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開學、出發林邑國!
大唐:開局碰瓷長樂公主 作者:番茄打卡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轉眼已是三日後。
九月初一。
今日乃貞觀希望小學開學之日,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沒有一點陽光。
宴席後的第二天,久旱的長安終於迎來一場暴雨。
像是過路雨,降雨持續時長不足半個時辰。
好在昨日陸續又下了幾場不大的雨,足夠滋潤幹裂的土地。
辰時許,李治與李慎跟隨長樂公主,以及長孫瑤房靜怡一同去往學校。
學校作息時間已確定,上午七點三十分為早讀課,八點二十分為第一節課。
今日開學第一天,沒有早讀課。
很多百姓家的孩子還不識字,以後會慢慢施行。
小兕子在眾人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下終於同意不去上學。
留在莊園內由蘇錦照看,單獨輔導學習。
蘇塵並未去學校,他料到今日多半是報名主為,最多統計人數分班。
“小兕子,早餐不能天天吃泡麵哦!
隻能三天吃一次。”
蘇塵看著嗦著泡麵的小女孩提醒道。
若是天天吃泡麵,蘇塵現在可養不起。
“兕子知道了,明天吃菜包子!”小兕子想了想,很是配合答應道。
蘇塵微笑著點了點頭,“小兕子真乖!”
“錦兒,等會我要去地裏看看,你和小兕子待莊園內,不要跑出去。”
“哥,我知道的,放心吧!”錦兒歡笑答道。
前天登報隻找來一百多人來莊園耕地,隻因招工要求需連人帶牛一起來,這一點難住了很多人。
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牛,通常一些百姓需要向地主租或借牛耕地。
和莊園的村民完全不同,莊園總共有四十多頭牛,還是前莊主李世民那會弄來的。
現在差不多有五十幾頭,大部分母牛雖然都會產崽。
但是小牛至少要一歲以上,才能試犁。
“嗯?你手表呢?”蘇塵突然發現錦兒手腕上,並未戴著手表。
“我……今日起床時忘戴了。”錦兒眼神有些閃躲。
“姐夫,錦兒姐姐手表被皇兄拿走啦!”小兕子突然說道,好像是在向蘇塵邀功一般。
“皇兄?哪個皇兄?”
蘇塵隨即想到肯定是養豬的那小子,李恪肯定不會做這麽無恥的事。
李泰他早就分配了一隻手表。
“好小子,看我不修理他。”蘇塵氣衝衝的起身道。
“哥,是我借給他的,五天後便還給我。”錦兒連忙阻止道。
“借的?”
蘇塵想了想,那小子養那麽多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給他一隻手表也無妨。
“算了,那隻手表給他吧!”說著,蘇塵從懷中‘掏出’一隻手表交給蘇錦。
“我先走了,小兕子要乖哦!”
隨即,蘇塵離開住所向地頭走去。
王漢、馬漢緊隨其後。
……
長安,皇城。
太極殿,眾臣早朝。
“薛將軍、蘇將軍,此去林邑路途遙遠,望兩位將軍此行一切順利。
待兩位將軍護糧平安歸來,朕必然為兩位論功行賞!”
今日李世民心情格外的好,從早朝一開始臉上時常掛著淡淡的笑容。
經久不退。
隻因近半年滴雨未下的京師長安,終於連續兩日下雨。
前日李世民見暴雨來襲,當即大呼:
“此乃天助大唐!”
這場及時雨,正好可以使紅薯、土豆等高產糧食順利下地。
今日也是大唐兩位護糧將軍,領兵出發的日子。
林邑國使臣阮達波,已於兩天前寫好書信。並派出副手輕裝簡行,將書信火速先行送回林邑國。
好讓林邑國國君提前做好準備。
若是隨大隊人馬同行,需要花費兩月時間方能抵達林邑。
這對李世民來說,可謂是雙喜臨門。
“謝陛下!末將定不辱命,必將十萬石水稻安全無虞送達長安。”
薛萬徹、蘇定方兩位將軍當即保證道。
“好!朕相信兩位將軍!此行若順利歸來,乃大功一件!
屆時,朕率文武百官於長安城外,親自迎接兩位將軍凱旋!”
李世民站起身來,大手一揮豪氣道。
“來人,授國旗!”
兩名軍士雙手各托著一麵國旗來到殿內。
“兩位將軍,此乃國旗意義非凡。將士出征高舉大唐國旗,沿途若有宵小膽敢騷擾,來日朕必之!”
