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隨侯親自率軍,出城抗擊侵略者。
戰爭,一觸即發。
在歷史上,這不是一場著名的戰爭。但是,這次戰爭的意義是重大的,它將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對於楚國來說,這既是一場戰爭,更是對中原諸侯實力的投石問路。如果楚國被擊敗了,那麽這就是他們第一次對中原侵略宣告失敗,對於他們的信心和野心都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南蠻各國就會重新審視楚國的力量,南聯盟就將麵臨分崩離析。
因此,這一仗對於楚國來說十分重要,許勝不許敗。
對於隨國來說,敵人就在家門口,勝利則保住家園,失敗則麵臨國家滅亡。
一國兩製的破產
更新時間2008-11-5 17:22:17字數:5434
前704年,楚國與中原國家的第一次戰爭開始了,對陣雙方是以楚國為首的南聯盟和中原國家隨國。
在戰爭開始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春秋時期的戰法。按著區域不同,有不同的戰法。這裏先介紹中原諸侯的戰法。
春秋以車戰為主,通常出兵,隻說車多少乘,不說人數。一來,戰車的人員配置是固定的,二來,戰車的多少直接代表著實力。
按《司馬法》所說: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叫徒兵。這樣的配置類似於後來的坦克和步兵的配置。所謂的甲士三人就是:戰車上左麵的“射”,用弓箭,作遠程攻擊;中間的“禦”是駕駛員;戰車是一車四馬,可以理解為四驅車。中間兩匹為《服》,左右兩邊的稱“驂”,或“騑”;右麵的“車右”,執戈盾,作近戰防禦。
甲士三人中,“射”“禦”都是經過貴族教育的,周朝時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都是貴族的課程;而“車右”更是選孔武有力、忠誠果敢的勇士擔任。“甲士三人”都是貴族精英和無敵勇士,可見車有多重要,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去舞兩下的。簡單地說,車就像後來的高爾夫運動,那是貴族運動。而戰車後麵的徒兵,就是一般戰士了,也就是工農子弟甚至奴隸。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況,那就是君主、主將坐在車上的時候。當此時,主將居中,禦者居左,車右位置不變。由於主將在該車上,所以車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類似警衛團團長;而禦者是偏在一側馭馬駕車的,更得技術超群。
所以《左傳》中介紹戰爭時,基本都要說明主將的禦者和車右。
車戰開始時,戰車駛向對方,兩方開始交戰:先是遠程,射者對攻;戰車靠近後,車右用戈矛交戰;然後戰車擦身而過,駛向遠方,再是弓箭對射。這個過程為“合”。戰車駛遠之後,各自必須再兜過頭來,準備第二次對攻。這個戰車掉頭的過程,就是“回”。然後兩車再駛近而“合”。一個“回”,必有一個“合”。戰鬥就這樣不停的“回”“合”“回”“合”的繼續下去。直到有一方敗北,在“合”之後,不再“回”,直接駕車而逃。
因為逃跑的一方是“合”完逃跑的,所以不用減速,直接衝出戰場,因而有一定的速度優勢;而勝利的一方,在“合”完之後,必須要減速再來一個“回”,才能發現對方的逃跑,從而再加速追逐,這就存在一個距離劣勢和一個速度劣勢,一般很難追上。
因為這個原因,古代車戰很難活捉對方的主將,除非他特別倒黴,譬如車壞了或者掉坑裏了。
——南蠻完勝
隨侯傾盡全國力量,一百五十乘戰車出戰。簡單計算一下,大約一萬人強。
兩軍對陣,隨侯觀察了楚軍的陣地,有些放心了。原來他還有點心虛,壯著膽子來迎戰,如今他是真的有些自信了。
楚軍陣地,粗粗點算一下,戰車一百乘左右。不過每乘戰車配置的步兵人數多一些,大約一百人,總數也是一萬人強。
在戰車數量上,隨國占優;在人數上,基本相當。
從陣型看,隨軍分為上下兩軍,兩軍之間有明顯空當,而楚軍並沒有分得這樣清晰。從隊列看,隨軍似乎更訓練有素,隊列十分整齊,而楚軍的隊列有些鬆散。
再看兵器,隨軍是一色的長戈,楚軍則亂七八糟,有長槍,有短刀。
“哼,楚軍果然是些烏合之眾。蠻夷之人,能成什麽大事?”隨侯對身邊的將士說。
“主公,楚人崇尚左,因此楚王一定在左邊,楚軍精英一定在左邊。我們集中優勢兵力衝擊楚軍右路,一舉擊潰他們,楚軍整個隊伍必然被帶動,之後我們乘亂擊敗他們。”到了這個時候,季梁實際上還有辦法避免隨軍的失敗。
“不當王,非敵也。”少師不屑一顧,他覺得不跟楚王照麵,贏了都不刺激。
少師被楚國忽悠了,隨侯被少師忽悠了。
一通戰鼓,隨軍率先進攻。戰了沒有幾個回合,楚軍崩潰,紛紛逃命。
“追。”隨侯下令。
傳說中的事情,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隨侯沒有去想一想,如果楚軍真的如此不堪一擊,江湖上關於他們的傳說怎麽能夠流傳?
