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腳,莊公出來看。不看則已,一看之下大吃一驚,為什麽?穀子不見了,隻剩下十車綢緞。
——冒充解放軍
祭足總是有辦法。要記住這一點,祭足總是有辦法。
可是怎麽變出十車綢緞了呢?那年頭還沒有變魔術的,祭足也變不出來,他有他的辦法。
祭足把那兩車周公送的綢緞打開了,都蓋在十車穀子上麵,於是就成了十車綢緞,就這麽簡單。
“這有什麽用?實際上還是十車穀子。”莊公不解。
“不然,咱們就這麽趕著車回去,誰知道這是穀子?咱們一路上就說周王十分優待,送了十車綢緞,同時令我們組織聯軍討伐宋國。”
你要是趕著十車穀子回去,說周王任命你為聯軍總司令,那傻瓜才會信。可是十車綢緞那就不同了,那多貴重啊。
莊公一聽,真是好辦法。
咱不是解放軍,咱冒充解放軍還不行嗎?
第二天,鄭國使團離開洛邑,一路上到處招搖撞騙:看見沒有,周王給了十車綢緞,令我們組成諸侯聯軍,討伐宋國。
全天下很快知道了這個消息,那時候沒有電報,更沒有網際網路,消息主要靠人來傳,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信了,沒人想到這是假的。
就這樣,鄭莊公回到鄭國,立即派遣各路特使前往各路諸侯,假傳周桓王聖旨。有人說沒有玉璽怎麽辦?那簡單,找個蘿蔔自己刻一個就行了。
於是,齊、魯兩個大國響應,約好出兵。其實,魯國和齊國跟宋國的關係都不錯,原先也假模假樣簽了互不侵犯條約,無奈鄭國在假傳聖旨的同時承諾奪得城池歸這兩個國家,於是他們動心了。
國際事務中,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樣的道理,春秋早就已經告訴了我們。
而假冒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策略,那是鄭莊公和祭足的發明,後世代代相傳,到如今美國人動不動搞個聯合國軍,其源頭就在這兒。
後來,聯軍在以鄭莊公為核心的領導團體的英明領導下,取得了對宋戰爭的巨大勝利。這是後話,後麵會有介紹。
——天子要出征
鄭國冒充解放軍討伐宋國之後,天下就知道鄭國是在假傳聖旨了。齊國和魯國得便宜賣乖,說自己也是受害者。
周桓王氣得夠嗆,大罵鄭莊公是狗日的騙子。可惜那時候沒有新聞發布會,否則開新聞發布會譴責鄭國了。
轉眼間又過了五年,這五年鄭莊公再也沒去洛邑。上次去了給了十車穀子,跟打發叫花子一樣,誰還去啊?
偏偏你不去了,他還想你。
“五年不來拜年了,五年啊,孩子都生一堆了,鄭國離這麽近,竟然不來朝拜,這簡直是目無中央嘛。”周桓王拽著官腔說,他很生氣。
天子生氣是什麽後果?秦始皇後來說過:伏屍遍野,血流千裏。說白了,就是戰爭。
周桓王決定討伐鄭國,連當年冒充解放軍的帳一起算。
聽說要討伐鄭國,周公趕緊勸,桓王不聽;頂替了鄭莊公總理職位的虢公也勸,桓王也不聽。
既然最高領導人下了決心要打,那就打吧,想想看,假冒天子以令諸侯都那麽大威力,真天子來號令諸侯,那不是更有威力?冒充解放軍都能打勝仗,真解放軍打假解放軍還會有問題?
