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濟人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轉型社會的巨大震盪,使那些責任心驅動從事高風險行業的人最終將變得不堪重負。越是有責任感,各種社會矛盾就越向你集中過來。
主觀期望等與現實落差越大的人們,如果社會的寬容和溫情不夠,關注不夠,反而越容易走上極端報復的道路。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動與怨恨的積累和擴散在一定的階段是並行的。個別怨恨者製造爆炸案件報復社會隻是其中一種反應;集體行動是更常見的另一種反應。
我國都市種類多樣的怨恨正處於高度積累並且極易爆發成為集體行動的臨界水平。這也是政府提出和諧社會理念等措施的背景之一。
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市場經濟管理和調節控製機製,政治權力對社會財富的控製就產生了利用政治權力發財致富,甚至達到暴富的社會條件。這種社會條件培養了新的利益集團和社會階層,導致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相對剝奪感”增加,為產生社會騷亂事件“培育”了社會情緒。
一個社會的穩定或者不穩定不能由它所產生的滿意程度或者挫折程度來判斷。一個社會特徵不僅表現在社會分層上,而且也表現在互相衝突的各社會群體間的權力關係體係上。這樣,占統治地位的群體在一個社會中握有大權,與人們根據其社會和經濟地位來接受屬於他們的特權和負擔相比,可能是社會穩定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換句話說,政治權力的集團性壟斷和社會各利益群體缺乏最為基本和公平的博弈,是中國目前社會最大的風險因素。而這一點,恰恰是執政集團最不願意承認的,也不會檢討目前中國政治體製存在的問題。。而政治權力集團對上述問題的態度,又決定了政府處理社會危機和抗風險機製的脆弱和欠缺。
在目前階段,執政者持有的決策理念對於處理社會風險基本上遵循著兩種思路:一是強化專政機關,對民眾的利益表達進行壓製,用政府權威賦予的暴力和強權手段維護所謂的“社會穩定”;二是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強調以民為本,要求既得利益集團保持一定的行為克製,讓出一部分利益予民眾,以求一時平安。顯而易見,第一種主張強調的是國家機器的作用,是政權既是專政工具和暴力機器這種理論的現代運用;第二種主張雖然承認了民眾利益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但認為現存的政治架構可以代表和協調社會各群體的利益。這兩種主張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政策就是軟硬兼施的現代統治術。雖然這在一定的時期內具有一定的效力,但最終隻能讓中國社會積累更多更大的風險。
要真正化解目前中國存在的社會風險並且實現長治久安,就一定要建立民主的憲政體製,就一定要開放社會利益表達機製,實行公平和理性的利益博弈。
首先,應當逐步建立體現民主和憲政精神的政治體製,這樣才能真正樹立國家政權的權威。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中國政治的統一性正在發生改變。在以往和現存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中,中央政府的權威正在逐漸被地方黨政權力的自利主張所消解。
其次,要建立或開放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表達機製,允許農民、工人和社會其他利益群體形成自己的利益表達組織,,如農會、工會、商會等等。因為目前的工農維權活動是作為一種政治壓力而存在的,而社會對這種壓力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社會的承受限度被突破,就會使現存的統治秩序失去平衡。因此,隨著工農維權活動的不斷強化,更需要尋找有效的途徑將其納入正常和健康的社會發展軌道,需要在法製的基礎上製約可能發生的各種形式的社會衝突事件。
