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奮,字天威,號萬石君,河內郡溫縣人,西漢大臣。不通文學,恭謹無比,初為小吏,隨侍漢高祖,愛其恭敬,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漢文帝時,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漢景帝即位,列為九卿,身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號為萬石君,後以上大夫祿養老歸家,病逝,長子石建,郎中令;少子石慶,官至丞相。


    石奮,十五歲做小官吏,侍侯漢高祖,高祖和他談話,喜歡他的恭敬,問他說:“你還有什麽人?”回答說:“我隻有母親,不幸失明,家裏貧窮,還有一個姐姐。”高祖說:“你能跟隨我嗎?”他說:“願意盡力效勞。”於是,高祖召他姐姐來封為妃子,讓石奮任中涓,把他家遷到長安城裏的中戚裏,因為姐姐做了妃子的緣故。


    漢文帝時,靠積累功勞當上了太中大夫,沒有文才學問,但恭敬謹嚴沒人能比。


    景帝即位,石奮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都因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辦事謹嚴,做官做到了二千石,景帝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官員,作為臣子的尊貴光寵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景帝末年,萬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祿告老回家,在朝廷舉行盛大典禮朝令時,他都作為大臣來參加。經過皇宮門樓時,萬石君一定要下車急走,表示恭敬,見到皇帝的車駕一定要手扶在車軾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孫輩做小吏,回家看望他,萬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見他們,不直呼他們的名字。子孫中有人犯了過錯,他不責斥他們,而是坐到側旁的座位上,對著餐桌不肯吃飯。這樣以後其他的子孫們就紛紛責備那個有錯誤的人,再通過族中長輩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認錯,並表示堅決改正,才答允他們的請求。


    已成年的子孫在身邊時,即使是閑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齊,顯示出嚴肅整齊的樣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別謹慎。皇帝有時賞賜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頭跪拜之後才彎腰低頭去吃,如在皇帝麵前一樣。他辦理喪事時,非常悲哀傷悼,子孫後代遵從他的教誨,也像他那樣去做。萬石君一家因孝順謹慎聞名於各郡縣和各諸侯國,即使齊魯二地品行樸實的儒生們,也都認為自己不如他們。


    郎中令王臧因為推崇儒學獲罪,皇太後認為儒生言語大多文飾浮誇而不夠樸實,萬石君一家不善誇誇其談而能身體力行,就讓萬石君的大兒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兒子石慶做了內史。


    石建年老發白,萬石君身體還能健康無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見父親時,先是進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詢問父親情況,拿走他的內衣去門外水溝親自洗滌,再交給侍者,不敢讓父親知道,而且經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時,有事要向皇帝諫說,能避開他人時就暢所欲言,說得峻急,及至朝廷謁見時,裝出不善說話的樣子,因此皇帝就對他親自表示尊敬和禮遇。


    萬石君遷居到陵裏,擔任內史的兒子石慶酒醉歸來,進入裏門時沒有下車。萬石君聽到這件事後不肯吃飯,石慶恐懼,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仍不允許。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才責備說:“內史是尊貴的人,進入裏門時,裏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內史坐在車中依然故我,不知約束自己,本是應該的嘛!”說完就喝令石慶走開。從此以後,石慶和石家的弟兄們進入裏門時,都下車快步走回家。


    萬石君去世,大兒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扶拐杖才能走路。過了一年多,石建也死了,萬石君的子孫們都很孝順,然而石建最突出,超過了萬石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