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後,地方諸侯終於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陰謀家應運而生,各種禁錮被漸次打爛,改革了,開放了,搞活了。從經濟到政治,從物質到精神,春秋時期無疑是一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
在中央政府已經無法維護世界秩序之後,舊的平衡打亂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於是戰爭開始了。你來我往,分分和和,整個春秋就是一部戰爭史。
後人說:春秋無義戰。問題是,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古今中外,戰爭都是為了利益,殺人遊戲與"義"字原本就沒有任何關聯,什麽戰爭是義戰?從來沒有過,從前沒有,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有。
有戰爭,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須發展。
這是一個英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下麵,我們來看看春秋第一個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生,也就是鄭莊公。關於鄭莊公,歷史上的評價並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跡,我們會對他有公正的評價的。
--深謀遠慮者
鄭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的國家,或者說,是深謀遠慮的國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聰明,吃苦耐勞。沒辦法,他是厲王在野豬林生的,從小在野豬林長大,想不吃苦耐勞也不行。
宣王時代,姬友擔任司徒,也就是國土資源部部長,掌管國家土地,地位僅次於三公六卿。
宣王將姬友封在鄭,伯爵。那時的鄭不在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而在陝西,緊挨著西戎,地盤不大。
到了幽王時代,西戎逐漸強大,幽王又不務正業,情況有些危險。盡管是高幹,姬友還是很擔心,因為他看到周朝必將走向衰落。這個時候,他知道要為自己找尋退路了。什麽是英雄?知進退,識榮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陽父,周朝最聰明的人。幾杯小酒落肚,話進正題。
"國家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國語》裏這樣記載,換成今天的話,就是:"國家亂套了,我怕連累自己,到哪裏再去弄塊地兒才能保住命啊?"
多麽直截了當,多麽聰明。實在救不了國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盤都已經分得差不多了,怎麽辦?這就是為什麽姬友要請教伯陽父了。
"兄弟,既然你問起來,我就告訴你吧。"伯陽父也早就看出來這個國家要完蛋,也看出來姬友不是個尋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傳授經驗。
伯陽父全麵地分析國際形勢,簡潔地說,西麵有西戎鬼子,來去如風的,很難纏;南麵是南蠻楚國,幹不過;北麵是晉國,那不僅幹不過,而且爵位高輩分高惹不起;東麵呢,齊國魯國都是大國,也惹不起。隻有中部有兩個國家,一個叫東虢,一個叫鄶,兩個國家爵位低,一個是子爵,一個是男爵,兩個國家的君主又都很黃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歡他們。我看,想辦法在那一帶弄塊地,然後找機會辦了他們,不就成了大國?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辦。首先用重金賄賂東虢、鄶兩國國君,然後以國土資源部的名義要求他們貢獻一點土地出來。果然,兩個國家一來收了好處,二來也想巴結中央高級領導,於是各自獻出十座城來。這一邊姬友告訴幽王自己弄了一塊地,想把國家搬走。幽王落得做個順水人情,當即批準。於是,鄭國國民整個搬到了今天的河南滎陽。
第18節:春秋開始了(4)
鄭國就是這麽來的,姬友就是鄭桓公,也是鄭姓、段姓、遊姓、濮陽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鄭國的事情,他個人卻沒有躲過預言中的災難。後來姬友戰死,兒子掘突繼位為鄭武公,果然滅了東虢、鄶兩國,鄭國成了大國,一切都在伯陽父當初意料之中。
不過這裏提前要說的是,就如炒股分為短線、中線和長線一樣,伯陽父的主意屬於中線。雖然鄭國順利搬遷並且成了強國,但是身處秦晉齊楚之間,常年麵臨投靠誰的難題,常年被討伐,誰不高興了都來騷擾你一把,在你身上找點安慰,那活得是真累。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個男主角就要出場了。
通常,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們都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出場,譬如他媽懷孕的時候夢見龍入懷或者生的時候滿地紅光等等。
但是,這個英雄是個例外。