南蠻一向是很狡猾的。隨國軍隊追出去大約十裏路,他們來到了一個典型的丘陵地帶,樹叢茂密的丘陵地帶。戰車已經不能快速奔馳,否則就會翻車。長戈在這裏變得基本沒有用處,因為總是會被樹枝掛住。
楚國人一向是不喜歡車戰的,為什麽?因為在荊楚,山地多河流多而平原少,雨水多而晴天少,因此車難行。打仗時,很少有平地給雙方列陣,主要戰法就是亂戰混戰,而亂戰混戰使用短兵器更有利。因此,楚軍單兵作戰能力強,特別擅長在地形複雜的地點作戰。
正是因為如此,楚軍首次與中原諸侯作戰,在車戰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使用了誘敵深入的計策,將隨軍引到不利於車戰的丘陵地帶,之後伏兵四起,利用單兵作戰的優勢對付隨軍。
到了這個時候,少師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傳說中南蠻子非常狡猾,現在看來,南蠻子不是狡猾,而是大大的狡猾。怎麽辦?就在稍稍猶豫的時候,楚軍的伏兵已經從四麵八方殺了出來,一個個手持短刀,高喊著不知什麽口號,震天動地,隨便掃了一眼,楚軍的人馬至少是隨軍的三倍。
少師見勢不妙,當時下定了決心。什麽決心?除了逃命,還能有什麽決心?可是,對於戰車來說,逃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掉頭掉頭,趕快掉頭。”少師急忙下令,禦者急忙掉頭。
就算在平地上,車開快了掉頭也會翻車,何況是在丘陵地帶。少師的戰車掉頭掉得太急,直接翻了車,還虧少師身手不錯,長戟一撐,從車上跳了下來。驚魂未定,楚軍就已經殺到了。
隨軍的戰力本來就不如楚軍,此時中了埋伏,戰車基本沒用,那還不慌了神?當下喊爹叫娘,亂成一團。被楚軍上來,砍瓜切菜一般,殺得七零八落。
戰爭,一觸即發。
在歷史上,這不是一場著名的戰爭。但是,這次戰爭的意義是重大的,它將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對於楚國來說,這既是一場戰爭,更是對中原諸侯實力的投石問路。如果楚國被擊敗了,那麽這就是他們第一次對中原侵略宣告失敗,對於他們的信心和野心都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南蠻各國就會重新審視楚國的力量,南聯盟就將麵臨分崩離析。
因此,這一仗對於楚國來說十分重要,許勝不許敗。
對於隨國來說,敵人就在家門口,勝利則保住家園,失敗則麵臨國家滅亡。
一國兩製的破產
更新時間2008-11-5 17:22:17字數:5434
前704年,楚國與中原國家的第一次戰爭開始了,對陣雙方是以楚國為首的南聯盟和中原國家隨國。
在戰爭開始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春秋時期的戰法。按著區域不同,有不同的戰法。這裏先介紹中原諸侯的戰法。
春秋以車戰為主,通常出兵,隻說車多少乘,不說人數。一來,戰車的人員配置是固定的,二來,戰車的多少直接代表著實力。
按《司馬法》所說: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叫徒兵。這樣的配置類似於後來的坦克和步兵的配置。所謂的甲士三人就是:戰車上左麵的“射”,用弓箭,作遠程攻擊;中間的“禦”是駕駛員;戰車是一車四馬,可以理解為四驅車。中間兩匹為《服》,左右兩邊的稱“驂”,或“騑”;右麵的“車右”,執戈盾,作近戰防禦。
甲士三人中,“射”“禦”都是經過貴族教育的,周朝時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都是貴族的課程;而“車右”更是選孔武有力、忠誠果敢的勇士擔任。“甲士三人”都是貴族精英和無敵勇士,可見車有多重要,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去舞兩下的。簡單地說,車就像後來的高爾夫運動,那是貴族運動。而戰車後麵的徒兵,就是一般戰士了,也就是工農子弟甚至奴隸。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況,那就是君主、主將坐在車上的時候。當此時,主將居中,禦者居左,車右位置不變。由於主將在該車上,所以車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類似警衛團團長;而禦者是偏在一側馭馬駕車的,更得技術超群。
