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完美了。”他在工作了三小時後說道。桌麵必須完全水平。現在已經調整完畢。在每一個承載桌下方都是厚達一公尺的強化水泥基座。一旦桌子被調成水平後,桌腳就用螺絲栓在定位,使得這些承載桌跟基座成為一體。
“這些工具必須放在那麽堅硬的表麵上嗎?”葛森問道,佛洛姆搖搖頭。
“剛好相反。那些車床機具是浮在氣墊上。”
“但你說那些東西個個都重達一頓以上!”誇提駁斥道。
“將它們浮在氣墊上隻是小事一樁——你一定在照片裏看過重達數百噸的氣墊船。將它們浮在氣墊上是避免地球的震動傳到機具上。”
“我們要求的耐受度到底要多高才行?”葛森問道。
“大約跟製作天文望遠鏡差不多。”佛洛姆回答道。
“但最早的原子彈——”
佛洛姆打斷葛森的話,說道:“美國人投在長崎及廣島的原子彈設計可以說讓我們這些科學家感到羞恥。他們的設計幾乎浪費了彈內所有的反應物質,特別是投在廣島的那一顆——就像你現在設計炸彈的話,不會再用火藥引信;所以我們現在也不製造如此粗造的原子彈了,對不對?”
“再說,我們現在也不能用如此浪費的設計,”佛洛姆繼續說道。“在第一批原子彈製造完成之後,美國的工程師就麵對他們手邊隻有很少的核分裂物質之間題。當時那些鈽元素隻有幾公斤而已,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物質。製造出鈽元素供原子彈使用的廠房需要個十幾億,再加上分離提練的廠房,又要十幾億。也隻有美國才有這種大手筆進行這種初步的嚐試。其他各國其實也早就知道核分裂——這根本不是秘密,在物理學界裏有什麽算是真正的秘密呢?——但隻有美國人有經費及資源去嚐試。當然還有人才,”佛洛姆補充道。“他們有那麽多人才!所以第一批炸彈——順便告訴你,他們一共製造了三枚——就把手邊所有的核分裂物質全部用光了,因為當時最主要的顧慮是可靠度,所以這些炸彈雖然被製造得很粗糙,但威力卻很大。因此頭一批炸彈是如此地龐大,而需要世界上最大的飛機來攜帶。”
“接下來……當戰爭結束後,核彈的設計製造已非戰時驚恐的競賽,成為專業性的研究,對不對?當時他們在海福德的鈽元素反應爐一年隻能出產十公斤的鈽元素,使得美國人必須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物質。美國的馬克-12核彈是第一種真正比較進步的設計之一,以色列人又再稍微地改良了一下。我們手邊這顆炸彈的威力是美國投在廣島那一枚的五倍,而所用的核分裂物質卻不到後者的十五分之一——在效力上提高了二十五倍,對不對?然後我們可以再將這個東西提高到十倍左右。”
“現在如果是在真正專業的設計小組下,加上有適當的廠房機具,可以將這東西的威力再增加……也許可以再增加四倍。現在的核彈鼻都是最精巧、最有趣——”
“相當於兩百萬噸黃色炸藥?”葛森問道。有可能嗎?
“當然我們現在這裏辦不到,”佛洛姆說道,明顯地帶著惋惜的語氣。“我們手邊的資料不足。在物理方麵是很簡單,但我們卻有工程方麵的顧慮,而且有關於炸彈設計的過程都沒有出版的文獻可以協助我們。即使到今天,美蘇仍在進行試驗,讓彈鼻更小且更有威力。任何新彈鼻都得實際試爆一次,而我們卻不可能這麽做。而且我們也沒有時間與金錢去訓練技師跟著設計製造炸彈。我可以設計出一顆理論上威力值上百萬噸的核彈,但它的實際值達到理論值的可能性隻有百分之五十左右。也許成功機率會再高一點,但沒有經過測試的話,這都是不夠實際的。”
“那你能做什麽樣的東西呢?”誇提問道。
“我能將這玩意改良成威力大約在四十萬到五十萬噸的炸彈。做出來的炸彈體積大約是一立方公尺,重量約達五百公斤左右。”佛洛姆停頓了一下,看看誇提和葛森的表情。“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將不是非常精巧的炸彈,而且體積與重量都不能跟現代化設計相比。不過它的威力也將十分強大。”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將比美蘇在三四十年前的任何原子彈都還要精巧,佛洛姆覺得,這已經算不錯了。
“炸藥包容物?”葛森問道。
“是的。”佛洛姆心想,眼前這名阿拉伯年輕人倒是相當聰明。“世界上第一批核彈是利用大型的鐵殼。我們將利用炸藥——占空間但重量很輕,而且一樣有威力。我們的設計跟以色列人的原始設計一樣。在引爆時,將把氚氣擠入核心,如此一來會產生大量的中子,以增強分裂反應;所產生的分裂反應會將便多的中子在注人到另外一個氚氣源裏,以引發核融合反應。剛開始的核分裂反應將產生相當於五萬噸左右黃色炸彈的威力,緊接而來的核融合反應的威力則相當於四十萬噸。”
“我們需要多少氚氣呢?”極微量的氚氣並不難取得——鍾錶及瞄準鏡都需要用到這種東西,但隻用到極少量——葛森知道,超過十分毫以上根本就買不到,他自己剛剛才發現這一點。氚氣——並不像佛洛姆剛剛說的是鈽元素才是這個星球上最昂貴,卻可取得的商用材料。事實上氚氣買得到,但買不到鈽元素。
“這些工具必須放在那麽堅硬的表麵上嗎?”葛森問道,佛洛姆搖搖頭。
“剛好相反。那些車床機具是浮在氣墊上。”
“但你說那些東西個個都重達一頓以上!”誇提駁斥道。
“將它們浮在氣墊上隻是小事一樁——你一定在照片裏看過重達數百噸的氣墊船。將它們浮在氣墊上是避免地球的震動傳到機具上。”
“我們要求的耐受度到底要多高才行?”葛森問道。
“大約跟製作天文望遠鏡差不多。”佛洛姆回答道。
“但最早的原子彈——”
佛洛姆打斷葛森的話,說道:“美國人投在長崎及廣島的原子彈設計可以說讓我們這些科學家感到羞恥。他們的設計幾乎浪費了彈內所有的反應物質,特別是投在廣島的那一顆——就像你現在設計炸彈的話,不會再用火藥引信;所以我們現在也不製造如此粗造的原子彈了,對不對?”
