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字有個口,“諧”字有個言,隻要解決了吃飯和說話的問題,就和諧了。
“和諧社會”的提出在理論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以人為本和全麵發展的價值傾向。建設和諧社會的提出,對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目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的關鍵階段,同時也處在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呈現的敏感時期,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對於化解各種矛盾與挑戰是至關重要的。
從戰略意義上講,“和諧社會”體現了國家發展的價值取向,展示了國家的“軟實力”。而毫無疑問,隨著國家建設和諧社會進程的推進,中國的實力將得到大大提高。一個和諧社會到底需要那些要素?
一是責任,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責任的社會。國際經驗證明,沒有責任感任何社會都不可能長期繁榮和持續發展,如果沒有責任感,社會精英隻會創造出狹隘的理論,而不能為社會的長遠發展服務;如果沒有責任感,個人的發展就會變成自私自利。社會責任是一個國家文化和價值的基本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之一。
二是社會組織。和諧社會要求推進政府的問責和善治,這樣有益於提高整個社會的責任意識。如果社會是和諧的,社會的組織就必須健康發育,因為很多東西不是靠政府自己能夠全部獨立完成的,社會組織的發育不僅僅有利於延伸政府的服務,還有利於保護公民的權利。
和諧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一是推動社會公平;二是完善社會組織;三是集聚社會資本。
一個人有機會從政,本身就有一種巨大的榮譽在其中,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無論價值觀如何不同,從政都是地位顯赫,令人嚮往的事情,即便是經濟狀況再差的地區,也絕不會缺少從政的人。所以在西方社會,從來就不讓從政的人在經濟上有大富大貴的可能,從政還要接受各種各樣的監督,從政的人沒有特權,甚至連普通公民一樣的隱私和自由都沒有,這樣才能使從政的人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從而也平衡了沒有機會去從政人的心態。
和諧社會是一個以民為本的社會,和諧社會是一個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之間保持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和諧社會是一個給弱勢群體爭利益、賦權益的社會;而不是一再為官員增加利益的社會。幹群之間,強勢弱勢之間的經濟利益一旦嚴重失衡,這個社會就無和諧可言。有權力製定政策的人,先為自己製定一個優先享受的待遇,得到實惠的政策,這還叫公平嗎?這種不公正的行為是執政者自己帶頭幹的,這個社會還有和諧嗎?
種種事實證明,能夠破壞社會和諧的禍首,並不在這個社會的外部,而是社會內部的部分官員對民眾根子上的不信任。和諧並不是沒有利益分殊,而是知道利益分殊,卻能夠通過民主手段避免零和博弈。人們的分歧並不在於誰要社會公正誰不要社會公正,而在於為什麽會發生社會不公正,怎樣才能克服社會不公正。
和諧社會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第二部分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需要以社會科學為指導;社會科學是關於社會的知識,它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反映的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隻有運用社會科學,才能實現社會和諧。
和諧社會隻能是知識社會。和諧社會的和諧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生產力低下的時空中也有過和諧社會;我們今天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應當是知識社會。今天有些不和諧是愚昧造成的。無知帶來不和諧。
貧窮、愚昧、腐敗是社會的三大毒瘤。
一切向錢看的極端正在促使一部分人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識形態的支撐。“信用”可能是時下我國國民最缺乏的一種道德資源。
建設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新綱領。什麽是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顯然不僅僅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如果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被少數人占有了,這個社會雖然發展了但未必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和諧的社會也不僅僅是一個穩定的社會,在政治高壓下,社會可能是穩定的,但不一定是和諧的。
和諧社會的建立有三個重要基礎:社會基礎、政治基礎、思想基礎。
社會基礎,就是社會分化不太嚴重。如果社會分化嚴重,兩極尖銳對立,人氣就很難理順;政治基礎,就是必須有一套調節利益衝突的機製;思想基礎,就是人們能夠接受一個共同的看法: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體內,不是每個人互相為敵的群體,而是互相平等的,都應該受到尊重,這個社會如果不好,大家都會受損,對所有的人都沒有好處;這個思想基礎是社會內部的,而不是靠第三方來調節的。
中國的社會分化之所以變得如此嚴重,跟我們政治體製裏沒有一整套利益協調機製有關。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是相互關聯的,二者同樣重要。
目前社會不和諧的原因是“公平”問題;構建民主和諧社會的基本問題還是“公平”。
為什麽群眾如此關切公平?因為國人從歷史上就堅持不懈地追求公平,並把公平作為徘徊社會關係、協調利益分配、穩定群眾情緒、凝聚民族精神的基本砝碼;也由於社會上不公不平的問題已經表現為危害社會安定、影響群眾情緒、困擾群眾生活、離心和諧關係的“腐蝕劑”。
“和諧社會”的提出在理論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以人為本和全麵發展的價值傾向。建設和諧社會的提出,對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目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的關鍵階段,同時也處在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呈現的敏感時期,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對於化解各種矛盾與挑戰是至關重要的。
從戰略意義上講,“和諧社會”體現了國家發展的價值取向,展示了國家的“軟實力”。而毫無疑問,隨著國家建設和諧社會進程的推進,中國的實力將得到大大提高。一個和諧社會到底需要那些要素?
