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宮伺候的宮人迷茫了小半月才發覺,他們這太子妃娘娘,有些兩樣。見殿下總宿在別處,本以為是個不受寵的,不過因著正宮的身份敬她三分。
誰成想,殿下先是封了東宮的湖心閣,又在東宮裏頭種了一片桃林——隻因那位娘娘愛看桃花又怕水。
更有太子近前伺候的,喝醉了酒後道太子每每在太子妃那兒碰一鼻子灰回來都高興得很。
宮人之間不敢妄言什麽,隻暗暗心想,果真是一物降一物。
日子雖清淨,但謝杳也沒閑著,借著太子妃這個身份,能做的事兒著實不少。
君良娣雖是胡人,可瞧著性子卻比中原女子還要溫婉,本分得很,不僅對太子體貼,對謝杳也是百般周到。謝杳看著她低眉順目的樣子,想起早先聽聞原本她在突厥也曾是驕縱過的,嫁進東宮來卻被磨得一點脾氣都沒有,不免也有些憐惜。隻是憐惜歸憐惜,謝杳不喜東宮的人,太子也便不讓她們去打擾她,兩人見麵的次數寥寥可數。
謝杳有插手朝堂之事的意思,隻要做的不是太明顯,太子也並不攔著——一時半刻,她也翻不起什麽風浪,何況又是在他眼皮子底下。
隻是這一插手,謝杳才發覺京城這泓潭水委實比她所料想的還要再深上三分。
太子行三,能坐到如今這位子上仰仗的正是嫡出的身份。而他上頭,二皇子早夭,大皇子寧王近幾年動作不斷——也不難想,太子這嫡出本就是白拾來的,作為庶長子,寧王有些野心也是尋常。
興朝這座大廈,底子本就不算深厚,地基不穩,又連年外戰內爭,黨同伐異,隱隱已有傾頹之勢。
元平十六年春,驚蟄。
一道驚雷劈開夜幕濃重,大雨瓢潑而下。窗戶未關緊,寢殿的燈燭被吹得抖動不止,映得人影也晃個不停。
宮人忙去重關緊了窗戶,又多點了兩盞燈。
謝杳習慣性地又去掐自個兒手掌,被謝盈一把接過手來。她那一雙手本是指如削蔥,如今燈下細看,卻是青青紫紫一片,新舊交疊,不忍直視——這些都是她會見各路人馬時,自個兒焦慮不安,生生掐出來的。
奉太子之命回東宮來稟告那人仍跪在殿中,謝杳怔怔抬頭,又問了一遍:「你是說,鎮國公沈征沒死?」
「卑職不敢欺瞞娘娘。若是娘娘無事,卑職便先行告退了。太子殿下仍留在宮中。」
謝杳抬了抬手,見那人恭謹退了出去,開門的間隙風雨灌進來,帶來一瞬涼意。謝杳跟著腦袋也清楚了點兒。
沈征不僅沒死,還手握先前太子並未問出下落的虎符,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反了。
想來當日他隻是察覺事態不妙,以假死暫且逃過一劫,而後養精蓄銳,隻待今朝——又興許他本是沒這個打算,隻是皇帝逼人太甚,生生要了沈夫人的命。
謝杳心頭轉過好幾道彎,這麽說來,沈辭去到邊疆,扶柩歸京時,該是知道的。
這麽說來,當日那局勢,並非太子所言的死局,而是處處生機。而當年沈家的生機,卻被她親手斷了。沈辭早便同她說要她信他,讓他去處理,終歸是她沒做到。
想通這一層,她心上一梗。這一年來她時常夢見沈夫人,夢見以前的那些日子。心中的愧疚自責甚至於自我唾棄翻湧難平,竟沒有一夜完整的好覺。
而現在,積攢的情緒更是加倍反撲回來,撲得她頭疼欲裂。
說來也怪,許是她與東宮八字不合,去歲冬裏隔三差五就要病上一場。如今開了春才勉強好一些。
