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思退出競選後,一下子湧出好幾個競爭者。他們是:保守黨主席威廉·懷特洛;保守黨左翼“弩”集團主席、前任英國副總檢察長和前希思政府的貿易與消費事務大臣傑弗裏·豪;前農業大臣兼保守黨副主席詹姆斯·普賴爾和前運輸大臣約翰·佩頓等。他們大都是希思派人士,希思在第一輪選舉中所得選票將有一大部分由這些人分得,而有些選票必將轉投給柴契爾夫人,因此,他們這樣傾巢出動,客觀上倒是幫了柴契爾夫人的忙。
兩輪投票隻相隔一周。在第二輪選舉前,青年保守黨人在伊斯特本召開了一次年會,柴契爾夫人和最有希望與她較量一番的威廉·懷特洛應邀發表講話。這無形中是大選前的一次競選活動。在伊斯特本年會上,柴契爾夫人發言的主旨是:
“要是所有的權力和資產全歸國有,那長此以往,還有什麽政治上的自由可言?
“自由並不等於不要約束,一旦沒有秉公行事的公正法律,你就不會有自由的。
“我們要創造一種經濟背景,以調動個人的積極性,使私營企業興旺發達,以有利於消費者、雇員、養老金領取者和整個社會。
“我們支持努力幹活的人而非磨洋工的人……希望通過自己努力發家致富的意願,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值得讚許的。
“凡是準備努力工作的人,都應得到最多的報酬,而且在納稅後還應如此。
“富人有扶危濟貧的責任和義務。”
這些話都迎合了聽眾的心態,贏得了陣陣掌聲與熱烈歡呼聲。講話完畢,一向支持希思的青年保守黨主席克萊夫·蘭達首先起立鼓掌,還親吻她以示祝賀。
臨近選舉時,民意調查的結果表明撤切爾夫人的支持率正在直線上升,她得到了三分之二選民的支持。但柴契爾夫人對自己是否能獲得多數仍然心中無底,她連一點謹慎的樂觀都不敢公開表示。
第二輪投票結果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柴契爾夫人獲得146票;威廉·懷特洛79票;傑弗裏·豪19票;詹姆斯·普賴爾19票;約翰·佩頓11票。
“柴契爾夫人當選為保守黨領袖了!”——當天下午4點消息傳來時,柴契爾夫人及其追隨者莫不欣喜若狂。這位不起眼的後座議員,這位格蘭瑟姆食雜店主的女兒,竟能擺脫對女性的一切歧視、欺壓和排斥,一舉戰勝英國傳統勢力最為根深蒂固的權勢集團,成為大不列顛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領袖,真是不可思議!柴契爾夫人早先為自己設限的最高理想境界是當個財政大臣。如今的現實,已大大超出她的奮鬥目標了。在英國,王位僅是大不列顛的象徵,而政治的實體則是在首相府。具有黨魁的身份,就能保證該政黨在下一輪大選勝利時出任首相。因此不妨說,這時50歲的柴契爾夫人正是英倫三島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明星。
選舉結果一經披露,柴契爾夫人立即去參加在威斯敏斯特大廳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她當眾宣布,原來影子內閣成員將照舊工作。保守黨領袖在倫敦的俱樂部(聖詹姆斯宮卡爾登俱樂部)正式接受她為名譽會員。落選的威廉·懷特洛也以英國紳士的風度給她發來了賀函。
柴契爾夫人來到了下院財政議案委員會。這時工黨財政部首席大臣喬爾·巴尼特先生溫文儒雅地向柴契爾夫人祝賀道:“我們祝您身體健康。如果您能像今晚這樣具有吸引力,那將是很有益的。”
麵對蜂擁而來的記者,柴契爾夫人不無躊躇滿誌地表示:“對我來說這像是一場夢,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名字居然能擺在哈羅德·麥克米倫、亞歷山大·道格拉斯—霍姆和愛德華·希思之後,他們每個人都使工作帶有自己的領導風格和偉大特徵,我要以謙虛和獻身精神從事我的工作。”這時的柴契爾夫人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喜悅加興奮的勁頭。盡管這天她一直忙到午夜之後才回家,她卻毫無半點疲勞的樣子,反而更充滿活力,顯得更年輕、更漂亮、更神氣了。
有人說,這就是一個成功者的生命,它“像花朵那麽絢麗可愛,像峰巒那麽穩定清晰,像蒼天那麽高深莫測”。
不過,這還遠遠不是這位女政治活動家為自己寫下的人生可喜結幕,她那自我表現欲和“紅杏出牆”的領袖慾一如決堤的洪水,正在奔騰不息。
第三章 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1. 首次榮登英國首相寶座
柴契爾夫人到底從久經沙場的希思手中接管了保守黨領袖的權杖,這是她在成就自己的輝煌事業的裏程上又跨越了一大障礙。緊接著,這位不同凡響的女人便以非常精明和最為現實的態度對待希思的勢力和影響,迅速搭建起自己的權力體係。
