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的確,壟斷行業應當歸入“特殊利益集團”,清算其畸形膨脹的“特殊利益”也理所應當。但是,“特殊利益集團”並不僅僅局限於壟斷行業,還包括因官員腐敗、公權濫用等形成的其它類型的“特殊利益集團”,而且其危險性與經濟類壟斷行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是圍繞腐敗官員所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在許多腐敗案件中,執掌大權的腐敗官員往往盤踞於金字塔的頂端,在其下方則聚攏著不法企業主、嚴重違紀違法的下屬、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親屬等等,他們實際上已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資本等“特殊”資源,瘋狂地攫取著“特殊利益”。在他們的把持下,官場、市場、法場甚至情場,都背離了起碼的正義規則和公平底線,成了“特殊利益集團”的重災區。
其次是濫用公權所造就的“特殊利益集團”。一些手握執法大權的行政部門,熱衷於行使許可權、檢查權、收費權、罰款權等等,並非出於執法所需,而是基於與“執法”相捆綁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為了給本部門聚斂財富、完成創收指標,一些執法部門和執法者不惜濫用公器,不該罰的要罰,該少罰的要多罰。在現實生活中,行政部門的權力越大,其辦公樓、領導用車往往越氣派,工作人員的住房、獎金等福利待遇也越牛氣。這些,正是濫用公權的“特殊利益集團”的典型特徵。
再有就是公共服務部門所生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前段時間,一些人質疑改革的成敗,其理由是:改革改得老百姓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這些問題當然存在,但這並不是改革本身的錯,造成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是,改革所產生的收益和成果,很大一部分都被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部門內部“瓜分”了,而廣大社會群體並沒有得到公平的分享。
與上述三類“特殊利益集團”相比,壟斷行業隻是疥癬之疾。壟斷行業再牛氣,說到底還是託了國家產業政策的福,政策照顧使壟斷行業多年得享“特殊利益”。問題既然由政策引起,也可以通過放鬆經濟管製等策略予以改變。隻要時機適宜、政策調整得當,壟斷行業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很容易被釜底抽薪。相比之下,因官員腐敗、公權濫用等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往往尾大不掉、權傾一方,它們與體製共生、與非法資本甚至黑惡勢力結盟,要撼動此類“特殊利益集團”決非易事,必須通過大刀闊斧的政治、經濟、社會體製改革方能大功告成。總而言之,要全麵抑製“特殊利益集團”,真正實現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的目標,不僅要向行業壟斷開刀,更要勇敢地向權力壟斷開刀!
22.6 關於壟斷行業的福利腐敗
所謂福利腐敗,是指一些壟斷行業將自己掌握的行業資源無償地或者廉價地向本行業的職工和家屬提供,在“福利”名義下形成的行業腐敗現象。
壟斷行業灰色“福利腐敗”橫行已經是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的現象,在醫院、電力、電信、公交、鐵路、民航、有線電視等壟斷性行業內由來已久,人民群眾意見很大卻無可奈何。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行規”:本校教職工的子女如果在本校讀書,都在錄取分數上享受低分錄取的照顧,而且不用交高昂的擇校費,這種福利甚至延伸到了大學階段。另外,收取擇校費的學校,基本上將這些違規收取的錢作為獎金向職工發放。
事實上,“福利腐敗”滋生的根源在於行業的壟斷、不透明所致,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壟斷。在一定意義上講,壟斷行業的“福利腐敗”是計劃經濟體製下“靠山吃山”的自然延續。因為那時的福利問題都由單位內部解決,並沒有實行社會化。之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他許多行業的內部福利都不存在了,而壟斷行業卻仍然一如既往,主要是因為壟斷行業擁有壟斷權力,其福利狀況與盈虧無關,沒有競爭壓力。這些表麵上的單位內部的“免費午餐”,最終都會變成公共產品或者服務成本轉嫁到政府和公眾頭上,其福利最終由政府和公眾買單。
中國經濟就本質而言是行政壟斷,各種要素、資源是按照行政的係統分配下去的。行政壟斷目前看來有兩種:一種是經濟上的獨家壟斷,比如國家電網和鐵路;一種是部分行業內的大公司是由原來的一家分成現在的兩家或者三家,比如石油和石化行業,電信和移動、聯通等,基本上還是這個領域的壟斷地位。
行政壟斷在經濟上的表現,就是以公共機構的名義和濫用公共權力的手段來獲取巨額的壟斷租金,通過霸王條款和高價格甚至強製消費,維持較高的壟斷利潤。它的存在違反了商業交易中的公平原則,電信公司的線路費用應該攤入企業成本,不應該借用行政手段向用戶強行攤派。
對於資源性壟斷的國有企業而言,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賦予其特有的經營權,這些國有企業要將其利潤上交國家財政,其收益是可以為國民所享受的,但隨著改革的推進,這些壟斷企業成為了自負盈虧的主體,然而他們卻仍然無償地獨自占用國有資源,憑藉其壟斷地位,獨享其壟斷收益。
