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你這個從來都沒參與經營的人都看出來不對,我們那些管了多年皇莊的主管們居然看不出來,這會是個什麽事兒?還真當我們皇家的人都是傻子了。”趙惇冷笑了一聲,"啪"的合上了書冊:“不要說別的,光這皇莊,朝中有膽識的臣子就曾經多次上奏,要求解決皇莊侵占百姓良田、仗勢欺人的問題。好啊,惡名皇家來背,好處全讓那些貪婪之輩給得了。”
“惇哥,我們不能任由這幫家夥吸血,還要被臣民們罵。”趙平年輕氣盛,馬上建議。
一邊的趙適看著趙惇那詭異的笑容,不由的打了一個寒戰,猛然想起自己被逼著接掌監察台的情形,再看看義憤的趙平,不覺搖了搖頭:完了,趙平是送魚上案板,這清查皇莊、田地的苦差使他是躲不開了。
看趙適在一邊搖頭,趙惇當然明白他的想法,才不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反而很得意自己的創意:“平弟,既然你對這幫家夥如此厭惡,好,我就給你一個機會去整整他們。我明天就下一道旨意,你負責接收應奉局代管的所有皇莊和田地。”
“行是行,可我又不懂實務,怎麽查?”趙平還沒明白自己是上了鉤的那隻小魚,反而很高興的答應下來,隻是擔心辦不好差使。
“簡單,我調人給你。你隻有一個任務,就是把這裏麵的貓膩都查清了。”趙惇馬上解決了自己弟弟的擔心,語氣很淡、可說出來的話,卻嚇了大家一跳:“自從登基以來,我還沒有動手殺過人,這些人是不是覺得我的脾氣太好了。當年清查大宋家底的時候,早就打過招呼,他們看來是忘光了啊。很好,就從皇室的產業清查開始,看來是時候提醒一下諸位臣工,該殺人的時候,我的刀子也不比迪古乃鈍!”
第二天,天子趙惇旨意下達,定王趙平負責接收所有皇室名下的皇莊和田地,被封為北侯的何義負責接收其它的各項產業。這兩人都有清查和追還資產的全權,而幫他們核算的全是原太**的屬吏,經驗豐富的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位天子隻怕又有大動作,大宋朝廷又要經過一輪新的清洗。
旨意出去了,天子趙惇就不再多管,他從來都不會幹預自己臣下正在幹的事。任務下,他就隻等結果,由著臣子們揮,這也是長風道長常常用來教導徒弟的方法,趙惇學得好的很。(.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所以,太**的屬臣們往往很有擔當,因為主持事務的機會多嘛。
天子趙惇也不是偷懶,而是實在分不開身:因為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全國大考又要開始了。依大宋的科舉製度,每三年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大比。過去,光是有關文士的科舉就有數種之多,天子實在是覺得太過麻煩。他主政的時候就在盡量的縮減科舉種類。
經過幾年的實驗,這次又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天子下詔,將科舉製度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原來作為作官資格的“進士第”雖然保留,但把科目縮減:隻留下了詩詞、策論和明經三科。而且不再規定所謂的考試專用書,也就是取消了科舉隻考四書五經的限製,考官盡管出題、考生盡管揮,隻要言之成據都可以,這對考生水平的要求可就大大提高。
另外,天子將原來與文官進身考試分開的武舉,和剛剛舉行了一界的"雜舉"即雜學考試也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全國考試。這也是趙惇故意為之,合在一起考試,同樣授予考中者以“進士第”的榮譽,這樣能夠讓百姓把武舉和雜舉等同於進士考試,從而提高軍人和伎官在社會上的地位。
這樣,大宋新科舉就由文舉、武舉和雜舉三大類組成,文人、武人和雜學之人在同一平台上考試。
這下可好,諫阻新科舉製的奏章又是成筐的往宮裏抬!