因勢利導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要讓工農利益得到組織化的體現,從而將社會安全問題的群體性、突發性、騷亂性事情件引導到一個有序的係統內。在目前的主流意識和地方當政者的決策理念中,如何最大限度控製社會組織資源,一直被視為最為重要的工作方向。從這種認識出發,一切試圖實現群體利益組織化的行為是不正常的,甚至把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做的努力當成是對現行政權的挑戰,定性為犯罪行為。事實上,利益組織化對於社會穩定來說是把雙刃劍。就目前的中國社會而言,讓工人和農民有自己的利益組織不僅是他們的基本權利問題,而且對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是有益的。因為,工人和農民有能力主張自己的基本權利,可以在的程度上製約處於強勢的資本所有者和公共權力的掌握者對他們的侵權行為,使社會處於相對均勢。
鐵腕下的穩定無法長久
穩定確實是最重要的事情,動盪的社會不可能有百姓的幸福。可是,所謂鐵腕下的穩定,又不同於民主社會的穩定。為什麽這樣說呢?所謂民主社會,就是按照多數人的意願過日子。這種意願通常通過選舉來表達。可是,並不是說選出來的政府領導,就一定會達到一個穩定社會。假如說,一個國家的政治家們追求不同的激進政治理想,百姓在政治上不成熟,被政治家煽得五五對陣,不同的理念尖銳衝突,相互不可調和,有著你死我活的勁頭,那麽選舉就可能成為鬥爭的延續,此上彼下隻是為王為寇的關係,上去的並不打算包容下來的,下來的也一心想推翻上去的,這樣的社會很難穩定。這樣的社會最終達成穩定,必須經歷一段艱難的甚至流血的過程。直到某一天,噩夢醒來是早晨,大多數人終於對爭鬥厭倦,開始理解和平穩定對大家有利,懂得以妥協換取雙贏。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心甘情願化幹戈為玉帛,不再咬定自己的激進理想主義,終於開始好商好量、踏實過日子,從此步入新階段,才是民主的穩定。一旦進入這樣的階段,大家嚐到甜頭,真的會這樣過下去,時間越長越穩定。許多國家走過這樣的道路,從動盪達成穩定。這些已經實現民主穩定的國家,一旦發生分歧,外麵看著說,不得了了,競選雙方很激烈,選票票數很接近,國家要分裂,裏麵的人其實卻一點不緊張。經過長期的民主生活,社會已經非常習慣以溝通妥協來協調。雙方在核心價值上趨於一致,不一致的隻是一些具體做法的差異。這樣的穩定是真實的穩定。
主觀期望等與現實落差越大的人們,如果社會的寬容和溫情不夠,關注不夠,反而越容易走上極端報復的道路。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動與怨恨的積累和擴散在一定的階段是並行的。個別怨恨者製造爆炸案件報復社會隻是其中一種反應;集體行動是更常見的另一種反應。
我國都市種類多樣的怨恨正處於高度積累並且極易爆發成為集體行動的臨界水平。這也是政府提出和諧社會理念等措施的背景之一。
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市場經濟管理和調節控製機製,政治權力對社會財富的控製就產生了利用政治權力發財致富,甚至達到暴富的社會條件。這種社會條件培養了新的利益集團和社會階層,導致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相對剝奪感”增加,為產生社會騷亂事件“培育”了社會情緒。
一個社會的穩定或者不穩定不能由它所產生的滿意程度或者挫折程度來判斷。一個社會特徵不僅表現在社會分層上,而且也表現在互相衝突的各社會群體間的權力關係體係上。這樣,占統治地位的群體在一個社會中握有大權,與人們根據其社會和經濟地位來接受屬於他們的特權和負擔相比,可能是社會穩定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換句話說,政治權力的集團性壟斷和社會各利益群體缺乏最為基本和公平的博弈,是中國目前社會最大的風險因素。而這一點,恰恰是執政集團最不願意承認的,也不會檢討目前中國政治體製存在的問題。。而政治權力集團對上述問題的態度,又決定了政府處理社會危機和抗風險機製的脆弱和欠缺。
