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天可汗時代:大唐帝國政界往事 作者:徐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有,六絕自古少見,王維卻一連寫了七首,很是有名。其中之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
這首詩和孟浩然的《春曉》幾乎意境一樣,堪稱姊妹篇。
題材上王維的詩也是多種多樣。田園山水自不必說,他比隻寫了六首邊塞詩的邊塞詩人李頎還多寫了十多首。此外,送別詩、愛情詩……隻要你能說得出來的,幾乎都能從他的詩集裏找到。
笑倚清風立秋水·詩人王維(5)
還有一種詩,差不多人們從來都不會注意,更別提喜愛,就是應教詩、應製詩。偏偏王維又是寫這種詩的高手,把應製詩寫得也那麽可愛。“雲裏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又是一句體現了盛唐氣象的佳句,就出於《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詩的末尾說“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重物華”,蘊涵規諷之旨,趙殿成稱:因事進規,深得詩人溫厚之旨。作為應製詩,不諛上,不拘泥,體態雅正,實屬難得。因此,把王維單純歸到田園詩人當中實在有點不公平。
說到雅正,我覺得王維的確是文人的那種雅致。就連等待友人到來,都是那麽從容。《待儲光羲不至》中,從早晨他就一直在等著友人,最後疏雨過春城,明知友人已經不會來了,可依舊臨堂空復情。沒有急躁,還是那麽端莊。
王維的詩中有意氣風發,有奮發向上,有懷才不遇,有……可是,你看過他的詩中有怒目金剛式的憤惱嗎?……最厲害的一次,恐怕要屬這首《酌酒與裴迪》了: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這首詩不為很多詩集所收,尤其是現在的詩集。可能與詩中的消極情緒有關吧。可是這實在是一首好詩,讀來十分順暢,當然這對深諳音律的王維來講做到這點並不難。詩中對於人情翻覆有著憤懣,有著不滿,可是你隻能從讀後的心理感受來了解這一點,而詩的表麵卻是極平和的。而且到最後,更是“世事浮雲何足問”,這也是他一貫的處事和處世方式。
《詩人玉屑》中評王維是: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實在是很好的評價。王維一生清高寧靜,正像芙蓉一樣出汙泥而不染。他的詩也是一樣,澄清精緻,貴在於潔。王維的詩中神往著淳樸,更有著雍容的氣度,是他作為士大夫的風雅與自矜。
聞一多先生曾說: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後代中國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理性情,靜賞自然,他的長處短處都在這裏。
公元761年,王維悄悄地離開了人世,然而,他的詩還有他的故事,卻令後人說也說不盡——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盛世歌者謫仙人(1)
盛世歌者謫仙人
我拿起筆,又放下,然而又拿起來……雖然我知道,這個人曾被無數人讚嘆過,歌頌過,但我耐不住心靈的感召,終於寫下這篇文字。
【追月】
李白像
公元前二百多年,在一條江的江畔,一位老人望著滾滾向東逝去的江水,沉吟著。他想到了自己的貶謫,也想到了國家的命運……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他苦笑著,聽到漁父在說:“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哦,他是在勸自己應該變通。
然而,誌高潔者,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於是,他又聽到了漁父來時唱的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他抱起一塊大石頭,向江中的清流望了望。然後,閉目——那一刻,他與清清的江水融為一體,他再也不必擔心世間的塵埃會玷汙他的聖潔,他再也不必為自己孤獨寂寥而抑鬱。
那一天,是陰曆的五月五日,那一條江,被稱作汨羅江。
千百年後,我們在這一天,仍然在江上劃著名龍舟,並向江水中撒下一種名為“粽子”的食物。然而行舟江上,已不是為救投江的詩人,投下粽子也並非為果江魚之腹。
這一切,都隻為那個熟悉並感動著我們二千多年的名字——屈原。
是啊,屈原,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位愛國的詩人,他開創的楚辭至今為人傳誦。這已經足夠值得我們懷念了。
在屈原投江的一千年後,在另一條江的岸邊……
一位老人獨自酌酒。甘醇的美酒順著喉嚨而下,一杯復一杯。身體泛起一陣暖意。一陣清風吹來,有說不出的涼爽與愜意。
站起來,覺得一陣頭暈……大概是有些醉意了。但他知道,自己的意識還清醒,這種似醉非醉的情形,無疑是飲酒的最佳境界——他曾經乘著隨酒興如泉水般汩汩湧出的詩興,伴著朦朧的醉意,寫下無數篇佳作。