所以《左傳》中介紹戰爭時,基本都要說明主將的禦者和車右。
車戰開始時,戰車駛向對方,兩方開始交戰:先是遠程,射者對攻;戰車靠近後,車右用戈矛交戰;然後戰車擦身而過,駛向遠方,再是弓箭對射。這個過程為“合”。戰車駛遠之後,各自必須再兜過頭來,準備第二次對攻。這個戰車掉頭的過程,就是“回”。然後兩車再駛近而“合”。一個“回”,必有一個“合”。戰鬥就這樣不停的“回”“合”“回”“合”的繼續下去。直到有一方敗北,在“合”之後,不再“回”,直接駕車而逃。
因為逃跑的一方是“合”完逃跑的,所以不用減速,直接衝出戰場,因而有一定的速度優勢;而勝利的一方,在“合”完之後,必須要減速再來一個“回”,才能發現對方的逃跑,從而再加速追逐,這就存在一個距離劣勢和一個速度劣勢,一般很難追上。
因為這個原因,古代車戰很難活捉對方的主將,除非他特別倒黴,譬如車壞了或者掉坑裏了。
——南蠻完勝
隨侯傾盡全國力量,一百五十乘戰車出戰。簡單計算一下,大約一萬人強。
兩軍對陣,隨侯觀察了楚軍的陣地,有些放心了。原來他還有點心虛,壯著膽子來迎戰,如今他是真的有些自信了。
楚軍陣地,粗粗點算一下,戰車一百乘左右。不過每乘戰車配置的步兵人數多一些,大約一百人,總數也是一萬人強。
在戰車數量上,隨國占優;在人數上,基本相當。
從陣型看,隨軍分為上下兩軍,兩軍之間有明顯空當,而楚軍並沒有分得這樣清晰。從隊列看,隨軍似乎更訓練有素,隊列十分整齊,而楚軍的隊列有些鬆散。
再看兵器,隨軍是一色的長戈,楚軍則亂七八糟,有長槍,有短刀。
“哼,楚軍果然是些烏合之眾。蠻夷之人,能成什麽大事?”隨侯對身邊的將士說。
“主公,楚人崇尚左,因此楚王一定在左邊,楚軍精英一定在左邊。我們集中優勢兵力衝擊楚軍右路,一舉擊潰他們,楚軍整個隊伍必然被帶動,之後我們乘亂擊敗他們。”到了這個時候,季梁實際上還有辦法避免隨軍的失敗。
“不當王,非敵也。”少師不屑一顧,他覺得不跟楚王照麵,贏了都不刺激。
少師被楚國忽悠了,隨侯被少師忽悠了。
一通戰鼓,隨軍率先進攻。戰了沒有幾個回合,楚軍崩潰,紛紛逃命。
“追。”隨侯下令。
傳說中的事情,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隨侯沒有去想一想,如果楚軍真的如此不堪一擊,江湖上關於他們的傳說怎麽能夠流傳?
南蠻一向是很狡猾的。隨國軍隊追出去大約十裏路,他們來到了一個典型的丘陵地帶,樹叢茂密的丘陵地帶。戰車已經不能快速奔馳,否則就會翻車。長戈在這裏變得基本沒有用處,因為總是會被樹枝掛住。
楚國人一向是不喜歡車戰的,為什麽?因為在荊楚,山地多河流多而平原少,雨水多而晴天少,因此車難行。打仗時,很少有平地給雙方列陣,主要戰法就是亂戰混戰,而亂戰混戰使用短兵器更有利。因此,楚軍單兵作戰能力強,特別擅長在地形複雜的地點作戰。
正是因為如此,楚軍首次與中原諸侯作戰,在車戰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使用了誘敵深入的計策,將隨軍引到不利於車戰的丘陵地帶,之後伏兵四起,利用單兵作戰的優勢對付隨軍。
到了這個時候,少師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傳說中南蠻子非常狡猾,現在看來,南蠻子不是狡猾,而是大大的狡猾。怎麽辦?就在稍稍猶豫的時候,楚軍的伏兵已經從四麵八方殺了出來,一個個手持短刀,高喊著不知什麽口號,震天動地,隨便掃了一眼,楚軍的人馬至少是隨軍的三倍。
少師見勢不妙,當時下定了決心。什麽決心?除了逃命,還能有什麽決心?可是,對於戰車來說,逃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掉頭掉頭,趕快掉頭。”少師急忙下令,禦者急忙掉頭。
就算在平地上,車開快了掉頭也會翻車,何況是在丘陵地帶。少師的戰車掉頭掉得太急,直接翻了車,還虧少師身手不錯,長戟一撐,從車上跳了下來。驚魂未定,楚軍就已經殺到了。
隨軍的戰力本來就不如楚軍,此時中了埋伏,戰車基本沒用,那還不慌了神?當下喊爹叫娘,亂成一團。被楚軍上來,砍瓜切菜一般,殺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