幽王被殺那一年,鄭武公與申侯的小女兒訂婚,不過那時申侯的小女兒還小,直到鄭武公十年,也就是前761年,鄭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兒做老婆,史書中稱她為武薑,因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薑。四年之後,武薑生了第一個孩子。
武薑是一個很強壯的女人,據說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頭野豬。懷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徵兆,武薑也不在意。那一天,武薑沉沉睡去,正在做夢打狼,就聽見有小孩的哭聲,開始還以為是夢裏,後來哭聲越來越大,這才睜開眼,發現孩子已經生出來了,還是個男孩。
尋常人生孩子,那可是大事,接生婆伺候著,喊著"深呼吸"、"使勁"等等,還要老公按著身子,千辛萬苦,才生出個孩子來,因此格外的珍惜,格外的寶貝。偏偏這個武薑生個孩子一點感覺都沒有,於是問題來了。
按著申國的說法,夢醒的情況下生孩子叫"寤生",不吉利。所以武薑一點也沒有生完孩子之後應該有的興奮,她很不高興,索性就給孩子取個名字叫寤生。那時候武公在東周當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顧不過來了,兒子叫什麽也無所謂。
三年之後,武薑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宮裏呆的時間長了,身體不如從前,總之,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來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勁了,有感覺了。小兒子的名字叫段。
武薑不喜歡大兒子,喜歡小兒子。基本上,小兒子是親兒子,大兒子好像是隔壁老張的孩子。這麽說吧,武薑對大兒子也就比後媽稍微好一點,動不動就罵,怎麽看怎麽不順眼。
後來武公死了,臨死之前,武薑說:"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們讓段接班吧?"
"不行,寤生又沒犯錯,憑什麽廢了他?"武公一口否決,之後沒多久,武公鞠躬盡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寤生十三歲,段十歲。
--忍
鄭莊公,十三歲。如果按照中國的傳統虛歲說法,十四歲。共叔段,十歲,因為武公把共城給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們兄弟兩個都是娘的孩子,你繼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盤好幾百裏,可是你弟弟段就隻有共城那麽屁大個地方,放個屁全城人都能聞到。你忍心嗎?啊?"鄭莊公繼位沒幾天,薑太後就來找他興師問罪,武薑現在是太後了。
從小到大,武薑都以"喪門星"和"笨蛋"來稱呼寤生,如今寤生作了國君,不好再那麽稱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說的是。你說吧,把哪裏給弟弟?"莊公恭恭敬敬,娘說什麽就是什麽。
在中央政府已經無法維護世界秩序之後,舊的平衡打亂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於是戰爭開始了。你來我往,分分和和,整個春秋就是一部戰爭史。
後人說:春秋無義戰。問題是,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古今中外,戰爭都是為了利益,殺人遊戲與"義"字原本就沒有任何關聯,什麽戰爭是義戰?從來沒有過,從前沒有,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有。
有戰爭,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須發展。
這是一個英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下麵,我們來看看春秋第一個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生,也就是鄭莊公。關於鄭莊公,歷史上的評價並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跡,我們會對他有公正的評價的。
--深謀遠慮者
鄭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的國家,或者說,是深謀遠慮的國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聰明,吃苦耐勞。沒辦法,他是厲王在野豬林生的,從小在野豬林長大,想不吃苦耐勞也不行。
宣王時代,姬友擔任司徒,也就是國土資源部部長,掌管國家土地,地位僅次於三公六卿。
宣王將姬友封在鄭,伯爵。那時的鄭不在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而在陝西,緊挨著西戎,地盤不大。
到了幽王時代,西戎逐漸強大,幽王又不務正業,情況有些危險。盡管是高幹,姬友還是很擔心,因為他看到周朝必將走向衰落。這個時候,他知道要為自己找尋退路了。什麽是英雄?知進退,識榮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陽父,周朝最聰明的人。幾杯小酒落肚,話進正題。
"國家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國語》裏這樣記載,換成今天的話,就是:"國家亂套了,我怕連累自己,到哪裏再去弄塊地兒才能保住命啊?"
