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所讚賞的《滑鐵盧橋》和《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看來,我已沒有機會看了,在烏什一捷列克是不可能放映第二次的,而在這裏要看電影,必須出院後在什麽地方過夜才行,可我到哪兒去過夜呢?何況,我出院的時候還能不能爬得動呢?
你們表示願意寄點錢給我。謝謝。起先我想謝絕,因為我一生總是避免(確實避免了)欠債。但我想起,我死後還不至於沒有任何東西留下:一件烏什一捷列克的羊皮襖——這畢竟是件東西!不是還有當毯子蓋的兩米黑呢料嗎?而梅利尼丘科夫作為禮物送的那隻鴨絨枕頭呢?還有釘成一張床的那隻木箱?兩隻鋁鍋呢?還有勞改營的那缸子?小勺?還有那隻水桶呢?一截梭梭木!一把斧頭!最後,還有一盞煤油燈!我沒留下遺囑,隻是由於粗心。
如此說來,如果你們能寄給我150盧布(不要多寄),我將十分感謝你們。你們要我找點灰錳氧、小蘇打和桂皮,我一定照辦。你們再想想並寫信告訴我,還要些什麽?要不要搞一隻輕便的熨鬥?我一定會帶給你們,別不好意思開口。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根據您提供的氣象資料來看,你們那裏還有點兒冷,雪沒化盡。可是這裏春天的氣息已相當濃了,這真有點不大像話,也有點不可理解了。
提起氣象,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您如果見到英娜·施特廖姆,請轉達我對她的由衷問候。請告訴她,我在這裏經常想到她
不過,不提也罷……
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覺在我。心裏騷動,我到底要什麽?我有什麽權利希求呢?
但是,我一想起使我們得到安慰的那句偉大的習慣用語——“過去豈不更壞/精神便頓時為之一振。別人那是別人,我們可不能耷拉腦袋!我們還是要掙紮一番的!
葉連娜·亞歷山德羅夫娜提到她兩個晚上寫了州封信。我在想:如今有誰還念念不忘遠方的朋友,為他們獻出一個又一個晚上的時間?因此,給你們寫長信是愉快的事情,因為我知道你們會念這樣的信,而且會一遍又一遍地念,還會逐句分析,逐一回答。
祝你們永遠那麽幸福順遂、美滿如意,我的朋友!
你們的奧列格
1955年3月3日
第二十三章 為什麽不過得好點呢?
3月5日這一天,外麵陰沉晦暗,寒冷的細雨下個不停,但病房裏卻五光十色,變化異常:昨天晚上在同意開刀的單子上簽了字的焦姆卡,要搬到樓下外科病房裏去,這裏又塞進來兩個新的病號。
第一個新病號正好占用焦姆卡的床位——在靠門口的那個角落裏。這個人是個高個兒,但佝僂得厲害,脊背不直,容顏蒼老。他的兩隻眼睛如此浮腫,下眼瞼如此低垂,以致一般人呈橢圓形的眼窩在他竟變成了圓圈。而在這圓圈裏,眼白顯得病態泛紅,而淡褐色的虹膜環也由於下眼瞼的下垂而顯得特別大。這老人似乎是懷著令人不愉快的專注神情,用這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在仔細打量所有的人。