前幾日皇後娘娘還特意指派了禦醫,給她問診,本意是想讓她趕在君良娣前有孕——緣何不能有孕這回事兒,她同太子心裏都明鏡似的,隻是苦於不能明說。
隻是這一診,倒診出來了意外的收穫。從此她同太子再也不必搜腸刮肚尋什麽藉口了,禦醫再三確認,謝杳是個底子虛的,不病著已是不錯,至於有孕……還需得調養上幾年。
謝杳在府中那些年,體質雖稱不上好,卻也不見得比旁人弱在哪兒。入了東宮後,她明明每日都還要飲上一碗養身體的羹湯。她琢磨著,興許是早年造作空了底子,現下才這般罷。不過也算是樁好事。
「劈啪」一聲,案上的紅燭爆了燈花,謝杳方回過神來。低頭一看,手中還握著謝盈的手,卻習慣性地掐紅了一塊兒。
謝杳慌忙拿她的手翻來覆去地看,又取了活血化瘀的藥膏,親手塗上。
謝盈毫不在意地收回手,「不打緊,往後娘娘若是還想掐,掐我的便是。」又俯身吹熄了案上的燈燭,「事已至此,娘娘莫要再多想了,傷身子的。還是早些睡罷。」
謝杳點了點頭,卻仍是在榻上幹躺了一夜。
元平十六年秋,邊疆已盡數被沈家收入囊中。
興朝本還以和約為由,派人出使突厥,請突厥助一臂之力,沒成想突厥人被沈辭領兵殺了個措手不及,還丟了一座城池。自此突厥便以這是貴國內政,不便插手為由,作壁上觀。
便是上京,也流傳著沈家沈辭,宛如戰神現世一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傳言。
隻是坊間盛傳的戰神,卻頗有幾分煞氣——沈辭攻下那座城池,竟屠了城。
邊疆軍營。沈辭展開麵前那幅興朝的地圖,突厥的方向已被劃去,他的手一路向下,從邊疆直連到京城,在京城的位置虛畫了一個圈,重重一敲,而後勾唇一笑,抬眼間露出的鋒芒叫人不敢徑直與他對視。
誰成想,殿下先是封了東宮的湖心閣,又在東宮裏頭種了一片桃林——隻因那位娘娘愛看桃花又怕水。
更有太子近前伺候的,喝醉了酒後道太子每每在太子妃那兒碰一鼻子灰回來都高興得很。
宮人之間不敢妄言什麽,隻暗暗心想,果真是一物降一物。
日子雖清淨,但謝杳也沒閑著,借著太子妃這個身份,能做的事兒著實不少。
君良娣雖是胡人,可瞧著性子卻比中原女子還要溫婉,本分得很,不僅對太子體貼,對謝杳也是百般周到。謝杳看著她低眉順目的樣子,想起早先聽聞原本她在突厥也曾是驕縱過的,嫁進東宮來卻被磨得一點脾氣都沒有,不免也有些憐惜。隻是憐惜歸憐惜,謝杳不喜東宮的人,太子也便不讓她們去打擾她,兩人見麵的次數寥寥可數。
謝杳有插手朝堂之事的意思,隻要做的不是太明顯,太子也並不攔著——一時半刻,她也翻不起什麽風浪,何況又是在他眼皮子底下。
隻是這一插手,謝杳才發覺京城這泓潭水委實比她所料想的還要再深上三分。
太子行三,能坐到如今這位子上仰仗的正是嫡出的身份。而他上頭,二皇子早夭,大皇子寧王近幾年動作不斷——也不難想,太子這嫡出本就是白拾來的,作為庶長子,寧王有些野心也是尋常。
興朝這座大廈,底子本就不算深厚,地基不穩,又連年外戰內爭,黨同伐異,隱隱已有傾頹之勢。
元平十六年春,驚蟄。
一道驚雷劈開夜幕濃重,大雨瓢潑而下。窗戶未關緊,寢殿的燈燭被吹得抖動不止,映得人影也晃個不停。
宮人忙去重關緊了窗戶,又多點了兩盞燈。
