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君挾其食,守其用,據有餘而製不足,故民無不累於上也。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其通施以禦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盡也。”換成今天的說法,那就是cpi指數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貨幣政策決定了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好的宏觀調控可以通過貨幣政策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這樣才能夠實現調控的真正目的。


    對於黃金,管仲認為,國家如果太儉省,黃金的價值就會降低,那麽對於國家的事業就會不利;如果太奢侈,那麽黃金就會漲價,商品就會貶值,對資源不利。等到商品消耗光了,才發現不足;或者等到產出了,才發現多餘,這都是不懂得計量和調節的結果。


    要控製通貨膨脹,就要限製商品價格,讓商家薄利多銷。


    平衡法是管仲另一項具體的控製通貨膨脹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在豐年的時候低價收購農民家中多餘的糧食,災年的時候加價賣給大家,當然,加價的幅度不能太大。這樣,既控製了價格的過度波動,國家還有得賺。


    不知道周小川通讀過《管子》沒有。


    ——第九,加強軍工生產


    管仲對軍工生產非常重視,他認為打仗需要八個方麵的無敵,其中的第二條和第三條就是戰車的工藝無敵和戰士的兵器無敵,因此,軍工生產非常重要。


    管仲派人收購了天下各地的戰車和武器樣本進行研究,從各地請來最好的工匠和武器製造專家。魯國一向是戰車的最大生產國,因此,大量的魯國工匠被高薪挖來。與此同時,大量收購最好的戰車生產材料和武器用金屬,研製新式武器。


    所有生產的兵器參加春秋兩季的軍事演習,質量上乘的戰車和武器才允許入庫,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齊國的戰車質量在很短時間內追上了魯國,成為當時最好的戰車,齊國的武器也是最堅硬最鋒利的,齊國的弓箭也是射程最遠的。


    齊軍戰力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與他們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軍工生產密不可分。


    ——第十,神奇理財術


    老百姓富了,國家也有錢了。有錢了怎麽辦?要理財了。


    管仲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管仲是一個理財天才,如果股市給他做莊家,大家都要傾家蕩產,因為錢都被他賺了。


    管仲的理財方法多得驚人,《管子》一書的後一百頁基本上都在說理財。所以大家可以知道,管仲當初做生意不掙錢實在是運氣不佳。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買一本《管子》去研究,這裏不再一一贅述了,隻給大家講一個管仲理財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匪夷所思。


    有一天,管仲給齊桓公上完理財課,齊桓公聽得是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


    “還有別的理財辦法嗎?”齊桓公問。


    “還有啊,多著呢,譬如有一種方法叫做禦神用寶,想不想聽?”


    “想聽想聽。”齊桓公興趣十足,聽這名字就很帶勁。


    “北郭有個人,挖地的時候挖出來一條龜,這條龜就值一百畝地。”


    “真的?”一條破龜就值一百畝地,齊桓公不信。


    “那等著瞧吧。”管仲笑了。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車的使團前往那個人家,賜給他黃金一百兩,用金製大盤把那個龜給“請”回來,一路敲鑼打鼓,說那個龜是東海海神的兒子。回來之後,供奉在大台上,每天殺四頭牛祭祀它,號稱無價之寶。當然,牛肉最終都拿去賣掉,一點也不浪費。


    四年之後,齊國出兵攻打孤竹,打聽到丁家糧食夠大軍吃五個月。於是,管仲去找丁家,說是把無價之寶抵押給他,換他的糧食。丁家受寵若驚,收了那條龜回家供著,而齊軍出征孤竹的糧食問題就這麽解決了。


    這就叫禦神用寶,說白了,利用國家的威信忽悠老百姓。如今股市上炒權證,炒期指,其實都是禦神用寶的變種。還有中國股市上從來不分紅的那些公司,跟那個號稱東海海神兒子的烏龜有什麽區別?


    ——第十一,統計學的應用


    “田有軌,人有軌,用有軌,人事有軌,必有軌,鄉有軌,縣有軌,國有軌。不通於軌數而欲為國,不可。”


    什麽是軌?統計。上麵一段話就是說凡事需要統計,不懂得統計理財,那就根本無法治理國家。統計學,在管仲這裏非常重要。據黃仁宇說,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王朝,沒有現代化的原因,就是因為統計學沒有建立起來,“無法用數目字管理”,那是因為後世沒有貫徹管子的思想,否則不會是這樣。


    管仲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統計的機構,他們的統計非常全麵,人口、土地、產出、總值、男女勞力等等,都要進行統計,之後,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各方麵的決策,同時也根據統計結果來進行下一個年度的預測。這也是現代會計學預算和決算的來源。


    統計和預測的結果全部保密,以防止商人從中謀得利益。那麽,誰可以從中謀取利益呢?政府。通過統計,政府掌握各種借貸的時機,從而賺取利潤。也同樣通過統計,國家也設立各種便民措施,譬如到了春天老百姓需要什麽,到了秋天老百姓需要什麽,所有這些,政府都提前做好準備。


    所以,老百姓被政府賺走了錢,無話可說;而政府給他們提供的便利,他們又會非常感激。


    最早把統計學原理應用在政府管理中的,一定是管仲了。


    中國國家統計局是不是該供奉一座管仲的雕像?我看行。


    ——第十二,規劃和計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管仲是一個規劃的高手,因此總能在困難來臨之前做好準備。


    “春天隻有二十五天可以耕種,因此,這二十五天一定要還給老百姓。否則,就會出問題。”管仲看問題歷來是這麽一針見血,他的原則是國家不能耽誤農時。


    可是,又有別的問題。


    農民豐衣足食了,他們就會看輕爵位,就不願意為國出力。怎麽辦?


    管仲的辦法是,耕種的時候政府貸款給他們,秋收的時候用糧食抵貸款。等糧食漲價的時候,讓老百姓繳納兵器,給他們相應價值的糧食。這樣,兵器有了,而由於糧食的差價,國家又賺了,老百姓又虧了,而他們無話可說。這樣,豐衣足食又有點僅夠花銷的意思了,大家對爵位又有了興趣。


    按照糧食的收成,國家每年應該有十分之三用於儲蓄,三年下來就儲備了一年的糧食。當遇上天災沒有收成的年份,國家就修建宮室樓台,政府辦公大樓,雇用老百姓,給他們就業的機會。所以,修建宮室不是為了要好看,而是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需要。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利用這樣的形式來把國家的錢分給大家。二戰之後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就這麽幹過。


    那種不分春夏秋冬都在大興土木的君主,有錢就蓋豪華大樓的政府部門,他們根本就不懂得規劃的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來這才是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原來這才是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