在目前階段,執政者持有的決策理念對於處理社會風險基本上遵循著兩種思路:一是強化專政機關,對民眾的利益表達進行壓製,用政府權威賦予的暴力和強權手段維護所謂的“社會穩定”;二是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強調以民為本,要求既得利益集團保持一定的行為克製,讓出一部分利益予民眾,以求一時平安。顯而易見,第一種主張強調的是國家機器的作用,是政權既是專政工具和暴力機器這種理論的現代運用;第二種主張雖然承認了民眾利益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但認為現存的政治架構可以代表和協調社會各群體的利益。這兩種主張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政策就是軟硬兼施的現代統治術。雖然這在一定的時期內具有一定的效力,但最終隻能讓中國社會積累更多更大的風險。
要真正化解目前中國存在的社會風險並且實現長治久安,就一定要建立民主的憲政體製,就一定要開放社會利益表達機製,實行公平和理性的利益博弈。
首先,應當逐步建立體現民主和憲政精神的政治體製,這樣才能真正樹立國家政權的權威。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中國政治的統一性正在發生改變。在以往和現存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中,中央政府的權威正在逐漸被地方黨政權力的自利主張所消解。
其次,要建立或開放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表達機製,允許農民、工人和社會其他利益群體形成自己的利益表達組織,,如農會、工會、商會等等。因為目前的工農維權活動是作為一種政治壓力而存在的,而社會對這種壓力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社會的承受限度被突破,就會使現存的統治秩序失去平衡。因此,隨著工農維權活動的不斷強化,更需要尋找有效的途徑將其納入正常和健康的社會發展軌道,需要在法製的基礎上製約可能發生的各種形式的社會衝突事件。
因勢利導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要讓工農利益得到組織化的體現,從而將社會安全問題的群體性、突發性、騷亂性事情件引導到一個有序的係統內。在目前的主流意識和地方當政者的決策理念中,如何最大限度控製社會組織資源,一直被視為最為重要的工作方向。從這種認識出發,一切試圖實現群體利益組織化的行為是不正常的,甚至把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做的努力當成是對現行政權的挑戰,定性為犯罪行為。事實上,利益組織化對於社會穩定來說是把雙刃劍。就目前的中國社會而言,讓工人和農民有自己的利益組織不僅是他們的基本權利問題,而且對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是有益的。因為,工人和農民有能力主張自己的基本權利,可以在的程度上製約處於強勢的資本所有者和公共權力的掌握者對他們的侵權行為,使社會處於相對均勢。
鐵腕下的穩定無法長久
穩定確實是最重要的事情,動盪的社會不可能有百姓的幸福。可是,所謂鐵腕下的穩定,又不同於民主社會的穩定。為什麽這樣說呢?所謂民主社會,就是按照多數人的意願過日子。這種意願通常通過選舉來表達。可是,並不是說選出來的政府領導,就一定會達到一個穩定社會。假如說,一個國家的政治家們追求不同的激進政治理想,百姓在政治上不成熟,被政治家煽得五五對陣,不同的理念尖銳衝突,相互不可調和,有著你死我活的勁頭,那麽選舉就可能成為鬥爭的延續,此上彼下隻是為王為寇的關係,上去的並不打算包容下來的,下來的也一心想推翻上去的,這樣的社會很難穩定。這樣的社會最終達成穩定,必須經歷一段艱難的甚至流血的過程。直到某一天,噩夢醒來是早晨,大多數人終於對爭鬥厭倦,開始理解和平穩定對大家有利,懂得以妥協換取雙贏。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心甘情願化幹戈為玉帛,不再咬定自己的激進理想主義,終於開始好商好量、踏實過日子,從此步入新階段,才是民主的穩定。一旦進入這樣的階段,大家嚐到甜頭,真的會這樣過下去,時間越長越穩定。許多國家走過這樣的道路,從動盪達成穩定。這些已經實現民主穩定的國家,一旦發生分歧,外麵看著說,不得了了,競選雙方很激烈,選票票數很接近,國家要分裂,裏麵的人其實卻一點不緊張。經過長期的民主生活,社會已經非常習慣以溝通妥協來協調。雙方在核心價值上趨於一致,不一致的隻是一些具體做法的差異。這樣的穩定是真實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