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農民缺少自治能力和經驗,往往成為鄉村基層政權幹預鄉村自治的藉口。這使得村民自治的民主選舉往往有名無實,繼而大量出現土地徵用中侵害農民利益、集體資產被少數人控製、村民自治選舉中的舞弊行為,這三個焦點矛盾,成為引發農民群體性反抗事件的導火線。
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在於鄉鎮政府對村民自治的幹預和恐懼,尤其在當前部分鄉鎮政府處理群體性反抗事件過程中,出現“以民製民”、甚至默許暴力的現象,不但會激化農民與鄉鎮政府的矛盾,而且會使中央政府在農民心中的權威流失。
中國農村基層管理體製是層層集權、部門分割、壓力行政和全能主義為基本特徵。政府權力和功能過度擴張,管理職能過多,管了許多管不了、不應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事”的負擔又直接加重了政府“人”的負擔和財政困難。特別是長期以來,從上到下的各種任務和指標不斷,迫使基層政府增加機構和人員以完成任務,導致過度膨脹,最終都轉變為政府的財政負擔,並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渠道轉嫁到農民頭上。
22.4 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問題
國有企業改組是當今中國最熱門的活動,據說現在已經有54萬家國營企業改製為民營企業。把國有企業一口吞下,是當今迅速致富的捷徑。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國有企業的負責人,並有誌於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去做:一是絕對不要把國有企業當成國有資產,也不要相信它是全民的財產;二是你不要費盡心機謀求企業贏利,以獲得上級的獎勵(這種獎勵雖然不少,但與你的目標相比就太不值得了),因為一個經濟效益好的老總是令人羨慕的,有些人會因此躍躍欲試,你也就幹不長了;三是你要換個思路,努力把企業搞得一年不如一年,當然你要準備好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於企業年年虧損,麻煩很多,你的位置就不會對人有吸引力了,你的位置反而很安穩;四是要不斷向上級報告企業的困難,巧妙的誘導職工到上級機關求助,當然你要做出積極化解矛盾的樣子,取得上級的信任;五是適當的提出改製方案,即“管理層收購”辦法,同時對企業的資產要盡可能地評估得低一些(這是你的關鍵利益所在),同時要利用上級部門急於成功的心理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當這一過程變為現實的時候,你就象做夢一樣成了大股東,身價高達數百萬甚至千萬以上,多麽神氣。
在權力大規則控製的財富原始積累中,人們真的無法分清到底是體製資源的積累,還是企業人物的創造。人們真的無法分清這到底是一些政經通吃的“變形商人”、“產業政客”,還是一些忍辱負重的企業家。
新的政經力量登場後,國家戰略開始走向尋求內部的均衡,意圖防止急速的轉型和過分的財富差距,將中國社會的秩序顛覆和斷裂。
在一個政治和社會改革在艱難前進的時代,因為財富占有和分配的懸殊而被凸顯的財富階層,最終演變為秉持正義的媒體和 揭穿真麵目者,追查不公正現象的重點對象,人們將被壓迫和被限製的批判,過度傾瀉到企業階層,這往往能贏得大眾的認同。
那些重大的企業醜聞,所彰顯的“老闆”的中國式權力膨脹,管理習慣的章法無度,與其生存的商業環境一脈相承。這表明,企業內部缺乏一場商業倫理和企業管理上的自我革新。曾經披著“全民所有製”神聖外衣的龐大國有企業,在政治、權力和官場規則下傳承企業價值;而新生民企的價值傳承,則回到血緣紐帶上。
在這一場企業控製權的鬥爭中,中國企業界自發“管理老闆”的傾向是如此微弱,以至於當老闆開始代表的資本意誌、財富、權力、秩序,以及與社會各階層的關係,甚至人性對此無止境的貪婪上升為遊戲規則時,他們就開始習慣於追求毫無節製的成長方式了。
國有企業更加準確的稱謂應該是“官企”。其典型代表就是近年來在中國經濟中呼風喚雨,並作為中國企業改革標誌性成果的央企。
這些官企,其第一位的屬性就是其政治屬性,就是其在政治差序格局中所享有的優勢和支配性地位。可以觀察到的事實是,官企的企業領導人大多是有某種政治級別的。在央企,企業領導大都有部級、副部級、司局級的政治身份;而在地方,則可能帶有廳級、副廳級之類的頭銜。
“抓大放小”的國企改革戰略,本身就是出於一種政治的考量,而不是一種經濟和利潤計算。
不過,政治屬性並非中國官企的唯一特點。在中國,官企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產權名為國有,實際上屬於特殊利益集團。資料顯示,多年以來,這些靠壟斷、權力甚至國家財政和金融救助積累起巨大利潤的央企,竟然從來沒有向它的所有者——人民,分過紅。
作為硬幣的另外一麵,官企在追求小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是它們將成本最大限度的外部化或者公共化的特性。諸多官企的巨額利潤多半都是通過將成本轉移給公眾實現的。當今中國官企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在於官權,在於其超越經濟優勢之上的政治優勢。讓人擔心的是,這些官企在中國的經濟舞台上越來越活躍,其實力也越來越令人側目。在這狂歡的背後,公眾將付出怎樣的代價?
