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夜深了,大家已經散去,除了一些值夜的內侍和宮女,就隻有趙惇和馬憶靈留在了母後的宮院中並肩而坐。這是趙惇堅持的,他要和心上人一起為母後守夜,和母後談談心。


    反正他們的婚期還隻有不到兩個月,大家也不想白費力氣來勸這個不喜歡守規據的皇太子,勸了他也不會聽。幹脆由著趙惇的意思來,不管他們了。


    “母後究竟是個什麽樣的女人?讓父皇到現在還是念念不忘。”馬憶靈和趙惇一起仰望著晴朗夜空中的星鬥,小聲的問道:“我聽爺爺他們提起來的時候,總好象是聽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子似的。”


    “一個是穩重、賢良、謙和,另一個卻是囂張跋扈的過分,是不是?”趙惇看了看身邊的馬憶靈,然後歎了口氣:“那都是母後,卻又都不是。當初我也不明白,母後的變化怎麽會那麽大。直到我親自主政了幾年之後方才明白:不是母後自己要變,為了大宋、為了親人,她必須改變,哪怕是痛苦一生。”


    “我真的不懂,母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宋,為何這朝野之中對她的評價,仍然是那樣的不一致,還是會有人在背後指責她不守婦道?”馬憶靈轉頭看向趙惇,臉上出現了迷惑不解的表情:“惇哥,難道這禮儀規據比國家的興亡還要重要嗎?”


    “當然不是,禮儀規據隻不過是那些儒臣用來控製朝政的借口,這話可是先皇、我的皇祖父說的。”趙惇想起那些可惡的守舊之臣的所作所為,冷哼了一聲:“重要的不是規據,而是他們掌握的大權!為了保住士林獨尊的地位,這些所謂的‘忠臣’、‘良臣’什麽都幹的出來,我們的路很長呢。”


    “那以後我該怎麽辦?就像父皇說的,當個隨性而為的太子妃嗎?”馬憶靈雖然從小生活在大食,那裏雖然也有男尊女卑,但馬家是商人之家,她又從小受寵,規據什麽的守的自然也少。


    如今,馬憶靈即將成為大宋的皇太子妃、未來的大宋皇後,麵對著未來的道路,心中並不是很安定。


    人不在大宋,並不代表馬憶靈就不知道大宋禮儀、規據的厲害,連與國家有大功的孝賢皇後虞水靈,都拗不過這些禮儀規據,導致了她過早的離世,自己不過是因為皇太子趙惇的喜愛才被立為皇太子妃,自會有所擔心。


    “憶靈,我選擇你,並不僅僅是因為你的個性像母後,剛才的話是在開玩笑,想要寬大家的心。我選你,是因為緣份。”趙惇轉頭專注的盯著馬憶靈大大的眼睛,慢慢的說道:“我對父皇說過,我想找的,是能夠同心同德、禍福與共的貼心人。可在大宋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這樣的人也太難找了。父皇和母後、嶽雲舅父和景姨,都是因為戰亂才有機會相識、相知。我們相處的時間還是太少,但至少我可以確定你和我能夠共同生活下去。現在,我真的不後悔選擇了你。”


    “惇哥,我從小就不怎麽守規據,隻怕那些臣子不會輕易饒過我的。而且,按大宋朝廷的嚴規,外戚是不能參預朝政的,我們一成婚,父親他們都得和當年的嶽王一樣,退出朝廷,這對你……”


    “放心吧,憶靈,我可不是脾氣好的過度的父皇。你盡管按你本來的樣子生活,有我幫你擋架,父皇不也是這麽說的。看到月月了吧?她不也不喜歡守規據,也生活的很好。”


    趙惇看著馬憶靈擔心的表情,溫柔的將她有些涼意的小手握在自己的手中:“至於嶽父他們,根本不用管那些臣子的胡說八道。外戚不能參預朝政的舊規,我早就打算廢除,這是開端。就算母後已經離去了數載,但嶽、張兩家的舅父、表兄弟們仍然算是外戚,如果他們也不能參預朝政,我就會損失一大批良將;再加上嶽父他們的被迫離開,又要損失一批良臣,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嗎?我才沒那麽蠢。”


    停了一會兒,趙惇向天空一指:“看,憶靈,民間的百姓都在傳說,母後已經成神,成了天上的星辰。我相信母後在天上看著我們,一定會保佑你和我,庇佑大宋。”


    “我也相信母後已經成神,惇哥,希望我們也能像嶽雲舅父和景姨一樣,能夠不離不棄、一生相守。”


    “一定會的,我相信!”


