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見過很多迷茫的人,多半孤陋寡聞,見識有限,他們開口就說他們寢室,閉口就說他們班上。我說:“你能不能不說你們寢室、你們班上啊?”她說:“我隻了解我們寢室、我們班上啊!”這種話聽多了,當我再聽到有人講他們寢室時,我就想吐。
我還見過很多這樣的大學生,每次做事情,他都會先參考他們班的人數比例,比如多少人考研了,多少人參加比賽了,多少人去聽課了,多少人去參加培訓了,然後他再選擇一個人數最多的去做。比如2011年暑假我們組織了一個全省大學生裸奔北京的生存實踐活動,結果很多人來報名時,他們第一句話問的是“多少人報名了”,當我回答了之後,第二句話問的是“我們學校多少人報名了”,第三句話問的是“男生報了多少,女生報了多少”。用時下的話來說,這種跟風行為是多麽的腦殘。你參不參加一個活動,為什麽要取決於人數呢?我見過有的人來參加活動,二話不說,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想要獲得什麽。
所以,我現在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你身邊的大部分人都不具有參考價值。因為他們的知識麵、思想境界、迷茫程度都和你差不多,甚至更多的時候他們還不如你。如果你看他們人多就跟了他們,那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事實上,羊群效應不僅在羊裏麵有,在人類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這是我在開篇講的話。
總結以上的經驗,不難得出,大學的努力方式應該是和高中有區別的,人生階段不同,目標不同,努力方式也應該不同。如果完全按照高中死讀的方式來過大學,勢必“很完蛋”。 高中階段的所有付出,隻不過換了一張進入大學的通行證而已。至於你在大學是什麽德性,跟高中無關,因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評判體係;至於你在社會上是什麽德性,與你的大學也關係不大,因為它們也是兩個不同的評判體係。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除了大學文憑、各種證書、專業技能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能力,那就是百折不撓的性格品質、深刻強悍的思想見識,並且更加重要。這些東西,大學不會給你考試,但並不代表它不重要。
我現在基本上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太大的障礙,得益於我大學七八年間完成了性格的改造、自我的認識、個人的定位、思維訓練、個人品質的進一步磨礪。畢業之後我做了很多種不同的工作,遇到了很多種不同的困難,但我基本上都能用上述能力來解決。這些能力,就是我說的個人軟實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領導力、抗挫力、快速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性格品質等沒法用證書來證明,但又是影響一生的能力。
現在大學畢業六七年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很多當年在大學裏所謂的‘風雲人物’,走上社會之後並沒有‘風雲’?為什麽當年那些在大學裏並沒有什麽性格障礙,也沒有什麽迷茫,更沒有什麽貧困的,多才多藝、自以為見多識廣且感覺良好的人,走上社會這麽多年之後,並沒有什麽作為?”
後來,我慢慢發現,這一類人缺少的不是專業知識,也不是技能,而是成大事者所應該具有的性格品質,比如獨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深度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大的格局和誌向、百折不撓的能力、持久的激情和信念、深重的危機感和強烈的責任感……
再到後來,我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我不需要看你的學校、你的專業、你的證書、你的文憑、你的能力,隻需要看你的性格品質和進取心。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估計他們看的也不是那個三歲幼兒七歲孩兒的學校、專業、證書、文憑、能力,而看的是他的性格品質和進取心。
最後,我把這些東西歸結成一句話——你什麽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進取心!
線讀書 > 勵誌成功 > 大學生的“墳” > 1.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1)
圖書正文 加書籤字號:小 中 大上頁
下頁 1.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1)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性 douban msn email 在這樣一個時代,隻要是上過學的人都學過英語。在很多英語癲狂症患者看來,好像沒學好英語人生就不完整,人就白活一樣。雖然大部分人學了英語都沒什麽鳥用,但很多人無視這個事實,依然前仆後繼地懵著腦袋往前沖。我經常說,有一些人註定因為學了英語,而被英語害死。
(1)不要跟四六級同歸於盡
因為工作需要,我經常與大學生交流。每每問及他們的大學規劃,他們都會激情四射地告訴我,他們的大學規劃是:大二過四級,大三過六級,大四考研。然後用充滿希望的眼神看著我,希望我表揚他的“宏圖大誌”。一般情況下,我不忍心去打擊他的激情。但很多時候,我忍不住告訴他:“你死定了!”