首先是圍繞腐敗官員所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在許多腐敗案件中,執掌大權的腐敗官員往往盤踞於金字塔的頂端,在其下方則聚攏著不法企業主、嚴重違紀違法的下屬、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親屬等等,他們實際上已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資本等“特殊”資源,瘋狂地攫取著“特殊利益”。在他們的把持下,官場、市場、法場甚至情場,都背離了起碼的正義規則和公平底線,成了“特殊利益集團”的重災區。
其次是濫用公權所造就的“特殊利益集團”。一些手握執法大權的行政部門,熱衷於行使許可權、檢查權、收費權、罰款權等等,並非出於執法所需,而是基於與“執法”相捆綁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為了給本部門聚斂財富、完成創收指標,一些執法部門和執法者不惜濫用公器,不該罰的要罰,該少罰的要多罰。在現實生活中,行政部門的權力越大,其辦公樓、領導用車往往越氣派,工作人員的住房、獎金等福利待遇也越牛氣。這些,正是濫用公權的“特殊利益集團”的典型特徵。
再有就是公共服務部門所生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前段時間,一些人質疑改革的成敗,其理由是:改革改得老百姓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這些問題當然存在,但這並不是改革本身的錯,造成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是,改革所產生的收益和成果,很大一部分都被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部門內部“瓜分”了,而廣大社會群體並沒有得到公平的分享。
與上述三類“特殊利益集團”相比,壟斷行業隻是疥癬之疾。壟斷行業再牛氣,說到底還是託了國家產業政策的福,政策照顧使壟斷行業多年得享“特殊利益”。問題既然由政策引起,也可以通過放鬆經濟管製等策略予以改變。隻要時機適宜、政策調整得當,壟斷行業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很容易被釜底抽薪。相比之下,因官員腐敗、公權濫用等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往往尾大不掉、權傾一方,它們與體製共生、與非法資本甚至黑惡勢力結盟,要撼動此類“特殊利益集團”決非易事,必須通過大刀闊斧的政治、經濟、社會體製改革方能大功告成。總而言之,要全麵抑製“特殊利益集團”,真正實現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的目標,不僅要向行業壟斷開刀,更要勇敢地向權力壟斷開刀!
22.6 關於壟斷行業的福利腐敗
所謂福利腐敗,是指一些壟斷行業將自己掌握的行業資源無償地或者廉價地向本行業的職工和家屬提供,在“福利”名義下形成的行業腐敗現象。
壟斷行業灰色“福利腐敗”橫行已經是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的現象,在醫院、電力、電信、公交、鐵路、民航、有線電視等壟斷性行業內由來已久,人民群眾意見很大卻無可奈何。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行規”:本校教職工的子女如果在本校讀書,都在錄取分數上享受低分錄取的照顧,而且不用交高昂的擇校費,這種福利甚至延伸到了大學階段。另外,收取擇校費的學校,基本上將這些違規收取的錢作為獎金向職工發放。
事實上,“福利腐敗”滋生的根源在於行業的壟斷、不透明所致,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壟斷。在一定意義上講,壟斷行業的“福利腐敗”是計劃經濟體製下“靠山吃山”的自然延續。因為那時的福利問題都由單位內部解決,並沒有實行社會化。之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他許多行業的內部福利都不存在了,而壟斷行業卻仍然一如既往,主要是因為壟斷行業擁有壟斷權力,其福利狀況與盈虧無關,沒有競爭壓力。這些表麵上的單位內部的“免費午餐”,最終都會變成公共產品或者服務成本轉嫁到政府和公眾頭上,其福利最終由政府和公眾買單。
中國經濟就本質而言是行政壟斷,各種要素、資源是按照行政的係統分配下去的。行政壟斷目前看來有兩種:一種是經濟上的獨家壟斷,比如國家電網和鐵路;一種是部分行業內的大公司是由原來的一家分成現在的兩家或者三家,比如石油和石化行業,電信和移動、聯通等,基本上還是這個領域的壟斷地位。
行政壟斷在經濟上的表現,就是以公共機構的名義和濫用公共權力的手段來獲取巨額的壟斷租金,通過霸王條款和高價格甚至強製消費,維持較高的壟斷利潤。它的存在違反了商業交易中的公平原則,電信公司的線路費用應該攤入企業成本,不應該借用行政手段向用戶強行攤派。
對於資源性壟斷的國有企業而言,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賦予其特有的經營權,這些國有企業要將其利潤上交國家財政,其收益是可以為國民所享受的,但隨著改革的推進,這些壟斷企業成為了自負盈虧的主體,然而他們卻仍然無償地獨自占用國有資源,憑藉其壟斷地位,獨享其壟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