多麽直截了當,多麽聰明。實在救不了國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盤都已經分得差不多了,怎麽辦?這就是為什麽姬友要請教伯陽父了。
"兄弟,既然你問起來,我就告訴你吧。"伯陽父也早就看出來這個國家要完蛋,也看出來姬友不是個尋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傳授經驗。
伯陽父全麵地分析國際形勢,簡潔地說,西麵有西戎鬼子,來去如風的,很難纏;南麵是南蠻楚國,幹不過;北麵是晉國,那不僅幹不過,而且爵位高輩分高惹不起;東麵呢,齊國魯國都是大國,也惹不起。隻有中部有兩個國家,一個叫東虢,一個叫鄶,兩個國家爵位低,一個是子爵,一個是男爵,兩個國家的君主又都很黃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歡他們。我看,想辦法在那一帶弄塊地,然後找機會辦了他們,不就成了大國?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辦。首先用重金賄賂東虢、鄶兩國國君,然後以國土資源部的名義要求他們貢獻一點土地出來。果然,兩個國家一來收了好處,二來也想巴結中央高級領導,於是各自獻出十座城來。這一邊姬友告訴幽王自己弄了一塊地,想把國家搬走。幽王落得做個順水人情,當即批準。於是,鄭國國民整個搬到了今天的河南滎陽。
第18節:春秋開始了(4)
鄭國就是這麽來的,姬友就是鄭桓公,也是鄭姓、段姓、遊姓、濮陽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鄭國的事情,他個人卻沒有躲過預言中的災難。後來姬友戰死,兒子掘突繼位為鄭武公,果然滅了東虢、鄶兩國,鄭國成了大國,一切都在伯陽父當初意料之中。
不過這裏提前要說的是,就如炒股分為短線、中線和長線一樣,伯陽父的主意屬於中線。雖然鄭國順利搬遷並且成了強國,但是身處秦晉齊楚之間,常年麵臨投靠誰的難題,常年被討伐,誰不高興了都來騷擾你一把,在你身上找點安慰,那活得是真累。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個男主角就要出場了。
通常,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們都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出場,譬如他媽懷孕的時候夢見龍入懷或者生的時候滿地紅光等等。
但是,這個英雄是個例外。
幽王被殺那一年,鄭武公與申侯的小女兒訂婚,不過那時申侯的小女兒還小,直到鄭武公十年,也就是前761年,鄭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兒做老婆,史書中稱她為武薑,因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薑。四年之後,武薑生了第一個孩子。
武薑是一個很強壯的女人,據說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頭野豬。懷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徵兆,武薑也不在意。那一天,武薑沉沉睡去,正在做夢打狼,就聽見有小孩的哭聲,開始還以為是夢裏,後來哭聲越來越大,這才睜開眼,發現孩子已經生出來了,還是個男孩。
尋常人生孩子,那可是大事,接生婆伺候著,喊著"深呼吸"、"使勁"等等,還要老公按著身子,千辛萬苦,才生出個孩子來,因此格外的珍惜,格外的寶貝。偏偏這個武薑生個孩子一點感覺都沒有,於是問題來了。
按著申國的說法,夢醒的情況下生孩子叫"寤生",不吉利。所以武薑一點也沒有生完孩子之後應該有的興奮,她很不高興,索性就給孩子取個名字叫寤生。那時候武公在東周當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顧不過來了,兒子叫什麽也無所謂。
三年之後,武薑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宮裏呆的時間長了,身體不如從前,總之,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來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勁了,有感覺了。小兒子的名字叫段。
武薑不喜歡大兒子,喜歡小兒子。基本上,小兒子是親兒子,大兒子好像是隔壁老張的孩子。這麽說吧,武薑對大兒子也就比後媽稍微好一點,動不動就罵,怎麽看怎麽不順眼。
後來武公死了,臨死之前,武薑說:"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們讓段接班吧?"
"不行,寤生又沒犯錯,憑什麽廢了他?"武公一口否決,之後沒多久,武公鞠躬盡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寤生十三歲,段十歲。
--忍
鄭莊公,十三歲。如果按照中國的傳統虛歲說法,十四歲。共叔段,十歲,因為武公把共城給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們兄弟兩個都是娘的孩子,你繼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盤好幾百裏,可是你弟弟段就隻有共城那麽屁大個地方,放個屁全城人都能聞到。你忍心嗎?啊?"鄭莊公繼位沒幾天,薑太後就來找他興師問罪,武薑現在是太後了。
從小到大,武薑都以"喪門星"和"笨蛋"來稱呼寤生,如今寤生作了國君,不好再那麽稱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說的是。你說吧,把哪裏給弟弟?"莊公恭恭敬敬,娘說什麽就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