如果按新科舉的方法,士林向來都看不上眼的武人和雜學中人就要和他們在一起參加國家考試,享受和他們一樣的待遇。漸漸的,這些新“進士”多了,自然而然,士林獨尊的地位就會被取消,文官們當然無法接受。
對這些奏章,天子連看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無視。按步就班的選擇趕赴各地的主考官,安排考試時間,,等各地的主考官已經相繼離京上任,諸位上折子的文官們才現:自己的奏章又丟到水裏頭去了,皇帝根本沒看。
給皇帝憋了一肚子火的眾文臣正準備聯合起來,好好的跟自己的主子評評理。
結果,剛剛把文人們氣倒了的天子趙惇,立刻又給士林吃了顆甜棗:下旨將各地的義撫堂增建成基礎教育機構,歸翰林院管轄。當然,收留孤兒還是要繼續做下去。(.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與原來民間的私塾相對應,義撫堂更名為“公塾”,為大宋的平民百姓提供基礎教育。而且,公塾不僅不收學費,還免費提供給學生們書本和一餐午飯。
此旨一出,立刻化解了朝野對天子改革科舉的不滿和質疑,朝中一片讚譽之聲:這也是因為大宋的學習費用實在是過高,不少孩子因此失掉了求學的機會。天子這樣做,明顯是幫助儒家擴大對下一代的影響,文官們當然滿意。
他們哪裏知道,天子趙惇的想法才不是要擴大儒家的影響,而是根本不讚同過去的“愚民”,認為要想百姓明理,讓他們多讀點兒書是條捷徑。更何況,大宋振興所需要的人才非常的多,現在的培養製度所出的人才遠遠不夠。
而且,公塾中所教授的不僅是儒家經典,也有所謂的“雜學”。公塾的教儒家典籍的教師由當地從秀才中選撥,教雜學的老師由臨安公學派出。
等文官們回過味兒來,這公塾製度已經定了型,改都改不了。他們也就隻好自己安慰自己:雜學也得學習儒家經典,孩子們隻是多學了一樣。
沒過多久,負責研究經濟和商法的戶部侍郎、樞密直學士洪遵又給了天子一個好消息:奉趙惇命令,從隆興十七年就開始的新法製定已經基本完成,明年《大宋經濟法典》就可以正式頒布了。
當洪遵帶著自己的一幫子下屬,小心的把足有半尺厚的《大宋經濟法典》草本送到大殿上的時候,就連最守舊的老臣也沒有什麽其它的表示,都是一臉的讚歎之色。
第六節
這也不奇怪,大宋商業達、經濟繁榮,重視農工商貿。在汴京的時候,朝廷就曾經相繼出台過專門的法規來規定某一方麵的經濟運行,比如鹽法、酒法、茶法等等。
在宣和年間,由於商貿展迅猛,再加上經濟往來的規模龐大,朝廷還特地下旨建立起了“錢莊”,也就是管理交子的專門機構。不僅可以憑交子換取現銀,而且,隻要有商家擔保,還可以貸取臨時的周轉資金。
如果不是後來主政的蔡京媚侍皇帝,過度的消耗國庫存銀,使得交子的信用崩潰,也不會有後來由於交子貶值而導致的經濟動蕩。那次動蕩沉重的打擊了當時的大宋經濟,使得大宋在天災上又加上了**!
