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成安“新政”的改革路線圖中,改革的核心是人事,作為一把手的縣委書記則是改革的邏輯起點與原動力。在這一態勢下,人們仍然要追問:縣委書記何來人事改革的權力?縣委書記究竟有哪些權力?基層執政黨權力體係如何實現合理的分工和製衡?下任縣委書記有沒有進行“反改革”的權力?我們還必須注意的是,無論是改革者還是反改革者,實際上都沒有有效地影響現行法律製度。而改革在缺乏法製化的狀態下,隻能是一種試驗,其合法性、權威性、持久性仍然令人擔憂。
毫無疑問,陽光政治也是一種生產力,陽光政治所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及民眾對執政黨和政府的認同感是最寶貴的社會資源。權力在透明運作的同時,也要求權力本身的透明,權力在依法運作的同時,還需要權力自身的“法定”。
官與官不一樣,尤其是一把手與副手不一樣,一把手是天,一把手是“法”。
凡是嚐到“絕對權力”滋味的人,終身都會想念它;輕易也是不會自動放棄它的。
一把手在中國是絕對權力的象徵。許多一把手大權在握,小權也在握。一個地區或單位,人事怎樣任免,財務怎樣支配,全都要一把手定奪。一把手往往身係一地之興衰,一個單位之命運,幹係不小。所以,一個地方繁榮,一個單位興盛,自然是一把手的功勞。
由於一把手處於這麽一種特殊位置,就使得許多人唯一把手是從,養成隻看一把手眼色行事的習慣。乃至每一個地區和單位都有這樣一批人:誰是一把手就溜須拍馬誰,其他什麽二把、三把,根本不放在眼裏。
權力是荼毒人心靈的東西。權力能造福,也能造孽。權力會誘發人內心深處的惡,使人心靈扭曲。權力常常使人硬起心腸,甚至使人喪失人性,尤其是當權力沒有限製的時候。獨裁和專製的權力可以使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相殘。在獨裁和專製的權力麵前,親情、友情、愛情常常黯然失色。
人有了一定的地位,就喜歡別人順從,喜歡一呼百應,喜歡別人的阿胰奉承。而對不輕易順從,有自己獨立見解的人心存疑慮。對那些敢於批評自己錯誤的人,更是心存反感,必須除之而後快。人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一定的威嚴,有威嚴還不夠,還要時時維護這威嚴。有冒犯威嚴者,往往就要倒黴。在這樣的情況下,忠誠能幹的人往往被束縛,順從而狡猾的人往往被視為心腹。弄得小人歡心,好人傷心。
站在權力最高峰的人,他們的心思總與常人不同。他們常常覺得既然站在最高的位置了,也就具有了最高的水平,因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總認為你的意見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對他最高權威的挑戰。
唐朝人韓愈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此言一出,把那些懷才不遇的千裏馬感動得熱淚盈眶。現在有些地方為了限製伯樂們的為所欲為,實行了提拔幹部“首提責任製”。就是說,如果你推薦的人不是千裏馬,或者連普通馬都不如,那就要追究你的責任。僅就這個規定就足以說明,伯樂常有,而千裏馬不常有。什麽叫“首提”?還不是伯樂說了算。人家都“首提”了,誰還敢反對?
一把手腐敗的特點有:一是財務一支筆、二是用人一言堂、三是大權一把抓。
“一把手”效應已經形成一個封閉的鏈條,市長收局長們的錢,局長就收處長們的,處長再收科長們的,形成了“對上送,對下收,不送則辦不了事”的怪圈。
雖然是一把手,如果上麵缺少上級領導的有力支持,又沒有來自下麵基層的擁護,很可能是失敗的。
什麽叫不團結?現在隻要有人對一把手有意見就叫不團結,一把手整人就是組織意見。這叫什麽邏輯?
