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哲學?這就是哲學。
哲學是不能無視人性的。
父親死了,兒子還在台上含笑演出,我們現在說這是敬業,看看管仲怎麽說吧?
“既然這樣,仲父怎麽從來沒有說過?”齊桓公有些失望,他覺得管仲的城府太深。
“我從前不說,是因為他們可以讓主公開心。就像大壩一樣,我在的時候可以阻止洪水泛濫,我要走了,洪水隨時要泛濫了,所以我提醒主公離他們遠一點。”
齊桓公半天沒有說話,對於管仲對這三個人的評價,他並不贊成。
半天之後齊桓公終於想起來還有話沒有問,急忙問:“那隰朋之後?隰朋之後誰能接班?”
管仲沒有說話,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當晚,管仲與世長辭。
一個偉人,一個中華民族永遠不會忘記的偉人就這樣走了。
——天下的管仲
管仲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一生。
管仲,名夷吾,周穆王的後代,一生致力於齊國的繁榮強大,為祖國的安定團結貢獻了畢生的力量。尊崇周王室,和睦諸侯是他的原則,他為春秋諸侯建立了一個楷模國家,開創了國家發展的新模式,使得齊國成為各個諸侯國紛紛學習效仿的對象。
諸子百家,管子應當是第一家。而隨後的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都是脫胎於管仲的思想。可以說,管仲對於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人會說,既然管仲如此偉大、如此無所不能,為什麽不幫助齊桓公稱王,取代周朝而成為歷史上的齊朝?這個問題問得好。
為什麽?因為管仲的屁股實際上沒有坐在齊國,而是坐在周朝王室那一邊。
管仲本人是王族,骨子裏,他希望看見周朝王室重新建立權威,而不是被推翻。而輔佐齊桓公,幫助齊國強大起來的最終目的,是要尊崇王室。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就可以解釋管仲處理國際事務的種種立場了。
管仲對於姬姓國家非常關照,幫助燕國消滅山戎,把侵犯的地盤歸還魯國,幫助衛國和邢國重建家園等等。他希望這些周朝的同姓國家能夠團結在王室周圍,幫助王室重新建立權威。
為了防範齊國因為強大而對周朝王室構成威脅,管仲一方麵讓齊桓公和王室聯姻,以裙帶關係加強兩方的關係;另一方麵,管仲在遏製齊國的擴張,雖然齊國不斷強大,但是地盤沒有什麽擴大。其實,齊國有充分的機會和理由吞併燕國、衛國和邢國,甚至有吞併魯國的可能。但是,都被管仲或明或暗地阻止了。
如果齊國有取代周朝的野心,那麽周王室的混亂將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正是看到這一點,管仲以超乎想像的強勢手段來維護王室的安定,這就是他為什麽如此殫精竭慮幫助王子鄭的緣故。
當他發現齊桓公野心膨脹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勸阻齊桓公。並且,為了防止齊桓公再有類似的想法,他開始縱容齊桓公腐化奢侈,甚至自己也開始跟著做。深謀遠慮,到了這樣的程度。
而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沒有為公子糾而死,鮑叔牙給齊桓公的解釋是“管仲隻為國家而死”。其實,鮑叔牙並不知道,管仲也不可能為國家而死,他隻會為周朝死。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荀彧實際上與管仲的思想境界是相同的。
所以,管仲不僅僅是齊國的管仲,他是天下的管仲。
——鮑叔牙也走了
管仲去世了,整個齊國都感到悲哀。從周王室到包括楚國在內的諸侯各國都紛紛派遣特使前來弔唁。齊桓公十分悲痛,他命令世襲名義上卿的高虎負責治喪委員會,高規格安葬管仲,管仲的封地全部由他兒子繼承,世襲齊國大夫。
隰朋接任了總理職務。
易牙對管仲恨之入骨,他決定來挑撥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關係。
“鮑叔啊,管仲能做上齊國的總理,都是您老人家的推薦。可是,他臨死的時候推薦總理竟然沒有你的分,我都為您老人家抱不平啊。”易牙找了個機會,來找鮑叔牙說是非。
鮑叔牙一聽,笑了:“易牙,就是因為管仲凡事為國家考慮,我當初才推薦他。你現在來說他的壞話,真是不知好歹,像你們這一類貨色,還虧管仲大人大量讓你們混著。要是我的話,早把你們給炒了,滾吧。”
易牙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走了。他不得不佩服管仲,也不得不佩服鮑叔牙。