正是由於之前的教訓,天子趙惇才會對商法如此的重視。當還是太子的他看到洪遵所寫的《貨幣流通度論》之後,便把當時還在當翰林學士的洪遵調到了戶部,直接把製定新法的任務丟給了他,隻是要他盡量製定出一部較為完善的商法出來。
被委以重任的洪遵卻對太子說道:如果僅僅製定一部商法,大宋已有的夠全麵了,而且也不是他本人的專長。除非是製定一部全麵的經濟法,那還可以考慮。
太子是不管結果,由他去揮,至於人錢物,盡管提。
七年多的時間裏,洪遵幾乎調集了大宋境內所有的經濟專家,甚至還以朝廷的名義,多次征召各地巨商雲集京師臨安,討論有關經濟法的問題。
當初的臨安論戰,也給洪遵了抓人的機會。他和自己的手下在各個場地裏亂轉,凡是他看上的,主政的太子一道旨意,對方不來也不行。
這部《大宋經濟法典》可以說是從古到今對經濟的一次經濟規律總結,涉及到了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經濟活動,以及方方麵麵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不少前的構想。比如城市改造時涉及到的拆除百姓房屋的問題,在汴京時就有專門的拆遷法令,此次經過改進,列入了《征用統述》一章。
也正是因為達的商業給大宋帶來了新生,帶來了突飛猛進的展度,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就是最守舊的儒者也不敢說放棄如今經濟的繁榮,再加上天子對經濟運行的重視,此部經濟法典的出台正是時候。
經過天子和眾臣協商,《大宋經濟法典》將會印製成冊,明天下各地,由官府印刷工場負責,盡快的將它印刷出來。
《大宋經濟法典》正式頒布將從天子趙惇的年號——重興元年一月一日開始,之後,所有大宋的經濟和商業運行都將根據法典進行管理。
由於製定和完善了經濟法,等於是定下了大宋經濟未來的展方向。立下大功的洪遵立刻被天子擢升為戶部尚書一職,並授予端明殿學士。其他參與製定的人員各有封賞,按自身的才華各升要職。
這一下,洪氏一躍成為大宋的文官第一家:父親洪皓封魏國忠宣公,在朝任參知政事、徽猷閣直學士;長子洪適為現任的刑部尚書、觀文殿學士;三子洪邁任翰林學士;再加上二子洪遵新任戶部尚書、端明殿學士。洪家現在一門有一公一相、兩尚書、四學士,堪稱光耀門第。
安撫好了士林,又得到了新的《大宋經濟法典》,天子趙惇這段時間的心情可以說是很不錯。都是好事嘛,不高興才怪,再加上,皇室財產中,比較容易處理的應奉局下屬各個工場現在已經清算完畢,它的問題倒不是很大。
這可不是說,應奉局裏的官員就手腳幹淨,而是和它的性質有關。
這應奉局還是大宋宣和年間,左相王黼為了拍徽宗的馬屁才設立的。大宋南遷後保留了下來,專一搜括天下珍奇物、為宮廷生產種種用品。工場原本都隻為皇家服務,製作工藝絕對是精益求精,天下沒得比。
它的產品基本不會對外出售,難得能外流一點都是供不應求。那些官員光倒賣這些產品就足夠中飽私囊了,不必要冒險貪汙。再加上天子對他們倒賣的行為並不打算追究,他們也就順便脫了身。
但天子也不想就這樣讓他們快活,幹脆一道旨意,免了所有應奉局官員的官身,全部歸於新成立的承宣院。
至於附屬於應奉局的工場,對天子趙惇來說,那全都是閃亮亮的金錢!承宣院專門管理原應奉局工場的一切。皇後馬憶靈因為出身是海商之家,對商業運營還算是精通,就負責了這一塊的商業運營事務。她還把趙惇的兩位姐姐、何月等一幫子皇室、宗室和貴戚女眷都拉了進來,跟她一起打理皇家的產業。結果,承宣院整個兒成了女兒國,全是各家的夫人、小姐,出身都是絕對的高貴。
這下,守舊之臣和老儒們又受不了了。
大宋宗室、重臣涉及經商的不少,皇室成員中也不是沒有,但從來都是授權給自己的下屬或家人去做。商人在大宋的地位的確也比以前提高許多,卻仍然算是平民一級。
馬憶靈身為一國之後,居然降低身份親自經商。而且,還拉來了一大票女子合夥做生意,基本上大宋的尊貴人家的女人們全給馬憶靈一網打盡,太丟大宋的人了!