李世民霸氣的說道。
“陛下放心,人在旗不倒!”兩人接過國旗,立即宣誓道。
……
辰時正刻,早朝散去。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登上城牆,欲目睹大唐將士高舉國旗出征的景象。
薛萬徹和蘇定方帶著各自的副將,走出朱雀門。
兩萬精銳左衛大軍早已在朱雀門外等候,兩萬士兵分兩隊向朱雀大街延伸。
由於今日特殊,李世民臨時允許左衛大軍進入長安城。
左衛屬南衙十六衛之一,一般駐於長安城外圍。
兩名副將已將國旗套在約一丈高的旗杆上,鮮紅的國旗被風吹的啪啪作響。
隊伍由延平門出長安,薛萬徹、蘇定方驅馬來到隊伍最前方。
“定方,下令吧!”薛萬徹向蘇定方抱拳道。
“薛兄先請!”蘇定方回禮道,他年齡與軍職都要比薛萬徹小一些。
“好!”薛萬徹也不做作。
薛萬徹、蘇定方向城樓上方李世民拱手一禮後,發出行軍號令:
““眾將士聽令!”
“出發!””
兩萬將士有騎行的也有步行,林邑國使臣阮達波在隊伍中間。
“此行一來一回,怕是要等明年開春,方能返回長安。”
皇城最高一處城樓上,李世民感慨道。
“陛下切莫憂慮,兩位將軍定能滿載而歸,林邑小國萬不敢與我大唐為難。
且,持久幹旱得以緩解,各地紅薯、貞觀豆想必三月後定然大獲豐收。”
房玄齡從旁寬慰道。
這次薛萬徹與蘇定方,也不是空著手去林邑國要糧食的。
他們帶了一百多斤紅薯和貞觀豆隨行。
美其名曰:以高產糧食互換。
這件事兩天前特意派人前往莊園,征詢了蘇塵的意見。
蘇塵當時提議道:‘給林邑國送一千斤紅薯和土豆,就當作是交換占城稻。’
畢竟是宗主國,人家每年多多少少有上貢真金白銀。
空著手去林邑國拉糧食,好像說出去有些不太好聽。
隻是……
不知為何變成紅薯、土豆各一百斤。
……
轉眼已是三日後。
九月初一。
今日乃貞觀希望小學開學之日,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沒有一點陽光。
宴席後的第二天,久旱的長安終於迎來一場暴雨。
像是過路雨,降雨持續時長不足半個時辰。
好在昨日陸續又下了幾場不大的雨,足夠滋潤幹裂的土地。
辰時許,李治與李慎跟隨長樂公主,以及長孫瑤房靜怡一同去往學校。
學校作息時間已確定,上午七點三十分為早讀課,八點二十分為第一節課。
今日開學第一天,沒有早讀課。
很多百姓家的孩子還不識字,以後會慢慢施行。
小兕子在眾人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下終於同意不去上學。
留在莊園內由蘇錦照看,單獨輔導學習。
蘇塵並未去學校,他料到今日多半是報名主為,最多統計人數分班。
“小兕子,早餐不能天天吃泡麵哦!
隻能三天吃一次。”
蘇塵看著嗦著泡麵的小女孩提醒道。
若是天天吃泡麵,蘇塵現在可養不起。
“兕子知道了,明天吃菜包子!”小兕子想了想,很是配合答應道。
蘇塵微笑著點了點頭,“小兕子真乖!”
“錦兒,等會我要去地裏看看,你和小兕子待莊園內,不要跑出去。”
“哥,我知道的,放心吧!”錦兒歡笑答道。
前天登報隻找來一百多人來莊園耕地,隻因招工要求需連人帶牛一起來,這一點難住了很多人。
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牛,通常一些百姓需要向地主租或借牛耕地。
和莊園的村民完全不同,莊園總共有四十多頭牛,還是前莊主李世民那會弄來的。
現在差不多有五十幾頭,大部分母牛雖然都會產崽。
但是小牛至少要一歲以上,才能試犁。
“嗯?你手表呢?”蘇塵突然發現錦兒手腕上,並未戴著手表。
“我……今日起床時忘戴了。”錦兒眼神有些閃躲。
“姐夫,錦兒姐姐手表被皇兄拿走啦!”小兕子突然說道,好像是在向蘇塵邀功一般。
“皇兄?哪個皇兄?”
