人怎樣聚集在這些每年一次的集市上,他們環繞著那些貨攤逛來逛去,啜飲著棗醴,盡情地享受著歌女們的調子。首先獲得烏卡茲獎金的長詩,雖是伊木魯勒·蓋伊斯(約在公元540年卒)的作品,但七篇《懸詩》是到了伍麥葉王朝的末葉才搜集起來的。在公元八世紀中葉活動的著名的吟誦史詩者哈馬德,無疑地是從許許多多的詩裏把這七篇詩挑選出來並編輯成一個單獨的詩集的。這個集子已譯成大多數的歐洲語言1。除七篇《懸詩》外,伊斯蘭教以前的詩歌傳到現在的,還有一部詩選,因為是穆法德勒·丹比(約在公元785年卒)所選輯的,故稱為《穆法德勒詩選》2,這部詩選裏包括第二流詩人所作的一百二十多篇抒情詩。此外,還有幾部詩集(diwāns)和許多斷簡殘篇和精華錄散見於艾卜·太馬木(約在公元845年卒)所編的《堅貞詩集》,以及伊斯法哈尼(公元967年卒)所著的《樂府詩集》。阿拉比亞人稱詩人為“沙儀爾”(shā‘ir,本義是感覺者),因為詩人有一種一般人所沒有的知識,這種知識是他自己的魔鬼(shay-■ān)所昭示他的。詩人與不可見的勢力之間有同盟的關係,故詩人能憑他的詛咒而使敵人
---------------
1al-suyu■i,al-muzhir(cairo,1282),vol.ii,p.240。
2烏卡茲在麥加東麵與麥加相隔約100公裏。這個市集約在556年至748年間舉行集市。太陰曆每年10月舉行集市20天。——譯者
1參閱williamjones,works(london,1799),vol.iv,pp.245—335;anneandwilfrids.blunt,thesevengoldenodesofpaganarabia(london,1903)。
2ed.c.j.lyall,3vols.(oxford&leyden,1921—1924)。
---------------
遭殃。因此,諷刺詩(hijā’)是阿拉伯詩法中一種很古的體裁1。詩人的職責的發展,給他帶來了各種任務。在戰爭的時候,他的舌頭和戰士的勇氣有同樣的功效。在和平的時候,他的如火如荼的群眾演說,可能危及公共秩序,他的詩歌能喚醒整個部族,使他們行動起來,正如在一個現代的政治運動中,一個煽動民眾的演說家所發表的演說一樣。那個時代的詩人,相當於現代的新聞記者和新聞官,有人用極貴重的禮物去巴結他,希拉和加薩尼兩個宮廷裏的記載,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他的詩歌,由聽眾背記下來,憑著口耳相傳,流行很廣,成為一種無價的宣傳工具。他同時又是輿論的鑄造者和代言人。君主和族長們,為避免詩人的諷刺,給予他津貼,這種辦法在古典文學中被稱為“割舌頭”(qa■‘al-lisān)2。詩人不但是本部族的預言者、指導者、演說家和代言人,而且是本部族的史學家和科學家——一個部族所能有的科學家。貝杜因人是以詩歌去衡量人的聰明才智的。據《樂府詩集》3的記載,有一個詠詩的人曾歌詠說:“誰敢與我的部族抗衡?它有眾多的人民,還有傑出的騎士和詩人。”人口多,武力強,才智高,這是一個強大的部族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詩人作為本部族的史學家和科學家,他精通本部族的宗譜、民間傳說,他曉得他們的造詣和功績,他熟悉他們的權利、他們的牧場和邊疆。他還明了與本部族相競爭的各部族所有的心理上的弱點、歷史上的失敗,他的工作是揭露這些缺點,並且用誇張的手法加以渲染,用來嘲笑他們。
這些古詩,不但有詩歌的趣味,有優美的辭藻,而且有歷史的重要性。
要想研究創作這些詩歌的時代,必須以這些詩歌為史料。實際上,這些詩歌是我們唯一的當時的資料。由這些詩歌可以推知伊斯蘭教以前的一切生活情況。因此,諺語說:“詩歌是阿拉比亞人公共的註冊簿(diwān)。”1由拜物教時代的古詩歌,可以知道阿拉伯道德的標準是用“木魯艾”(muru’ah)和“伊爾德”(‘ir■)兩個名詞表達出來的,前一名詞的意義是丈夫氣概(後來發展成為美德),後一名詞的意義是榮譽2。構成“木魯艾”的要素是勇敢、忠貞和大方。勇敢的程度,是以從事劫掠的次數來衡量的。一個人能為不速之客或窮苦無告之人而甘心犧牲自己的駱駝,可以說明他是仗義疏財的。哈帖木(約在公元605年卒)的美名,流傳到如今,可以算作貝杜因人好客的理想的具體表現。他在青年時代,替他父親看守一群駱駝,有三個異鄉人路過他的牧場,沒有吃的,他就宰了三隻駱駝,招待他們,把其餘的駝肉分給他們,這件事使他父親大發雷霆,把他逐出了家庭3。