首先,柴契爾夫人去專訪希思,主動邀請這位前任來擔負影子內閣中的一個顯位時,卻遭到了怠慢和粗魯的拒絕。但她並不氣餒,而是處心積慮地把希思的幾大台柱子照舊挽留在她那在野黨的影子內閣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把當初與她爭奪領袖權位最強的挑戰者威廉·懷特洛爭取過來,讓他出任黨的副領袖。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位希思的最親密盟友和最得力幹將立即公開聲明:“如果你決定要保守黨來治理這個國家,而且你想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的話,那麽緊跟那個領導這一事業的人就是惟一的選擇了。”這位老牌政客說到做到,立即旗幟鮮明地支持新領袖,成為她的堅定支持者。此後,懷特洛便全力以赴地協調與溝通柴契爾夫人與其他反對派之間的關係,從而彌補了希思的不合作給這位女首相所造成的損失。
其次,柴契爾夫人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大力擢用與她競爭領袖權位的第三號人物傑弗裏·豪為影子內閣中的財政大臣,而把那位推她坐上領袖交椅並成就她變革英國經濟的引路人基思·約瑟夫晾在一邊,讓他繼續從事社會政策思想方麵的研究。好在約瑟夫並不計較這些,而是與傑弗裏·豪緊密配合,四處奔走呼號,要求保守黨放棄“中間路線”,尋求實施大多數人希望實施的主張,即所謂“大眾路線”。這種所謂“真正的保守主義思想”,後來就成了“柴契爾主義”的理論基礎。而作為成熟的政治家的傑弗裏·豪也正好跟約瑟夫想到了一起,他們共同擬製了一份代表柴契爾保守黨經濟政策的綱領性文件——《經濟的正確途徑》。他們共同效忠柴契爾夫人,在協助她奠定新的權力基礎方麵發揮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但也正是這位老練又圓滑的政客的傑弗裏·豪,在與柴契爾夫人親密共事15年之後,卻反戈一擊,導致了女首相的最後垮台,顯示出政客殘酷無情、爾虞我詐的權術紛爭。這當是後話不提。
且說柴契爾夫人在籠絡、重用希思原有重臣和親信的同時,也曾對希思時代的7位顯要官員進行了大膽的清洗,將他們趕出了坐落在倫敦史密斯廣場上的保守黨中央總部,從而招來了傳媒界的一陣激烈抨擊和譴責。但對柴契爾夫人來說,這種對待希思原班人馬的大刀闊斧式的去留裁定,正是她一展平生抱負、邁向唐寧街的堅實一步:既製訂好了未來即將實施的政策藍圖,又為未來新首相的內閣人選奠定了基礎。
兩輪投票隻相隔一周。在第二輪選舉前,青年保守黨人在伊斯特本召開了一次年會,柴契爾夫人和最有希望與她較量一番的威廉·懷特洛應邀發表講話。這無形中是大選前的一次競選活動。在伊斯特本年會上,柴契爾夫人發言的主旨是:
“要是所有的權力和資產全歸國有,那長此以往,還有什麽政治上的自由可言?
“自由並不等於不要約束,一旦沒有秉公行事的公正法律,你就不會有自由的。
“我們要創造一種經濟背景,以調動個人的積極性,使私營企業興旺發達,以有利於消費者、雇員、養老金領取者和整個社會。
“我們支持努力幹活的人而非磨洋工的人……希望通過自己努力發家致富的意願,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值得讚許的。
“凡是準備努力工作的人,都應得到最多的報酬,而且在納稅後還應如此。
“富人有扶危濟貧的責任和義務。”
這些話都迎合了聽眾的心態,贏得了陣陣掌聲與熱烈歡呼聲。講話完畢,一向支持希思的青年保守黨主席克萊夫·蘭達首先起立鼓掌,還親吻她以示祝賀。
臨近選舉時,民意調查的結果表明撤切爾夫人的支持率正在直線上升,她得到了三分之二選民的支持。但柴契爾夫人對自己是否能獲得多數仍然心中無底,她連一點謹慎的樂觀都不敢公開表示。
第二輪投票結果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柴契爾夫人獲得146票;威廉·懷特洛79票;傑弗裏·豪19票;詹姆斯·普賴爾19票;約翰·佩頓11票。
“柴契爾夫人當選為保守黨領袖了!”——當天下午4點消息傳來時,柴契爾夫人及其追隨者莫不欣喜若狂。這位不起眼的後座議員,這位格蘭瑟姆食雜店主的女兒,竟能擺脫對女性的一切歧視、欺壓和排斥,一舉戰勝英國傳統勢力最為根深蒂固的權勢集團,成為大不列顛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領袖,真是不可思議!柴契爾夫人早先為自己設限的最高理想境界是當個財政大臣。如今的現實,已大大超出她的奮鬥目標了。在英國,王位僅是大不列顛的象徵,而政治的實體則是在首相府。具有黨魁的身份,就能保證該政黨在下一輪大選勝利時出任首相。因此不妨說,這時50歲的柴契爾夫人正是英倫三島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明星。