看著送上來的一大堆諫章,天子趙惇連翻看的興趣都沒有,反而通知宮廷附屬和工部在京師臨安的工場,打算陪著皇後馬憶靈一起前去巡視。因為,現在這些宮廷附屬的工場都是馬憶靈的下屬,他也不能越過皇後插手裏麵的事情。
守舊之臣當然受不了新任皇後又出來拋頭露麵的,可皇帝根本不聽勸,他們也隻能是自己嘀咕幾句了事。
“你這個從來都沒參與經營的人都看出來不對,我們那些管了多年皇莊的主管們居然看不出來,這會是個什麽事兒?還真當我們皇家的人都是傻子了。”趙惇冷笑了一聲,"啪"的合上了書冊:“不要說別的,光這皇莊,朝中有膽識的臣子就曾經多次上奏,要求解決皇莊侵占百姓良田、仗勢欺人的問題。好啊,惡名皇家來背,好處全讓那些貪婪之輩給得了。”
“惇哥,我們不能任由這幫家夥吸血,還要被臣民們罵。”趙平年輕氣盛,馬上建議。
一邊的趙適看著趙惇那詭異的笑容,不由的打了一個寒戰,猛然想起自己被逼著接掌監察台的情形,再看看義憤的趙平,不覺搖了搖頭:完了,趙平是送魚上案板,這清查皇莊、田地的苦差使他是躲不開了。
看趙適在一邊搖頭,趙惇當然明白他的想法,才不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反而很得意自己的創意:“平弟,既然你對這幫家夥如此厭惡,好,我就給你一個機會去整整他們。我明天就下一道旨意,你負責接收應奉局代管的所有皇莊和田地。”
“行是行,可我又不懂實務,怎麽查?”趙平還沒明白自己是上了鉤的那隻小魚,反而很高興的答應下來,隻是擔心辦不好差使。
“簡單,我調人給你。你隻有一個任務,就是把這裏麵的貓膩都查清了。”趙惇馬上解決了自己弟弟的擔心,語氣很淡、可說出來的話,卻嚇了大家一跳:“自從登基以來,我還沒有動手殺過人,這些人是不是覺得我的脾氣太好了。當年清查大宋家底的時候,早就打過招呼,他們看來是忘光了啊。很好,就從皇室的產業清查開始,看來是時候提醒一下諸位臣工,該殺人的時候,我的刀子也不比迪古乃鈍!”
第二天,天子趙惇旨意下達,定王趙平負責接收所有皇室名下的皇莊和田地,被封為北侯的何義負責接收其它的各項產業。這兩人都有清查和追還資產的全權,而幫他們核算的全是原太**的屬吏,經驗豐富的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位天子隻怕又有大動作,大宋朝廷又要經過一輪新的清洗。
旨意出去了,天子趙惇就不再多管,他從來都不會幹預自己臣下正在幹的事。任務下,他就隻等結果,由著臣子們揮,這也是長風道長常常用來教導徒弟的方法,趙惇學得好的很。(.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所以,太**的屬臣們往往很有擔當,因為主持事務的機會多嘛。
天子趙惇也不是偷懶,而是實在分不開身:因為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全國大考又要開始了。依大宋的科舉製度,每三年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大比。過去,光是有關文士的科舉就有數種之多,天子實在是覺得太過麻煩。他主政的時候就在盡量的縮減科舉種類。
經過幾年的實驗,這次又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天子下詔,將科舉製度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原來作為作官資格的“進士第”雖然保留,但把科目縮減:隻留下了詩詞、策論和明經三科。而且不再規定所謂的考試專用書,也就是取消了科舉隻考四書五經的限製,考官盡管出題、考生盡管揮,隻要言之成據都可以,這對考生水平的要求可就大大提高。
另外,天子將原來與文官進身考試分開的武舉,和剛剛舉行了一界的"雜舉"即雜學考試也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全國考試。這也是趙惇故意為之,合在一起考試,同樣授予考中者以“進士第”的榮譽,這樣能夠讓百姓把武舉和雜舉等同於進士考試,從而提高軍人和伎官在社會上的地位。
這樣,大宋新科舉就由文舉、武舉和雜舉三大類組成,文人、武人和雜學之人在同一平台上考試。
這下可好,諫阻新科舉製的奏章又是成筐的往宮裏抬!
