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文是:“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沈沈日已過。” “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兩句,“二戰”第三年,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大舉偷襲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惱怒,傾其國力對付日本,日本的軍兵象麻雀一樣,散見在中國和南太平洋諸國,北美洲的美國布下天羅地網,在南太平洋諸國重創了日本軍隊,並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向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嚇壞了日本天皇,這就應了“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很巧,當時的美國總統叫羅斯福,也應了“羅”字。其中後兩句“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 預言了日本投降的時間。“金雞”指五行屬金的酉雞年。一九四五年是乙酉年,屬雞年。日本投降,太平洋的海浪沉靜下來,日本猶如日薄西山一般走向沒落。


    歷史的真實又如何呢?


    隨著中國的抗日戰爭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得到了更多的外援。而日本麵臨著同時與美、英、中三國的作戰。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國開始實行總反攻。日軍仍然負於頑抗。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國民黨亦派代表出席了日本投降儀式,並在其投降書上簽了字。


    中華民族在中華民國的領袖蔣介石和國民黨領導下,經過十四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十四年間,日本雖然侵占了中國的東三省以及其它部分國土,但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和中國軍隊從來不曾投降;在蔣介石的率領下,國民黨軍隊粉碎了日本帝國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夢;國民黨軍隊共消滅日軍達其總兵力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並將一百萬以上的日軍拖在著名的“中國泥淖”中不能自拔,從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太平洋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正是由於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和中國軍隊的持久抗戰(不含中共軍隊),由於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貢獻,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和蔣介石的堅持要求,美、英等西方列強於 1942年廢除了與清政府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更因中國抗戰的勝利而迫使日本將東北、台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使得近百年來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奇恥大辱從此得以根本解除。更因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成為中、印、緬、越遠東戰區、即中國戰區的領導國,進而成為國際所公認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並在戰後毫無疑義的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向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廣播,指出:我們的勝利,即“正義必然勝過強權”之真理的證明。我全國同胞,應發揚我民族“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之至高至貴的德性,不以奴辱來報復敵國無辜的人民,而應為戰後的世界永久和平,與人類自由民主,盡其最大的努力。


    1945年9月,各戰區次第受降;10月,國民政府正式收復台灣。


    但是中國人民期待戰後的和平,卻被中共迫不急待的奪權而發動的內戰給破壞了。


    中華民國政府在艱苦抗戰中的民主建國成就


    自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我國東三省,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其間十四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長期英勇抗戰。但是,中華民國政府在艱苦的抗戰中,也始終沒有忘記推進國家的民主的各方麵建設。


    早在1937年7月全麵抗戰爆發前,國民黨就在外患內憂中開始實行訓政,並籌備憲政,並於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組織選舉“製憲國民大會代表”。可以相信的是,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沒有全麵抗戰的爆發,那麽製憲國民大會的召開,中華民國憲法的製定,和從訓政走向憲政、實現還政於民的民主進程,誠然是可以想像和預見的。


    雖然全麵抗戰的爆發,阻擋了訓政的進程,阻礙了憲政的準備,破壞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製造了教育、文化等各個方麵建設的困難,但是,遷都西南的中華民國政府,繼續堅持民主建國的理念,積極推進戰時民主政治的建設,努力發展大後方經濟,刻苦加強戰時的教育和文化建設。


    戰時民主政治的建設成就


    1938 年7月,武漢戰役剛剛打響,中華民國政府即已邀請全國各黨派重要領袖(包括中共)和全國各界名流學者,於漢口組織國民參政會 ── 作為戰時最高民意機關參加抗戰救國和抗戰建國的工作。國民參政會組成人員共二百名,國民黨占八十名,各黨派領袖占五十名,無黨派人士占七十名以上。國民參政會對於在戰時準備製憲國民大會的召開,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9年9月9日至9月18日,國民參政會於重慶召開一屆四次會議時,已決請政府明令定期召開“製憲國民大會”,製定憲法,結束黨治,實行憲政,並由議長蔣介石指定參政會若幹組成人員,組織了憲政期成會。憲政期成會於1939年 9月成立的當天,即在它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已決請國民政府早日頒布召開國民大會,公布憲法及憲政實施之明令。1939年10月,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遂決於 1940年11月12日召開製憲國民大會,恢復因抗戰停頓的國民代表選舉工作,並決議於重慶建造“國民大會堂”。後因戰事吃緊,無法召集,乃於1940年 9月15日宣布延期召開國大,其它準備工作照常進行。1940年12月12日國民政府頒布“國民大會籌備組織條例”。28日重慶“國民大會堂”竣工。但因大會堂於1941年8月9日被日機炸毀,加之1942年日本對西南攻勢淩厲,國籌會隻能停止辦公。鑑於戰禍不止和國民大會無以召開的現實,1943年9月 8日,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乃宣布戰爭結束後一年召開製憲國民大會,製定和頒布憲法。此一宣布後來成為事實。


    其間,國民黨中央和國民參政會,還曾合組憲政實施協進會,協調各黨各派各方人士推動憲政的準備工作,召開常委會十一次,直至一九四六年製憲國大準備就緒,方才休會。


    在八年全麵抗戰期間,中華民國政府和國民黨非但沒有強化訓政時期革命政府的統治權,相反,為了在戰時推行憲政和準備憲政,卻逐步開放黨禁,允許各黨派參政,包括進行了十年叛亂和叛國的中共和在訓政期間曾因創建國家社會黨而被捕過的張君勱、張東蓀等。於是各種黨派應運而生,多黨政治漸趨成形。這就為戰後製憲國民大會和行憲國民大會的相繼召開,以及推動多黨民主政治逐漸打下了基礎。這對於一個正在戮力抗戰,亟須統一軍事、思想和政治的時代,誠然是不可想像的。較之中共至今絕不允許人民有任何集會、結社與組黨的自由,其兩個政黨和兩個政權之完全不同的性質因此而涇渭分明。


    在抗戰八年間,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繼承和發揚了訓政時期給予人民以相當廣泛之思想、言論和出版自由的民主做法,從而使得抗戰時期的國民能言其所欲言,以助政府和國民黨抗戰,以責政府和國民黨之不當。連對心蓄顛覆政府之誌,矢誌要奪權篡國的中共,中華民國政府和國民黨亦在中共偽裝提出“四項保證”之後,釋放了親共派人士,即為中共一黨圖存而不顧整個國家危亡的沈鈞儒等七人,以及中共領袖陳獨秀,允許中共在重慶發行《新華日報》,開辦書店。據1942年統計,僅僅在重慶的民營出版機構就有一百三十多家。圖書出版量迅速增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緣並收藏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