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製定禮樂製度


    在洛邑營修建時,姬旦還建立了一整套禮樂製度。所謂禮,指的是劃分等級名分的典章製度。禮非常複雜,幾乎包括了貴族們衣食住行喪葬婚嫁等一切行為規則。概括起來有五類:一為吉禮,用於祭祀神明。二是凶禮,用於喪葬凶荒。三為賓禮,用於朝聘接待;四為軍禮,用於興師動眾;五為嘉禮,用於飲宴婚冠。所謂樂,就是音樂。這在當時是貴族才能享有的特權,什麽等級什麽場合奏什麽音樂,有相當嚴格的區分。


    當東都洛邑建成時,周公的禮樂也製成。這時成王已經長大,姬旦便把政權交給成王,自己退居輔佐地位。周成王遷都洛邑後,姬旦召集天下諸侯舉行盛大慶典。在新都正式冊封天下諸侯,並且宣布各項典章製度,也就是所說的“製禮作樂”。


    *周公勸勉成王


    周成王執政後,周公擔心成王年少,貪圖安逸,便寫了一篇《無逸》,勸勉成王:要懂得勤勞辛苦的好處,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要學習商代幾個賢王和周文王的榜樣,愛護百姓,勵精圖治。反之,不關心百姓疾苦,一味驕奢淫逸,就不會得到好下場。他舉例說:當年殷王中宗在位,作事嚴肅謹慎,行動瞻前顧後,常常反省自己,不敢縱情享樂,荒廢政事。祖甲長期當下民,懂得民間疾苦,因此繼位後,能愛護百姓,施以恩惠,不欺侮鰥寡。此後繼位的國王,生下來就隻會享受,整天沉迷於花天酒地之中,不曉得耕作的辛苦,不重視小民的勞動,所以國力漸漸萎靡。他諄諄告誡成王,教導他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國君,要像文王那樣禮賢下土,治理好國家。


    周公為了周王朝的事業,殫精竭慮。到了晚年,他回到封的地方。後來臨終前囑咐說:“我死後,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不敢離開成王。”


    周公死後,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禮節,把姬旦葬在畢原(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那裏有文王陵和武王陵。把姬旦和文王、武王葬在一起,是表示姬旦的功勞大,完成了文王和武王的未竟事業。


    成康盛世


    周公對成王的教導和輔佐,是有效果的。成王執政後,能按照周公規定下來的典章製度治理國家,重視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並在中原和沿海地區進行貿易活動,使商業走向了發達。成王執政37年,繼位的康王執政26年,出現了“成康之治”的繁榮景象。


    成王臨終時,擔心太子釗(zhāo,招)勝任不了國事,就命令召公、畢公率領諸侯輔佐太子登位。成王去世之後,召公、畢公率領諸侯,帶著太子釗去拜謁先王的宗廟,用文王、武王開創周朝王業的艱難反覆告誡太子,要他一定力行節儉,戒除貪慾,專心辦理國政,寫下了《顧命》,要求大臣們輔佐關照太子釗。太子釗於是登位,這就是康王。


    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諸侯,向他們宣告文王、武王的業績,反覆加以說明寫下了《康詔》(康王之誥)。所以在成王、康王之際,天下安寧,一切刑罰都放置一邊,四十年不曾使用。康王命令畢公寫作策書,讓民眾分別村落居住,劃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為周都的屏衛,為此寫下《畢命》,記錄了畢公受命這件事。


    此時天下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手工業、農業、商業等各方麵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西周此時處於盛世之時,可以說是西周的黃金時代。


    西周的發展


    *一代雄主穆王


    康王去世之後,兒子昭王瑕(xiá,霞)繼位,昭王在位的時候,王道衰落了。昭王到南方巡視,沒有回來,相傳是因為當地人憎惡他,給他一隻用膠粘合的船,結果淹死在江中。他死的時候沒有向諸侯報喪,是因為忌諱這件事。後來立了昭王的兒子滿,這就是穆王。穆王繼位時,已經五十歲了。國家政治衰微,穆王痛惜文王、武王的德政遭到損害,就命令伯冏(jiong,烱)反覆告誡太僕,要管好國家的政事,寫下了《冏命》。這樣,天下才又得以安定。


    後來,穆王西征犬戎,南攝夷人,對邊遠民族的侵擾進行積極的防禦,製止了掠奪。穆王又平定了東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諸部的反叛,南討楚國,大會諸侯於塗山。


    為了恢復周王朝的威望,穆王新設太僕一職,作為太禦眾仆之長,以加強王朝的中樞管理。他施善政於天下。諸侯有不親睦的,甫侯向穆王報告,於是製定了刑法,減輕刑罰。按照墨、劓(yì,亦)、臏(bìn,殯)、宮、大辟五種刑的規定來判決。如果五刑不合造,就按照用錢贖罪的五種懲罰來判決。如果用五刑不合適,就按照五種過失來判決。五刑的條文規定,墨刑類有一千條,劓刑類有一千條,臏刑類有五百條,宮刑類有三百條,大辟類有二百條。這套刑法因為是甫侯提出來的,所以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其在位期間,西周依然處於強勢地位。但他死後,西周再沒出現這種盛況。其後,穆王的兒子共王繄扈(yihù,醫戶)繼位。共王去世後,他的兒子懿王囏(jiān,艱)登位。


    西周的衰落


    懿王在位的時候,周王室逐漸衰落了。懿王死後,共王的弟弟辟方登位,這就是孝王。孝王逝世後,諸侯又擁立懿王太子燮(xiè,謝),這就是夷王。夷王逝世後,兒子厲王胡繼位。


    *厲王暴政害國


    厲王貪財好利,親近榮夷公。大夫芮(ruì,銳)良夫規諫厲王說:“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個榮公隻喜歡獨占財利,卻不懂得大禍將至。財利,是從各種事物中產生出來的,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而有誰想獨占它,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間的萬物誰都應得到一份,哪能讓一個人獨占呢?獨占就會觸怒很多人,卻又不知防備大難。榮公用財利來引誘您,君王您難道能長久嗎?做人君的人,應該是開發各種財物分發給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萬物都能得到所應得的一份,即使這樣,還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來怨恨呢。所以《頌詩》說:‘我祖後稷有文德,功高能比天與地。種植五穀養萬民,無人不向你看齊。’《大雅》說:‘廣施恩澤開周業。’這不正是說要普施財利而且要警惕禍難來臨嗎?正是因為這樣,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業一直到現在。而如今,君王您卻去學獨占財利,這怎麽行呢?普通人獨占財利,尚且被人稱為是強盜;您如果也這樣做,那歸服您的人就少啦。榮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敗亡了。”厲王不聽勸諫,還是任用榮公做了卿士,掌管國事。


    *天之警示


    厲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前853年),西周的西北連續六年大旱。《詩經》上是這樣描述的:“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持續長時間的大旱,加上厲王的腐朽殘暴,結果是餓殍遍野。


    旱災結束後,人民需要休養生息。可是,身為一國之君的厲王,卻變本加利的剝削和壓榨人民。他在災後進一步實行“專利”。就是把原來公有的山林川澤霸占為已有,不許人民樵採漁獵。厲王的所為引起了眾怒。一部份人認為這種做法背離了周室“王人”的傳統,“王而行之,其歸鮮矣”(《國語.周語》)。另一方麵,在遭受數年旱災之苦之後,又斷絕了魚獵薪樵之源,造成“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逸周書.商良夫解》),達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對於厲王的暴虐無道,放縱驕橫,國人紛紛公開議論他的過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緣並收藏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