如果按新科舉的方法,士林向來都看不上眼的武人和雜學中人就要和他們在一起參加國家考試,享受和他們一樣的待遇。漸漸的,這些新“進士”多了,自然而然,士林獨尊的地位就會被取消,文官們當然無法接受。
對這些奏章,天子連看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無視。按步就班的選擇趕赴各地的主考官,安排考試時間,,等各地的主考官已經相繼離京上任,諸位上折子的文官們才現:自己的奏章又丟到水裏頭去了,皇帝根本沒看。
給皇帝憋了一肚子火的眾文臣正準備聯合起來,好好的跟自己的主子評評理。
結果,剛剛把文人們氣倒了的天子趙惇,立刻又給士林吃了顆甜棗:下旨將各地的義撫堂增建成基礎教育機構,歸翰林院管轄。當然,收留孤兒還是要繼續做下去。(.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與原來民間的私塾相對應,義撫堂更名為“公塾”,為大宋的平民百姓提供基礎教育。而且,公塾不僅不收學費,還免費提供給學生們書本和一餐午飯。
此旨一出,立刻化解了朝野對天子改革科舉的不滿和質疑,朝中一片讚譽之聲:這也是因為大宋的學習費用實在是過高,不少孩子因此失掉了求學的機會。天子這樣做,明顯是幫助儒家擴大對下一代的影響,文官們當然滿意。
他們哪裏知道,天子趙惇的想法才不是要擴大儒家的影響,而是根本不讚同過去的“愚民”,認為要想百姓明理,讓他們多讀點兒書是條捷徑。更何況,大宋振興所需要的人才非常的多,現在的培養製度所出的人才遠遠不夠。
而且,公塾中所教授的不僅是儒家經典,也有所謂的“雜學”。公塾的教儒家典籍的教師由當地從秀才中選撥,教雜學的老師由臨安公學派出。
等文官們回過味兒來,這公塾製度已經定了型,改都改不了。他們也就隻好自己安慰自己:雜學也得學習儒家經典,孩子們隻是多學了一樣。
沒過多久,負責研究經濟和商法的戶部侍郎、樞密直學士洪遵又給了天子一個好消息:奉趙惇命令,從隆興十七年就開始的新法製定已經基本完成,明年《大宋經濟法典》就可以正式頒布了。
當洪遵帶著自己的一幫子下屬,小心的把足有半尺厚的《大宋經濟法典》草本送到大殿上的時候,就連最守舊的老臣也沒有什麽其它的表示,都是一臉的讚歎之色。
第六節
這也不奇怪,大宋商業達、經濟繁榮,重視農工商貿。在汴京的時候,朝廷就曾經相繼出台過專門的法規來規定某一方麵的經濟運行,比如鹽法、酒法、茶法等等。
在宣和年間,由於商貿展迅猛,再加上經濟往來的規模龐大,朝廷還特地下旨建立起了“錢莊”,也就是管理交子的專門機構。不僅可以憑交子換取現銀,而且,隻要有商家擔保,還可以貸取臨時的周轉資金。
如果不是後來主政的蔡京媚侍皇帝,過度的消耗國庫存銀,使得交子的信用崩潰,也不會有後來由於交子貶值而導致的經濟動蕩。那次動蕩沉重的打擊了當時的大宋經濟,使得大宋在天災上又加上了**!