為官之道在於識人、用人。
一二把手之間的團結一致,有利於迅速瓦解往日的派別,圍繞自己形成新的核心。集體領導、一把手負總責、成員分工負責的體製和運行機製這種體製在賦予“一把手”足夠權力的同時,又通過集體領導對“一把手”的權力進行製衡,既民主又集中,兼顧公平和效率。
在涉及任何一個幹部努責乃至任何一個公民的命運問題上,希望任何一個人不要有太大的權威。一旦公民的命運掌握在大權在握的人手中,那麽,他的升降榮辱就不取決於自己的努力而取決於他的運氣。一個人的權力應該越小越好,小到這點權力不足以影響他人的命運。
幹部在一個位置上幹的時間太久容易產生惰性,還容易形成個人的幫派體係,滋生腐敗。
以年齡為線一刀切的辦法,是這些年組織部調整幹部慣常使用的手段。
“如果鴉雀無聲,反而大事不妙。”這句話是陳雲同誌說的。
“鴉雀無聲”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一個人說了算的“一言堂”,意味著具有絕對權力“第一把手”的“家長製”,意味著高壓氛圍下的“輿論一律”,意味著。。。。。。
有的領導幹部不懂得民主的真正含義,不懂得行使民主的方法,不懂得執行民主製度;往往是想民主的時候就給一點民主,不想給民主的時候就不給一點民主,“鴉雀無聲”的現象往往發生在這個領導“不想給民主的時候”。什麽原因?就是民主還沒有製度化、民主意識還沒有進入領導幹部的頭腦中。
毫無疑問,陽光政治也是一種生產力,陽光政治所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及民眾對執政黨和政府的認同感是最寶貴的社會資源。權力在透明運作的同時,也要求權力本身的透明,權力在依法運作的同時,還需要權力自身的“法定”。
官與官不一樣,尤其是一把手與副手不一樣,一把手是天,一把手是“法”。
凡是嚐到“絕對權力”滋味的人,終身都會想念它;輕易也是不會自動放棄它的。
一把手在中國是絕對權力的象徵。許多一把手大權在握,小權也在握。一個地區或單位,人事怎樣任免,財務怎樣支配,全都要一把手定奪。一把手往往身係一地之興衰,一個單位之命運,幹係不小。所以,一個地方繁榮,一個單位興盛,自然是一把手的功勞。
由於一把手處於這麽一種特殊位置,就使得許多人唯一把手是從,養成隻看一把手眼色行事的習慣。乃至每一個地區和單位都有這樣一批人:誰是一把手就溜須拍馬誰,其他什麽二把、三把,根本不放在眼裏。
權力是荼毒人心靈的東西。權力能造福,也能造孽。權力會誘發人內心深處的惡,使人心靈扭曲。權力常常使人硬起心腸,甚至使人喪失人性,尤其是當權力沒有限製的時候。獨裁和專製的權力可以使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相殘。在獨裁和專製的權力麵前,親情、友情、愛情常常黯然失色。
人有了一定的地位,就喜歡別人順從,喜歡一呼百應,喜歡別人的阿胰奉承。而對不輕易順從,有自己獨立見解的人心存疑慮。對那些敢於批評自己錯誤的人,更是心存反感,必須除之而後快。人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一定的威嚴,有威嚴還不夠,還要時時維護這威嚴。有冒犯威嚴者,往往就要倒黴。在這樣的情況下,忠誠能幹的人往往被束縛,順從而狡猾的人往往被視為心腹。弄得小人歡心,好人傷心。
站在權力最高峰的人,他們的心思總與常人不同。他們常常覺得既然站在最高的位置了,也就具有了最高的水平,因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總認為你的意見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對他最高權威的挑戰。
唐朝人韓愈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此言一出,把那些懷才不遇的千裏馬感動得熱淚盈眶。現在有些地方為了限製伯樂們的為所欲為,實行了提拔幹部“首提責任製”。就是說,如果你推薦的人不是千裏馬,或者連普通馬都不如,那就要追究你的責任。僅就這個規定就足以說明,伯樂常有,而千裏馬不常有。什麽叫“首提”?還不是伯樂說了算。人家都“首提”了,誰還敢反對?
一把手腐敗的特點有:一是財務一支筆、二是用人一言堂、三是大權一把抓。
“一把手”效應已經形成一個封閉的鏈條,市長收局長們的錢,局長就收處長們的,處長再收科長們的,形成了“對上送,對下收,不送則辦不了事”的怪圈。
雖然是一把手,如果上麵缺少上級領導的有力支持,又沒有來自下麵基層的擁護,很可能是失敗的。
什麽叫不團結?現在隻要有人對一把手有意見就叫不團結,一把手整人就是組織意見。這叫什麽邏輯?
為官之道在於識人、用人。
一二把手之間的團結一致,有利於迅速瓦解往日的派別,圍繞自己形成新的核心。集體領導、一把手負總責、成員分工負責的體製和運行機製這種體製在賦予“一把手”足夠權力的同時,又通過集體領導對“一把手”的權力進行製衡,既民主又集中,兼顧公平和效率。
在涉及任何一個幹部努責乃至任何一個公民的命運問題上,希望任何一個人不要有太大的權威。一旦公民的命運掌握在大權在握的人手中,那麽,他的升降榮辱就不取決於自己的努力而取決於他的運氣。一個人的權力應該越小越好,小到這點權力不足以影響他人的命運。
幹部在一個位置上幹的時間太久容易產生惰性,還容易形成個人的幫派體係,滋生腐敗。
以年齡為線一刀切的辦法,是這些年組織部調整幹部慣常使用的手段。
“如果鴉雀無聲,反而大事不妙。”這句話是陳雲同誌說的。
“鴉雀無聲”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一個人說了算的“一言堂”,意味著具有絕對權力“第一把手”的“家長製”,意味著高壓氛圍下的“輿論一律”,意味著。。。。。。
有的領導幹部不懂得民主的真正含義,不懂得行使民主的方法,不懂得執行民主製度;往往是想民主的時候就給一點民主,不想給民主的時候就不給一點民主,“鴉雀無聲”的現象往往發生在這個領導“不想給民主的時候”。什麽原因?就是民主還沒有製度化、民主意識還沒有進入領導幹部的頭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