“再說,我們現在也不能用如此浪費的設計,”佛洛姆繼續說道。“在第一批原子彈製造完成之後,美國的工程師就麵對他們手邊隻有很少的核分裂物質之間題。當時那些鈽元素隻有幾公斤而已,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物質。製造出鈽元素供原子彈使用的廠房需要個十幾億,再加上分離提練的廠房,又要十幾億。也隻有美國才有這種大手筆進行這種初步的嚐試。其他各國其實也早就知道核分裂——這根本不是秘密,在物理學界裏有什麽算是真正的秘密呢?——但隻有美國人有經費及資源去嚐試。當然還有人才,”佛洛姆補充道。“他們有那麽多人才!所以第一批炸彈——順便告訴你,他們一共製造了三枚——就把手邊所有的核分裂物質全部用光了,因為當時最主要的顧慮是可靠度,所以這些炸彈雖然被製造得很粗糙,但威力卻很大。因此頭一批炸彈是如此地龐大,而需要世界上最大的飛機來攜帶。”
“接下來……當戰爭結束後,核彈的設計製造已非戰時驚恐的競賽,成為專業性的研究,對不對?當時他們在海福德的鈽元素反應爐一年隻能出產十公斤的鈽元素,使得美國人必須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物質。美國的馬克-12核彈是第一種真正比較進步的設計之一,以色列人又再稍微地改良了一下。我們手邊這顆炸彈的威力是美國投在廣島那一枚的五倍,而所用的核分裂物質卻不到後者的十五分之一——在效力上提高了二十五倍,對不對?然後我們可以再將這個東西提高到十倍左右。”
“現在如果是在真正專業的設計小組下,加上有適當的廠房機具,可以將這東西的威力再增加……也許可以再增加四倍。現在的核彈鼻都是最精巧、最有趣——”
“相當於兩百萬噸黃色炸藥?”葛森問道。有可能嗎?
“當然我們現在這裏辦不到,”佛洛姆說道,明顯地帶著惋惜的語氣。“我們手邊的資料不足。在物理方麵是很簡單,但我們卻有工程方麵的顧慮,而且有關於炸彈設計的過程都沒有出版的文獻可以協助我們。即使到今天,美蘇仍在進行試驗,讓彈鼻更小且更有威力。任何新彈鼻都得實際試爆一次,而我們卻不可能這麽做。而且我們也沒有時間與金錢去訓練技師跟著設計製造炸彈。我可以設計出一顆理論上威力值上百萬噸的核彈,但它的實際值達到理論值的可能性隻有百分之五十左右。也許成功機率會再高一點,但沒有經過測試的話,這都是不夠實際的。”
“那你能做什麽樣的東西呢?”誇提問道。
“我能將這玩意改良成威力大約在四十萬到五十萬噸的炸彈。做出來的炸彈體積大約是一立方公尺,重量約達五百公斤左右。”佛洛姆停頓了一下,看看誇提和葛森的表情。“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將不是非常精巧的炸彈,而且體積與重量都不能跟現代化設計相比。不過它的威力也將十分強大。”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將比美蘇在三四十年前的任何原子彈都還要精巧,佛洛姆覺得,這已經算不錯了。
“炸藥包容物?”葛森問道。
“是的。”佛洛姆心想,眼前這名阿拉伯年輕人倒是相當聰明。“世界上第一批核彈是利用大型的鐵殼。我們將利用炸藥——占空間但重量很輕,而且一樣有威力。我們的設計跟以色列人的原始設計一樣。在引爆時,將把氚氣擠入核心,如此一來會產生大量的中子,以增強分裂反應;所產生的分裂反應會將便多的中子在注人到另外一個氚氣源裏,以引發核融合反應。剛開始的核分裂反應將產生相當於五萬噸左右黃色炸彈的威力,緊接而來的核融合反應的威力則相當於四十萬噸。”
“我們需要多少氚氣呢?”極微量的氚氣並不難取得——鍾錶及瞄準鏡都需要用到這種東西,但隻用到極少量——葛森知道,超過十分毫以上根本就買不到,他自己剛剛才發現這一點。氚氣——並不像佛洛姆剛剛說的是鈽元素才是這個星球上最昂貴,卻可取得的商用材料。事實上氚氣買得到,但買不到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