安泰來的英名,流芳百世,成為貝杜因人的英雄氣概和豪俠好義的模範。他顯然是一個基督教徒。安泰來具有武士、詩人、戰士、情人等身分,他的
---------------
1巴蘭是原始的阿拉比亞諷刺詩人的典型(《民數記》23∶7)。
2阿拉伯語的“割舌頭”,相當於漢語的“堵嘴”。——譯者
3vol.viii,p.77。
1muzhir,vol.ii,p.235。
---------------
1al-suyu■i,al-muzhir(cairo,1282),vol.ii,p.240。
2烏卡茲在麥加東麵與麥加相隔約100公裏。這個市集約在556年至748年間舉行集市。太陰曆每年10月舉行集市20天。——譯者
1參閱williamjones,works(london,1799),vol.iv,pp.245—335;anneandwilfrids.blunt,thesevengoldenodesofpaganarabia(london,1903)。
2ed.c.j.lyall,3vols.(oxford&leyden,1921—1924)。
---------------
遭殃。因此,諷刺詩(hijā’)是阿拉伯詩法中一種很古的體裁1。詩人的職責的發展,給他帶來了各種任務。在戰爭的時候,他的舌頭和戰士的勇氣有同樣的功效。在和平的時候,他的如火如荼的群眾演說,可能危及公共秩序,他的詩歌能喚醒整個部族,使他們行動起來,正如在一個現代的政治運動中,一個煽動民眾的演說家所發表的演說一樣。那個時代的詩人,相當於現代的新聞記者和新聞官,有人用極貴重的禮物去巴結他,希拉和加薩尼兩個宮廷裏的記載,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他的詩歌,由聽眾背記下來,憑著口耳相傳,流行很廣,成為一種無價的宣傳工具。他同時又是輿論的鑄造者和代言人。君主和族長們,為避免詩人的諷刺,給予他津貼,這種辦法在古典文學中被稱為“割舌頭”(qa■‘al-lisān)2。詩人不但是本部族的預言者、指導者、演說家和代言人,而且是本部族的史學家和科學家——一個部族所能有的科學家。貝杜因人是以詩歌去衡量人的聰明才智的。據《樂府詩集》3的記載,有一個詠詩的人曾歌詠說:“誰敢與我的部族抗衡?它有眾多的人民,還有傑出的騎士和詩人。”人口多,武力強,才智高,這是一個強大的部族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詩人作為本部族的史學家和科學家,他精通本部族的宗譜、民間傳說,他曉得他們的造詣和功績,他熟悉他們的權利、他們的牧場和邊疆。他還明了與本部族相競爭的各部族所有的心理上的弱點、歷史上的失敗,他的工作是揭露這些缺點,並且用誇張的手法加以渲染,用來嘲笑他們。
這些古詩,不但有詩歌的趣味,有優美的辭藻,而且有歷史的重要性。
要想研究創作這些詩歌的時代,必須以這些詩歌為史料。實際上,這些詩歌是我們唯一的當時的資料。由這些詩歌可以推知伊斯蘭教以前的一切生活情況。因此,諺語說:“詩歌是阿拉比亞人公共的註冊簿(diwān)。”1由拜物教時代的古詩歌,可以知道阿拉伯道德的標準是用“木魯艾”(muru’ah)和“伊爾德”(‘ir■)兩個名詞表達出來的,前一名詞的意義是丈夫氣概(後來發展成為美德),後一名詞的意義是榮譽2。構成“木魯艾”的要素是勇敢、忠貞和大方。勇敢的程度,是以從事劫掠的次數來衡量的。一個人能為不速之客或窮苦無告之人而甘心犧牲自己的駱駝,可以說明他是仗義疏財的。哈帖木(約在公元605年卒)的美名,流傳到如今,可以算作貝杜因人好客的理想的具體表現。他在青年時代,替他父親看守一群駱駝,有三個異鄉人路過他的牧場,沒有吃的,他就宰了三隻駱駝,招待他們,把其餘的駝肉分給他們,這件事使他父親大發雷霆,把他逐出了家庭3。
安泰來的英名,流芳百世,成為貝杜因人的英雄氣概和豪俠好義的模範。他顯然是一個基督教徒。安泰來具有武士、詩人、戰士、情人等身分,他的
---------------
1巴蘭是原始的阿拉比亞諷刺詩人的典型(《民數記》23∶7)。
2阿拉伯語的“割舌頭”,相當於漢語的“堵嘴”。——譯者
3vol.viii,p.77。
1muzhir,vol.ii,p.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