最近一個星期,焦姆卡的病情已變得使他不能忍受了:他的那條腿一刻不停地疼,仿佛抽筋折骨似地,他已不能睡覺,不能做任何事情,而且強忍著不叫喊,以免驚動別人。他被折騰到這等地步,簡直不再認為那條腿是他生命中的無價之寶,而成為可詛咒的負擔,隻想盡快擺脫它,以求輕鬆些。一個月以前被他視為生命之終結的截肢手術,現在被看作是得救之道了。
焦姆卡雖然在同意手術簽字之前已同病房裏所有的病號都商量過了,但是今天他把包裹結紮好了跟大家告別的時候,還是有意識地讓大家能夠再安慰他幾句,說幾句使他寬心的話。於是,瓦季姆也隻好再重複一下自己已經說過的話,什麽焦姆卡能這樣簡便地解決問題,可說是夠幸運的了;什麽他瓦季姆要是能跟他對換一下,還求之不得呢。
然而焦姆卡還是有保留意見:
“那是用鋸子在鋸骨頭。就那樣鋸來鋸去,像鋸圓木一樣。據說,無論處在哪種麻醉狀態都能聽得見。”
但瓦季姆不善於、也不喜歡多勸:
“反正你不是頭一個。別人經得住,你也受得了。”
在這一方麵,如同在所有其他方麵一樣,瓦季姆是公正而又嚴於律己的:他不要求別人安慰自己,也受不了那種安慰。任何安慰本身都含有某種寬容的、信仰上帝似的味道。
瓦季姆還同剛到此地時一樣精神專注、懂得自愛和彬彬有禮,隻是在山區曬黑了的皮膚漸漸變得顏色淺了,再就是嘴唇往往因疼痛而微微顫動,前額因焦躁和困惑而受到牽動。在這之前,他隻是口頭上說還能活8個月罷了,而事實上還是照樣騎馬,飛莫斯科,跟切列戈羅德采夫會見,內心深處還是相信能闖過這一關。但他在這裏已經住了一個月——那8個月中的一個月,說不定已不是那8個月中的第一個月,而是第三個或者第四個月了。走路一天比一天疼得厲害,很難設想還能再騎上馬到野外去。疼痛已波及到腹股溝。帶來的6本書他已經看完了3本,但原先認為根據水情可以找到礦藏(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的信心不足了,因而他已不是那麽堅持不懈地看書了。打的問號和驚嘆號也不那麽多了。瓦季姆一向認為,要是一天的時間總感到不夠用,排得滿滿的,那才是生命沒有虛度的最好標誌。但現在他似乎感到一天的時間夠用了,甚至綽綽有餘,而感到不夠的是生命。他能像弦一樣繃緊的工作毅力鬆弛下來了。他已不是經常一清早就醒來,在安靜的環境裏看書了,而常常是就那麽蒙頭蓋腦地躺著,情不自禁地產生這樣的想法:也許認輸,就此拉倒,要比奮鬥來得輕鬆。這裏俗不可耐的環境、愚蠢無聊的談話使他感到荒唐和可怕,他恨不得打破自己一向認為光彩的自持力,像野獸麵對陷阱那樣嚎叫:“玩笑也算開夠啦,鬆開我的腿!”
瓦季姆的母親奔走了4個高於接待室也沒有弄到膠體金。她從俄羅斯帶來了恰加,跟這裏的一位女護理員講好了,讓她每隔一天把煎好了的幾罐藥汁帶給瓦季姆,她自己則又飛到莫斯科去了:到另外一些接待室去弄那種膠體金。她不甘心眼看某個地方存放著放射性金,而兒子的腫瘤轉移卻要滲透到腹股溝。
焦姆卡也走到科斯托格洛托夫跟前,說幾句或聽幾句臨別的話。科斯托格洛托夫在自己的床上斜躺著,兩條腿搭在床架子上,而腦袋則從床墊上向通道倒垂。這樣,對焦姆卡來說,他是顛倒的,而焦姆卡對他來說也是顛倒的。科斯托格洛托夫伸出一隻手,輕聲地(現在他感到大聲說話很困難,會使肺底下震痛)道出臨別贈言:
“別害怕,焦姆卡。我看到列夫·列昂尼多維奇回來了。他三下五除二就會把手術做好。”
“真的嗎?”焦姆卡的神情變得開朗了。“你親眼看到的?”
“親眼看到的。”
“那就好了!……我總算等到他回來了,那就好!”
