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的評價是,柴契爾首相在其前兩屆任期內,在內政、外交、軍事三方麵都取得了赫赫政績,但在北愛爾蘭問題上卻毫無建樹,未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突破,連她本人也險遭暗算。一聲巨響,她本人雖僥倖死裏逃生,安然無恙,但畢竟留給了世人太多的思考:作為二流的西方強國和昔日餘威猶在的日不落帝國,麵對日益猖獗的國內恐怖活動,竟然無能為力,無甚作為,豈不蹊蹺?!
第五章 第三次蟬聯英國首相
1. 奇蹟——首相一職中的“三連冠”
柴契爾夫人不愧是一名實用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當然,這裏所說的“實用”和“功利”,並毫無通常的貶義在內,而隻是表明“鐵娘子”善於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把握機會,蓄勢待發,將斑斕的事業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
毫無疑義的是,她對待競選也正是本著這一準則行事的——不斷地與工黨頑強爭奪,“使工黨作為一支選舉力量從英國政治中消失掉。”柴契爾夫人的抱負是,在戰後的新時期做邱吉爾沒能做的事,竭盡全力,把工黨執政時實施的福利國家政策和影響“推回去”,用“新保守主義”的政策拖垮工黨。因此,我們不妨說,柴契爾夫人大力推進同工黨的鬥爭,正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
1987年5月11日,經過長達一年多的醞釀和準備,柴契爾首相決定把1988年應屆大選提前到1987年6月11日舉行。按照慣例,女王於同日將大選日期諭知全國人民。
觀察家不難看出,柴契爾夫人敲定的大選日期是十分適時的。想當年,她利用福克蘭群島勝利的聲浪,不失時機地突然宣布提前大選。結果,“鐵娘子”心想事成,第二次連任首相成功。這次雖然缺乏戰勝者那如日中天的威望,但國內經濟形勢的持續好轉和她在國際舞台上那十分活躍、牽挽三方的大國領袖形象,確實為她創下了異常有利的條件。
80年代以來,英國的經濟情況確實有了舉世矚目的重大轉機:國內的經濟增長率是2.6%,英鎊走勢穩中有升,股價一直上揚,利率開始下降,通脹率幾年來基本控製在3.9%左右,製造業形勢大好,購銷兩旺,生產率的提高居西方各國之冠。經濟情況明顯改善,就業者的實際收入平均增長了4.2%,國內市場上出現了“借貸繁榮”到“消費繁榮”的雙喜景象。英國政府於1985—1986年財政年度的稅收總額超過了上一年度的8個百分點,私有化政策為政府廣開了財源,淨增了50多億英鎊。總之,從1982年起,英國經濟擺脫了“低穀”徘徊的怪圈,其增長速度超過了法國、義大利和聯邦德國,僅次於遠東的日本。盡管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一些負麵因素,諸如:失業人數始終居高不下,全國維繫著300多萬的失業大軍;製造業雖然欣欣向榮,但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南富北貧,國家經濟的發展頗不平衡,等等。但是,從發展情況來看,柴契爾夫人在第二任首相期間的總的經濟形勢,的確是逐年看好的。
在國際舞台上,柴契爾首相以其精明和膽識拓寬了英國的活動空間,尤其是以其直來直去、不屈不撓的外交風格,在歐、美、蘇三方關係中扮演了一名獨特的、不可取代的溝通與協調角色,發揮了新時代中不同凡響的影響。論者以為,這是自邱吉爾以來,任何其他首相都是做不到的。
早在1986年保守黨在伯恩茅斯舉行的年會上,柴契爾夫人在準備演講稿時,就著眼於來年的大選而頗費精力。她對自己的幕僚說道:
“我必須總結以往歷次演講,但又不能簡單地加以重複;我必須提出一個能在下幾個月中燃起人們心中希望之火的主題。
而什麽才是“燃起人民心中希望之火的主題”呢?