蘇塵隨即想到肯定是養豬的那小子,李恪肯定不會做這麽無恥的事。
李泰他早就分配了一隻手表。
“好小子,看我不修理他。”蘇塵氣衝衝的起身道。
“哥,是我借給他的,五天後便還給我。”錦兒連忙阻止道。
“借的?”
蘇塵想了想,那小子養那麽多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給他一隻手表也無妨。
“算了,那隻手表給他吧!”說著,蘇塵從懷中‘掏出’一隻手表交給蘇錦。
“我先走了,小兕子要乖哦!”
隨即,蘇塵離開住所向地頭走去。
王漢、馬漢緊隨其後。
……
長安,皇城。
太極殿,眾臣早朝。
“薛將軍、蘇將軍,此去林邑路途遙遠,望兩位將軍此行一切順利。
待兩位將軍護糧平安歸來,朕必然為兩位論功行賞!”
今日李世民心情格外的好,從早朝一開始臉上時常掛著淡淡的笑容。
經久不退。
隻因近半年滴雨未下的京師長安,終於連續兩日下雨。
前日李世民見暴雨來襲,當即大呼:
“此乃天助大唐!”
這場及時雨,正好可以使紅薯、土豆等高產糧食順利下地。
今日也是大唐兩位護糧將軍,領兵出發的日子。
林邑國使臣阮達波,已於兩天前寫好書信。並派出副手輕裝簡行,將書信火速先行送回林邑國。
好讓林邑國國君提前做好準備。
若是隨大隊人馬同行,需要花費兩月時間方能抵達林邑。
這對李世民來說,可謂是雙喜臨門。
“謝陛下!末將定不辱命,必將十萬石水稻安全無虞送達長安。”
薛萬徹、蘇定方兩位將軍當即保證道。
“好!朕相信兩位將軍!此行若順利歸來,乃大功一件!
屆時,朕率文武百官於長安城外,親自迎接兩位將軍凱旋!”
李世民站起身來,大手一揮豪氣道。
“來人,授國旗!”
兩名軍士雙手各托著一麵國旗來到殿內。
“兩位將軍,此乃國旗意義非凡。將士出征高舉大唐國旗,沿途若有宵小膽敢騷擾,來日朕必之!”
李世民霸氣的說道。
“陛下放心,人在旗不倒!”兩人接過國旗,立即宣誓道。
……
辰時正刻,早朝散去。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登上城牆,欲目睹大唐將士高舉國旗出征的景象。
薛萬徹和蘇定方帶著各自的副將,走出朱雀門。
兩萬精銳左衛大軍早已在朱雀門外等候,兩萬士兵分兩隊向朱雀大街延伸。
由於今日特殊,李世民臨時允許左衛大軍進入長安城。
左衛屬南衙十六衛之一,一般駐於長安城外圍。
兩名副將已將國旗套在約一丈高的旗杆上,鮮紅的國旗被風吹的啪啪作響。
隊伍由延平門出長安,薛萬徹、蘇定方驅馬來到隊伍最前方。
“定方,下令吧!”薛萬徹向蘇定方抱拳道。
“薛兄先請!”蘇定方回禮道,他年齡與軍職都要比薛萬徹小一些。
“好!”薛萬徹也不做作。
薛萬徹、蘇定方向城樓上方李世民拱手一禮後,發出行軍號令:
““眾將士聽令!”
“出發!””
兩萬將士有騎行的也有步行,林邑國使臣阮達波在隊伍中間。
“此行一來一回,怕是要等明年開春,方能返回長安。”
皇城最高一處城樓上,李世民感慨道。
“陛下切莫憂慮,兩位將軍定能滿載而歸,林邑小國萬不敢與我大唐為難。
且,持久幹旱得以緩解,各地紅薯、貞觀豆想必三月後定然大獲豐收。”
房玄齡從旁寬慰道。
這次薛萬徹與蘇定方,也不是空著手去林邑國要糧食的。
他們帶了一百多斤紅薯和貞觀豆隨行。
美其名曰:以高產糧食互換。
這件事兩天前特意派人前往莊園,征詢了蘇塵的意見。
蘇塵當時提議道:‘給林邑國送一千斤紅薯和土豆,就當作是交換占城稻。’
畢竟是宗主國,人家每年多多少少有上貢真金白銀。
空著手去林邑國拉糧食,好像說出去有些不太好聽。
隻是……
不知為何變成紅薯、土豆各一百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