的確,隻要那位兩隻胳膊顯得很長的大高個子外科大夫在醫院裏一出現,病人們的精神便會為之一振,仿佛恍然大悟:這裏整整一個月正是少了這位又高又瘦的人人。如果允許外科人夫一個個從病人們麵前走過去,然後讓病人們自己挑巡.那人概會有很多人登記要列夫·列昂尼多維奇做手術。可他在醫院由老是顯得無精打采,連他的這種表情也被人們這樣理解:今八個是手術日。
你們表示願意寄點錢給我。謝謝。起先我想謝絕,因為我一生總是避免(確實避免了)欠債。但我想起,我死後還不至於沒有任何東西留下:一件烏什一捷列克的羊皮襖——這畢竟是件東西!不是還有當毯子蓋的兩米黑呢料嗎?而梅利尼丘科夫作為禮物送的那隻鴨絨枕頭呢?還有釘成一張床的那隻木箱?兩隻鋁鍋呢?還有勞改營的那缸子?小勺?還有那隻水桶呢?一截梭梭木!一把斧頭!最後,還有一盞煤油燈!我沒留下遺囑,隻是由於粗心。
如此說來,如果你們能寄給我150盧布(不要多寄),我將十分感謝你們。你們要我找點灰錳氧、小蘇打和桂皮,我一定照辦。你們再想想並寫信告訴我,還要些什麽?要不要搞一隻輕便的熨鬥?我一定會帶給你們,別不好意思開口。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根據您提供的氣象資料來看,你們那裏還有點兒冷,雪沒化盡。可是這裏春天的氣息已相當濃了,這真有點不大像話,也有點不可理解了。
提起氣象,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您如果見到英娜·施特廖姆,請轉達我對她的由衷問候。請告訴她,我在這裏經常想到她
不過,不提也罷……
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覺在我。心裏騷動,我到底要什麽?我有什麽權利希求呢?
但是,我一想起使我們得到安慰的那句偉大的習慣用語——“過去豈不更壞/精神便頓時為之一振。別人那是別人,我們可不能耷拉腦袋!我們還是要掙紮一番的!
葉連娜·亞歷山德羅夫娜提到她兩個晚上寫了州封信。我在想:如今有誰還念念不忘遠方的朋友,為他們獻出一個又一個晚上的時間?因此,給你們寫長信是愉快的事情,因為我知道你們會念這樣的信,而且會一遍又一遍地念,還會逐句分析,逐一回答。
祝你們永遠那麽幸福順遂、美滿如意,我的朋友!
你們的奧列格
1955年3月3日
第二十三章 為什麽不過得好點呢?
3月5日這一天,外麵陰沉晦暗,寒冷的細雨下個不停,但病房裏卻五光十色,變化異常:昨天晚上在同意開刀的單子上簽了字的焦姆卡,要搬到樓下外科病房裏去,這裏又塞進來兩個新的病號。
第一個新病號正好占用焦姆卡的床位——在靠門口的那個角落裏。這個人是個高個兒,但佝僂得厲害,脊背不直,容顏蒼老。他的兩隻眼睛如此浮腫,下眼瞼如此低垂,以致一般人呈橢圓形的眼窩在他竟變成了圓圈。而在這圓圈裏,眼白顯得病態泛紅,而淡褐色的虹膜環也由於下眼瞼的下垂而顯得特別大。這老人似乎是懷著令人不愉快的專注神情,用這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在仔細打量所有的人。
最近一個星期,焦姆卡的病情已變得使他不能忍受了:他的那條腿一刻不停地疼,仿佛抽筋折骨似地,他已不能睡覺,不能做任何事情,而且強忍著不叫喊,以免驚動別人。他被折騰到這等地步,簡直不再認為那條腿是他生命中的無價之寶,而成為可詛咒的負擔,隻想盡快擺脫它,以求輕鬆些。一個月以前被他視為生命之終結的截肢手術,現在被看作是得救之道了。