隰朋繼任僅僅一個月,也追隨管仲去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管仲的內閣班子,在幾年內全部去世了。
誰還能當總理?齊桓公不知道。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管仲沒有能夠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或者說缺憾。
沒辦法,齊桓公隻能請老師出馬了。
“師父,還是您來吧。”齊桓公親自上門請。
“主公,管仲說得對,我的性格好惡過於分明,不適合。”鮑叔牙推辭。
可是,齊桓公再三邀請,鮑叔牙最後隻得接受,但是有一個條件:炒掉易牙、豎貂和開方。
鮑叔牙果然是眼睛裏不揉沙子。
齊桓公答應了,於是,易牙三人被掃地出門。
很快,鮑叔牙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鮑叔牙每天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別人到晚了,他看著不順眼;走早了,看著不順眼;說話不注意,看著不順眼。總之,大家很快開始煩他。
齊桓公也很不舒服,從前吃喝嫖賭都沒問題,管仲從來不管,因為管仲的理論是:“人生就是來享受的,當了國君不享受,誰還當國君?”管仲不僅不管,有時候還陪齊桓公玩,有時候還出主意。可是,鮑叔牙看不慣,看不慣就說。
齊桓公越來越痛苦,越來越鬱悶,沒了易牙,飯菜不香了;沒了豎貂,起居不暢了;沒了開方,沒人說黃段子了。
“主公啊,你看你這樣多難受,把易牙他們召回來吧,不就做個飯、錘個背、講個黃段子嗎,還能禍國殃民去了?”大老婆大衛姬建議,除了心疼齊桓公之外,她還有自己的目的。什麽目的?
原來,齊桓公六個如夫人生了六個兒子,分別是:大衛姬的兒子公子無虧、小衛姬的兒子公子元、鄭姬的兒子公子昭、葛贏的兒子公子潘、密姬的兒子公子商人和宋華子的兒子公子雍。六個公子中,隻有公子雍出身卑微些,安分守己。
雖說公子昭被宣布為世子,但是五大公子各有各的擁躉,實力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這種現象被稱為結黨。
公子昭的人馬被稱為世子黨,其餘四大公子都屬於公子黨。
易牙和豎貂都是公子無虧的死黨,奇怪的是,公子開方竟然沒有跟自己的姑姑大小衛姬合作,反而與公子潘混在一起,據說是在國家大妓院一起**結下的友誼。
為了自己的兒子,大衛姬當然極力慫恿齊桓公把那三個人弄回來。
哲學是不能無視人性的。
父親死了,兒子還在台上含笑演出,我們現在說這是敬業,看看管仲怎麽說吧?
“既然這樣,仲父怎麽從來沒有說過?”齊桓公有些失望,他覺得管仲的城府太深。
“我從前不說,是因為他們可以讓主公開心。就像大壩一樣,我在的時候可以阻止洪水泛濫,我要走了,洪水隨時要泛濫了,所以我提醒主公離他們遠一點。”
齊桓公半天沒有說話,對於管仲對這三個人的評價,他並不贊成。
半天之後齊桓公終於想起來還有話沒有問,急忙問:“那隰朋之後?隰朋之後誰能接班?”
管仲沒有說話,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當晚,管仲與世長辭。
一個偉人,一個中華民族永遠不會忘記的偉人就這樣走了。
——天下的管仲
管仲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一生。
管仲,名夷吾,周穆王的後代,一生致力於齊國的繁榮強大,為祖國的安定團結貢獻了畢生的力量。尊崇周王室,和睦諸侯是他的原則,他為春秋諸侯建立了一個楷模國家,開創了國家發展的新模式,使得齊國成為各個諸侯國紛紛學習效仿的對象。
諸子百家,管子應當是第一家。而隨後的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都是脫胎於管仲的思想。可以說,管仲對於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人會說,既然管仲如此偉大、如此無所不能,為什麽不幫助齊桓公稱王,取代周朝而成為歷史上的齊朝?這個問題問得好。
為什麽?因為管仲的屁股實際上沒有坐在齊國,而是坐在周朝王室那一邊。
管仲本人是王族,骨子裏,他希望看見周朝王室重新建立權威,而不是被推翻。而輔佐齊桓公,幫助齊國強大起來的最終目的,是要尊崇王室。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就可以解釋管仲處理國際事務的種種立場了。
管仲對於姬姓國家非常關照,幫助燕國消滅山戎,把侵犯的地盤歸還魯國,幫助衛國和邢國重建家園等等。他希望這些周朝的同姓國家能夠團結在王室周圍,幫助王室重新建立權威。
為了防範齊國因為強大而對周朝王室構成威脅,管仲一方麵讓齊桓公和王室聯姻,以裙帶關係加強兩方的關係;另一方麵,管仲在遏製齊國的擴張,雖然齊國不斷強大,但是地盤沒有什麽擴大。其實,齊國有充分的機會和理由吞併燕國、衛國和邢國,甚至有吞併魯國的可能。但是,都被管仲或明或暗地阻止了。