    兩人相視一笑,不再開口說話,而是手握手、肩並肩一起抬頭看向星空,默默的向著天上的星辰、在心中禱告:“母後,請您在天上看著我們,保佑我們能相伴一生。”


    第八節


    為了讓大宋的臣民們知道大金歸還帝陵的消息,皇太子趙惇下令不僅是用坻報和《朝報》傳播,還用上專門傳送軍報的“露布飛報”傳送。


    “露布飛報”是大宋軍方專門用於傳送大捷消息的傳信方式,在傳信兵的身上係上寫了大捷內容的報單,卻不加封蓋。凡傳信兵丁所過之地,可任由百姓觀看。度雖慢了一些,但傳播範圍廣闊,往往不到一月,“露布飛報”的內容就能傳遍整個大宋疆域。


    隨著“露布飛報”、朝廷專用的坻報和《朝報》三種方式同時傳播,大宋境內全是哭聲和鞭炮聲糾纏在一起,各地都是香燭嫋繞,無數官吏百姓在告慰先祖。數十天裏各地的祠堂是香火鼎盛,祭祀和典禮甚至排出了幾個月。


    鎮江等當年為抗擊金兵付出了沉重代價的城鎮,更是哭聲震天,當地官府特地組織吏民百姓前往祭祀英靈的祠堂,上香告慰已經逝去的英靈,數月內各處都是香火不斷。


    借平息金宋戰爭和此次收複河南之地,皇太子趙惇徹底豎立起了“中興明君”的形象,無數臣民為大宋能有這樣的君主而感到欣慰和驕傲,盼望著能在皇太子的帶領下振興國家,收複舊山河、重返祖宗故地。


    隆興二十三年六月,借皇太子大婚,天子趙昚下達赦旨,大赦天下。


    此次赦旨與過去不同的是,不僅是赦免了一般的罪犯,而且還赦免了自大宋南遷以來,所有已經平息的民變參與者的罪名,允許逃亡在外的他們回到自己的原籍去。


    這是出於皇太子趙惇的建議,自從大宋南遷以來,由於連年征戰,百姓生活極其困苦,民變不斷。雖然第二次和議之後,尤其是天子趙昚登基以來,由於百姓得到了休生養息的機會,民變逐漸減少,但還是生過幾次。


    由於民變一般都被認為是謀反大罪,遇大赦是不能赦免的,這樣導致了不少人無法在民變平息後返鄉,也導致了大量不穩定的流民。他們有的在外麵四處飄蕩,有的就如同冷月河和胡玉夫妻二人的手下一般嘯傲山林,反而增加了不穩定的因素。


    現在保甲編製已經接近尾聲,國家和百姓的收入都在增加,再生大規模民變的可能性已經大大減少,不如進行大赦,允許他們返鄉,徹底解決這些流民的問題。


    皇太子成婚後一個月,如同紹興十二年之事的翻板,天子趙昚正式宣布傳位於太子趙惇,自稱太上皇帝,同時冊封自己的靖安貴妃江氏為太上皇後、康妃葉氏為太上皇貴妃,隨後退居東郊的聖行宮,但內裏的不同卻不是外界所能知道的。


    新天子趙惇登基之後,宣布當年保持隆興年號,第二年改為重興元年。隨後下旨,冊封皇太子妃馬憶靈為皇後,並冊封原太上皇趙構的皇後、自己的祖母吳氏為太皇太後,加封自己的兄長趙適為安王、三弟趙平為定王,長公主趙姬為守義公主、次公主趙莉為守誠公主。