選舉結果一經披露,柴契爾夫人立即去參加在威斯敏斯特大廳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她當眾宣布,原來影子內閣成員將照舊工作。保守黨領袖在倫敦的俱樂部(聖詹姆斯宮卡爾登俱樂部)正式接受她為名譽會員。落選的威廉·懷特洛也以英國紳士的風度給她發來了賀函。
柴契爾夫人來到了下院財政議案委員會。這時工黨財政部首席大臣喬爾·巴尼特先生溫文儒雅地向柴契爾夫人祝賀道:“我們祝您身體健康。如果您能像今晚這樣具有吸引力,那將是很有益的。”
麵對蜂擁而來的記者,柴契爾夫人不無躊躇滿誌地表示:“對我來說這像是一場夢,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名字居然能擺在哈羅德·麥克米倫、亞歷山大·道格拉斯—霍姆和愛德華·希思之後,他們每個人都使工作帶有自己的領導風格和偉大特徵,我要以謙虛和獻身精神從事我的工作。”這時的柴契爾夫人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喜悅加興奮的勁頭。盡管這天她一直忙到午夜之後才回家,她卻毫無半點疲勞的樣子,反而更充滿活力,顯得更年輕、更漂亮、更神氣了。
有人說,這就是一個成功者的生命,它“像花朵那麽絢麗可愛,像峰巒那麽穩定清晰,像蒼天那麽高深莫測”。
不過,這還遠遠不是這位女政治活動家為自己寫下的人生可喜結幕,她那自我表現欲和“紅杏出牆”的領袖慾一如決堤的洪水,正在奔騰不息。
第三章 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1. 首次榮登英國首相寶座
柴契爾夫人到底從久經沙場的希思手中接管了保守黨領袖的權杖,這是她在成就自己的輝煌事業的裏程上又跨越了一大障礙。緊接著,這位不同凡響的女人便以非常精明和最為現實的態度對待希思的勢力和影響,迅速搭建起自己的權力體係。
首先,柴契爾夫人去專訪希思,主動邀請這位前任來擔負影子內閣中的一個顯位時,卻遭到了怠慢和粗魯的拒絕。但她並不氣餒,而是處心積慮地把希思的幾大台柱子照舊挽留在她那在野黨的影子內閣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把當初與她爭奪領袖權位最強的挑戰者威廉·懷特洛爭取過來,讓他出任黨的副領袖。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位希思的最親密盟友和最得力幹將立即公開聲明:“如果你決定要保守黨來治理這個國家,而且你想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的話,那麽緊跟那個領導這一事業的人就是惟一的選擇了。”這位老牌政客說到做到,立即旗幟鮮明地支持新領袖,成為她的堅定支持者。此後,懷特洛便全力以赴地協調與溝通柴契爾夫人與其他反對派之間的關係,從而彌補了希思的不合作給這位女首相所造成的損失。
其次,柴契爾夫人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大力擢用與她競爭領袖權位的第三號人物傑弗裏·豪為影子內閣中的財政大臣,而把那位推她坐上領袖交椅並成就她變革英國經濟的引路人基思·約瑟夫晾在一邊,讓他繼續從事社會政策思想方麵的研究。好在約瑟夫並不計較這些,而是與傑弗裏·豪緊密配合,四處奔走呼號,要求保守黨放棄“中間路線”,尋求實施大多數人希望實施的主張,即所謂“大眾路線”。這種所謂“真正的保守主義思想”,後來就成了“柴契爾主義”的理論基礎。而作為成熟的政治家的傑弗裏·豪也正好跟約瑟夫想到了一起,他們共同擬製了一份代表柴契爾保守黨經濟政策的綱領性文件——《經濟的正確途徑》。他們共同效忠柴契爾夫人,在協助她奠定新的權力基礎方麵發揮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但也正是這位老練又圓滑的政客的傑弗裏·豪,在與柴契爾夫人親密共事15年之後,卻反戈一擊,導致了女首相的最後垮台,顯示出政客殘酷無情、爾虞我詐的權術紛爭。這當是後話不提。
且說柴契爾夫人在籠絡、重用希思原有重臣和親信的同時,也曾對希思時代的7位顯要官員進行了大膽的清洗,將他們趕出了坐落在倫敦史密斯廣場上的保守黨中央總部,從而招來了傳媒界的一陣激烈抨擊和譴責。但對柴契爾夫人來說,這種對待希思原班人馬的大刀闊斧式的去留裁定,正是她一展平生抱負、邁向唐寧街的堅實一步:既製訂好了未來即將實施的政策藍圖,又為未來新首相的內閣人選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