焦姆卡雖然在同意手術簽字之前已同病房裏所有的病號都商量過了,但是今天他把包裹結紮好了跟大家告別的時候,還是有意識地讓大家能夠再安慰他幾句,說幾句使他寬心的話。於是,瓦季姆也隻好再重複一下自己已經說過的話,什麽焦姆卡能這樣簡便地解決問題,可說是夠幸運的了;什麽他瓦季姆要是能跟他對換一下,還求之不得呢。
然而焦姆卡還是有保留意見:
“那是用鋸子在鋸骨頭。就那樣鋸來鋸去,像鋸圓木一樣。據說,無論處在哪種麻醉狀態都能聽得見。”
但瓦季姆不善於、也不喜歡多勸:
“反正你不是頭一個。別人經得住,你也受得了。”
在這一方麵,如同在所有其他方麵一樣,瓦季姆是公正而又嚴於律己的:他不要求別人安慰自己,也受不了那種安慰。任何安慰本身都含有某種寬容的、信仰上帝似的味道。
瓦季姆還同剛到此地時一樣精神專注、懂得自愛和彬彬有禮,隻是在山區曬黑了的皮膚漸漸變得顏色淺了,再就是嘴唇往往因疼痛而微微顫動,前額因焦躁和困惑而受到牽動。在這之前,他隻是口頭上說還能活8個月罷了,而事實上還是照樣騎馬,飛莫斯科,跟切列戈羅德采夫會見,內心深處還是相信能闖過這一關。但他在這裏已經住了一個月——那8個月中的一個月,說不定已不是那8個月中的第一個月,而是第三個或者第四個月了。走路一天比一天疼得厲害,很難設想還能再騎上馬到野外去。疼痛已波及到腹股溝。帶來的6本書他已經看完了3本,但原先認為根據水情可以找到礦藏(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的信心不足了,因而他已不是那麽堅持不懈地看書了。打的問號和驚嘆號也不那麽多了。瓦季姆一向認為,要是一天的時間總感到不夠用,排得滿滿的,那才是生命沒有虛度的最好標誌。但現在他似乎感到一天的時間夠用了,甚至綽綽有餘,而感到不夠的是生命。他能像弦一樣繃緊的工作毅力鬆弛下來了。他已不是經常一清早就醒來,在安靜的環境裏看書了,而常常是就那麽蒙頭蓋腦地躺著,情不自禁地產生這樣的想法:也許認輸,就此拉倒,要比奮鬥來得輕鬆。這裏俗不可耐的環境、愚蠢無聊的談話使他感到荒唐和可怕,他恨不得打破自己一向認為光彩的自持力,像野獸麵對陷阱那樣嚎叫:“玩笑也算開夠啦,鬆開我的腿!”
瓦季姆的母親奔走了4個高於接待室也沒有弄到膠體金。她從俄羅斯帶來了恰加,跟這裏的一位女護理員講好了,讓她每隔一天把煎好了的幾罐藥汁帶給瓦季姆,她自己則又飛到莫斯科去了:到另外一些接待室去弄那種膠體金。她不甘心眼看某個地方存放著放射性金,而兒子的腫瘤轉移卻要滲透到腹股溝。
焦姆卡也走到科斯托格洛托夫跟前,說幾句或聽幾句臨別的話。科斯托格洛托夫在自己的床上斜躺著,兩條腿搭在床架子上,而腦袋則從床墊上向通道倒垂。這樣,對焦姆卡來說,他是顛倒的,而焦姆卡對他來說也是顛倒的。科斯托格洛托夫伸出一隻手,輕聲地(現在他感到大聲說話很困難,會使肺底下震痛)道出臨別贈言:
“別害怕,焦姆卡。我看到列夫·列昂尼多維奇回來了。他三下五除二就會把手術做好。”
“真的嗎?”焦姆卡的神情變得開朗了。“你親眼看到的?”
“親眼看到的。”
“那就好了!……我總算等到他回來了,那就好!”
的確,隻要那位兩隻胳膊顯得很長的大高個子外科大夫在醫院裏一出現,病人們的精神便會為之一振,仿佛恍然大悟:這裏整整一個月正是少了這位又高又瘦的人人。如果允許外科人夫一個個從病人們麵前走過去,然後讓病人們自己挑巡.那人概會有很多人登記要列夫·列昂尼多維奇做手術。可他在醫院由老是顯得無精打采,連他的這種表情也被人們這樣理解:今八個是手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