還真有問題。
天子被人假冒過了,基本上就不值錢了。解放軍被人冒充過了,戰鬥力就不行了。
所以,假冒偽劣的害處是很大的。
周桓王給各地諸侯下了動員令,結果呢?幾個大國中,秦國正抗戎呢,沒時間;晉國正內亂呢,沒精力;齊國和魯國正準備聯姻辦喜事呢,沒興趣。至於那些小國,有裝傻的有充愣的,總之,能不來都不來。
費了半天勁,隻有蔡國、陳國和衛國表示服從中央,起兵助戰。
仗還沒打,周桓王已經輸了一陣。堂堂天子,號召力也就這樣,還不如衛國鄭國這樣的諸侯國。
怎麽辦?周桓王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不打,那以後更沒人聽他的。所以,隻能打,而且隻能打贏,不能打輸。打贏了,可以藉機重樹權威,打輸了呢?周桓王不敢去想。
正因為如此,桓王決定禦駕親征。
賭博,這就是一場賭博。就像一個炒股被套的,他拿出更多的錢來搏。而往往,他會輸得更慘。
——中央軍一敗塗地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軍隊會同衛國、蔡國和陳國軍隊,進攻鄭國,直逼滎陽。周桓王親自帶隊,周公和虢公也都隨軍。
鄭國萬萬沒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這麽高的規格來打自己,用句現代話說,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齊了。
鄭莊公緊急召開大會,討論眼前的形勢。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們分為主降派和主戰派。經過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最終,主戰派占了上風。
大家達成共識: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帶來國際輿論的壓力。
祭足開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聯軍戰力部署。
根據諜報,聯軍分為三路進攻,左路是陳國軍隊,由周公指揮;右路是衛國和蔡國軍隊,由虢公統領;中路是周朝解放軍,周桓王親自率領。
三路軍中,陳國戰鬥力最差,而且主帥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屬於不思進取的那一類。右路衛國和蔡國軍隊中,蔡國軍隊很菜,可以忽略不計,衛國軍隊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戰鬥欲望不強。中路是聯軍精銳,屬於周朝正規軍。
其次,確定我方打法。
鄭軍採用各個擊破戰略,右路軍由大夫曼伯率領,以精銳部隊衝擊對方左路陳國軍隊,要求擊潰對方。
在擊潰對方左路軍之後,左路由高渠彌率領,穩紮穩打,進攻對方右路的衛國和蔡國軍隊,重點進攻蔡國軍隊,待蔡國軍隊潰敗之後,合擊衛國軍隊。
在擊潰對方兩翼之後,左右兩軍向中央合擊周朝軍隊,此時周軍必然後撤,此時,鄭國正麵軍隊由鄭莊公親自指揮,追擊周軍。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對陳國軍隊,擊潰為主,趕走了事;對衛國軍隊,務求全殲;對周朝軍隊,警告為主。
祭足在這裏就像一個炒股的高手,把怎樣建倉、怎樣拉升和怎樣借利好出貨都算得清清楚楚。
現在,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了。他們也知道,此戰隻能勝不能敗,一旦失敗,那麽每個人的罪名都會很重,每個人都會死,而每個人的子孫後代都隻能當奴隸。
鄭國軍隊出動了,他們在城外安下大營,與聯軍對壘。
第二天,聯軍列陣,等待鄭軍出來廝殺。按著那時的規矩,鄭軍也就該出來列陣,決一死戰。
可是,規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鄭軍根本就沒有動靜,大營營門緊閉,拒不出戰。
桓王有些鬱悶,他已經準備好了一套說辭,要在陣前痛斥鄭莊公。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鄭莊公根本就不出來。
看看一個上午過去,聯軍又渴又餓,鄭軍還是不見動靜。桓王正在考慮是撤退還是強攻鄭軍大營,還沒考慮好,就聽見鄭軍營中一通戰鼓。緊接著,鄭軍大營右翼營門大開,鄭軍戰車呼嘯而出,不列陣不打話,猛虎下山一般直撲聯軍左軍。
——冒充解放軍
祭足總是有辦法。要記住這一點,祭足總是有辦法。
可是怎麽變出十車綢緞了呢?那年頭還沒有變魔術的,祭足也變不出來,他有他的辦法。
祭足把那兩車周公送的綢緞打開了,都蓋在十車穀子上麵,於是就成了十車綢緞,就這麽簡單。
“這有什麽用?實際上還是十車穀子。”莊公不解。
“不然,咱們就這麽趕著車回去,誰知道這是穀子?咱們一路上就說周王十分優待,送了十車綢緞,同時令我們組織聯軍討伐宋國。”
你要是趕著十車穀子回去,說周王任命你為聯軍總司令,那傻瓜才會信。可是十車綢緞那就不同了,那多貴重啊。
莊公一聽,真是好辦法。
咱不是解放軍,咱冒充解放軍還不行嗎?
第二天,鄭國使團離開洛邑,一路上到處招搖撞騙:看見沒有,周王給了十車綢緞,令我們組成諸侯聯軍,討伐宋國。
全天下很快知道了這個消息,那時候沒有電報,更沒有網際網路,消息主要靠人來傳,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信了,沒人想到這是假的。
就這樣,鄭莊公回到鄭國,立即派遣各路特使前往各路諸侯,假傳周桓王聖旨。有人說沒有玉璽怎麽辦?那簡單,找個蘿蔔自己刻一個就行了。
於是,齊、魯兩個大國響應,約好出兵。其實,魯國和齊國跟宋國的關係都不錯,原先也假模假樣簽了互不侵犯條約,無奈鄭國在假傳聖旨的同時承諾奪得城池歸這兩個國家,於是他們動心了。
國際事務中,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樣的道理,春秋早就已經告訴了我們。
而假冒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策略,那是鄭莊公和祭足的發明,後世代代相傳,到如今美國人動不動搞個聯合國軍,其源頭就在這兒。
後來,聯軍在以鄭莊公為核心的領導團體的英明領導下,取得了對宋戰爭的巨大勝利。這是後話,後麵會有介紹。
——天子要出征
鄭國冒充解放軍討伐宋國之後,天下就知道鄭國是在假傳聖旨了。齊國和魯國得便宜賣乖,說自己也是受害者。
周桓王氣得夠嗆,大罵鄭莊公是狗日的騙子。可惜那時候沒有新聞發布會,否則開新聞發布會譴責鄭國了。
轉眼間又過了五年,這五年鄭莊公再也沒去洛邑。上次去了給了十車穀子,跟打發叫花子一樣,誰還去啊?