其實,這個主題也就是在大選中鎖定的基調。經過柴契爾夫人的仔細斟酌及其同僚們的精心設計,最後商定了兩個核心主題:其一是全麵講深講透保守黨經濟政策所結下的碩果,即國內經濟的逐年繁榮;另一是堅持英國要有自己獨立的核武庫,猛烈抨擊工黨的片麵核裁軍政策。
進入1987年後,英國國內的競選氣氛日益濃重。但保守黨正式拉開競選架勢則是在當年的5月15日之後,即在宣布全國大選的4天之後。為了有效地推動大選工作的順利進行,柴契爾首相於5月23日成立了“一級策略組”,把前兩次大選中與她一道戰鬥過的親信和高參們(如戈登·裏斯和塞西爾·帕金森等)召集攏來,開了個“緊急會議”,製定了有關“控製這次大選局勢”的策略。
5月24日,柴契爾夫人終於找到了大選中的頭一個突破口,因為這一天工黨領袖金諾克在一次早間電視談話中說漏了嘴。他說麵對蘇聯武器的威脅和核恐怖的陰影,英國別無選擇,隻能用遊擊戰來抵禦。於是保守黨立即抓住他的這一失言,不失時機地展開了火力兇猛的攻堅戰,從而扭轉了前一階段競選時兩黨相互拉鋸的局麵。柴契爾首相進一步闡述她在上一年保守黨年會上演講的核心主題之一——用密集火力攻擊工黨的無核防務政策,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位“鐵娘子”痛斥了工黨的防務政策是“向蘇聯搖白旗的政策”,指責“工黨的英國將是中立主義者的英國,這恰恰是40年來蘇聯蓄意謀求的最大利益”,金諾克將使蘇聯輕易得手,“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得到它”。
為了營運對策,變被動為主動,工黨於5月28日隨即轉換辯論主題。他們把火力集中在人身攻擊上,企圖從這裏打開缺口,來貶損柴契爾夫人的人品。金諾克攻擊柴契爾政府壓縮公共開支,造成社會福利經費的不足,以致某些與人民利益息息攸關的醫療保健、教育和公共運輸等部門的服務質量下降,他抓住這些事實大做文章,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他們挖空心思,終於找到了一名手疾患者,此人去年夏天不幸罹患的手疾與柴契爾夫人的手疾完全類似,但首相的病很快就給治好了,而這一平民卻還在耐心地等候動手術。按照預定計劃,工黨準備在大選將剩下一周多一點時間內就這一問題對現任首相大興問罪之師,給她的“仕宦人格”進行一次大曝光。不想工黨的這一招反而弄巧成拙,在這次大選中,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似乎引不起廣大選民的興趣,反而招致了他們的反感。選民們最關注的,是未來首相人選的個人魅力、國內政績和國際形象,而這三方麵柴契爾夫人都兼而有之,而且高居榜首,因而工黨這“黔驢技窮”的最後一招,也隻落得個“無濟於事”、掀不起大浪的結局。
針對工黨的這一人身攻訐,柴契爾夫人初聞之下,雖然十分惱怒,但從大選的這一“大局”出發,她還是強忍在心,不予計較。但在愛丁堡的一次集會上,“鐵娘子”總算找到了機會來“後發製人”了。她在集會上大聲疾呼道:
“工黨正打算使用人格攻擊,這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可是,人格攻擊代替不了政策,它隻能暗示對方的慌成一團。不管怎樣,這種攻擊對我毫無影響。恰如哈裏·杜魯門所說:‘如果你受不了熱度,那就請離開廚房。’主席先生,經過了8年熱爐的歷煉,我想我完全可以說:我將能更全麵地把握和協調,這個熱度我也完全可以忍受。”選民們從“鐵娘子”的這次演說中不難看出她那政治家的寬博胸懷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其實這也是對工黨攻擊的最有效回答——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第五章 第三次蟬聯英國首相
1. 奇蹟——首相一職中的“三連冠”
柴契爾夫人不愧是一名實用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當然,這裏所說的“實用”和“功利”,並毫無通常的貶義在內,而隻是表明“鐵娘子”善於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把握機會,蓄勢待發,將斑斕的事業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
毫無疑義的是,她對待競選也正是本著這一準則行事的——不斷地與工黨頑強爭奪,“使工黨作為一支選舉力量從英國政治中消失掉。”柴契爾夫人的抱負是,在戰後的新時期做邱吉爾沒能做的事,竭盡全力,把工黨執政時實施的福利國家政策和影響“推回去”,用“新保守主義”的政策拖垮工黨。因此,我們不妨說,柴契爾夫人大力推進同工黨的鬥爭,正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
1987年5月11日,經過長達一年多的醞釀和準備,柴契爾首相決定把1988年應屆大選提前到1987年6月11日舉行。按照慣例,女王於同日將大選日期諭知全國人民。
觀察家不難看出,柴契爾夫人敲定的大選日期是十分適時的。想當年,她利用福克蘭群島勝利的聲浪,不失時機地突然宣布提前大選。結果,“鐵娘子”心想事成,第二次連任首相成功。這次雖然缺乏戰勝者那如日中天的威望,但國內經濟形勢的持續好轉和她在國際舞台上那十分活躍、牽挽三方的大國領袖形象,確實為她創下了異常有利的條件。
80年代以來,英國的經濟情況確實有了舉世矚目的重大轉機:國內的經濟增長率是2.6%,英鎊走勢穩中有升,股價一直上揚,利率開始下降,通脹率幾年來基本控製在3.9%左右,製造業形勢大好,購銷兩旺,生產率的提高居西方各國之冠。經濟情況明顯改善,就業者的實際收入平均增長了4.2%,國內市場上出現了“借貸繁榮”到“消費繁榮”的雙喜景象。英國政府於1985—1986年財政年度的稅收總額超過了上一年度的8個百分點,私有化政策為政府廣開了財源,淨增了50多億英鎊。總之,從1982年起,英國經濟擺脫了“低穀”徘徊的怪圈,其增長速度超過了法國、義大利和聯邦德國,僅次於遠東的日本。盡管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一些負麵因素,諸如:失業人數始終居高不下,全國維繫著300多萬的失業大軍;製造業雖然欣欣向榮,但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南富北貧,國家經濟的發展頗不平衡,等等。但是,從發展情況來看,柴契爾夫人在第二任首相期間的總的經濟形勢,的確是逐年看好的。
在國際舞台上,柴契爾首相以其精明和膽識拓寬了英國的活動空間,尤其是以其直來直去、不屈不撓的外交風格,在歐、美、蘇三方關係中扮演了一名獨特的、不可取代的溝通與協調角色,發揮了新時代中不同凡響的影響。論者以為,這是自邱吉爾以來,任何其他首相都是做不到的。
早在1986年保守黨在伯恩茅斯舉行的年會上,柴契爾夫人在準備演講稿時,就著眼於來年的大選而頗費精力。她對自己的幕僚說道:
“我必須總結以往歷次演講,但又不能簡單地加以重複;我必須提出一個能在下幾個月中燃起人們心中希望之火的主題。
而什麽才是“燃起人民心中希望之火的主題”呢?
