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權錢交易暴富過程中,嚐到了權力的好處,暴富之後便以錢謀權,從經濟領域向政治領域滲透,成為有權有勢的“紅頂商人”。官商勾結、公權私用,使市場規律廢棄,權錢交易橫行,“官商經濟”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特徵。扭曲的政權結構必然導致經濟社會的無序、失控和混亂。產業發展受製於政府權力而非市場規則。
在與政治、經濟權力共生的龐大關係網籠罩下,利用權力為自己謀求私利成為社會風氣,官員公權私化深陷利益格局,必然喪失應有的原則和立場,以市場經濟之名,行權力經濟之實,形成極度不和諧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黑金政治”造成社會不和諧,使執政為民變為“執政為錢”,幹群利益衝突,緊張對立,直接腐蝕黨的執政基礎,幹部群眾的“魚水關係”演變為“水火關係”,引發局部水和動盪。
在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問題上,一般有幾個特點:一是官商勾結,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亦官亦商,造成公權私化;三是通過壟斷經營,大肆掠奪社會財富;四是以錢謀權,造成權力惡性膨脹。這些勢必造成市場法則名存實亡、社會各階層惡性分化,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惡果。
反腐敗有一個誤區:製度是影響腐敗的唯一決定因素。而事實上,腐敗更多的與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相關;影響一國腐敗程度的,還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收入。 把反腐敗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政治體製改革,過於悲觀或者過於樂觀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一改就好是不可能的。隻有通過加速發展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對利益分配格局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改變貧富不均,縮小地區差距,才能逐漸消除腐敗滋生的溫床。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現在發生了什麽,首先看一下2000多年前的中國是什麽樣的,簡單地說2000多年的中國是開放的官場,封閉的商場。中國從秦始皇做皇帝以後隻要通過考試、科舉製度,一個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就和西方一樣。做到宰相以後,政府給予的權力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封閉的商場,最有裁量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裏麵,我們2000多年前中國人幹的事就是頭懸樑、錐刺骨。這也是中國近代停滯的原因,西方國家經過18世紀之後因為思想非常開放,產業非常開放,這個時候就發生了西方的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中國人力資源在錯誤的激勵之下進行錯誤的配置,但是這樣的配置導致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有好處,但是對於商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以前是大國家小企業,這是與人力資源配置也有關係。
接下來我們看26年的改革,應該說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最有才能的人一部分是聚集在政府,主要是在分配財富。另一部分是在政府外麵,但是政府不允許他進行任何的商業活動自由,那時候有融通的人都是投機倒把被抓起來,這是最好能力的人分配。改革開放帶來什麽?最大的變化就是企業家資源配置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我們可以舉兩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八十年代除了政府之外最有才能的人才能做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出現,這些是所謂的能人做起來的,到九十年代之後又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就是原來在政府的人出來做企業,我們說知識分子和黨政幹部下海。我們說企業家資源配置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改變,改變中國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所以我們看到第三類轉變職能,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去向。我們到2004年,我們看黃線代表事業單位,藍線代表企業,總的來看去企業的人越來越多,去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越來越少。北京大學代表學生也是中國每一代人最優秀的一部分,他們60%出國考研究學院。
我們看企業家趨向的變化,1985年國家做一個調研,46.6%企業高層管理人、廠長經理有大專以上學位,而現在有86.1%是大專以上學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體方向是這樣的,就是說我們企業家隊伍的學歷越來越高,學歷不是能力的唯一代表,但是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北京大學招生我想不是去政府,過去最優秀的人都往政府走,但是現在不是這樣,有能力的都去銀行、諮詢業、企業。
而我們也看到在這一段過程當中,中國企業家在做一些什麽?我的判斷是多數的企業家一個是再創造價值,創造財富,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家是在尋租分配財富,還有一部分企業家是既尋租又創造價值,兩項工作同時進行;還有一些人一開始是尋租,後來轉向創造價值,有些人也許相反剛開始創造價值後來拉關係尋租。這就帶來了好多的麻煩,我們今天說創造價值和尋租攪合在一塊,在人們心目中官僚企業家的形象。26年中國改革開放,證明我們大部分企業家實際上都是在創造財富,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解釋中國經濟何以年增長8%以上,中國的gdp何以從300美元上漲到1000美元。
尋租的原因何在?原因很簡單,壟斷。壟斷可能來自於天然壟斷,比如說土地、自然資源,減少尋租合同最重要就是一些明確產權界定,如果沒有產權界定所有人都會為爭奪資源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資源,我們看到山西的煤礦產權界定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尋租。但是我想更重要是行政和法定壟斷,你要辦事要到政府去審批,行政手段帶來的壟斷。本來應該是創造價值轉成租金,然後人們在尋租的過程當中和部分的工作價值創造,按照規定不能這樣,但是我隻好找政府,這樣實際上也創造一種價值。我還要特別強調國有部門,我們國有部門如果不允許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競爭,國有企業就是全員尋租,高層的企業領導人尋租,其實在國有企業壟斷是全麵尋租,工人也是在尋租。我們可以說企業在尋租,我們銀行也是在尋租,我們銀行25000億壞帳也是因為尋租。所以我們說最大的尋租是在我們國家控製的這些行業。