    新天子大赦天下之後,又對宗室和臣子諸多封賞,主要是大大提高了有職司和有功榮養官員的俸祿。


    大宋定都汴京的時候,官員不隻有俸祿,按朝廷定製還有不少額外的收入,基本上每年都有結餘。一個官員就算是不懂經營,如果能兢兢業業的堅持到榮歸,還可以得到一筆賞錢,這個數字也不少。


    所以,大宋官員官俸極厚,甚至於在周邊小國有“大宋九品看門官,俸祿多過小國相”的說法,指的就是大宋豐厚的官俸。


    大宋商業達,學術研究活躍,朝廷從不禁止自己的臣民經商。官員們參與經商、出書的收入算是額外的進項,還不在慣常所說的官俸之中,朝野常有“一任官、一生閑”的說法。


    可大宋南遷之後,朝廷收入減少,官員們的俸祿巨減,紹興年間竟然不足宣和年間的一半。雖然這之後又有過提升,但還是太少。


    現在大宋商業雖然仍然達,但和宣和盛世相比還是有所不及,主要是內貿暫時未能完全恢複到全盛時期。再加上,現有的官員能夠如當年的諸位學宗一樣出書立說者更少,額外進項基本消失。


    到了紹興年間,甚至有官員穿著打了補丁的官服升堂問案或上朝麵君的。


    這倒不是官員們故意的示人節儉,實在是因為俸祿過低,又沒有了額外的收入。養家糊口之餘還要養自己的手下差役、書辦,如果不貪汙、受賄,那官員就隻能清貧一點了。


    皇太子趙惇認為,雖然現在大宋官員中貪汙、受賄之風盛行不能全怪官俸過低,但官員們為朝廷效力,也是朝廷的臉麵。而且,大宋讀書費用不低,有不少學子必須借貸才能完成學業,“窮酸秀才”一詞說的還真是貼切。


    當官之後,原指望官俸可以還債,倒過來還要繼續往裏貼錢,叫人怎麽為朝廷盡忠?把朝中臣子全都搞成窮鬼的模樣,也太丟朝廷的人了吧?!


    以皇太子的近臣任欣德為例。任欣德本身雖無父母,但家境並不算差,祖上還留下祖宅一所、良田百畝。正是因為他不用找生活、也支付得起學習的費用,他才能讀書求學。


    可成為太**五品長史之後,任欣德因為屬於所謂的閑官,一月的俸祿不過才二十貫,這還包括按朝廷定製他要養活的四名差役、書辦。


    結果,任欣德為官數年,不隻沒有積蓄還得倒貼。幸好他是太子近臣,常常得到額外的賞賜,總算是保住了官體,在平時還不至於太過難看。


    到了天子趙昚下旨,為郡主何月與任欣德賜婚的時候,他可是為難了,居然連禮儀上該出的三百兩紋銀聘禮都出不起,這也是他一直不敢向何家提親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還得靠自己的主子皇太子幫著付,搞得皇太子趙惇不住的抱怨:“我嫁妹子,還得付男方的聘禮,幹脆招婿得了。”


    也正是因為接觸的這種情況多了,皇太子趙惇才認識到:大宋的官俸,已經低到讓臣子們無法全心全意為朝廷效力的地步。


    這些弊端在先皇趙構和太上皇趙昚執政時期就已經出現,而且是越來越嚴重,也不是沒有臣子上書朝廷,希望解決官俸太低的問題。


    可先皇趙構在位的時候戰亂不斷,國家都快支撐不下去了,臣子們也隻好勒緊褲腰帶、共渡時艱。


    太上皇趙昚執政之後,國家漸漸有了恢複,對官俸有過小幅度的調整。但大宋的冗官問題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再加上太上皇趙昚性子太好,孝賢皇後去世後,又增加了為數眾多的閑官,增加了朝廷的財政壓力,這官俸自然也沒辦法提高的太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鑄山河之兩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我飛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我飛揚並收藏血鑄山河之兩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