大學要做的事情何其多!大學要提高的能力何其多!為什麽本應該那麽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到了你這裏,隻剩下了“四六級和考研”?
就算你拚了老命把四六級過了,你就覺得很光榮了嗎?然後你心滿意足地拿著這個四六級證書去找工作,你以為老闆一看到你的四六級證就兩眼放光地說:“哇,genius,太棒了,四六級都被你過了,來吧,我們要的就是你!”
人家要你幹什麽?從數量上來講,四六級遍街一抓一大把,你就憑這個“核心競爭力”去找工作?從質量上來講,大部分通過四六級者都屬於啞巴英語患者,聽到“thank you”的條件反射就是“not at all”。我在招聘時,很多人會提及他的英語還不錯,我一般會問:“怎麽個不錯法?”結果他們說,我英語過了四六級。“英語過了四六級有鳥用,”我脫口而出,“憑它做老師嗎?不夠;憑它做翻譯嗎?不夠。”
可是,依然有很多人大學四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背詞做題,每學期少則花一兩個月,多則花四五個月,為了四六級,掛了一次又一次,愈挫愈勇。有很多人從大一考到大四也沒過,直接跟四六級同歸於盡!在畢業“彌留之際”才發現,還有很多有營養的書沒看,很多專業知識沒有學,很多活動沒有參加,很多創業想法沒有嚐試,很多經驗沒有積累,很多人沒有認識,很多性格沒有轉變,很多戀愛沒有談……於是慨嘆:是這個殺千刀的四六級霸占了我的青春!
(2)對於某些人來說,英語就是雞肋
2011年有一次在長沙理工大學演講,主題是“跟迷茫說再見:大學生常犯的五種錯誤”。離演講開始還有十來分鍾的時間,於是我在禮堂外晃悠。在一個教室門口,我看到一個女生在那裏念經式地背一本四級單詞書。
我問:“你要參加四級考試嗎?”
“不”,她驕傲地說,“我已經過了四級了。”
我還見過很多這樣的大學生,每次做事情,他都會先參考他們班的人數比例,比如多少人考研了,多少人參加比賽了,多少人去聽課了,多少人去參加培訓了,然後他再選擇一個人數最多的去做。比如2011年暑假我們組織了一個全省大學生裸奔北京的生存實踐活動,結果很多人來報名時,他們第一句話問的是“多少人報名了”,當我回答了之後,第二句話問的是“我們學校多少人報名了”,第三句話問的是“男生報了多少,女生報了多少”。用時下的話來說,這種跟風行為是多麽的腦殘。你參不參加一個活動,為什麽要取決於人數呢?我見過有的人來參加活動,二話不說,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想要獲得什麽。
所以,我現在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你身邊的大部分人都不具有參考價值。因為他們的知識麵、思想境界、迷茫程度都和你差不多,甚至更多的時候他們還不如你。如果你看他們人多就跟了他們,那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事實上,羊群效應不僅在羊裏麵有,在人類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這是我在開篇講的話。
總結以上的經驗,不難得出,大學的努力方式應該是和高中有區別的,人生階段不同,目標不同,努力方式也應該不同。如果完全按照高中死讀的方式來過大學,勢必“很完蛋”。 高中階段的所有付出,隻不過換了一張進入大學的通行證而已。至於你在大學是什麽德性,跟高中無關,因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評判體係;至於你在社會上是什麽德性,與你的大學也關係不大,因為它們也是兩個不同的評判體係。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除了大學文憑、各種證書、專業技能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能力,那就是百折不撓的性格品質、深刻強悍的思想見識,並且更加重要。這些東西,大學不會給你考試,但並不代表它不重要。
我現在基本上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太大的障礙,得益於我大學七八年間完成了性格的改造、自我的認識、個人的定位、思維訓練、個人品質的進一步磨礪。畢業之後我做了很多種不同的工作,遇到了很多種不同的困難,但我基本上都能用上述能力來解決。這些能力,就是我說的個人軟實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領導力、抗挫力、快速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性格品質等沒法用證書來證明,但又是影響一生的能力。
現在大學畢業六七年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很多當年在大學裏所謂的‘風雲人物’,走上社會之後並沒有‘風雲’?為什麽當年那些在大學裏並沒有什麽性格障礙,也沒有什麽迷茫,更沒有什麽貧困的,多才多藝、自以為見多識廣且感覺良好的人,走上社會這麽多年之後,並沒有什麽作為?”