抬頭望見了明月。他舉起手中的酒杯,對著月亮,笑道:“老朋友,今晚我們又可以在一起喝酒吟詩了。”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
這首詩和孟浩然的《春曉》幾乎意境一樣,堪稱姊妹篇。
題材上王維的詩也是多種多樣。田園山水自不必說,他比隻寫了六首邊塞詩的邊塞詩人李頎還多寫了十多首。此外,送別詩、愛情詩……隻要你能說得出來的,幾乎都能從他的詩集裏找到。
笑倚清風立秋水·詩人王維(5)
還有一種詩,差不多人們從來都不會注意,更別提喜愛,就是應教詩、應製詩。偏偏王維又是寫這種詩的高手,把應製詩寫得也那麽可愛。“雲裏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又是一句體現了盛唐氣象的佳句,就出於《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詩的末尾說“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重物華”,蘊涵規諷之旨,趙殿成稱:因事進規,深得詩人溫厚之旨。作為應製詩,不諛上,不拘泥,體態雅正,實屬難得。因此,把王維單純歸到田園詩人當中實在有點不公平。
說到雅正,我覺得王維的確是文人的那種雅致。就連等待友人到來,都是那麽從容。《待儲光羲不至》中,從早晨他就一直在等著友人,最後疏雨過春城,明知友人已經不會來了,可依舊臨堂空復情。沒有急躁,還是那麽端莊。
王維的詩中有意氣風發,有奮發向上,有懷才不遇,有……可是,你看過他的詩中有怒目金剛式的憤惱嗎?……最厲害的一次,恐怕要屬這首《酌酒與裴迪》了: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這首詩不為很多詩集所收,尤其是現在的詩集。可能與詩中的消極情緒有關吧。可是這實在是一首好詩,讀來十分順暢,當然這對深諳音律的王維來講做到這點並不難。詩中對於人情翻覆有著憤懣,有著不滿,可是你隻能從讀後的心理感受來了解這一點,而詩的表麵卻是極平和的。而且到最後,更是“世事浮雲何足問”,這也是他一貫的處事和處世方式。
《詩人玉屑》中評王維是: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實在是很好的評價。王維一生清高寧靜,正像芙蓉一樣出汙泥而不染。他的詩也是一樣,澄清精緻,貴在於潔。王維的詩中神往著淳樸,更有著雍容的氣度,是他作為士大夫的風雅與自矜。
聞一多先生曾說: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後代中國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理性情,靜賞自然,他的長處短處都在這裏。
公元761年,王維悄悄地離開了人世,然而,他的詩還有他的故事,卻令後人說也說不盡——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盛世歌者謫仙人(1)
盛世歌者謫仙人
我拿起筆,又放下,然而又拿起來……雖然我知道,這個人曾被無數人讚嘆過,歌頌過,但我耐不住心靈的感召,終於寫下這篇文字。
【追月】
李白像
公元前二百多年,在一條江的江畔,一位老人望著滾滾向東逝去的江水,沉吟著。他想到了自己的貶謫,也想到了國家的命運……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他苦笑著,聽到漁父在說:“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哦,他是在勸自己應該變通。
然而,誌高潔者,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於是,他又聽到了漁父來時唱的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他抱起一塊大石頭,向江中的清流望了望。然後,閉目——那一刻,他與清清的江水融為一體,他再也不必擔心世間的塵埃會玷汙他的聖潔,他再也不必為自己孤獨寂寥而抑鬱。
那一天,是陰曆的五月五日,那一條江,被稱作汨羅江。
千百年後,我們在這一天,仍然在江上劃著名龍舟,並向江水中撒下一種名為“粽子”的食物。然而行舟江上,已不是為救投江的詩人,投下粽子也並非為果江魚之腹。
這一切,都隻為那個熟悉並感動著我們二千多年的名字——屈原。
是啊,屈原,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位愛國的詩人,他開創的楚辭至今為人傳誦。這已經足夠值得我們懷念了。
在屈原投江的一千年後,在另一條江的岸邊……
一位老人獨自酌酒。甘醇的美酒順著喉嚨而下,一杯復一杯。身體泛起一陣暖意。一陣清風吹來,有說不出的涼爽與愜意。
站起來,覺得一陣頭暈……大概是有些醉意了。但他知道,自己的意識還清醒,這種似醉非醉的情形,無疑是飲酒的最佳境界——他曾經乘著隨酒興如泉水般汩汩湧出的詩興,伴著朦朧的醉意,寫下無數篇佳作。
抬頭望見了明月。他舉起手中的酒杯,對著月亮,笑道:“老朋友,今晚我們又可以在一起喝酒吟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