在與政治、經濟權力共生的龐大關係網籠罩下,利用權力為自己謀求私利成為社會風氣,官員公權私化深陷利益格局,必然喪失應有的原則和立場,以市場經濟之名,行權力經濟之實,形成極度不和諧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黑金政治”造成社會不和諧,使執政為民變為“執政為錢”,幹群利益衝突,緊張對立,直接腐蝕黨的執政基礎,幹部群眾的“魚水關係”演變為“水火關係”,引發局部水和動盪。
在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問題上,一般有幾個特點:一是官商勾結,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亦官亦商,造成公權私化;三是通過壟斷經營,大肆掠奪社會財富;四是以錢謀權,造成權力惡性膨脹。這些勢必造成市場法則名存實亡、社會各階層惡性分化,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惡果。
反腐敗有一個誤區:製度是影響腐敗的唯一決定因素。而事實上,腐敗更多的與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相關;影響一國腐敗程度的,還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收入。 把反腐敗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政治體製改革,過於悲觀或者過於樂觀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一改就好是不可能的。隻有通過加速發展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對利益分配格局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改變貧富不均,縮小地區差距,才能逐漸消除腐敗滋生的溫床。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現在發生了什麽,首先看一下2000多年前的中國是什麽樣的,簡單地說2000多年的中國是開放的官場,封閉的商場。中國從秦始皇做皇帝以後隻要通過考試、科舉製度,一個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就和西方一樣。做到宰相以後,政府給予的權力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封閉的商場,最有裁量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裏麵,我們2000多年前中國人幹的事就是頭懸樑、錐刺骨。這也是中國近代停滯的原因,西方國家經過18世紀之後因為思想非常開放,產業非常開放,這個時候就發生了西方的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中國人力資源在錯誤的激勵之下進行錯誤的配置,但是這樣的配置導致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有好處,但是對於商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以前是大國家小企業,這是與人力資源配置也有關係。
接下來我們看26年的改革,應該說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最有才能的人一部分是聚集在政府,主要是在分配財富。另一部分是在政府外麵,但是政府不允許他進行任何的商業活動自由,那時候有融通的人都是投機倒把被抓起來,這是最好能力的人分配。改革開放帶來什麽?最大的變化就是企業家資源配置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我們可以舉兩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在八十年代除了政府之外最有才能的人才能做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出現,這些是所謂的能人做起來的,到九十年代之後又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就是原來在政府的人出來做企業,我們說知識分子和黨政幹部下海。我們說企業家資源配置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改變,改變中國發生比較大的改變。所以我們看到第三類轉變職能,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去向。我們到2004年,我們看黃線代表事業單位,藍線代表企業,總的來看去企業的人越來越多,去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越來越少。北京大學代表學生也是中國每一代人最優秀的一部分,他們60%出國考研究學院。
我們看企業家趨向的變化,1985年國家做一個調研,46.6%企業高層管理人、廠長經理有大專以上學位,而現在有86.1%是大專以上學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體方向是這樣的,就是說我們企業家隊伍的學歷越來越高,學歷不是能力的唯一代表,但是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北京大學招生我想不是去政府,過去最優秀的人都往政府走,但是現在不是這樣,有能力的都去銀行、諮詢業、企業。
而我們也看到在這一段過程當中,中國企業家在做一些什麽?我的判斷是多數的企業家一個是再創造價值,創造財富,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家是在尋租分配財富,還有一部分企業家是既尋租又創造價值,兩項工作同時進行;還有一些人一開始是尋租,後來轉向創造價值,有些人也許相反剛開始創造價值後來拉關係尋租。這就帶來了好多的麻煩,我們今天說創造價值和尋租攪合在一塊,在人們心目中官僚企業家的形象。26年中國改革開放,證明我們大部分企業家實際上都是在創造財富,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解釋中國經濟何以年增長8%以上,中國的gdp何以從300美元上漲到1000美元。
尋租的原因何在?原因很簡單,壟斷。壟斷可能來自於天然壟斷,比如說土地、自然資源,減少尋租合同最重要就是一些明確產權界定,如果沒有產權界定所有人都會為爭奪資源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資源,我們看到山西的煤礦產權界定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尋租。但是我想更重要是行政和法定壟斷,你要辦事要到政府去審批,行政手段帶來的壟斷。本來應該是創造價值轉成租金,然後人們在尋租的過程當中和部分的工作價值創造,按照規定不能這樣,但是我隻好找政府,這樣實際上也創造一種價值。我還要特別強調國有部門,我們國有部門如果不允許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競爭,國有企業就是全員尋租,高層的企業領導人尋租,其實在國有企業壟斷是全麵尋租,工人也是在尋租。我們可以說企業在尋租,我們銀行也是在尋租,我們銀行25000億壞帳也是因為尋租。所以我們說最大的尋租是在我們國家控製的這些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