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在於鄉鎮政府對村民自治的幹預和恐懼,尤其在當前部分鄉鎮政府處理群體性反抗事件過程中,出現“以民製民”、甚至默許暴力的現象,不但會激化農民與鄉鎮政府的矛盾,而且會使中央政府在農民心中的權威流失。
中國農村基層管理體製是層層集權、部門分割、壓力行政和全能主義為基本特徵。政府權力和功能過度擴張,管理職能過多,管了許多管不了、不應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事”的負擔又直接加重了政府“人”的負擔和財政困難。特別是長期以來,從上到下的各種任務和指標不斷,迫使基層政府增加機構和人員以完成任務,導致過度膨脹,最終都轉變為政府的財政負擔,並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渠道轉嫁到農民頭上。
22.4 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問題
國有企業改組是當今中國最熱門的活動,據說現在已經有54萬家國營企業改製為民營企業。把國有企業一口吞下,是當今迅速致富的捷徑。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國有企業的負責人,並有誌於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去做:一是絕對不要把國有企業當成國有資產,也不要相信它是全民的財產;二是你不要費盡心機謀求企業贏利,以獲得上級的獎勵(這種獎勵雖然不少,但與你的目標相比就太不值得了),因為一個經濟效益好的老總是令人羨慕的,有些人會因此躍躍欲試,你也就幹不長了;三是你要換個思路,努力把企業搞得一年不如一年,當然你要準備好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於企業年年虧損,麻煩很多,你的位置就不會對人有吸引力了,你的位置反而很安穩;四是要不斷向上級報告企業的困難,巧妙的誘導職工到上級機關求助,當然你要做出積極化解矛盾的樣子,取得上級的信任;五是適當的提出改製方案,即“管理層收購”辦法,同時對企業的資產要盡可能地評估得低一些(這是你的關鍵利益所在),同時要利用上級部門急於成功的心理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當這一過程變為現實的時候,你就象做夢一樣成了大股東,身價高達數百萬甚至千萬以上,多麽神氣。
在權力大規則控製的財富原始積累中,人們真的無法分清到底是體製資源的積累,還是企業人物的創造。人們真的無法分清這到底是一些政經通吃的“變形商人”、“產業政客”,還是一些忍辱負重的企業家。
新的政經力量登場後,國家戰略開始走向尋求內部的均衡,意圖防止急速的轉型和過分的財富差距,將中國社會的秩序顛覆和斷裂。
在一個政治和社會改革在艱難前進的時代,因為財富占有和分配的懸殊而被凸顯的財富階層,最終演變為秉持正義的媒體和 揭穿真麵目者,追查不公正現象的重點對象,人們將被壓迫和被限製的批判,過度傾瀉到企業階層,這往往能贏得大眾的認同。
那些重大的企業醜聞,所彰顯的“老闆”的中國式權力膨脹,管理習慣的章法無度,與其生存的商業環境一脈相承。這表明,企業內部缺乏一場商業倫理和企業管理上的自我革新。曾經披著“全民所有製”神聖外衣的龐大國有企業,在政治、權力和官場規則下傳承企業價值;而新生民企的價值傳承,則回到血緣紐帶上。
在這一場企業控製權的鬥爭中,中國企業界自發“管理老闆”的傾向是如此微弱,以至於當老闆開始代表的資本意誌、財富、權力、秩序,以及與社會各階層的關係,甚至人性對此無止境的貪婪上升為遊戲規則時,他們就開始習慣於追求毫無節製的成長方式了。
國有企業更加準確的稱謂應該是“官企”。其典型代表就是近年來在中國經濟中呼風喚雨,並作為中國企業改革標誌性成果的央企。
這些官企,其第一位的屬性就是其政治屬性,就是其在政治差序格局中所享有的優勢和支配性地位。可以觀察到的事實是,官企的企業領導人大多是有某種政治級別的。在央企,企業領導大都有部級、副部級、司局級的政治身份;而在地方,則可能帶有廳級、副廳級之類的頭銜。
“抓大放小”的國企改革戰略,本身就是出於一種政治的考量,而不是一種經濟和利潤計算。
不過,政治屬性並非中國官企的唯一特點。在中國,官企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產權名為國有,實際上屬於特殊利益集團。資料顯示,多年以來,這些靠壟斷、權力甚至國家財政和金融救助積累起巨大利潤的央企,竟然從來沒有向它的所有者——人民,分過紅。
作為硬幣的另外一麵,官企在追求小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是它們將成本最大限度的外部化或者公共化的特性。諸多官企的巨額利潤多半都是通過將成本轉移給公眾實現的。當今中國官企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在於官權,在於其超越經濟優勢之上的政治優勢。讓人擔心的是,這些官企在中國的經濟舞台上越來越活躍,其實力也越來越令人側目。在這狂歡的背後,公眾將付出怎樣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