如果齊國有取代周朝的野心,那麽周王室的混亂將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正是看到這一點,管仲以超乎想像的強勢手段來維護王室的安定,這就是他為什麽如此殫精竭慮幫助王子鄭的緣故。
當他發現齊桓公野心膨脹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勸阻齊桓公。並且,為了防止齊桓公再有類似的想法,他開始縱容齊桓公腐化奢侈,甚至自己也開始跟著做。深謀遠慮,到了這樣的程度。
而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沒有為公子糾而死,鮑叔牙給齊桓公的解釋是“管仲隻為國家而死”。其實,鮑叔牙並不知道,管仲也不可能為國家而死,他隻會為周朝死。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荀彧實際上與管仲的思想境界是相同的。
所以,管仲不僅僅是齊國的管仲,他是天下的管仲。
——鮑叔牙也走了
管仲去世了,整個齊國都感到悲哀。從周王室到包括楚國在內的諸侯各國都紛紛派遣特使前來弔唁。齊桓公十分悲痛,他命令世襲名義上卿的高虎負責治喪委員會,高規格安葬管仲,管仲的封地全部由他兒子繼承,世襲齊國大夫。
隰朋接任了總理職務。
易牙對管仲恨之入骨,他決定來挑撥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關係。
“鮑叔啊,管仲能做上齊國的總理,都是您老人家的推薦。可是,他臨死的時候推薦總理竟然沒有你的分,我都為您老人家抱不平啊。”易牙找了個機會,來找鮑叔牙說是非。
鮑叔牙一聽,笑了:“易牙,就是因為管仲凡事為國家考慮,我當初才推薦他。你現在來說他的壞話,真是不知好歹,像你們這一類貨色,還虧管仲大人大量讓你們混著。要是我的話,早把你們給炒了,滾吧。”
易牙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走了。他不得不佩服管仲,也不得不佩服鮑叔牙。
隰朋繼任僅僅一個月,也追隨管仲去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管仲的內閣班子,在幾年內全部去世了。
誰還能當總理?齊桓公不知道。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管仲沒有能夠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或者說缺憾。
沒辦法,齊桓公隻能請老師出馬了。
“師父,還是您來吧。”齊桓公親自上門請。
“主公,管仲說得對,我的性格好惡過於分明,不適合。”鮑叔牙推辭。
可是,齊桓公再三邀請,鮑叔牙最後隻得接受,但是有一個條件:炒掉易牙、豎貂和開方。
鮑叔牙果然是眼睛裏不揉沙子。
齊桓公答應了,於是,易牙三人被掃地出門。
很快,鮑叔牙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鮑叔牙每天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別人到晚了,他看著不順眼;走早了,看著不順眼;說話不注意,看著不順眼。總之,大家很快開始煩他。
齊桓公也很不舒服,從前吃喝嫖賭都沒問題,管仲從來不管,因為管仲的理論是:“人生就是來享受的,當了國君不享受,誰還當國君?”管仲不僅不管,有時候還陪齊桓公玩,有時候還出主意。可是,鮑叔牙看不慣,看不慣就說。
齊桓公越來越痛苦,越來越鬱悶,沒了易牙,飯菜不香了;沒了豎貂,起居不暢了;沒了開方,沒人說黃段子了。
“主公啊,你看你這樣多難受,把易牙他們召回來吧,不就做個飯、錘個背、講個黃段子嗎,還能禍國殃民去了?”大老婆大衛姬建議,除了心疼齊桓公之外,她還有自己的目的。什麽目的?
原來,齊桓公六個如夫人生了六個兒子,分別是:大衛姬的兒子公子無虧、小衛姬的兒子公子元、鄭姬的兒子公子昭、葛贏的兒子公子潘、密姬的兒子公子商人和宋華子的兒子公子雍。六個公子中,隻有公子雍出身卑微些,安分守己。
雖說公子昭被宣布為世子,但是五大公子各有各的擁躉,實力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這種現象被稱為結黨。
公子昭的人馬被稱為世子黨,其餘四大公子都屬於公子黨。
易牙和豎貂都是公子無虧的死黨,奇怪的是,公子開方竟然沒有跟自己的姑姑大小衛姬合作,反而與公子潘混在一起,據說是在國家大妓院一起**結下的友誼。
為了自己的兒子,大衛姬當然極力慫恿齊桓公把那三個人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