謝杳習慣性地又去掐自個兒手掌,被謝盈一把接過手來。她那一雙手本是指如削蔥,如今燈下細看,卻是青青紫紫一片,新舊交疊,不忍直視——這些都是她會見各路人馬時,自個兒焦慮不安,生生掐出來的。
奉太子之命回東宮來稟告那人仍跪在殿中,謝杳怔怔抬頭,又問了一遍:「你是說,鎮國公沈征沒死?」
「卑職不敢欺瞞娘娘。若是娘娘無事,卑職便先行告退了。太子殿下仍留在宮中。」
謝杳抬了抬手,見那人恭謹退了出去,開門的間隙風雨灌進來,帶來一瞬涼意。謝杳跟著腦袋也清楚了點兒。
沈征不僅沒死,還手握先前太子並未問出下落的虎符,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反了。
想來當日他隻是察覺事態不妙,以假死暫且逃過一劫,而後養精蓄銳,隻待今朝——又興許他本是沒這個打算,隻是皇帝逼人太甚,生生要了沈夫人的命。
謝杳心頭轉過好幾道彎,這麽說來,沈辭去到邊疆,扶柩歸京時,該是知道的。
這麽說來,當日那局勢,並非太子所言的死局,而是處處生機。而當年沈家的生機,卻被她親手斷了。沈辭早便同她說要她信他,讓他去處理,終歸是她沒做到。
想通這一層,她心上一梗。這一年來她時常夢見沈夫人,夢見以前的那些日子。心中的愧疚自責甚至於自我唾棄翻湧難平,竟沒有一夜完整的好覺。
而現在,積攢的情緒更是加倍反撲回來,撲得她頭疼欲裂。
說來也怪,許是她與東宮八字不合,去歲冬裏隔三差五就要病上一場。如今開了春才勉強好一些。
前幾日皇後娘娘還特意指派了禦醫,給她問診,本意是想讓她趕在君良娣前有孕——緣何不能有孕這回事兒,她同太子心裏都明鏡似的,隻是苦於不能明說。
隻是這一診,倒診出來了意外的收穫。從此她同太子再也不必搜腸刮肚尋什麽藉口了,禦醫再三確認,謝杳是個底子虛的,不病著已是不錯,至於有孕……還需得調養上幾年。
謝杳在府中那些年,體質雖稱不上好,卻也不見得比旁人弱在哪兒。入了東宮後,她明明每日都還要飲上一碗養身體的羹湯。她琢磨著,興許是早年造作空了底子,現下才這般罷。不過也算是樁好事。
「劈啪」一聲,案上的紅燭爆了燈花,謝杳方回過神來。低頭一看,手中還握著謝盈的手,卻習慣性地掐紅了一塊兒。
謝杳慌忙拿她的手翻來覆去地看,又取了活血化瘀的藥膏,親手塗上。
謝盈毫不在意地收回手,「不打緊,往後娘娘若是還想掐,掐我的便是。」又俯身吹熄了案上的燈燭,「事已至此,娘娘莫要再多想了,傷身子的。還是早些睡罷。」
謝杳點了點頭,卻仍是在榻上幹躺了一夜。
元平十六年秋,邊疆已盡數被沈家收入囊中。
興朝本還以和約為由,派人出使突厥,請突厥助一臂之力,沒成想突厥人被沈辭領兵殺了個措手不及,還丟了一座城池。自此突厥便以這是貴國內政,不便插手為由,作壁上觀。
便是上京,也流傳著沈家沈辭,宛如戰神現世一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傳言。
隻是坊間盛傳的戰神,卻頗有幾分煞氣——沈辭攻下那座城池,竟屠了城。
邊疆軍營。沈辭展開麵前那幅興朝的地圖,突厥的方向已被劃去,他的手一路向下,從邊疆直連到京城,在京城的位置虛畫了一個圈,重重一敲,而後勾唇一笑,抬眼間露出的鋒芒叫人不敢徑直與他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