其實,這個主題也就是在大選中鎖定的基調。經過柴契爾夫人的仔細斟酌及其同僚們的精心設計,最後商定了兩個核心主題:其一是全麵講深講透保守黨經濟政策所結下的碩果,即國內經濟的逐年繁榮;另一是堅持英國要有自己獨立的核武庫,猛烈抨擊工黨的片麵核裁軍政策。
進入1987年後,英國國內的競選氣氛日益濃重。但保守黨正式拉開競選架勢則是在當年的5月15日之後,即在宣布全國大選的4天之後。為了有效地推動大選工作的順利進行,柴契爾首相於5月23日成立了“一級策略組”,把前兩次大選中與她一道戰鬥過的親信和高參們(如戈登·裏斯和塞西爾·帕金森等)召集攏來,開了個“緊急會議”,製定了有關“控製這次大選局勢”的策略。
5月24日,柴契爾夫人終於找到了大選中的頭一個突破口,因為這一天工黨領袖金諾克在一次早間電視談話中說漏了嘴。他說麵對蘇聯武器的威脅和核恐怖的陰影,英國別無選擇,隻能用遊擊戰來抵禦。於是保守黨立即抓住他的這一失言,不失時機地展開了火力兇猛的攻堅戰,從而扭轉了前一階段競選時兩黨相互拉鋸的局麵。柴契爾首相進一步闡述她在上一年保守黨年會上演講的核心主題之一——用密集火力攻擊工黨的無核防務政策,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位“鐵娘子”痛斥了工黨的防務政策是“向蘇聯搖白旗的政策”,指責“工黨的英國將是中立主義者的英國,這恰恰是40年來蘇聯蓄意謀求的最大利益”,金諾克將使蘇聯輕易得手,“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得到它”。
為了營運對策,變被動為主動,工黨於5月28日隨即轉換辯論主題。他們把火力集中在人身攻擊上,企圖從這裏打開缺口,來貶損柴契爾夫人的人品。金諾克攻擊柴契爾政府壓縮公共開支,造成社會福利經費的不足,以致某些與人民利益息息攸關的醫療保健、教育和公共運輸等部門的服務質量下降,他抓住這些事實大做文章,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他們挖空心思,終於找到了一名手疾患者,此人去年夏天不幸罹患的手疾與柴契爾夫人的手疾完全類似,但首相的病很快就給治好了,而這一平民卻還在耐心地等候動手術。按照預定計劃,工黨準備在大選將剩下一周多一點時間內就這一問題對現任首相大興問罪之師,給她的“仕宦人格”進行一次大曝光。不想工黨的這一招反而弄巧成拙,在這次大選中,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似乎引不起廣大選民的興趣,反而招致了他們的反感。選民們最關注的,是未來首相人選的個人魅力、國內政績和國際形象,而這三方麵柴契爾夫人都兼而有之,而且高居榜首,因而工黨這“黔驢技窮”的最後一招,也隻落得個“無濟於事”、掀不起大浪的結局。
針對工黨的這一人身攻訐,柴契爾夫人初聞之下,雖然十分惱怒,但從大選的這一“大局”出發,她還是強忍在心,不予計較。但在愛丁堡的一次集會上,“鐵娘子”總算找到了機會來“後發製人”了。她在集會上大聲疾呼道:
“工黨正打算使用人格攻擊,這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可是,人格攻擊代替不了政策,它隻能暗示對方的慌成一團。不管怎樣,這種攻擊對我毫無影響。恰如哈裏·杜魯門所說:‘如果你受不了熱度,那就請離開廚房。’主席先生,經過了8年熱爐的歷煉,我想我完全可以說:我將能更全麵地把握和協調,這個熱度我也完全可以忍受。”選民們從“鐵娘子”的這次演說中不難看出她那政治家的寬博胸懷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其實這也是對工黨攻擊的最有效回答——避其銳氣,擊其惰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