偏偏你不去了,他還想你。
“五年不來拜年了,五年啊,孩子都生一堆了,鄭國離這麽近,竟然不來朝拜,這簡直是目無中央嘛。”周桓王拽著官腔說,他很生氣。
天子生氣是什麽後果?秦始皇後來說過:伏屍遍野,血流千裏。說白了,就是戰爭。
周桓王決定討伐鄭國,連當年冒充解放軍的帳一起算。
聽說要討伐鄭國,周公趕緊勸,桓王不聽;頂替了鄭莊公總理職位的虢公也勸,桓王也不聽。
既然最高領導人下了決心要打,那就打吧,想想看,假冒天子以令諸侯都那麽大威力,真天子來號令諸侯,那不是更有威力?冒充解放軍都能打勝仗,真解放軍打假解放軍還會有問題?
還真有問題。
天子被人假冒過了,基本上就不值錢了。解放軍被人冒充過了,戰鬥力就不行了。
所以,假冒偽劣的害處是很大的。
周桓王給各地諸侯下了動員令,結果呢?幾個大國中,秦國正抗戎呢,沒時間;晉國正內亂呢,沒精力;齊國和魯國正準備聯姻辦喜事呢,沒興趣。至於那些小國,有裝傻的有充愣的,總之,能不來都不來。
費了半天勁,隻有蔡國、陳國和衛國表示服從中央,起兵助戰。
仗還沒打,周桓王已經輸了一陣。堂堂天子,號召力也就這樣,還不如衛國鄭國這樣的諸侯國。
怎麽辦?周桓王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不打,那以後更沒人聽他的。所以,隻能打,而且隻能打贏,不能打輸。打贏了,可以藉機重樹權威,打輸了呢?周桓王不敢去想。
正因為如此,桓王決定禦駕親征。
賭博,這就是一場賭博。就像一個炒股被套的,他拿出更多的錢來搏。而往往,他會輸得更慘。
——中央軍一敗塗地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軍隊會同衛國、蔡國和陳國軍隊,進攻鄭國,直逼滎陽。周桓王親自帶隊,周公和虢公也都隨軍。
鄭國萬萬沒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這麽高的規格來打自己,用句現代話說,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齊了。
鄭莊公緊急召開大會,討論眼前的形勢。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們分為主降派和主戰派。經過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最終,主戰派占了上風。
大家達成共識: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帶來國際輿論的壓力。
祭足開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聯軍戰力部署。
根據諜報,聯軍分為三路進攻,左路是陳國軍隊,由周公指揮;右路是衛國和蔡國軍隊,由虢公統領;中路是周朝解放軍,周桓王親自率領。
三路軍中,陳國戰鬥力最差,而且主帥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屬於不思進取的那一類。右路衛國和蔡國軍隊中,蔡國軍隊很菜,可以忽略不計,衛國軍隊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戰鬥欲望不強。中路是聯軍精銳,屬於周朝正規軍。
其次,確定我方打法。
鄭軍採用各個擊破戰略,右路軍由大夫曼伯率領,以精銳部隊衝擊對方左路陳國軍隊,要求擊潰對方。
在擊潰對方左路軍之後,左路由高渠彌率領,穩紮穩打,進攻對方右路的衛國和蔡國軍隊,重點進攻蔡國軍隊,待蔡國軍隊潰敗之後,合擊衛國軍隊。
在擊潰對方兩翼之後,左右兩軍向中央合擊周朝軍隊,此時周軍必然後撤,此時,鄭國正麵軍隊由鄭莊公親自指揮,追擊周軍。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對陳國軍隊,擊潰為主,趕走了事;對衛國軍隊,務求全殲;對周朝軍隊,警告為主。
祭足在這裏就像一個炒股的高手,把怎樣建倉、怎樣拉升和怎樣借利好出貨都算得清清楚楚。
現在,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了。他們也知道,此戰隻能勝不能敗,一旦失敗,那麽每個人的罪名都會很重,每個人都會死,而每個人的子孫後代都隻能當奴隸。
鄭國軍隊出動了,他們在城外安下大營,與聯軍對壘。
第二天,聯軍列陣,等待鄭軍出來廝殺。按著那時的規矩,鄭軍也就該出來列陣,決一死戰。
可是,規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鄭軍根本就沒有動靜,大營營門緊閉,拒不出戰。
桓王有些鬱悶,他已經準備好了一套說辭,要在陣前痛斥鄭莊公。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鄭莊公根本就不出來。
看看一個上午過去,聯軍又渴又餓,鄭軍還是不見動靜。桓王正在考慮是撤退還是強攻鄭軍大營,還沒考慮好,就聽見鄭軍營中一通戰鼓。緊接著,鄭軍大營右翼營門大開,鄭軍戰車呼嘯而出,不列陣不打話,猛虎下山一般直撲聯軍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