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大梁人,秦末群雄之一,漢初異姓諸侯王。少時為魏國信陵君的門客,曾亡命至外黃,娶到富家女,得到資助,官任外黃令,劉邦早年曾到外黃縣跟隨張耳。後與陳餘結為刎頸交,二人俱為魏之名士,秦滅魏,以重金懸賞緝拿人,乃與餘變名姓至陳,為裏監門。參加陳勝、吳廣起義,被任命為校尉,勸說陳勝立六國的後裔,但未被采納,又請兵略趙地,與陳餘共立武臣為趙王,自任丞相。巨鹿之戰後,與陳餘交惡,從項羽入關,項羽分封諸侯時,立為常山王,定都襄國。因受陳餘襲擊,遂歸附漢王劉邦。張耳和韓信攻破趙國井陘,在泜水河畔殺死陳餘,追殺趙王歇,漢王封張耳為趙王,諡號景王。


    張耳,年少時,曾為魏國公子無忌(信陵君)座上常客,曾經亡命遊外黃。當地有位富家女甚美,夫是一個庸奴,亡其夫,父親的門客就建議她:“想要找一位好丈夫,就跟著張耳吧。”於是,富家女子嫁給了張耳,並且給予大力資助,張耳招致四方門客,成為魏國外黃縣令。魏國滅亡後,張耳家住外黃縣,劉邦為百姓時,多次與張耳交遊,相處數月之久。秦滅魏數年後,秦始皇聽說張耳和他的朋友陳餘是魏國名士,懸賞千金捉拿張耳,五百金捉拿陳餘。於是,張耳、陳餘更名改姓逃到陳縣,充當裏監門以謀生。


    陳勝、吳廣率被征發者900餘人在蘄縣大澤鄉起義,進入陳地時,聚眾已數萬。張耳偕陳餘遂投奔起義軍,陳勝想在陳縣稱王,陳勝問張耳、陳餘意見,兩人回答說:“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鹹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張耳、陳餘勸阻無效。


    張耳、陳餘以左、右校尉的身份,隨義軍大將武臣進取邯鄲,張耳、陳餘亦勸武臣在趙地稱王。武臣遂自立為趙王,以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餘為大將軍。陳勝得報,本欲誅殺武臣、張耳、陳餘等人的家族,但在相國房君的勸諫下作罷,還封張耳之子張敖為成都君,加以懷柔。


    趙王武臣和左丞相召騷被部將李良殺死,張耳、陳餘因耳目較多,及時潛蔽,逃過一劫。事後,張耳及時招集未叛士卒約數萬人,並與未遭劫難之幕僚商議,將原趙國後裔趙歇立為趙王,遷居信都。秦朝大將章邯率軍進攻河北,邯鄲陷落,張耳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信都難守,就帶著趙歇往東逃走,被秦兵圍困在巨鹿城。巨鹿城中兵少食盡,秦軍又晝夜攻打。在情況十分危急的緊關頭,張耳想起與他“刎頸之交”的好友陳餘正擁兵數萬駐紮巨鹿城北,便派張黶、陳澤去向陳餘求援。而陳餘則自知兵少,難以敵秦,便推脫說要是去同秦軍作戰,“如以肉委虎,徒盡亡軍”。最後勉強抽出五千援兵,令張黶、陳澤統領回救巨鹿,結果全軍覆沒。


    此時,項羽率援趙義軍北渡漳河,連連破敵,遂解钜鹿之圍。戰後,張耳約見陳餘,責其不肯救趙之過,又疑張黶、陳澤二將被其所害,陳餘怒解印綬推給張耳,張耳驚楞不知所措,未即接受。陳餘起身入廁,幕僚對張耳道:“此乃天賜於你,若不取,反受其害。”張耳遂佩其印綬,取其兵權,張耳收陳餘兵權後,陳餘常獨與軍中最要好的數百人漁獵於河上澤中,張耳與陳餘失和而成仇。


    劉邦滅秦,率先進入關中,此時項羽軍破函穀關,進屯新豐、鴻門。劉邦至鴻門與項羽相會,險遭殺害,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遷都江南郴地。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同時封王共18個,因張耳亦同各路諸侯入關,項羽素聞張耳之才名,念其扶趙抗秦之功,乃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定都信都,更名襄國,此為常山王之始。張耳立國,陳餘甚怒,對人道:“張耳和我陳餘功勞相等,如今張耳為王,我卻為侯,項羽對我不公。”


    當時,齊王田榮叛楚,陳餘乃派其門客夏說對田榮道:“項羽執掌天下不平,請借給我兵,南皮可掩蔽你。”田榮欲樹黨以反楚,乃借給陳餘,陳餘又加三縣之兵襲擊常山王張耳。常山被攻破,張耳敗走,想到各諸侯之中沒有可以投奔的,說:“漢王雖然和我有老交情,可是項羽的勢力強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國。”一個叫甘公的人開導他說:“漢王入關,五星會聚於井宿天區。井宿天區是秦國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業。即使現在楚國強大,今後一定歸屬於漢。”所以,張耳決定奔漢。適逢劉邦發動還定三秦之戰,正在廢丘圍攻章邯的軍隊,張耳謁見劉邦,劉邦以優厚的禮遇接待了他。


    劉邦向東進擊楚國,派使者通知趙國,要和趙國共同伐楚,陳餘說:“隻要漢王殺掉張耳,趙國就從命。”於是,劉邦找到一個和張耳長得相像的人斬首,派人拿著人頭送給陳餘,陳餘才發兵助漢。劉邦在彭城以西打了敗仗,陳餘又覺察到張耳沒死,就背叛了劉邦。張耳與韓信統兵數萬東出井陘擊趙,使萬人過河列營,成背水陣,此陣一成,隻許勝,不許敗,故而漢軍將士皆作殊死戰,勇猛異常,隨即大敗趙軍,陳餘亦被斬於泜水之上。


    韓信報請劉邦以張耳為趙王,定都邯鄲,鎮撫其國,劉邦許之。張耳被立為趙王後,去世,諡號景王,其子張敖即位為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