後來,我慢慢發現,這一類人缺少的不是專業知識,也不是技能,而是成大事者所應該具有的性格品質,比如獨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深度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大的格局和誌向、百折不撓的能力、持久的激情和信念、深重的危機感和強烈的責任感……
再到後來,我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我不需要看你的學校、你的專業、你的證書、你的文憑、你的能力,隻需要看你的性格品質和進取心。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估計他們看的也不是那個三歲幼兒七歲孩兒的學校、專業、證書、文憑、能力,而看的是他的性格品質和進取心。
最後,我把這些東西歸結成一句話——你什麽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進取心!
線讀書 > 勵誌成功 > 大學生的“墳” > 1.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1)
圖書正文 加書籤字號:小 中 大上頁
下頁 1.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1)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性 douban msn email 在這樣一個時代,隻要是上過學的人都學過英語。在很多英語癲狂症患者看來,好像沒學好英語人生就不完整,人就白活一樣。雖然大部分人學了英語都沒什麽鳥用,但很多人無視這個事實,依然前仆後繼地懵著腦袋往前沖。我經常說,有一些人註定因為學了英語,而被英語害死。
(1)不要跟四六級同歸於盡
因為工作需要,我經常與大學生交流。每每問及他們的大學規劃,他們都會激情四射地告訴我,他們的大學規劃是:大二過四級,大三過六級,大四考研。然後用充滿希望的眼神看著我,希望我表揚他的“宏圖大誌”。一般情況下,我不忍心去打擊他的激情。但很多時候,我忍不住告訴他:“你死定了!”
大學要做的事情何其多!大學要提高的能力何其多!為什麽本應該那麽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到了你這裏,隻剩下了“四六級和考研”?
就算你拚了老命把四六級過了,你就覺得很光榮了嗎?然後你心滿意足地拿著這個四六級證書去找工作,你以為老闆一看到你的四六級證就兩眼放光地說:“哇,genius,太棒了,四六級都被你過了,來吧,我們要的就是你!”
人家要你幹什麽?從數量上來講,四六級遍街一抓一大把,你就憑這個“核心競爭力”去找工作?從質量上來講,大部分通過四六級者都屬於啞巴英語患者,聽到“thank you”的條件反射就是“not at all”。我在招聘時,很多人會提及他的英語還不錯,我一般會問:“怎麽個不錯法?”結果他們說,我英語過了四六級。“英語過了四六級有鳥用,”我脫口而出,“憑它做老師嗎?不夠;憑它做翻譯嗎?不夠。”
可是,依然有很多人大學四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背詞做題,每學期少則花一兩個月,多則花四五個月,為了四六級,掛了一次又一次,愈挫愈勇。有很多人從大一考到大四也沒過,直接跟四六級同歸於盡!在畢業“彌留之際”才發現,還有很多有營養的書沒看,很多專業知識沒有學,很多活動沒有參加,很多創業想法沒有嚐試,很多經驗沒有積累,很多人沒有認識,很多性格沒有轉變,很多戀愛沒有談……於是慨嘆:是這個殺千刀的四六級霸占了我的青春!
(2)對於某些人來說,英語就是雞肋
2011年有一次在長沙理工大學演講,主題是“跟迷茫說再見:大學生常犯的五種錯誤”。離演講開始還有十來分鍾的時間,於是我在禮堂外晃悠。在一個教室門口,我看到一個女生在那裏念經式地背一本四級單詞書。
我問:“你要參加四級考試嗎?”
“不”,她驕傲地說,“我已經過了四級了。”