正是由於之前的教訓,天子趙惇才會對商法如此的重視。當還是太子的他看到洪遵所寫的《貨幣流通度論》之後,便把當時還在當翰林學士的洪遵調到了戶部,直接把製定新法的任務丟給了他,隻是要他盡量製定出一部較為完善的商法出來。
被委以重任的洪遵卻對太子說道:如果僅僅製定一部商法,大宋已有的夠全麵了,而且也不是他本人的專長。除非是製定一部全麵的經濟法,那還可以考慮。
太子是不管結果,由他去揮,至於人錢物,盡管提。
七年多的時間裏,洪遵幾乎調集了大宋境內所有的經濟專家,甚至還以朝廷的名義,多次征召各地巨商雲集京師臨安,討論有關經濟法的問題。
當初的臨安論戰,也給洪遵了抓人的機會。他和自己的手下在各個場地裏亂轉,凡是他看上的,主政的太子一道旨意,對方不來也不行。
這部《大宋經濟法典》可以說是從古到今對經濟的一次經濟規律總結,涉及到了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經濟活動,以及方方麵麵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不少前的構想。比如城市改造時涉及到的拆除百姓房屋的問題,在汴京時就有專門的拆遷法令,此次經過改進,列入了《征用統述》一章。
也正是因為達的商業給大宋帶來了新生,帶來了突飛猛進的展度,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就是最守舊的儒者也不敢說放棄如今經濟的繁榮,再加上天子對經濟運行的重視,此部經濟法典的出台正是時候。
經過天子和眾臣協商,《大宋經濟法典》將會印製成冊,明天下各地,由官府印刷工場負責,盡快的將它印刷出來。
《大宋經濟法典》正式頒布將從天子趙惇的年號——重興元年一月一日開始,之後,所有大宋的經濟和商業運行都將根據法典進行管理。
由於製定和完善了經濟法,等於是定下了大宋經濟未來的展方向。立下大功的洪遵立刻被天子擢升為戶部尚書一職,並授予端明殿學士。其他參與製定的人員各有封賞,按自身的才華各升要職。
這一下,洪氏一躍成為大宋的文官第一家:父親洪皓封魏國忠宣公,在朝任參知政事、徽猷閣直學士;長子洪適為現任的刑部尚書、觀文殿學士;三子洪邁任翰林學士;再加上二子洪遵新任戶部尚書、端明殿學士。洪家現在一門有一公一相、兩尚書、四學士,堪稱光耀門第。
安撫好了士林,又得到了新的《大宋經濟法典》,天子趙惇這段時間的心情可以說是很不錯。都是好事嘛,不高興才怪,再加上,皇室財產中,比較容易處理的應奉局下屬各個工場現在已經清算完畢,它的問題倒不是很大。
這可不是說,應奉局裏的官員就手腳幹淨,而是和它的性質有關。
這應奉局還是大宋宣和年間,左相王黼為了拍徽宗的馬屁才設立的。大宋南遷後保留了下來,專一搜括天下珍奇物、為宮廷生產種種用品。工場原本都隻為皇家服務,製作工藝絕對是精益求精,天下沒得比。
它的產品基本不會對外出售,難得能外流一點都是供不應求。那些官員光倒賣這些產品就足夠中飽私囊了,不必要冒險貪汙。再加上天子對他們倒賣的行為並不打算追究,他們也就順便脫了身。
但天子也不想就這樣讓他們快活,幹脆一道旨意,免了所有應奉局官員的官身,全部歸於新成立的承宣院。
至於附屬於應奉局的工場,對天子趙惇來說,那全都是閃亮亮的金錢!承宣院專門管理原應奉局工場的一切。皇後馬憶靈因為出身是海商之家,對商業運營還算是精通,就負責了這一塊的商業運營事務。她還把趙惇的兩位姐姐、何月等一幫子皇室、宗室和貴戚女眷都拉了進來,跟她一起打理皇家的產業。結果,承宣院整個兒成了女兒國,全是各家的夫人、小姐,出身都是絕對的高貴。
這下,守舊之臣和老儒們又受不了了。
大宋宗室、重臣涉及經商的不少,皇室成員中也不是沒有,但從來都是授權給自己的下屬或家人去做。商人在大宋的地位的確也比以前提高許多,卻仍然算是平民一級。
馬憶靈身為一國之後,居然降低身份親自經商。而且,還拉來了一大票女子合夥做生意,基本上大宋的尊貴人家的女人們全給馬憶靈一網打盡,太丟大宋的人了!
看著送上來的一大堆諫章,天子趙惇連翻看的興趣都沒有,反而通知宮廷附屬和工部在京師臨安的工場,打算陪著皇後馬憶靈一起前去巡視。因為,現在這些宮廷附屬的工場都是馬憶靈的下屬,他也不能越過皇後插手裏麵的事情。
守舊之臣當然受不了新任皇後又出來拋頭露麵的,可皇帝根本不聽勸,他們也隻能是自己嘀咕幾句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