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後的曙光·肅代兩朝紀實(17)


    張後及越王之謀被程元振知曉,於是李輔國一方伏兵在陵霄門,等太子一到的時候,就勸太子不要進宮。李豫也反抗了一下,但隨後被程元振派兵送到了飛龍廄保護了起來——其實這是帶有強迫性的,和監禁也沒什麽太大區別,隻是其目的確實是為了李豫的安全,否則雙方一旦交兵的話,太子難保不出事。


    準備工作做完了,當夜李輔國便把越王及其黨羽收捕入獄,並以太子的名義要將張皇後遷到別殿——這時爭取到太子的優勢便顯露出來了。張皇後此時是在長生殿裏陪著奄奄一息的肅宗,也是寄希望於借皇帝之威保護自己。但李輔國根本不吃這套,當時肅宗病重,也無力再管轄李輔國。麵對著咄咄逼人的使者,宦官宮女都驚駭得逃散了,肅宗真成了孤家寡人,張後和她左右數十人就這樣被強行帶到了別殿。嘆息啊,可憐的張皇後,更可憐的肅宗……


    本來沒事的話,肅宗還不見得能挺多長時間,遇到這件事,估計肅宗又氣又恨又悲,於十八日悲涼地離開了人間。他死後,張後及越王係便被李輔國毫無顧及地殺掉了。


    肅宗真的很可憐。戰戰兢兢地當了十幾年的太子,從不敢越雷池一步。好容易抓住機會提前做了皇帝,可是麵對的又是一個混亂的局麵;沒當幾年皇帝,自己就病得不輕;不想臨死又眼看自己的妻子遭人迫害,自己卻又無力救援,一向仁孝的太子李豫又一直不見蹤影,氣怒憤恨之下一命歸天。讓我們向肅宗表示哀悼吧……


    如果比較一下的話,他當太子的艱苦大概隻有被流放十四年的中宗可以超過。而當皇帝後麵對的形勢,除了唐末的幾位皇帝,其他人和肅宗相比都不能叫苦,要知道肅宗即位是連個像樣的宮殿都沒有的。雖然沒有順宗當年即位就因中風癱瘓退位做太上皇可憐(退位是在當年,得病是前一年),也比不上其他幾位皇帝死於宦官之手來得窩囊和悽慘,但綜合來講,如果把唐朝皇帝按悲慘指數排一下的話,肅宗準是名列前茅。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們在同情肅宗的同時,也不免嗟嘆他對玄宗的態度。


    玄宗是在四月初五去世的,比肅宗之死稍早。這個可疑的時間,再加上後人推測出來的一係列疑點,使得玄宗之死蒙上了一層撲朔的迷霧。後人懷疑的原因主要還是由兩人死亡時間接近帶來的問題。就如同清朝光緒皇帝的死一樣,由於他的死離慈禧之死很近,所以人們也都猜測是不是慈禧太後害死了年輕的光緒。同樣,人們也懷疑,玄宗是否為肅宗害死。由於自己病重而擔心玄宗會危及自身的地位,肅宗的確有理由這麽幹,所以單看動機的話,後人的懷疑可以成立。既然如此,有沒有支持這個假設成立的根據呢?“甲寅,上皇崩於神龍殿,年七十八。”——這是史書上的記載,從兩唐書到通鑑都是如此,再多一句都沒有了。離此最近的關於太上皇的消息,也就是高力士等人被貶之後,玄宗“浸不自懌”。還有一次肅宗來看望,此外,太極宮中十分安靜,連個騷擾的人都沒有。既然史書可以記載李輔國強行把太上皇遷到西內,如果李輔國再來虐待一下太上皇的話,也並非不可以記,因為李輔國後來被定的性質並不好,如果再多幾件虐待太上皇的罪過,更可以以此為理由給他抹黑。可是沒有。再考慮到玄宗這一年已經七十八歲了,而且自上元二年起又病著,並不是一直都很健康,所以元年四月玄宗並非暴卒,的確是病故,頂多再加上一條,即“晚年心情鬱悶,影響身體健康”。如果再以此來推測的話,甚至連唐高祖的死也都可以懷疑一下,因為當時太宗病得也十分嚴重,相信當時太宗要是不幸死了的話,那麽現在就會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高祖之死有問題了。另外,不是還有人懷疑太宗是武則天謀害而死的嗎?其實從很多方麵來看,這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許我們對史書存在太多的懷疑了,而事實上歷史也許真如史書上記載的那樣簡單,隻不過我們在“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指導思想下,已經習慣了把古人想像得更加複雜。


    此後,高力士回到了長安,聽到玄宗去世的消息之後,非常難過,“號慟,嘔血而卒”。蓋棺論定的話,高力士事實上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麽壞。不錯,在玄宗時期,他的確參與政治,而且勢力相當大,算是為後來唐朝的宦官之禍開了個頭。可如果不是玄宗給了他這樣的權勢與地位,還會有後麵的事嗎?那麽高力士本人倚著這些勢力,有沒有做什麽大的壞事了呢?“力士善揣時事勢候相上下,雖親昵,至當覆敗,不肯為救力,故生平無顯顯大過”,也就是說,高力士不會替自己親昵的人向玄宗求情,固然他是為了自保,但這樣已經很難得了,而後麵又直接道出力士生平無大過。據史料記載,在玄宗晚年怠於政事的時候,高力士還有幾次勸諫。


    帝曰:“我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對曰:“天子順動,古製也。稅入有常,則人不告勞。今賦粟充漕,臣恐國無旬月蓄;和糴不止,則私藏竭,逐末者眾。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孰敢議者!” 帝不悅……天寶中,邊將爭立功,帝嚐曰:“朕春秋高,朝廷細務付宰相,蕃夷不龔付諸將,寧不暇耶?”對曰:“臣間至閣門,見奏事者言雲南數喪師,又北兵悍且強,陛下何以製之?臣恐禍成不可禁。”其指蓋謂祿山。帝曰:“卿勿言,朕將圖之。”十三年秋,大雨,帝顧左右無人,即曰:“天方災,卿宜言之。”力士曰:“自陛下以權假宰相,法令不行,陰陽失度,天下事庸可復安?臣之鉗口,其時也。”帝不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可汗時代:大唐帝國政界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磊並收藏天可汗時代:大唐帝國政界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