一是責任,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責任的社會。國際經驗證明,沒有責任感任何社會都不可能長期繁榮和持續發展,如果沒有責任感,社會精英隻會創造出狹隘的理論,而不能為社會的長遠發展服務;如果沒有責任感,個人的發展就會變成自私自利。社會責任是一個國家文化和價值的基本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之一。
二是社會組織。和諧社會要求推進政府的問責和善治,這樣有益於提高整個社會的責任意識。如果社會是和諧的,社會的組織就必須健康發育,因為很多東西不是靠政府自己能夠全部獨立完成的,社會組織的發育不僅僅有利於延伸政府的服務,還有利於保護公民的權利。
和諧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一是推動社會公平;二是完善社會組織;三是集聚社會資本。
一個人有機會從政,本身就有一種巨大的榮譽在其中,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無論價值觀如何不同,從政都是地位顯赫,令人嚮往的事情,即便是經濟狀況再差的地區,也絕不會缺少從政的人。所以在西方社會,從來就不讓從政的人在經濟上有大富大貴的可能,從政還要接受各種各樣的監督,從政的人沒有特權,甚至連普通公民一樣的隱私和自由都沒有,這樣才能使從政的人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從而也平衡了沒有機會去從政人的心態。
和諧社會是一個以民為本的社會,和諧社會是一個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之間保持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和諧社會是一個給弱勢群體爭利益、賦權益的社會;而不是一再為官員增加利益的社會。幹群之間,強勢弱勢之間的經濟利益一旦嚴重失衡,這個社會就無和諧可言。有權力製定政策的人,先為自己製定一個優先享受的待遇,得到實惠的政策,這還叫公平嗎?這種不公正的行為是執政者自己帶頭幹的,這個社會還有和諧嗎?
種種事實證明,能夠破壞社會和諧的禍首,並不在這個社會的外部,而是社會內部的部分官員對民眾根子上的不信任。和諧並不是沒有利益分殊,而是知道利益分殊,卻能夠通過民主手段避免零和博弈。人們的分歧並不在於誰要社會公正誰不要社會公正,而在於為什麽會發生社會不公正,怎樣才能克服社會不公正。
和諧社會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第二部分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需要以社會科學為指導;社會科學是關於社會的知識,它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反映的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隻有運用社會科學,才能實現社會和諧。
和諧社會隻能是知識社會。和諧社會的和諧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生產力低下的時空中也有過和諧社會;我們今天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應當是知識社會。今天有些不和諧是愚昧造成的。無知帶來不和諧。
貧窮、愚昧、腐敗是社會的三大毒瘤。
一切向錢看的極端正在促使一部分人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識形態的支撐。“信用”可能是時下我國國民最缺乏的一種道德資源。
建設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新綱領。什麽是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顯然不僅僅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如果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被少數人占有了,這個社會雖然發展了但未必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和諧的社會也不僅僅是一個穩定的社會,在政治高壓下,社會可能是穩定的,但不一定是和諧的。
和諧社會的建立有三個重要基礎:社會基礎、政治基礎、思想基礎。
社會基礎,就是社會分化不太嚴重。如果社會分化嚴重,兩極尖銳對立,人氣就很難理順;政治基礎,就是必須有一套調節利益衝突的機製;思想基礎,就是人們能夠接受一個共同的看法: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體內,不是每個人互相為敵的群體,而是互相平等的,都應該受到尊重,這個社會如果不好,大家都會受損,對所有的人都沒有好處;這個思想基礎是社會內部的,而不是靠第三方來調節的。
中國的社會分化之所以變得如此嚴重,跟我們政治體製裏沒有一整套利益協調機製有關。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是相互關聯的,二者同樣重要。
目前社會不和諧的原因是“公平”問題;構建民主和諧社會的基本問題還是“公平”。
為什麽群眾如此關切公平?因為國人從歷史上就堅持不懈地追求公平,並把公平作為徘徊社會關係、協調利益分配、穩定群眾情緒、凝聚民族精神的基本砝碼;也由於社會上不公不平的問題已經表現為危害社會安定、影響群眾情緒、困擾群眾生活、離心和諧關係的“腐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