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績,字公緒,丹楊故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左大司馬、當陽侯朱然之子,吳少帝孫亮登基後恢複本姓“施”。施績轉戰四處,是孫吳中後期的大將,主要負責荊州重地的軍事,官至上大將軍、左大司馬。年輕時因為父親的關係而當上郎,後來擔任建忠都尉,叔父朱才死後,施績統領朱才的兵馬,跟隨太常潘濬征討五溪的蠻人,以膽量和勇力受人讚揚。後來施績任職偏將軍營下督,處理盜賊事件,執法公正嚴明。


    施績的父親朱然,原本是朱治姊姊的兒子,姓施,朱治早年沒有兒子,因此領養了施然,改名朱然。朱治亡故,朱然為養父辦完喪事,希望恢複原本的施姓,但孫權沒有同意,朱然亡故後以施績為嗣,施績在孫亮在位時上表,改回本姓“施”。


    孫權封三子孫和為太子,又封四子孫霸為魯王,吳國太子黨爭愈演愈烈,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孫和;而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中書令孫弘等依附孫權寵愛的魯王孫霸,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魯王孫霸積極結交知名人士,曾經親自到施績的官署,挨近他坐著,想和他套交情,施績卻從座位上站起來,推辭表示不敢承當。後來孫霸奪嫡失敗,被孫權賜死,而太子孫和也被廢為庶人。


    施績的父親朱然去世,他承襲父親的事業,擔任平魏將軍、樂鄉督。次年,魏征南將軍王昶上表,認為孫權在太子黨爭中罷黜賢臣,機不可失,以新城太守州泰攻打巫縣、秭歸,荊州刺史王基攻擊夷陵,王昶自己進攻江陵,共三路兵馬伐吳,吳國以施績堅守江陵城。


    王昶無法攻下江陵,想要引出施績到魏軍擅長的平地決戰,於是令五軍從大道退還,使吳軍高興而鬆懈,又將所斬獲的人馬鎧甲等環繞城池,激怒吳軍,設下伏兵等待吳軍的追擊。施績見狀,在信中與奮威將軍諸葛融約定:「王昶軍隊遠來疲困,馬沒有糧食,因為戰力不足而退走,這真是上天幫助我們。現在追擊所需要的力量小,可以引兵接應;我破王昶於前,你乘勢追殺於後,就不隻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了。」諸葛融答應了施績。於是施績率領士兵追擊王昶的軍隊,一直到距離城池三十裏的紀南,而諸葛融卻沒有進軍,造成施績後續失利,大敗而歸,折損了部將鍾離茂、許旻。雖然最後施績戰敗,但吳帝孫權仍然十分嘉獎他在此戰的表現,斥責諸葛融的失職;而諸葛融因兄長諸葛恪的權貴,才勉強保住官位,施績和諸葛恪、諸葛融兄弟的關係一直不好,在這次事件之後又更加惡劣。


    孫亮繼位,施績被任命為鎮東將軍,諸葛恪舉吳國大軍進攻魏國的合肥新城,要施績和他合作,便將施績和諸葛融一起留置在半州,卻讓諸葛融代理施績的職任。諸葛恪行事囂張,大肆興兵而失利,以致民怨沸騰,而這次戰敗回國,十月便被武衛將軍孫峻在筵席上暗殺。孫峻又派遣無難督施寬前往荊州,指示當時屯駐在江陵的施績軍隊,以及在夏口的孫壹軍隊,前往公安擊殺奮威將軍諸葛融和他的三個兒子,諸葛融則服毒自殺身亡。施績複還樂鄉後,得到了「假節」的權利。


    施績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當時丞相孫綝把持朝政,大臣都不心服,施績擔心吳國內部不安,魏國會趁虛而入,便秘密與蜀漢通信,結交蜀漢一同防禦。蜀漢於是派遣右將軍閻宇,率領五千將兵增強防守白帝城,待必要時支援施績。孫休登基,同年臘月孫休與張布、丁奉等密謀,除掉專權的孫綝,施績便被任命為上大將軍、都護督,管轄範圍從巴丘到西陵。


    魏大軍伐蜀漢,蜀漢告急於吳國,吳帝孫休命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壽春,將軍留平到南郡與施績商議進兵方向,將軍丁封、孫異到沔中以救蜀漢,但是施績還沒出兵,蜀漢就滅亡了。


    孫休亡故,孫皓即位,施績被任命為左大司馬,而右大司馬則由丁奉擔任。孫皓命施績兵至江夏,萬彧進攻襄陽;魏國以司馬望統領步騎二萬迎擊,聲援二城,而荊州刺史胡烈這一路則打敗了施績。陳壽評施績有將領之才,可以說繼承父業,施績去世後,吳國荊州的軍事大任,便交到了陸遜之子陸抗手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